大道家园传统文化

大约有7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198项。(搜索耗时:0.0485秒) [XML]

11. 齐善鸿讲《德经》第十一章:“无为”实是大用 [28%]

第十一章:“无为”实是大用【经典故事】花了很多金钱和功夫建房子,建成后你是骑在墙上、住在屋顶上呢?还是住在屋子里呢?哈哈,这算什么问题呀?是啊,这在生活中不是什么问题,但这却是个经典的哲学问题,房子的...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12. 道家养生的最高境界,清静无为[28%]

德经》:“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清静无为”是道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道家所说的“无为”,并非我们现在理解上的消极避世,所谓消极,就是消除极端,因此“无为”实际是一种大智慧。在养生方面...

栏目:国学文化 作者:道教

13. 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 黄紫檀老师点窍 [28%]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①。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注释】①朴:“道”的另一个称呼。指道的一个方面。【译文】“道”永远...

栏目:老子道德经点窍 作者:大道家园

14. 无为法境界:随心所欲不逾钜 [28%]

...化里面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最熟悉不过的道家经典《德经》里面就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当然除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之外,在很多的地方也经常会看到和用到无为。那什么是无为呢?怎么样达到无为,是很多人关心的...

栏目:道家 作者:荆十三

15. 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是讲什么哲理? [27%]

...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出自《德经》第二十九章,意思是,故而圣人无为而治,所以不会失败;不强力执行,所以不会失天下。天下万物,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

栏目:道家 作者:荆十三

16. 道家经典著作二十部,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 [26%]

...,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1. 老子——德经又名《老子》,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结晶,讲述“道”生万物,万物发展变化的“道理”,以及人类社会应如何适应“自然”。一旦掌握老子的思想,便能轻松通...

栏目:学堂宗旨 作者:大道家园

17. 李西月《德经注释》三十七 [14%]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虽自然无为,然著于无为,又成顽空之学。须于无为植其本,有为端...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18. 《德经》第四十三章感悟 [14%]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存在于最坚硬的东西里,虚无的空间可以存在于看似没有间隙的坚固物体之中。我从中...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19. 吕祖《德经》释义第四十三章 [13%]

第四十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闲。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之希有者哉。此章因上章强梁者。不知无为之益。而申明上章之意也。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20. 李西月《德经注释》三 [13%]

第三章不见可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圣人之治天下也,与其有为...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