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道家

无为法境界:随心所欲不逾钜

荆十三 2024-05-14 09:17:46

”无为“对于中国人来讲是非常熟悉的,在中国文化里面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最熟悉不过的道家经典《道德经》里面就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当然除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之外,在很多的地方也经常会看到和用到无为。那什么是无为呢?怎么样达到无为,是很多人关心的,也是很多文人思考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40514095830.png

在《金刚金》中“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里也提到了圣贤以无为而治的思想文化。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无为“大概成了通往圣贤的必经之路,可见无为的重要性。”无为而无不为“这从字面上来看,无为和无不为是”矛盾“地,说起来也奇怪,正是这种矛盾的文化影响着我们很多人。“无为法”则是相对于“有为法”而言——“有为法”是指那些因缘和合、有生有灭的现象。而“无为法”则指的是那些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真理或实相,即涅槃的境界。对无为法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修行境界,因此在开悟者之间会呈现出差异。

我们探讨这个问题如果顺着正常的逻辑出发就是怎么样做,怎么样有为,怎么样无为的方向来展开进行,我们不按照这个思路。

那我们换个思路,试问:谁有为?谁无为?若回答”我“有为,”我“无为。那么再问:”我是不是为我“? 早就是有为法了。出发点就是有为的出发点,以有为法为出发点,无为法则不成立。

若是不为我,就是无人为,无人不为,这就是所谓的无为法了。因没有”我“,则无我所为。无我所为即是无为。

微信图片_20240514095835.png

老子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是什么?道是不可言说。佛家讲:”说是一物即不中“,但是我们却言“我”,当以我为体的就是有为法,当以不可言说为体的就是无为。当不为我“则不对立,不对立则不相碍,不相碍则自化。这就是老子想要表达的无为思想。

王阳明在四句偈里也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我们延伸一下这句话,就是”无是无非心之体“。无是无非也就是不可言说的状态,道可道非常道的状态,”不为我“的状态。万物自化的状态。当我们立一个“我”立一个“道”的时候就已经是有为法了,就是“我”与“非我”的种种,“道”与“非道”的种种。与万物相对立,不能到达无所为的状态了。

所以我们要达到无为的状态,需要一物不而不立,这时候天与人不合也不分,人与物不同亦不异,这样的状态下,“无为无不为“。

修行悟道,是人类探索自我和自然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人世间的一切方法皆心法即有为法。这就是说,我们所追求的各种方法和技巧,都需要我们的心态和内心的力量来支配和驱动。只有在我们的内心真正愿意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去实践和完成它,此即所谓“方法总比困难多”。而当你不情愿不得不做某件事时,就会出现“问题总比办法多”的相反心境。人世间的一切方法皆心法即有为法;自然界的一切规律皆无法即无为法。所以说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存乎一心,随心所欲不逾钜,止于至善。如此者,即为“悟”。

修行悟道,是人类探索自我和自然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人世间的一切方法皆心法即有为法。这就是说,我们所追求的各种方法和技巧,都需要我们的心态和内心的力量来支配和驱动。只有在我们的内心真正愿意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去实践和完成它,此即所谓“方法总比困难多”。而当你不情愿不得不做某件事时,就会出现“问题总比办法多”的相反心境。

我们应该把修道和自然相结合,尝试在自然中寻找造物的智慧和灵感。我们需要以一颗平静的心融入自然,去感受自然的美妙和力量,从而慢慢地领悟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真谛。我们需要通过修行和悟道的过程,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内在境界和修养,达到能够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微信图片_20240514095825.png

最后,我们应该坚持存乎一心,不断地寻求至善之道。在修行悟道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心静如水,内心清明,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动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真正的“悟”,成为一个大智慧和大境界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1579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