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饭后散步不仅悠然自得,还能够强身健体。但是对于不同体质的老年人来说,散步时该重视的方面还真的不一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年人饭后散步需要注意什么。
老年人饭后散步需要注意什么
1、注意散步的时间部分中老年人有吃完饭立马去散步的习惯,其实这是不够科学的。一般饭后休息半小时,再去散步比较好。
2、注意运动量对中老年人来说,每天可以坚持轻负荷锻炼30分钟以上,但不要超过1小时。如果换算成步数,大概在5000-***步。超量锻炼,反而不利于健康。
3、注意走路姿势正确的走路姿势是可以帮助我们胃肠道消化,建议走路应该挺直腰背,不要弯腰驼背,这样对于颈椎以及脊柱伤害较大。虽然这样做比较困难,但是饭后走路的时候保持这样姿势,是可以避免给腰椎带来更大的伤害。还有一定要抬头挺胸。
4、注意走路速度饭后走路一定要控制好速度好,虽然快速是可以提高机体代谢速度,加快食物分解消化,但是不适合饭后进行。尤其是刚吃完饭是需要缓慢行走。快步走的运动强度比较大,会导致胃部不适,容易引起恶心以及反胃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腹部疼痛。建议饭后走路保持匀速,不要走太快。
5、忌操之过急老年人身体器官日渐老化,生理功能日趋减退,掌握运动技能较慢,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增加运动难度、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一定要循序渐进,宁慢勿快,不宜操之过急。
6、忌剧烈对抗老年人大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剧烈对抗性运动容易激发逞强好胜心理,造成超负荷运动,使机体极度疲劳、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甚至发生意外事故。
饭后并不宜马上散步。
原因:
因为饭后,胃部处于相对充盈的状态时,需要分泌更多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混合,进行初步消化,此时必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供应。饭后适当休息一会(30分钟),能保证胃肠道得到更多血液供应量,使胃内食物充分消化。如果方法不当,散步不仅不会促消化、助健康,还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饭后散步要掌握好速度,不能走得太急,以一分钟90步,即一秒走1~2步为佳,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
人体血流会根据身体需要进行分配,如果走路过快过久,大量血液被分配到运动系统,会影响消化,造成胃肠道不适,甚至引发胃部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心肺功能减退、饭后常有血压下降的情况,走得太急会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民健康网-饭后散步,以慢为主
现代人通常有饭后外出散步的习惯,认为这有利于消化和健康。事实上,饭后锻炼有很多危害,散步也有很多好处。那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饭后出去散步是不科学的。因为从人体消化生理功能的角度来看,饭后胃处于活跃状态。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确保肠粘膜有足够的血液供应,以便食物在最初消化时可以消化。如果你在饭后立即进行运动,会增加其他部位如四肢的血液供应,不可避免地会减少胃部的血液供应。消化酶的分泌也减少,胃中的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和吸收。建议饭后20分钟进行活动,以免其他部位与消化系统竞争血液,维持肠粘膜的血液供应,使食物能完全消化吸收。
2、患有胃下垂的病人不应在饭后慢步行走。这类病人饭后需要休息,仰卧约十五分钟,然后静静地坐着,闭上眼睛半小时后才站立。因为饭后胃本身承受了一部分重量,如果再进行活动,可能会增加胃的负担,导致胃严重下垂。户外步行活动饭后只适合那些通常不太活跃的人。
3、特别是那些长时间在办公桌前工作的人,以及那些超重和胃酸过多的人。不过,亦应注意饭后半小时后慢步约25分钟,有助肠胃蠕动及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基于同样的血液分布原因,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疾病等的老年人不宜于饭后行走。由于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饭后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交感神经和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会降低。
5、饭后,人体的血液供应几乎流向肠粘膜,导致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少。因此,容易增加心脏负担,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极为不利。因此,这是对饭后锻炼的误解,而且因人而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aoren/869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老年人夏季需要预防的疾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