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老人

美国心理学专家发现让老人身心愉悦4妙方

夕阳红 2023-07-02 20:38:59

美国心理学专家研究让老人心情愉悦的小妙方

1.常打电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流行病学教授特里萨说,保持长期的友谊,对维持快乐心情和身体健康大有好处。而仅仅通过打电话与朋友聊天就让血压降低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此外,每周至少参加一次社交活动的人,思维会更敏锐,并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

2.回忆过去:每周抽出一些时间,写下或录下,甚至是只在心里回忆过去的重大事件。美国长寿中心主任巴特勒说,可以以不同的时间段来撰写你的人生史:大学时代、新婚之始、职业生涯、初为人母(父),写下每个人生阶段的胜利、失误以及对未来的教训。

3.记录愉快时光:记录下愉快的事能够提神。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显示,写下所有值得感激的事的人在未来一周会更乐观,对他们的生活也会更为满意。不过,这也不要做得过火。有研究显示,那些一周写1次感恩日记的女性,比那些每周3次的人更觉得幸福。因此,要找到适合你的次数,以免让它成为负担。

4.多做好事:美国心理学专家索尼娅博士的研究显示,一天做5件好事能使人变得幸福和安宁。当然,做善事不必事先计划,一些举手之劳和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会让你感到意外的回报。如果你很难每天做足5件好事也不必烦恼,索尼娅博士指出,做到本性善良就有收获。

维护和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对策

维护和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龄问题日益增多,其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倍受关注,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从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几个原因以及如何维护和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普遍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化日益明显,已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问题。现在一般把年龄大于65岁者称为老年人。老年是毕生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具有其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据调查60岁以上老人中,有70%以上的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因患慢性疾病而影响活动能力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疾病的痛苦及活动能力的受限,使许多老年人有消极情绪,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因此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而老年病人总数日益增加,使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孤独寂寞: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多都已离家独自生活,经常是家里仅剩老夫妻两人,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的变化构成了老人孤独的主要原因。这时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和空虚感,而有的老年患者由于中风后遗症等导致了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会产生自卑感,不愿出门怕见熟人,整天呆在家里与人隔绝,这样为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2)失落感: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原工作岗位,开始会感到冷落寂寞,无所事事,时间久了就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急 躁 易怒,易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有的则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凡事都无动于衷。这些现象对于平时工作繁忙,事业心强,争强好胜的老人发生率高,对于无心理准备而突然离退休的人发生率高且症状重,而对于平时活动范围大且爱好广泛的老人则很少患病。
(3)抑郁: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抑郁多是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从而心理上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而老年病人一旦决心自杀往往比成人更坚决,行为更隐蔽,应引起高度重视。
(4)健忘:主要表现为反应速度变慢,快速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患者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例如:经常手里拿着东西还东找西找,经常忘记服药,出门忘记带钥匙等等。
(5)疑病:主要表现为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习惯按自己的观点看待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患者过分关心自己健康,稍有不适则怀疑自己是否患病。
(6)绝望:患者认为自己老了,前途渺茫或感到自己在世日子不长。许多想做的.事情又力所不及。于是心灰意冷,甚至也不愿接受住院治疗。2维护和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1)定期开展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教会老年人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要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及对不良情绪的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如起居,饮食,戒烟,节酒等。古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是很有道理的。对于患病住院的老年人应有针对性的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组织病人参加集体活动,鼓励病人相互交流,同时可邀请一些有经验的恢复较好的病人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
(2)指导老年人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树立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学的新观点,丰富精神生活: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带来的是职业能力的下降,由原来的岗位上退下来,这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一规律,才能对离退休的问题泰然处之。对此要教育老年人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适应这一角色转变,才能生活的轻松愉快。同时应指导老年人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兴趣学习和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写作,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不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而且是一种健脑,健身的手段。
(3)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保持家庭关系和谐:教会老年人遇到矛盾挫折要尽快主动摆脱,不钻牛角尖,老夫妻间要相亲相爱,家人敬老爱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亲密无间。还要结识新朋友,心里有话能有处说。常言道:同龄相嬉,乐而忘老。当人们对生活的诸多不顺,抱着接纳的心态,潇洒一点,宽容一点,坦然接受,积极应对,心情就会变得更加轻松,无拘无束,相应的身体也会变得更加健康灵活。
(4)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关心,爱护老年人的环境: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和老年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年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年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的求偶需求,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患病住院的老年人应让其尽快熟悉住院环境,病房环境整洁,安全,使患者有家一样的感觉。医务人员要多巡视病房,多关心老年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除陌生感,多给予老人生活上的帮助,多与老人谈心,对老年人充满同情心和爱心。
我国自古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老年人具有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优良的传统,但也是身体和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了老年人的特点,才能及时发现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变化,以此来维持老年人的最佳功能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愉快的度过晚年生活。

怎样保持心理平衡

生活中我们总是可以见到很多人活的很开心,即使他一无所有。但是也可以看到一些人虽然家财万贯,但是却整日闷闷不乐。很多人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事实上,造成这一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他们的心里失衡了,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导致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保持一颗平常心来保持自己心理平衡呢?

1、心净如水。“高位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兴”。是现代人明白了健康长寿之重要的一种流行说法。调查研究表明;过分看重职务,收入,面子,荣誉是缩短寿命的直接因素。医学指出要“净心”,做到心静如水,就是要清除心中忧虑,苦闷,紧张,恐惧,悲愤等烦心的杂念。让心态始终乐观,向上,豁达,开朗,幽默。心理平衡、保持愉悦的心情是一个人生命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保障,不要特别注重那些外在的面子或者什么财富的,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很美好。

2、控制情绪。(1)躲避刺激:回避社会生活中难免的,使人生气,愤怒的事情,以避免矛盾的激化,抑制愤怒情绪的产生。(2)发泄怒气:心中的不满和愤怒可 坦率的向自己的亲朋好友知己发泄出来,不必闷在心里生气、发火;跟自己过不去。(3)学会制怒。发怒前,先想一想发怒的道理,后果,有无别的替代办法等,就能冷静,稳定下来。

3、切莫自找烦恼。“人生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在事实面前,千万要战胜自我,切勿为一件小事而不能自拔,不要把它当回事。要记住自己的主要任务,做人的原则,切莫自找烦恼。老而不衰,有为而乐,人生才能充实,愉快,有滋有味。我们要学会放宽心,不要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这样不仅会使得事情变糟糕,也会使得自己的心情变差。严重的还会让自己健康出现问题。

4、不要留恋于过去的待遇。退下来要过好“角色转换”这一关。回归自然,以平民角色生活,清净舒心,延年益寿。不要插手原单位的工作,少说少管为佳,尤其是重要决策。否则费力不讨好,自找烦恼。不要老惦记自己的年龄,疾病。否则容易造成心态老化。我们做事、做人要学会向前看,不要总是留恋过去。这样自己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上面的文章我们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保持自己心里平衡。相信大家在看完文章之后一定都是深有感触的,毕竟人的一生很短暂,我们要学会保持平和、平衡的心态去对待我们身边的事情和人,这样一来,相信我们自己一定会发现生活的美好的。对于自己身体的健康也是有帮助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aoren/608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