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老人

最新调查显示,子女与老人和谐相处六法

金婚银婚 2023-07-02 20:37:57

据最新调查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0%。不少子女也埋怨,和年纪大的父母相处越来越困难。那么,子女应该如何与父母相处呢?老龄问题专家特别针对几种不同心理类型的老人进行了分析。请看下面“六大秘方”:

类型一:防御拘谨型

特点和表现:此类老人心中会感到空虚和寂寞,而他们用来解决的方法就是投入紧张的工作和各种繁忙的活动中,这种日程满满的状态让他们可以忘掉年龄和孤单。

相处之道:首先不能简单否定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但同时也要尽量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给他们提供放松的机会,诱导他们摆脱忙碌的心态。

类型二:安详安闲型

特点和表现:安于现状、容易满足是此类老人的特点。他们喜欢从周围人那里得到安慰,做事情的原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对周围的事情不是非常关心,只是享受个人的空间。

相处之道: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又不能太过疏离,要在合适的距离上尽量提供温暖的安慰,子女和周围人群只需给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就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类型三:成熟健康型

特点和表现:这种类型的老人对过去豁达以对,也很能适应心理变化,可以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和生活,会主动去从事一些有关的社会活动,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和朋友。

相处之道:晚辈们只要要进孝心,成熟健康型的老人就会感到很愉快。

以上三类老人的心理状态总体上来说都属于正常范围。而下面三种类型的老人就需要儿女和其他人多加留神,争取帮助老人顺利度过过渡期,安享幸福晚年。

类型四:自责忧郁型相处,老人,心理,性格

特点和表现:这一类型的老人把怨气和不满都指向自己,会把错误和遭遇的不幸都归结于自己的失败,对待一切事物都持悲观态度,不乐意改变现实,对社会活动没有信心,更没有兴趣。

相处之道:子女要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尤其是劝解和鼓励。这一类老人的特点是缺乏信心,一直感觉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子女在热情鼓励老人的同时,要给老人具体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切忌没有耐心敷衍塞责,因为此类老人多数比较敏感,子女的消极应对会让他们进一步沮丧忧郁。相处,老人,心理,性格

类型五:愤怒攻击型

特点和表现:他们中间有的性格粗鲁,唯我独尊,喜欢为子女和晚辈做决定;有的不承认自己衰老,稍有变故就会闹情绪。有的老人本来很正常,然而失去工作和社交圈子之后也会产生攻击性。

相处之道:对待此类老人不能简单敷衍或者硬碰硬,而不理不睬更是加重了他们的心结。老人在气头上时子女可以暂避锋芒,通过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改变当时的情景,来消除老人的怒气,事后再平和沟通。相处,老人,心理,性格

类型六:幼稚依赖型

特点和表现:幼稚型的老人在不少方面喜欢向儿女“撒娇”,办事说话逐渐充满孩子气,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会赌气。儿孙在眼前时闹别扭,离开子女后又觉得无法忍受,让子女有一些无从所适。相处,老人,心理,性格

相处之道:把老人的生活圈子扩大是解决幼稚型老人问题的无二法门,老人因为孤单而依赖子女,而当生活丰富起来之后,他们的依赖性就会降低,也会逐渐自得其乐。

父母与子女之间在穿衣打扮上如何和谐相处

日常生活中,偶尔也会出现长辈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

关于服装、时尚等的不同意见,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处理比较好呢?

用年轻人接受的方式表达意见
由于年龄差异、观念不同,长辈对着装的看法与年轻人不一样,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现在的社会风气比过去要开放,年轻人崇尚自我,享受装自由,老年人要尝试着慢慢接受这种观念的转变。

不过,有些正式和严肃的场合还是会要求参与者穿着得体。

“作为长辈,在表达意见的时候可以稍微婉转一点。

例如:可以指出‘你上次穿的衣服更好看',或者‘你穿什么样的衣服更好看',尽量不要过分强调‘现在的衣服不好'。

用更能让年轻人接受的方式传递自己的观点。

两代人需互相理解
每一个时代都会留下独特的印记,长辈和晚辈各自的成长经历不一样,观念自然也会出现差异议年轻人要尝试去理解长辈的想法,

如果是参加正式的聚会,或者在其他亲戚长辈在场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保持着装得体;



如果是较为亲密、随意的聚会,则穿得时尚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在正式场合被长辈指出着装问题,年轻人可以先向长辈表达歉意,承认是自己疏忽了;

如果是私下随意的场合,年轻人可以稍微解释一下,自己并非不尊重长辈,而是把长辈当成了亲密的人,因此选择了自己觉得舒服的服装。

长辈要学会接纳年轻人的新思维,晚辈也应该尝试去理解长辈的想法,互相理解才能让家庭保持和睦。

老人与子女相处八原则

一、不要倚老卖老

老年人不要总是一味地强调自己年长,不顾孩子们的感受,片面地要求晚辈们顺服自己,这样只会让你丧失做家长的威严,损害自己在晚辈心中的形象。

二、不要忆苦思甜

每个老年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但是时代在发展,曾经那些“吃苦耐劳”的经历未必对现在的年轻人有帮助,以前的故事说出来听听就好,若总是拿出来教育晚辈,只会自讨没趣,让自己难堪。

三、不要多管闲事

老人不高高在上总以长辈的身份教训儿女,不觉得孩子就该绝对服从于父母,也不要总把儿女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要有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事情沟通交流,家庭成员之间平等、和睦相处。做事不周时多给予理解。一家人身心愉快,比什么都好。

四、不要试图改变别人

小辈是在要独立自由的环境下长大成人的,尤其是有了第三代,自己还把儿女教育孩子的事都包了,儿女永远长不大,也不会有责任心。也不要袒护孙辈,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自己的生活。

老辈不要自以为是。可以提建议,听也罢,不听也罢,不逼他们照做。也不要担心儿女吃亏,人都要亲身经历才能记事,不然别人再怎么说都与自己无关。

五、不要总认为儿女不如父母强

儿女与老人有代沟。网上流传"三年一代沟",老年人与子女间的年龄差距决定了彼此之间认知的差异。老人和儿女在一些事情上做法不同。比如在经济上,老人觉得能省则省,孩子却是能花就花。

老辈省吃俭用,不舍得多花钱,能替代的替代,花在自己身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让孩子觉得太抠,有好日子不会过。实际上老人把省出来的钱给了孩子,孩子花着钱享受着生活,老人又心有不甘,想要数落,既然给了,孩子怎么用就不用管太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aoren/608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