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老人

做子女要了解的孝敬父母的小常识(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哪些)

夕阳红 2023-04-26 12:16:24

做子女要了解的孝敬父母的小常识

说起孝敬这个词语大家都知道,也并不陌生,每个人的方式方法不同,父母养育儿女们不容易,也该到了他们享受晚年生活的时候了,那么你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孝敬老年人吗,来看看这些小常识吧,也许你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小常识哦。

要认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如果孝敬父母就会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表扬,也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和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如果不孝敬父母,就会遭到人们的唾弃,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影响事业的发展。孝敬老年人要发自内心的,要和他们有沟通的时间,这样的话可以更好的去了解老年人需要什么。

为父母创造较好的物质条件。父母为了抚育孩子付出的已经太多了,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受尽了苦。作为子女就应该为父母创造较好的物质条件,让他们吃得好些,住的好些,穿的好些,生活舒适些。父母的健康是儿女们最希望的,所以为他们创造好的物质条件,可以让他们享享清福。

让父母科学生活。父母那一代人生活条件普遍比较艰苦,多数人文化水平不高,他们观念比较传统,不懂科学生活。作为有知识的子女就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父母科学生活,比如:不要让父母吃剩饭剩菜,让父母养成“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科学饮食习惯,让父母注重体育锻炼。孝敬父母一定要注意父母的健康,合理的饮食睡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何做好孝敬的这个问题,小编介绍了几点,孝敬要从内心开始,发自内心的,看看父母需要什么,不要一味的去选择一些不正确的方法,这样不仅父母们不开心,也会导致一些副反应的出现哦,所以要想在父母前面,为他们营造一个幸福的晚年时光。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哪些

孝敬父母,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孝敬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品德。那么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
1.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往往是从父母对待长辈的态度中学来的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能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因此,父母在与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恭、彬彬有礼,对老人关心照顾、体贴入微。比如,在家给老人端茶倒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路。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也会像父母一样孝敬老人。

(某部队的一位军医,利用自己的积蓄坚持为敬老院的老人服务,定期为他们检查身体,并亲自为他们做可口的饭菜,妻子非常理解他,并积极支持丈夫的作法。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他们的言行,使8岁的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从父母那里自然地学会了如何尊重、关心、照顾老人。孩子虽小,却不仅懂得关心父母,尊重老人,还经常到敬老院去给老人们讲故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后来,孩子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能这样做时,他的回答是那样的朴实而简单:“我向爸爸和妈妈学习得还不够。”)

以身作则,言传不如身教。如果身为父母对自己的长辈不好、不孝顺,想让子女对自己孝顺是很难的。

(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可见,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家长应率先孝顺父母,努力做孩子的楷模。

2.常回家看看

现在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很少见面,所以,他们在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儿女团聚。

(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家的那份亲情,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心声,提醒现在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福,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父母要利用假日,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家务,与老人共聚欢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做不到,那就应该给老人多打电话。如此日久天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3.从小事做起

父母为孩子做出表率,还表现在具体细节之中,例如,在每年或每两年带父母去做一次体检;经常给父母拍照,尤其是带着孩子与老年人合影是长辈最高兴的;认真回父母的短信,不要因父母的电话啰嗦而烦躁;有时间时带父母去旅游,等等。
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
1.让孩子了解父母为家庭的付出

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父母为家庭的付出、父母的身体情况、父母的工作情况,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挣来的,只知道盲目攀比,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该通过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了解自己的钱得来不易,使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从心底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2.让孩子在生活细节中养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比如,当父母下班时,孩子要问候父母;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多做一些家务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生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宽慰父母等。孩子外出时要和家长道别,回家时要先向父母问好,吃饭时先请父母入座。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碗筷。小学生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学回家先向祖父母问安,做一些端茶倒水的事,给他们讲一些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吃饭时,先扶他们入座,恭恭敬敬地递上碗筷。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养成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在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只要用心更容易教育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比如,每逢家人吃水果,爷爷奶奶就说:“看孙子怎么分?”孙子每次都是把大的给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逢节假日家人聚餐时,都等长辈入座后,孙子 才上桌。遇到好吃的东西,孙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多往爷爷奶奶的碗里夹。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孩子必将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孩子在情感上关心理解父母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要对父母的情绪、兴趣等有所了解,在生活中尽量要让父母高兴,发现父母心情不好时要主动去安慰。

家长要教育孩子了解父母的需求。即使将来孩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父母对子女的物质需求并不高,真正让父母有强烈归宿感和满足感的,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相伴。有没有亲近的交谈,有没有认真倾听父母的话语,有没有听懂父母的真正想法,有没有轻松的家庭气氛,有没有家人聚会的温暖,对父母来说更为重要。家长要让孩子记住父母的生日,用简朴的方式向家长祝贺生日。据某小学调查显示,有50%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能主动祝贺父母生日的更少。现在不是孩子为父母祝寿,而只是父母为孩子过生日,这是不正常的。应该让孩子懂得为父母祝贺生日,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生日当天送上生日礼物,或亲口说“我爱你”。

4.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对父母不要有过高的要求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父母将自己带到这个世界来,抚养孩子长大,已经很不容易,要懂得感恩。父母只是一个普通人,对父母的期盼要切合实际。要知道,父母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金钱有限、能力有限,他们怎么能无限地满足孩子呢?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是平常的人,有好多事情他们也做不到,他们也没有办法。让孩子不要对父母有过高期盼,要学会满足。如果子女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活得很快乐,就容易孝敬父母。

5.鼓励孩子向父母示爱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做儿女的要学会把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谢表达出来。中国人比较含蓄,不太会在一些公开的场合来感谢父母,有些人甚至在家中也不善于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谢。孝敬父母需要实际行动,也需要情感的表达。因此,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爱的时候,也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对父母的爱,使父母感到温暖,也更好地融洽亲子关系。

6.利用有关节日启发孩子表达孝心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在相关节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家长可借助长辈生日、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劳动节、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通过谈话、点拨、暗示,启发孩子向祖辈或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当然,孝敬父母应该是一种日常行为,而不应该局限于每一天的“节日行为”。父母要信任孩子,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孩子孝敬长辈的行为常常会得到周围人的赞赏,这种赞赏正是让孩子持续孝顺长辈最好的催化剂。
孩子不孝敬父母的原因
一、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全家人视其为掌上明珠,真可谓“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如果用画图表示,那么图上的箭头都是指向孩子的,这就是现在很多家庭中大人对孩子的爱。孩子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只知道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孩子内心没有爱,就无法去爱他人,也就不懂得孝敬父母。案例中的巍巍不懂得孝敬长辈,就与家长的溺爱有关。

二、父母重智轻德使孩子问题多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以德育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然观和道德观,从而建立起实现其自身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但事实上,家长大都希望孩子将来从事文化、教育、科研或医务工作,对孩子智育方面的关注大大超过德育方面。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没有把学会做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当然也就不会顾及如何孝敬父母。

三、父母对长辈的不孝影响了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榜样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处,日夜为伴,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模仿性更强。父母待人接物、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等,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案例中,巍巍对父母和爷爷奶奶不敬的表现,就是父母对爷爷奶奶不敬的翻版。

四、家长用自己的行动抵消了言语教育的效果

有些家长在言语上要求孩子体谅父母,孝顺长辈,而在实际行动中,却没有严格要求孩子,如在长辈面前,总是先将好吃的食品拿给孩子吃,家长常常抱怨孩子不孝顺父母,实际上是自己说一套做一套导致的。案例中,巍巍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动抵消了言语教育的效果。

五、家长忽视了从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孝心

家长要教育孩子孝顺父母,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期培养,点滴做起。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逐步具备孝顺父母的美德。案例中,巍巍的父母很少下厨房,七十多岁的奶奶不仅要做好饭菜,饭后还要洗碗刷锅、打扫厨房,巍巍的父母不干家务活,巍巍更不做这些事情,培养巍巍孝敬父母就成了一句空话。

猜你喜欢:

1.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哪些

2. 家庭教育十种有效的方法

3. 教育孩子父母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4. 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5.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问题

如何做到孝敬老人长辈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孝敬父母表现在方方面面。爱父母,心裏想的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 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 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留意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象没洗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的锅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花草树木已渐荒废;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青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在吃饭时间他们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 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 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 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料理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小便失禁、可能会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或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

作为子女怎样孝敬父母?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年轻人都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原因而离开了父母,导致很多老人独自一人。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和身体压力。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陪伴我们的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尊重。
首先,多与父母交流。每个人的时间都很珍贵,但与父母交流不仅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这不仅可以加强家庭的凝聚力,也能让父母更好地理解你的想法和人生经历。
其次,多给父母打电话或视频聊天。即使你不在父母身边,你也可以通过电话或视频聊天与他们交流。当你听到他们的声音和看到他们的面孔时,你们之间的距离就不再那么遥远了。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
第三,尽可能地回家看望父母。虽然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很大,但是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回家看望父母。这不仅可以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尊重,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父母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如果你不能回家,也可以邀请父母来看望你,给他们一个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
第四,陪伴父母做一些事情。有些父母可能会有身体不适或年迈的问题,需要一些帮助和照顾。我们可以主动询问他们的需要,并尽可能地去满足他们的需要,一起去散步、购物、看电影或者做一些家务。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他们的孤独感,也可以加强我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最后,给予父母关注和关爱。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节日之际,我们都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在父母生日或者节日,我们可以送上一份礼物或者写一封感谢信来表达我们的心意。

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孩提之意,无不知爱其亲也”就道出了春秋时期人们敬老的情形。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报答养育之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一位因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9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孝敬父母,是中小学生品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制定的《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把“孝敬父母”作为新世纪中小学品德教育的一项任务来提出,可见,国家对这个问题是何等的重视。
令人不安的是,当今青少年中,孝敬父母之风每况愈下。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孩子和父母的情感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孩子连他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1)要让孩子明理,知道没有父母便没有孩子的一切(躯体、智慧、思想等等),父母恩深似海。作为孩子有孝敬报答的责任,这是做人的道德。古语“鸦有反哺之义”指的就是孩子必须尽孝的问题。
(2)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必然不可能从心底里孝敬父母。为此,作为外出打工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要让孩子知恩图报。从留守孩子来说这个“报”是对待父母讲道德礼仪。家长应要求孩子:一是对待父母有礼貌,如与父母讲话要得体,关心父母的工作、身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二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让父母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三是听从父母的教导,改正自己的不足;四是拓展对父母的爱,把对父母的爱拓展到对师长的爱、同学的爱、人民的爱、祖国的爱。这样的爱就是对父母做好的爱。
(4)从日常小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如要求他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主动关心家长健康,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总之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5)父母本人也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家长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亲。如果说平时在外打工或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回家后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久天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aoren/50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