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老人

生活有节起居有常

夕阳红 2023-04-28 06:45:00

生活有节起居有常

生活要有规律,才有利于健康长。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是我国古代就有的养生经验。起居,主要是指作息,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常,是指有一定的规律。起居有常就是要求人们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律的日常生活作息制度,这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这句谚语看来简单,却有着充分的科学依据。

我们身体的任何一种生命活动都具有规律性,这是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都证实了的。在所有的规律中,有的很明显,有的不很明显。如妇女来月经,其规律性就很明显。而血压白天高,晚上低;体温早晨低、傍晚高等规律,如果不通过测量便难以发现。

生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有动力定位机能,如同一个闹钟,如每天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有睡意,睡觉后又能按时醒来;每天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饥饿感等等。这些规律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钟”。研究还证明:人的情绪、体力、智力,也都有一定的时间规。每个周期又分为旺盛和衰退两个阶段。人的体温总是在凌晨4〜6时最低,下午2〜6时最高等等。

如果生活作息没有规律,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也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紊乱,各器官的功能失调,其结果是影响身体健。

我国自古以来就提倡生活有节,起居有常。《内经》中谈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如果能按照规律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健康长寿。规律的生活,可以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一种良性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使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能不知疲倦地长时间地运行下去。

从古今中外长寿者的经验中,大都包含“起居有常”这一基本原则。而那些废寝忘食、兴致一来通宵达旦,生活作息毫无规律的人,健康必然受到损害。

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下一句

道光十八年,28岁的曾国藩考中进士,从此踏入了官场。初进京时,他的父亲曾写信叮嘱他保身三要:节劳,节欲,节饮食。
这“三节”其实就是“三戒”,也说明当时得曾国藩身上有些缺点,实际上,曾国藩在年轻的时候,也跟普通人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而他之所以最后成就了一世功名,并在修身养性、待人处事各个方面都倍受后人称赞,是因他正视了原有的缺点,又能逐渐克服它们,并成就人生。我们讲他的家训,讲他如何识人、识己,才特别具有现实的意义。
对于曾国藩父亲提出的这“三节”,曾国藩后来不仅身体力行,更将这些写入了家训,要求子孙遵照执行。
节劳
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
曾国藩深以为然。他在家信中写道:“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人所谓的“劳”,共有两种,形劳在身,神劳在心。人不得闲,导致身体操劳;心不得安,导致精神操劳。
曾国藩一向是个肯下苦功夫的人。然而在养生这件事上,他却教育子孙要“节劳”。
节劳,不是不用力,而是不要逼自己竭尽全力。要学会估量自己的极限,否则身体就有可能吃不消。
《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人体的动静,就犹如世间的阴阳,需要平衡调和。太极之道,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故阳者主动,阴者主静。
久动不静使人疲,好逸恶劳使人乏。想要健康,就要做到动静相宜,从而使阴阳调和。
节欲
人有所求,就会有所思。思虑过多,正是因为人的欲望过盛。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想要的太多,得到的越少。最后就会连内心的平静,都会一并失去。多少人因为过多的贪欲而引火自焚,堕入深渊。
曾国藩崇尚道家养生思想,自称为“君逸臣劳”。他说:“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君逸”是养心,“臣劳”则是养身。
曾国藩说:“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节制欲望,不仅养心,更是对身体的一种保护。
对于一般人来说,节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不能把人的一切欲望绝对禁止,但一定要有所节制。
曾国藩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纵欲必然有损三宝。他说:“惟有日日静养,节嗜欲、寡思虑。”让自己安静下来,每日减少一点思虑,自然心态平和。
节饮食
《易经》的卦辞中写道:“颐,君子以节饮食。”单看卦义不难明白,节制饮食,是顺应天理的养生要方。
曾国藩在饮食方面一向主张少食、清淡。他深知,脾胃是决定人后天体质的根本。
膏粱厚味、肥鱼大肉,皆可损伤脾胃。因此,曾家的日常饮食,多以蔬菜等素食为主。
曾国藩在饮食方面,更是定下了诸多规矩:如“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每餐必喝粥,用以调和脾胃。又如“夜饭不用荤,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晚餐不吃荤菜,给肝胆留下休息的时间。
《千金要方》记载:“夜饭饱,损一日之寿。”意思是,晚上吃撑一顿饭,就是于无形中减损一日的寿命。
曾国藩就告诫家中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
哪怕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百年前曾国藩的养生经也十分科学、有效。很多人刻意追求养生,却往往忽略了病从口入,是药三分毒。
曾国藩写信给四弟,信中写道:“保养之法,亦惟在慎饮食,断不在多服药也。”劝其不要一年到头吃药补身。补药吃太多,往往身体得不到改善,反而吃出一身病来。保养身体的方法,只是在调理饮食欲望,补药对人有害而无益。
清人朱用纯在其《治家格言》中写道:“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诺。”只要饮食精简细致,就算只是自家园子里种的蔬菜,吃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道家养生之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上古之人所以长寿,其奥妙在于知“道”,也就是说,明白“道法自然”,懂得与四时偕行,善于运用术数之法,饮食有所节制,起居有常规,当动则动,当静则静,不妄作为,以保证形体与精神美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不会中途夭折,活到天年。
古代圣人常告诫我们饮食起居应当慎重。《老子》第十二章也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老子警戒世人千万不要沉迷于灯红酒绿,美味佳肴,纵情狂欢,因为这些都会对五脏六腑造成伤害。饮食方面,老子特别强调避免“余食赘形”,一方面要注意节约粮食,不可浪费,一方面要注意不要吃剩余的食物,不要饮食过饱。

据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食戒篇》所载,吃不要吃太多,喝也不要喝太多,饭后要百步走。吃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吃过热的食品,因为这有害骨头且灼伤皮肤;也不要吃过冷的食物,因为有损内脏且会使牙齿发痛。

同时对不同季节的食物的选用也有讲究。春天宜吃辛辣食物,夏天宜吃酸性食物;秋天宜吃苦性食物;冬天宜吃咸性食物,这些都有助于养护五脏。还有不要吃饱就睡,睡时不要对着风,饱食出汗时不要洗脸等饮食起居禁忌。
道家是并不禁欲,反对的是纵欲,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要有所节制。孙思邈《备急千金方》指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

男人需要女人,女人需要男人,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情意就会妄作,使自我精神困顿,无形中损寿害身。所以乾坤对应阴阳调和,才能是身体 健康 。道家是批评酗酒、放纵自我、没有节制,过度耗损真气,往往早早地衰老了。

生命离不开形体,形体需要依靠“物”来养育。然而,有物也未必能养形。即求生过头了,不善于以物 养生 ,甚至出现“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的情况。可见,养形应注意把握物养的尺度,不恰当的饮食起居,也会伤害生命。

道家强调养形并不是 养生 的究竟,指出“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因为生活中有些人虽然有形,即活着,但是却如行尸走肉一般,没有生命活力,是谓“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

这是养形过度的表现。世人还以为养形就是服食五谷,殊不知,日常生活为声色所困,本欲 养生 反而害生。五味、五色等所以能伤身,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所以任何事物都要节制,不能随意妄为。
道家倡导应当适当运动。《养性延命录》曰:“夫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者,以其劳动数故也。”比如吃饱后就不能坐着或躺着,应当散步以促进消化。但是,劳动过头了,也会伤生。因为运动必然会消耗精气,而消耗过多则会损伤生命力。

庄子·刻意》强调:“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文子·九守》继承此思想,认为:“形劳而不休即蹶,精用而不已则竭。”可见,道家一直以“不妄作劳”作为养形的重要原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aoren/142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