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不仅伤肝,也伤心脏
平时我们所说的“气急攻心”实际上是肝火滞留于两腋,阻碍了心经气血运行,人就会产生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严重的还会危及自身生命,生气不仅伤肝,也伤心脏。
伤肝脏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生气会导致慢性丙肝病人病情加重。
杜克大学的研究发现,爱生气、充满敌意和轻中度抑郁人群体内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
伤心脏
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为期2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生气会导致心梗(MI)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增加4.74倍。
另一项研究发现,与善于控制情绪的人相比,爱发脾气者罹患心脏病而死亡的几率高出19%,爱生气的心脏病病人死亡率更是增加24%。
如果肝、心脏都不好
拍打极泉穴一举两得
中医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回阳救命之法,就是在人因气急攻心产生昏厥时可以拍打极泉穴。在心经的穴位当中,极泉穴位置最高,又是心经的首穴,是心经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穴位。
我们平时在哄小孩儿时,用手一挠胳肢窝,孩子就会笑个不停。其实这正好刺激到了他有痒痒肉的极泉穴,动了心气,而心气主喜,所以孩子会开心地笑起来。
极泉穴的位置:
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腋窝最深处)。
拍打方法:
拍打两腋的敲门时,右手拍打左腋的时候,左手向后弯曲,放在后脑勺部,这样左腋即可完全暴露在外,方便拍打按摩。那么左手拍打右腋时,方向颠倒即可。
很多网友反应敲打后,出现很多紫色的痧,和疙瘩,这都是敲打后正常排病反应,请继续。
功效:
拍打两腋下,可以疏肝理气、通筋活络、快速回阳,引血上行,使头脑快速清醒;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疾病,这相当于我们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
拍痧可以排毒,那么要怎样拍才有效呢?拍痧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需要拍哪些部位呢?拍痧是常见的养生方法,主要是拍打经络,达到排毒,治疗的效果。
八虚部位拍痧八虚("八"是指人体的八个关节,即两肘、两腋,两髀、两腘),是五脏藏邪的所在之处,五脏有病又可以通过拍痧某个部分起到缓解和治疗的作用。拍痧八虚就是通过经筋来调整人的气血,融养生保健治病于一体。通过拍痧将体内代谢产物“痧”这种毒废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排出体外,达到保健养身的目的,同时这种过程又增强了人体的“自我免疫”。
1、拍两肘窝-拍散心肺邪气病气肘窝部位,刚好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如果这三条经的气血一旦运行受阻,无形中就会伤害到心脏与肺,引发这两个脏器的疾病。古人认为心肺之邪留于两肘。
肘窝部分实际上还藏着两个穴位,一个是肺经的尺泽穴,一个是心包经的曲泽穴。尺泽穴有清宣肺气、泻火降逆的作用,对口腔异味、感冒、扁桃体发炎、咽喉肿痛、便秘、腹胀、口干,以及咳嗽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曲泽穴有降逆、镇惊、泄热、宁心的作用,对中暑、平时有心慌气短的症状,以及心肌炎、急性胃肠炎、身热、心烦、呕吐等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通过拍痧肘窝,这两个穴位同时也就疏通了,还不用费心去找穴位,一举两得。
2、心肺疾病常常能在其肘窝部位摸到一个压痛点,轻轻一点患者就能痛得叫起来,而正常人则没有这种情况。有痛点就证明此处有淤阻,也印证了邪气滞留于此的观点。处理这种情况,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拍痧它,使淤邪散开,则正气自复,邪气自然无从所留。
早上起床后,在肘窝处轻轻捏一捏拍一拍,找找是否有硬结或者痛点,如果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就说明身体需要及时调理了,那就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拍痧的次数,将痛点或者硬结拍散开。
有时能摸到痛点,但是到医院里面却检查不出疾病,查不到问题,并不表明身体没有问题。很多所谓的"亚健康"患者,用仪器诊断指标基本都合格,如果不及时处理,大部分都会发展成疾病。
3、排解湿毒由于湿热长痘痘,或皮肤到了冬天很容易痒痒的人,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敲打敲打,就知道到底是不是湿毒所致,夏天来了,南方的气候尤其容易湿热,拍痧肘窝也是预防的好办法哦。
肘窝的拍痧方法:把左手臂伸直,用右手找到左手臂的肘横纹正中,用右手大拇指点住它定位,找到后,再用右手四指平放在肘窝正中,这个范畴之内都是拍痧的区域。找准位置后,可用右手的四指并拢轻轻拍痧。反过来,用左手拍痧右手的肘窝也是如此。两个肘窝每次各九九八十一下即可,力量可由轻到重。一般心肺有热的人,拍痧后就可看到肘窝局部发红,甚至能拍出痧来,效果与刮痧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重症或久病身体羸弱的患者,最好不要过重刺激,在肘窝部位轻轻地推擦即可,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推擦之后的微热感,能温熏心肺,这是丹道医家的"少火生气"之法,相当于中医治疗中的补法。
4、拍两腋-治疗肝病、心脏病两腋主要走四条经脉:肺经、心包经、胆经和心经。
肺经出了毛病,比如肺气被壅滞的话,会出现烦心胸满的现象,这属于阳邪,就是上壅而不降的象。心包经位于下腋三寸处,如果这里出现腋窝肿胀就是心包经出了问题。
腋下还走胆经,胆经出现毛病以后,有的人会出现严重心脏病的感觉,叫心胁痛不能转侧,就是连睡觉转个身都很难做到。这种病一般还伴有口苦,且喜欢长吁短叹。如果腋下长了一堆东西,也是胆经被郁、生发不起来的象。
心经会造成整个手臂的麻痹,手臂冰凉,活动不便,同时感觉咽喉特别干燥,想喝水。手臂前缘走的经脉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是肺经、心包经和心经。手臂前缘的上部由肺经所主,一直通到大拇指,达少商穴。中线走的是心包经,通到中指。下线走的是心经,通到小拇指。所以在人的五指当中,大指走的是肺经,中指走的是心包经,小指的里侧走的是心经。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有掌中热的毛病,这一般是跟肺经、心包经或者心经有关。
肝有邪聚于两腋,使心经受损,平时所说的气急攻心,实际就是干活滞留于两腋阻滞了心经气血运行,人就会导致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严重的危机自己的生命,生气不但是伤肝还伤心。
5、治肝病、心脏病平时我们所说的“气急攻心”实际上是肝火滞留于两腋,阻碍了心经气血运行,不仅伤肝,也伤心脏。人因气急攻心产生昏厥时可以弹拨极泉穴,极泉穴位于我们的腋下,我们平时在哄小孩儿时,用手一挠胳肢窝,孩子就会笑个不停。其实这正好刺激到了他有痒痒肉的极泉穴,动了心气,而心主喜,所以孩子会开心地笑起来。
极泉穴不仅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还可以快速回阳,引血上行,使头脑快速清醒。这个特殊的治疗手法就是弹拨和拍痧。遇到生气后心胸气短时,就可以用四指在腋窝正中轻轻地弹拨。我们在弹拨的时候,能明显地感觉到有一条经筋,这条筋的正中就是极泉穴。极泉穴可以治疗人生气发怒后气滞血淤、运行不畅引起的胸闷、气短、心悸、心悲欲哭、手臂胀麻等症状,此时弹拨极泉穴可以增加气血的流通,使人快速平静下来。
日常保健时,我们用不着在极泉穴那儿费那么大力气去弹拨,只需要轻轻地拍痧即可。平时弹拨拍痧两腋下,还可以预防和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疾病,这相当于我们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
6、缓解手心汗这相当于心包经不收敛,因为人的心包为厥阴经,是主收的,不收敛就会手心出汗。我们常有人只要一紧张就爱拼命地搓手,这种下意识动作其实也是一种自救,一种自我的帮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经。
大指走的是肺经。大指麻木跟肺经有关。大指上的鱼际穴如果红的话,就是肺热;如果鱼际穴有青筋的话,就是肺寒;如果大指里面有纹路且发青的话,也代表肺寒,而且这种肺寒还会继续导致胃寒。
食指走的是大肠经。中医认为,人本能的快乐实际上是来自于大肠,而大肠经走到食指,这也是食指名字的由来。
中指走的是心包经,订婚戒指一般都戴在中指上,意味着人已动心,收敛欲念。心包经主喜乐,所以也主欲念。
无名指它所循行的经脉是三焦经,三焦经在中医里是一个很特殊的经脉,三焦经又称为孤府。
小指走的是小肠经和心经。从心脏病的角度来讲,中指麻木就是心脏病的轻症,如果小指麻木就是心脏病的重症。
7、拍两髀-治妇科病两髀-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
拍痧两髀不仅能加速气血运行,驱除病邪,还能刺激两个对治疗妇科病非常有效的两穴,气冲--冲门,气冲在人体腹股沟处,大腿根内侧,具有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痛经、双脚冰凉的作用,而冲门在人体腹股沟外侧,有治疗奔溃带下妇科炎症的功效,我们在拍痧的时候不需要找穴位,就可以刺激到这两个穴位的。拍痧两髀不仅能健脾胃,还能治疗男科和血脉不畅导致的血瘀痰湿。
拍痧两髀时,不仅能加速气血运行,祛除病邪,还能刺激两个对治疗妇科病非常有效的穴位——气冲穴、冲门穴。
气冲穴在人体腹股沟处,大腿根儿内侧,具有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痛经、双脚冰凉的作用,而冲门穴在人体腹股沟的外侧,有治疗崩漏、带下、妇科炎症的功效。我们在拍痧两髀时,不需要特别寻找穴位,只要拍痧两髀就能刺激到这两个穴位。
拍痧两髀不仅有健脾的作用,还能治疗男科病、女科病,效果也非常好。
拍痧两髀的具体方法就是直立,用双手轻轻拍痧两腹股沟,逐渐加力,直至两髀微微发热为止。每天拍痧两到三次,每次3~5分钟。
8、拍两腘—腰腿痛各类膝盖、腿毛病-腿痛、腿麻、腿胀等均可拍打,配合拉筋,疗效更皆。
一、多吃三红,哪三红?
心脏不好多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冠心病、心肌营养不足,因此多吃抗氧化、降血脂、营养素丰富(特别是钾)的物质对心脏是非常好的。
1)红薯:
红薯富含蛋白质、脂肪、磷、钾、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其中很多成分都有益心脏健康,特别是钾有助于*细胞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血压和心脏功能。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还可以抗氧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红薯当属最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食物。
2)葡萄柚:
葡萄柚富含钾却不含钠,可以称为水果中维护心血管健康的最佳水果,常吃葡萄柚可以滋养组织细胞,增强食欲,提高肝细胞功能,改善水肿、淋巴系统疾病,对于降低血压,维持心肌细胞营养非常重要。
3)红豆:
我们古代的医学家李时珍曾将红豆誉为“心之谷”,这说明红豆对心脏健康非常有益,日常生活中多吃红豆能补气补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缺血。
二、少做三事,哪三事?
1)少熬夜: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但熬夜对心脏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心脏是最怕累的,工作了一天也想趁着休息之际放松一下,过度劳累就会引发心脏的急性疾病的发作,心力憔悴、功能失调。
2)少吃红肉:
现代餐桌上肉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长期吃肉特别是红肉会使脂肪摄入过多,年复一年,血管内也会越来越狭窄,随着年龄增大得冠心病的风险就越来越高。因此,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对心脏最为有利。
3)少喝酒,要戒烟:
喝酒已经公认是有害健康行为,因此喝酒者务必控制酒量。吸烟是导致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物质会随烟雾进入血液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从而引发心梗。而且尼古丁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分子,会引发血小板聚集粘附,因此大家为了心脏健康要戒烟。
三、勤做三处,哪三处?
1)拍手:拍手既可以健脑,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血液流动,可以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双脚自然站立,双手伸直相对击掌,每次20次,早中晚各做一次。
2)踮脚:脚是*的第二心脏,经常踮脚可以刺激脚上经络和穴位,可以改善冠心病人群的胃肠不适。做法为立直身体,脚跟抬起,踮脚尖20次。
3)拍腋窝:腋窝处有一处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对心脏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位于腋窝顶端动脉搏动处,伸开手臂后用另一只手每次按摩20下即可缓解心绞痛。
勤做三处其实更多的意义在于动起来,防止久坐不动,通过多运动,血液循环畅通,身体组织细胞更富于活力,心脏自然也会好起来。
总之,心脏养护需要全方位注意,饮食、健康生活方式、运动这3驾马车之外,其实还需要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就诊,规范治疗,这样才能保证心脏越来越好。
心主血脉:血液之所以能够在脉道中运行,必须依赖于心气(情志)的推动。
其华在面:如果你的心气虚则面色枯槁无华,长红血丝,长斑血不上容,血行不畅,严重的则面色青紫。
开窍于舌:比如上火啦,那么你伸出舌头来看看,如果说舌尖发红,那么说明你心火亢盛,如果心火亢盛,下移小肠就会引起尿少,排尿灼热,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
养心要知道极泉穴!
心为五脏之主,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无心病,心肝脾肺肾才补得进。极泉穴属于手少阴心经,在腋窝顶点、人体腋窝下的两条筋脉之间,腋动脉的搏动之处。它是心经上的穴位,是解郁的大穴。经常郁闷,可能是心气郁滞的现象,弹拔极泉穴,就能缓解郁闷的现象。
肝主筋:指全身筋膜依赖于肝血的濡养,只有肝血充足,才能“淫气于筋”,使肢体的筋膜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维持正常的活动。
其华在爪:爪即指甲。肝血充盈,则指甲坚厚,颜色润泽。若肝血虚亏,则指甲软薄而脆,颜色枯萎,甚则发生指甲中间凹陷的现象。老年人机体气血渐衰,肝血不荣的时候,也会出现爪甲枯脆的现象。
开窍于目:指肝的精气上通于目。如肝血不足者,则精气亏损,目失所养,则出现双目干涩,夜盲或视物不清;肝火上炎,可见目赤生翳;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可出现头目舷晕;肝风内动,可见目斜视等。
养肝要知道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脾主肌肉:肌肉的营养是要依靠水谷精微的供给,而水备精微的来源,主要是靠脾胃的受纳、消化、输布等正常活动,才能起到营养肌肉的作用。脾气充足则肌肉丰满壮实;如果脾失健运,营养物质缺乏,则肌肉痿软,四肢倦怠无力变。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是说明人体的饮食、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的关系。脾气健运的时候则饮食旺盛,口味正常,口唇红润而有光泽;如果脾失健运,饮食有了改变时,口味也往往出现异常,如不欲饮食,口淡乏味,湿邪困脾时,则口腻、口甜。若脾气不足,特别是慢性消化不良的病人,则每见口唇苍白不泽,脾热唇多生疮,脾燥唇多干裂。
养脾要知道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原穴是调养和治疗脏腑最重要的穴位。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生这样说你的脾胃不好,脾虚。太白穴就是针对脾虚调理的大穴,具有健脾升清、利湿止泻之功。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其实就是大脚趾内侧第一个高骨的后下方。
肺主皮毛: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毛是人体最浅的一层组织,与肺的关系极为密切。这是因为皮毛是由肺输布的卫气与津液所温养,而卫气又管汗孔的开合,以调节呼吸。如外邪侵袭,常由皮毛而犯肺,从而出现恶寒、发热、鼻塞、咳嗽,甚则气喘等症侯。若肺气虚衰也可表现为皮毛干枯不泽,故也有皮毛为肺之外华的说法。
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鼻为呼吸的通道,肺气通利,则鼻知香臭。如外邪侵肺,可出现鼻塞流涕。肺热较甚,可出现鼻翼煽动等症。所以说,鼻为肺之窍。
养肺要知道合谷穴
合谷穴是肺脏排毒要穴,位置在手背上,第1、2掌骨间,第2掌骨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
肾主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肾生骨髓''髓藏与骨腔之中,以充养骨骼,所谓“肾充则髓实”。肾好,骨髓就充实,骨骼强壮,运动捷健。
其华在发: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壮而润泽,故又说肾“其华在发”。由于发为肾之外候,所以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与肾精的关系极为密切。
开窍于耳:肾开窍于耳,养肾就是养耳。耳朵是人体的缩影,几乎所有脏器的变化都能从耳朵上表现出来,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肾。耳朵厚而大,是肾气充足的表现;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
养肾要知道涌泉穴
它是补肾固元的“长寿穴”,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主治肾虚造成的神经衰弱、精力减退。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对很多妇科和生殖系统的小毛病有改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8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秋冬脚后跟干裂小腿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