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也。满,满盛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满溢而行。本穴物质为不容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所处为腹部肉之陷,故而地部经水为屯积之状,又因本穴肉陷也浅,经水一注即满,故名。
承满穴,承载经水溢满
承满穴意义:胃经经水在此满溢。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梁门穴。
取穴方法:承满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能作用:存储胃经腹部的地部经水。
主治疾病: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穴位配伍:
承满配乳根,治膈气。承满配神阙、陷谷,治肠鸣。承满配云门、天突、膻中、魄户,治气喘。承满配中脘、胃俞、内关、太冲,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胃痛,呕吐,腹胀。承满配足三里、脾俞、三阴交,健脾和胃,增进食欲,治食欲不振。承满配中脘、内关,治胃痛、呕吐。承满配足三里、脾俞,治食欲不振。胃痛方例
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承满。
配穴: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饮食停滞者,配梁门、下脘;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气滞血瘀者,配膈俞、三阴交;脾胃虚寒者,配脾俞、胃俞、关元;胃阴不足者,配三阴交、内庭。
方解: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可疏通胃气,导滞止痛;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临床运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腹膜炎、肝炎、痢疾、肠炎。
艾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法:
承满穴,穴在不容穴下方,内应胃之上部,言承受水谷之量至此已充满。又主心下坚满,故名承满。
承满,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满溢而行。本穴物质为不容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所处为腹部肉之陷,故而地部经水为屯积之状,又因本穴肉陷也浅,经水一注即满,故名承满。
不容穴刚好处于肋骨之下,就尤如瀑布倾泻之下时,离下泻点最近的地方是根本存不住水一样,不容是存不住经水的,而稍微前行一段的地方,经水方可暂存,这个位置就是承满。
在说承满之时,我们不得不提足阳明胃经中另一个带“承”字的穴位-承泣。作为胃经的起始穴,它最初所提供的经水,就尤如高山之颠融化的点滴雪水,状如泪滴般(泣),但经过20个穴位的不断前行和累积,当突然越过了肋骨这个断层下泄时,就来到了承满穴,其量之多之大,就不再是如泣般(承泣)了,而变得愈发的丰沛和充盈,面对奔腾不息而来的经水,作为暂存地,经水瞬间即满,故有承满之说。其经水下泄的过程,缺盆穴类似,只不过,缺盆下泄到了硬地(胸骨),而承满是软地。但不管是硬地还是软地,下泄的过程都必须顺畅,缺盆满痛者死,承满满者则胃痛。
承满穴,胃痛之要穴
当胃经循行到了两肋之下时(不容、承满),刚好是人体从硬(肋骨)到软(腹部)的过程,所以,这个位置也就很容易堵,这就好比我们手机的耳机线,最容易折断和磨损的部位,都是在接头处,也就是软硬交接处,所以,如果这个暂存经水的小池子(承满)堵了,下泄过程不畅,就会导致胃气不降,引发胃痛,此时,就需要在此处进行按揉和刮痧,以帮助疏通这个小池子,使经水顺畅下泄,只要经络通也,经水下泄顺畅了,胃痛也就自然缓解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治疗胃痛的要穴。
实际上,胃经循行到从硬到软的位置,也就是在不容和承满穴的地方,很容易出现阻力线,而这个线,多是由于我们长期用电脑窝在那形成的,它的出现表明了我们的经络已经堵的很厉害了,加剧了腹胀的状况,必须疏通开。
按摩手法:用食指指腹按压承满,每次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可治疗胃痛、胃炎、肋间神经痛等疾病。
吴学峰针灸+关注(400)? 足阳明胃经上的前22个穴位是: 足阳明胃经有哪些穴位 来源:吴学峰[点击放大] (一)承泣 足阳明经、阳跷、任脉的交会穴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 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二)四白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三)巨髎 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 斜刺或平刺0.3-0.5寸 (四)地仓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定位 口角旁0.4寸。巨髎穴直下取之 斜刺或平刺0.5-0.8寸 (五)大迎 定位 下颌角前1.3寸凹陷中,咬肌附着部前缘,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即于凹陷下端取之 避开动脉,斜刺或 平刺0.3-0.5寸 (六)颊车 定位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 (七)下关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 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直刺0.5-1寸 (八)头维 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 额角发际直上0.5寸 平刺0.5-1寸 (九)人迎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 喉结旁1.5寸,当颈总动脉之后,胸锁乳突肌前缘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十)水突 定位 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当胸锁乳突肌前缘 直刺0.3-0.8寸 (十一)气舍 定位 人迎穴直下,锁骨上缘,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平刺0.3-0.5寸 (十二)缺盆 定位 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直刺或斜刺0.3-0.5寸 (十三)气户 定位 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四)库房 定位 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五)屋翳 定位 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六)鹰窗 定位 第三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七)乳中 定位 乳头中央 本穴不针不灸,只做定位标志 (十八)乳根 定位 第五肋间隙,乳头直下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九)不容 定位 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5-0.8寸 (二十)承满 定位 脐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寸 (二十一)梁门 定位 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2寸 (二十二)关门 定位 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2寸 (二十三)太乙 定位 脐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2寸 (二十四)滑肉门 定位 脐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2寸 (二十五)天枢 大肠的募穴 定位 脐旁2寸 直刺1-1.5寸 (二十六)外陵 定位 脐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二十七)大巨 定位 脐下2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二十八)水道 定位 脐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二十九)归来 定位 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三十)气冲 冲脉所起 定位 脐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三十一)髀关 定位 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平臀沟处 直刺1-2寸 (三十二)伏兔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直刺1-2寸 (三十三)阴市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 直刺1-1.5寸 (三十四)梁丘 足阳明经郄穴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直刺1-1.2寸 (三十五)犊鼻 定位 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向后内斜刺0.5-1寸 (三十六)足三里 足阳明五输穴的合穴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直刺1-2寸 (三十七)上巨虚 大肠经下合穴 定位 足三里穴下3寸 直刺1-2寸 (三十八)条口 定位 上巨虚穴下2寸 直刺1-1.5寸 (三十九)下巨虚 小肠经下合穴 定位 上巨虚下3寸 直刺1-1.5寸 (四十)丰隆 足阳明经络穴 定位 外踝高点上8寸,条口穴外1寸 直刺1-1.5寸 (四十一)解溪 足阳明经五输穴的经穴 定位 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直刺0.5-1寸 (四十二) 冲阳 足阳明经原穴 定位 在解溪穴下方,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当二、三跖骨与楔状骨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四十三)陷谷 足阳明经五输穴的输穴 定位 足背二、三跖趾关节后凹陷中 (四十四)内庭 足阳明经五输穴的荥穴 定位 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四十五)历兑 足阳明经五输穴的井穴 定位 第二趾外侧指甲角旁约0.1寸 浅刺0.1寸
(一)主治病症
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腧穴(图8-31),主要治疗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消谷善饥,口渴,鼻衄,咽喉肿痛,热病,发狂以及胸、膝部等本经循行部位的病症。
图8-31
(二)腧穴歌诀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与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接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更有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三)腧穴
1.承泣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0.7寸,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之(图8-32)。
[主治]眼睑瞤动、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近视;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刺灸法]紧靠眶下缘缓慢直刺0.3~0.7寸,不宜提插,避免形成血肿。禁灸。
2.四白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凹陷处取之(图8-32)。
[主治]眼睑瞤动、目赤痛痒、目翳、近视;头面疼痛、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刺灸法]直刺0.2~0.4寸,不宜灸。
3.巨髎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在与鼻翼下缘平齐处取之(图8-32)。
[主治]口、鼻衄、齿痛、面痛、唇颊肿;眼睑瞤动。
[刺灸法]直刺0.3~0.6寸,可灸。
4.地仓
[取法]在口角旁0.4寸,巨髎直下取之(图8-32)。
[主治]口、流涎;齿痛、颊肿;眼睑瞤动。
[刺灸法]向颊车方向平刺0.5~1.5寸,可灸。
图8-32
5.大迎
[取法]位于下颌角前1.3寸的凹陷中,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闭口鼓气时可出现一沟形凹陷,在凹陷下端取之(图8-33)。
[主治]口、口噤、颊肿、齿痛、瘰疬、颈痛。
[刺灸法]直刺0.2~0.4寸,可灸。
6.颊车
[取法]本穴位于下颌角前方一横指凹陷中,咬合时在咬肌隆起的最高点,张口时微微凹陷(图8-33)。
[主治]颊肿、齿痛;口、牙关紧闭。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斜刺1~1.5寸。可灸。
7.下关
[取法]在颧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闭口取之(图8-33)。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面痛、口眼歪斜。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8.头维
[取法]在鬓发前缘直入发际0.5寸,距神庭4.5寸处取之(图8-33)。
[主治]头痛、目眩;眼睑瞤动、迎风流泪、视物不明。
[刺灸法]向后平刺0.5~1寸,不可灸。
9.人迎
[取法]平喉结,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距喉结1.5寸处取之(图8-34)。
[主治]喘促、咽痛、头痛、高血压;瘰疬、瘿瘤、饮食难下。
[刺灸法]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2~0.4寸。禁灸。
图8-34
10.水突
[取法]在人迎与气舍间,胸锁乳突肌前缘取之(图8-34)。
[主治]咳逆喘促不得卧、咽喉肿痛;头痛、眩晕;呃逆;瘰疬、瘿瘤。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11.气舍
[取法]在锁骨内侧端之上缘,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之(图8-34)。
[主治]咽痛、咳嗽、喘促、呃逆;瘰疬、瘿瘤;颈项强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12.缺盆
[取法]在乳中线直上,当锁骨上窝正中取之(图8-34)。
[主治]咳嗽、喘促、咽肿;缺盆中痛;瘰疬。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图8-34
13.气户
[取法]在乳中线直上,当锁骨中点下缘,仰卧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满痛。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14.库房
[取法]在乳中线上第一肋间隙中,仰卧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气逆、咳唾脓血;胸胁胀痛。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15.屋翳
[取法]在乳中线上第二肋间隙中,仰卧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胁胀痛;乳痈。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16.膺窗[取法]在乳中线上第三肋间隙中,仰卧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乳痈。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17.乳中
[取法]乳头中央(图8-35)[刺灸法]不针不灸,只作腧穴定位标志。
18.乳根
[取法]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隙中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哮喘、胸闷胸痛;乳痈、乳汁少;呃逆、噎嗝。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图8-35
19.不容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呕吐、胃痛、腹胀;食欲不振。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0.承满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1.梁门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图8-3622.关门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3.太乙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胃痛;心烦、癫狂。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4.滑肉门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呕吐、胃痛;癫狂。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5.天枢
[取法]脐旁2寸取之(图8-36)。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痛经、月经不调;癥瘕。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6.外陵
[取法]在脐下1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腹痛、疝气、痛经。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27.大巨
[取法]在脐下2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等。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8.水道
[取法]在脐下3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痛经;遗精、早泄。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9.归来
[取法]在脐下4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少腹疼痛、疝气;月经不调、经闭、阴挺、白带。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30.气冲
[取法]在脐下5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腹痛;外阴肿痛、疝气、阳痿;月经不调、不孕、胎产诸疾。
[刺灸法]直刺0.8~1.2寸。
图8-36
31.髀关
[取法]仰卧,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平臀横纹,与足太阳膀胱经的承扶相对应处取之(图8-37)。
[主治]髀骨痿痹、腰膝冷痛、拘急麻木。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32.伏兔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处取之(图8-37)。
[主治]腰胯疼痛、膝冷麻痹、脚气;疝气。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33.阴市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处取之(图8-37)。
[主治]腹胀、腹痛;腿膝痿痹、屈伸不利。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4.梁丘(郄穴)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处取之(图8-37)。
[主治]胃痛、乳痈;膝肿、下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图8-37
35.犊鼻
[取法]屈膝,在髌骨下方,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取之(图8-38)。
[主治]膝肿痛、关节屈伸不利、脚气。
[刺灸法]向后内斜刺0.8~1.5寸,可灸。
36.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取法]在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取之(图8-38)。
[主治]胃痛、呕吐、噎嗝、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疳疾;乳痈;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咳嗽气喘;失眠、癫狂;下肢痿痹、胫膝痠痛;虚痨羸瘦;产妇血晕。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37.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取法]在犊鼻下6寸,当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中点处取之(图8-38)。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中风瘫痪、脚气。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8.条口
[取法]在犊鼻下8寸,当犊鼻与下巨虚连线上处取之(图8-38)。
[主治]小腿冷痛、麻痹、脘腹疼痛、跗肿、转筋、肩臂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9.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取法]在犊鼻下9寸,条口下约一横指,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当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取之(图8-38)。
[主治]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下肢痿痹;乳痈;泄泻、大便脓血。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40.丰隆(络穴)
[取法]在条口外1寸,当犊鼻与外踝高点的连线中点处取之(图8-38)。
[主治]痰多、哮喘、咳嗽;头痛、头晕、癫狂痫症;下肢痿痹及肿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图8-38
41.解溪(经穴)
[取法]在足背与小腿交界的横纹中央,当两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取之(图8-39)。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2.冲阳(原穴)
[取法]在足背部,陷谷上3寸,当足背动脉搏动处避开动脉取之(图8-39)。
[主治]胃痛、腹胀;口眼歪斜、面肿齿痛;足痿无力、足背红肿。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43.陷谷(输穴)
[取法]在第二、三跖趾关节后方,二、三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取之(图8-39)。
[主治]面目浮肿、目赤肿痛;足背肿痛、足痿无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4.内庭(荥穴)
[取法]在第二跖趾关节前方,当二、三趾缝间的纹头处取之(图8-39)。
[主治]齿痛、口眼歪斜、喉痹、鼻衄;热病;腹痛腹胀、泄泻、痢疾;足背肿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5.厉兑(井穴)
[取法]在第二趾外侧,距爪甲约0.1寸处取之(图8-39)。
[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鼻流浊涕、鼻衄;热病;癫狂;足背肿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可灸。
图8-39
【经络循行】
足阳明胃经起始于头部鼻旁,循行经额颅中部、颈部,进入锁骨上窝部,再向下经胸、腹、下肢到达足尖。
【主治病症】
头面五官病症: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鼻出血,耳聋,耳鸣,咽喉肿痛。
呼吸道病症:咳嗽,气喘。
胃肠道疾病:呃逆,胃痛,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
经脉循行处不适:颈项强痛,胸胁痛,乳腺炎,小腹胀满,下肢麻木、疼痛。
足阳明胃经(辰)
穴位歌
四五阳明是胃经,承泣四白巨髎轻,
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行,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应,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成,
水道归来气冲是,髀关伏兔阴市平,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行,
下巨虚上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指次指知端终。
1、胃经的准确位置
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会迎香穴),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会睛明穴),向下沿鼻外侧(承泣穴、四白穴),进入上齿槽中(巨髎穴),回出来夹口旁(地仓穴)环绕口唇(会人中穴),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会承浆穴)。
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穴),再沿下颌角(颊车穴),上耳前(下关穴),经颧弓上(会上关穴、悬厘穴、颔厌穴),沿发际(头维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穴)。
2、人体足阳明胃经图
它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穴),沿喉咙(水突穴、气舍穴,一说会大椎穴),进入缺盆穴(锁骨上窝部),通过膈肌,属于胃(会上脘穴、中脘穴),络于脾。
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缺盆)向下,经乳中(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向下夹脐两旁(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进入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4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足阳明胃经:梁门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