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络穴位

足阳明胃经:梁门穴

学穴位 2023-05-29 18:07:04

穴位解析释义

梁门穴,梁,通粱,谷物之意。门,指门户。胃为水谷之海,梁门意为水谷出入之门户。故名梁门。

梁,屋顶之横木也。门,出入之通道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气血物质被本穴约束。

本穴物质为承满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为腹部肉之隆起(脾土堆积)处,有约束经水向下流行的作用,经水的下行是满溢之状,如跨梁而过,故名。(承满穴的经水是从上流下,何以梁门的堆积脾土能阻其下行?提问是站在地球重力场的角度看,若站在人体重力场的角度看则梁门的隆起部位为高地势,下行之水故而被阻。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关门穴。

取穴

梁门穴 人体穴位图取穴方法: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快速取穴:仰卧,取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梁门穴 人体穴位图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约束胃经的地部经水并使其维持一定的数量。

主治疾病: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穴位配伍:

梁门配中脘、足三里、内关,治胃脘痛。梁门配建里、足三里、内关,治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梁门配中脘、天枢、合谷,治泄泻。梁门配足三里、上脘、内关,治呃逆。梁门配神阙、天枢、下脘,治腹痛。梁门配中脘、天枢、关元,治症瘕。梁门配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治胃溃疡。梁门配公孙、足三里、内关,和胃降逆止痛,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梁门配内关、梁丘,治消化不良。梁门配胃俞、脾俞、肾俞、上巨虚,温肾健脾,治便溏。临床运用:消化性溃疡、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幽门痉挛、腹肌挛痛、传染性肝炎。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法:

梁通“粱”(即粮食),门指门户,穴平脐上4寸,相当于饮食出入胃腑之门户,故名梁门。

梁,通粱。《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肥贵人高梁之疾也。” 门,物之孔窍处为门。

穴在承满之下方,为粮谷下行之门户。伏梁,病名,谓心下脐上藏有形如梁木之硬块。《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谓伏梁正在心下。《难经·五十六难》谓心积伏梁,自脐上至心下。《难经·五十七难》曰:“心之积曰伏梁,起于脐下,大如臂,上至心下。”本穴治之有效。《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以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为伏梁。《奇病论》以髀股胻皆肿、环脐而痛为伏梁。凡心阳失律,谷气寒凝,横胀塞满,类似潜伏之横梁者,可以取此,益阳气以灼阴邪,消寒滞而开痞郁,故称之“梁门”。即破横亘之梁,而开通澈之门,亦以疗效而得名也。此穴在中脘穴旁2寸,适在胃之中部,水谷由此而入胃之下部,其处犹如梁堰以障水谷之上逆,故喻以梁门。

梁门穴既属于足阳明胃经穴,又位于胃脘部,故可治疗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等。

梁门为治心下痞满积聚之伏梁病的常用穴,既为五谷入胃之通路,且可消胀化食也。

按摩梁门穴的功效:约束胃经的地部经水并使其维持一定的数量。

按摩手法:

用手指的指端对腹部的梁门穴进行揉搓刺激,按摩约1-3分钟,待穴位处微微热胀就可以。

胃痛急性发作时,用挴指的指腹绕圈揉按梁门穴,按摩约1-3分钟,即可有效的缓解胃部疼痛。日常也可用此方法做保健按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4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