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日俄战争后清廷联美抗日,美国不争气被日本沙俄打出东北

坐古谈今李连利 2023-09-20 21:05:23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威望降到了冰点。以李鸿章为首的地方实力派主张“联俄抗日”,然而,事后证明这一政策是失败的。

沙俄与日本的争斗为何那么激烈

沙俄的虎狼之心比日本一点儿也不小,其势力逐渐进入东北。这便与一直希望侵占朝鲜进而进入东北三省,再继而南下逼压北京的战略企图发生冲突。如此,日本一方面借助傀儡大韩帝国步步北进,一方面时不时地蛮横地跳出来抢夺利益。

到了“八国联军”之后,沙俄兵进东北,占领了东北主要地区。可以说,这一行为打了日本一个措手不及,几乎堵死了日本的“大陆政策”(1860年代开始形成历时三四十年,综合起来,其政策包括1.占领台湾、朝鲜;2.占领东北;3.占领中国;4.北上西伯利亚,南下东南亚;5.兵进印度)的实施余地。因此,日本气急败坏。

面对沙俄侵占东北地区,国际社会纷纷要求沙俄退出东北。俄德法三国为一方,英日美三国为一方,对于中国的主权对峙起来。沙俄的秉性就是吞进嘴里的肉想让他吐出来很难,晚清只有一个人曾经做到过,那就是左宗棠硬生生地叫沙俄把伊犁吐了出来。左宗棠一死,晚清整个朝廷就没有一个人有这个能力了。

沙俄屡次三番谈条件,签完协议后又反悔了,就是不撤兵。这时,一直想吞并东北的日本耐不住性子了,日俄战争爆发。沙俄竟然在众目睽睽下被后起之秀日本打败了,跌了世界的眼镜儿。

然而,许多人都认为:经此一战,沙俄势力就被打了出去。与此同时,一直想吞并东北的日本为何到了1931年才发动进攻?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沙俄仍然在东北,英国也是如此。

这时,清政府又希望新的势力介入东北。

清廷联美抗日——1898年,隐忍了200年的美国终于走出了美洲,向世界霸权走去

美国自独立之后的百年间都受到英国的威胁,在1870年之前,英国都希望将美国打压下去,其主要方式包括战争威胁、制造两个美国政策(南北战争)等,在与美国对抗过程中,美国在内部精诚团结对英国进行反击。

但在国际问题上,美国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美国认定了自己的战略后就坚持了足足200年,其政策主要基调就是——拓展后院实力,积极提升国力。在拉美地区,美国逐渐有了自己的坚强的后方基地。

到了1898年,美国终于有了对抗欧洲列强的实力,那一年,美国终于冲出了美洲走向了世界。他对西班牙大打出手,在拉美夺取了古巴等国家,但更重要的意义却是夺取了菲律宾和关岛等地。

美国走向了世界之后,赶忙把主要精力放到了中国身上,这时,他才发现自己来晚了。为了最大化的扩充自己的实力,1899年9月6日,美国第一次提交了“门户开放”政策。而美国的既定国策很明显——继续延续,已经执行了100年的不与英国直接对抗的政策。

到了1900年7月3日,还没有得到多少实在利益的美国,生怕“七国”真的瓜分了中国,那样,美国就没有肉吃了,为此第二次发布了“门户开放”政策。

日俄战争后,已经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以南有了很大利益的美国,已经染指华北地区的美国,也对东北地区产生了兴趣。为此,在1905年1月,第三次发表“门户开放”政策。美国的着眼点就是,生怕日本战胜了沙俄后像沙俄那样垄断在东北的利益。

清政府敏感地感觉到了美国的政策变化,由此,清廷开始不断以“大项目”、高官出使、积极接受美国企业家开发东北的计划等迎合美国。

哪知,美国政府实在不中用,被日本联合沙俄一起揍出了东北地区。到了1931年,日本索性对沙俄、英美一锅端,全都赶出了东北。关于日美斗法,我们下文再继续详聊。

日俄战争后,世界列强是怎样在中国东北进行角逐的呢?

美丽富饶的东北,让世界列强尤其是日俄垂涎欲滴。而下手最早的就是中国的邻国——沙俄。早在鸦片战争之后,就把魔爪伸向东北和新疆,并想方设法侵占了中国大量领土。甲午海战日本胜利以后,也迫不及待地把手伸向了中国东北地区,而当时俄国把东北视为自己碗中的肉。所以,日俄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冲突就无法调和了,必须通过打一仗才能解决。

日本为什么有底气与当时世界上不可一世的沙俄打一仗,并最终取得胜利,是因为有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英帝国的支持。当时的世界竞争的主体仍是英俄,其它国家还靠不上边。俄国想冲破英国在亚欧大陆南部边缘地带的封锁,开辟进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突破口。

对沙俄的意图,英国有一个叫麦金德的地理学家和地缘政治学家看得十分透彻,在日俄战争就要爆发的前夕,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一个会议上,他郑重提醒英国高层,俄国已经控制了亚欧大陆的中心,占领了欧亚大陆的枢纽,已经深刻改变了亚欧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威胁英国沿着亚欧大陆南部边缘地带形成的殖民地锁链。

当时英国和俄国的角逐主要是,从西往东有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以及东北亚地区。俄国最得意的想法是能够从伊朗方向突破,直接进入印度洋,威胁英国当时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战略安全,同时实现“彼得一世的遗嘱”。大家知道,当时印度对英国的重要性,所以当时英国上下对俄国的崛起十分担忧。

尽管如此,英国也没有闲着,已经开始向中国西藏地区渗透,侵略计划正在加紧的准备之中,而俄国的势力已经伸进了新疆。俄国试图渗透西藏,英国则企图向新疆继续扩张,以保证印度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为保障各自的利益,英俄狼狈为奸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就是在保证各自承认对方的利益的同时,俄国放弃向西藏渗透,英国停止向新疆扩张,这样相安无事。特别是让英国不再为印度的安全担心。

而当时英国担心德国的强势崛起会对欧洲大陆平衡造成严重冲击,英国必须认真应对,所以无暇顾及中国东北,只好支持早已觊觎中国东北已久的日本向东北渗透,为俄国势力南下设置障碍。于是,英国和日本结盟共同对付和遏制俄国。英国为日本提供了大量贷款,支持日本攻打俄国,日本果真不负英国所望,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遏制了俄国通过东北南下的势头。战争结束后,在美国的调停下,日本从俄国手里抢到了东北,并想把东北完全变成的殖民地。当时清政府已经虚弱不堪,没有任何能力阻止,因此就出现了日俄双方在中国的土地上打仗,而中国政府却宣布自己保持中立的一幕。

在日俄战争中俄国虽然战败了,但其在保持欧洲势力的平衡上,仍然不可小觑。当时的德国在欧洲大陆已经强势崛起,法国面对德国巨大的军事压力,根本没有信心独立对抗德国。所以,法国要应对来自德国的进攻,必须与俄国联合来夹击德国,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最终击败德国。而对英国来说,如若德国击败法国,就成为欧洲大陆上的绝对强国,这样英国奉行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就失败了。所以,英法当时在应对德国问题上无疑是同盟。

与此同时,伴随着美国在与西班牙的美西战争中获胜利后,其势力在太平洋上的扩张受到了日本的羁绊。加上当时美国还没有足够的力量直接参与到东北的事情上来,所以一直坚持门户开放政策,要求清政府开放东北地区口岸,确保自己也得到利益。所以,美国也防止日本独占东北。

在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先是要求法国与自己站在一起,施压英国,让英国改变支持日本的东亚政策,共同施压日本,让日本放弃占领东北。此时的英国不是没有顾虑,也担心日本独占东北会造成东亚地区平衡,进而威胁自己在中国的利益。

最终,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英国、法国和美国共同出面干预,让日本放弃独占东北的诉求。至此列强之间达成了暂时平衡,之后在掠夺东北资源上,英国、法国、俄国、德国和美国都很积极,都想从中捞取好处。

在日俄战争中之后,日本和俄国分别向东北的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加快了移民垦殖的工作,德国和美国想用为清政府提供开发东北所需的贷款为条件,获得东北地区一些矿产资源的开发权。

日俄战争日本的胜利,让列强承认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强国地位。所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角逐中,常常是英国和日本为一方,美国反而更多时候选择的是支持中国,为的是避免中国被日本独占,有损其利益。

这是美国坚持了近半个世纪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尽可能维持中国主权完整,以遏制日本,好让东亚地区的实力保持均衡状态。一战之后的华盛顿裁军会议,日本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件之后美国的态度,都充分表现出美国的这一策略。

日俄战争中,俄国败给了日本,为何还敢放狠话坚决不赔一分钱

日俄战争是1904年到1905,俄国和日本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以中国东北地区为战场爆发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俄国败给了日本,但奇妙的是俄国作为战败国依然很牛气,并狠话坚决不赔一分钱,这是为何?

客观来讲,当时的日本实力比沙俄差远了,是美英为了遏制沙俄而在后面大力支持日本,日本最后虽然赢下了战争,但也到了破产的边缘了,根本无力再战了。

俄国人虽然当时所谓的败了,只是在当时区域战争一次失利,根本没伤到俄国人的筋骨。可以说俄国人还有实力在和日本人再来一场二番战,但是日本也怕俄国人得到喘气后,恢复过来。所以日本也不敢步步紧逼。

另外沙俄有巨大地理优势,从日本打到圣彼得堡,换成二战的日本也没那个实力,别说当时强弩之末的日本。西伯利亚别说打仗了,单单行军就能耗死日本。

不过在日俄战争中俄国海军肯定是打输了,旅顺会战与黄海大战后日本事实上已经是胜利者了,对马海战让这一胜利更加辉煌。俄太平洋第二、三分舰队的实力根本不能与已经全歼俄太平洋舰队的日本联合舰队相比。但是俄陆军并没有战败,日军用人海战术伤亡六万人的代价拿下了俄军的阵地,还是俄军因为弹尽粮绝投降而胜利的,伤亡人数比俄军大得多得多,俄军只是增添部队离得太远而不得已投降的,并不能够完全说日军就战胜了俄军。

俄国战败国沙皇曾经说了一句话不服再打。当时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已修好,位于欧洲的主力部队可以快速运来,所以沙皇才有底气说不服再打。俄国沙皇这些还是很有骨气的,有个沙皇还因为战败自杀了。不光是骨气,当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已修完,沙俄可以把欧洲的主力调来再打。只是一次败仗,又没有打到沙俄腹地,人家当然不赔,有本事打到莫斯科看看。德国打到莫斯科了,俄国赔钱了?然后柏林就被攻克了。

相比之下,清朝打败了就知道赔款,能用钱办到的事,不用卖命,软弱的做法,清法战争,打赢了,还赔款呢,尼布楚条约,胜了同样赔地给俄国,甲午之后,大清也应该这样,以举国之力跟其死磕到底。不是打不过,是太想要安逸了,连命都不要了就要安逸,当时是谁当的政?慈禧太后!其实说弱者,感觉最聪明的就是大清了,中立。

客观地说日俄战争的最大受益者是清朝,两个列强打了个两败俱伤,使得东北免于被沙俄侵吞。日本虽然胜了,但收获太少,前面积累的财富都拼没了,内阁也下台了。俄国野心太大,但内部很虚弱,日俄战争和一战都爆发了革命,后者直接让其遭受灭顶之灾,沙皇也被灭门,清朝的最大隐患终于彻底玩儿完!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4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