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同意3个条件就退兵 崇祯当初为啥宁死不应,原来朱元璋早有警告

谈古论史 2023-09-20 05:49:34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继承大统那年是17岁,正是心中有番大作为的好年纪,想必他胸中也有广阔的天地,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让已有衰势的大明重现当年盛况,他知道这条路难走,大概没想到这条路如此难走,甚至到了绝路,当时国家内忧外患,关内是饥荒的爆发,国家之重农业产量直减,关外是女真的威胁。

皇帝想要安民,但结果却是与百姓的矛盾越来越深,甚至水火不容,为了寻求一条生路,农民的起义最终爆发了,他们看出如今这个朝廷的软弱无力,如果不反抗,等待他们的是水深火热的境地,其中,最受人瞩目的就是李自成,也被人们称为“闯王”,他是几股起义领袖中离皇权最近的一位。

这一年,李自成兵临北京城,城周附近的防御几乎不堪一击,他顺利围城,按说下一步就是一鼓作气的攻陷,出人意料的是,他选择暂停了进攻的步伐,给了城内一丝喘息机会,随后,命人带着3个条件进城与皇帝谈判,表示只要皇帝答应了这3个条件,他可以立刻选择退兵,双方达成和平。

这3个条件分别是割西北一带、封王、犒银百万,这3个条件并不简单,到底是李自成当时真没有当皇帝的打算,还是借此羞辱朝廷,一般倾向于当时的他确实更愿意自己割地为王,并不想登上皇帝的位置,或许他也知道这个位置难当得很,还不如在西北逍遥,这才想出这么一出计划。

首先,割西北一带、封王,他是一个农民,虽然大胆起义,但有些想法仍然没有摆脱这个阶级的局限,觉得有一定权力就挺好,不一定非要站那么高,只要皇帝能将西北一带地区割让出来,让他在本地当个西北王逍遥快活就不错,或许他还考虑,如果真的当了皇帝,那才是天天睡不安稳,得不偿失。

其次,犒银百万,光有地盘还不行,重要的是手中要有银子,只要朝廷同意拿出这一百万,回去路费和安家费就都差不离了,他的算盘打得是不错,只是皇帝真能拿出这么多钱吗?当时官员内部的腐败和黑暗,朝廷权力和财政被大小利益团伙分割,其中一年的收入仅为三百多万两白银,怎么能拿出百万犒银。

那么皇帝听了这3个条件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他愿意为了议和勉强满足要求吗?据记载,当时崇祯一听气坏了,心里说不定还在大骂:你一个农民的匪首,如今怎么有这么大的胆子,还敢跟朝廷提要求了!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样的要求简直就是对朝廷的侮辱,朕要是同意了,以后还怎么见列祖列宗。

确实,李自成根据个人喜好提出的这个要求,实际上已经侵犯国家要求,打破统一,还有藐视了皇权,这是让皇帝无法容忍的,对于他来说,如果同意了这几个要求,实际上已经与灭国无异,更何况,太祖朱元璋对此早就有了警告,称: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这是祖训,也是朝廷最后的尊严。

这是崇祯接受到的教育,也是他的底线,就算是死,也要与社稷同灭,身为皇帝,本来就应该守护国家的大门,如果无力守护,不如一死了之,身殉社稷,他知道如果不满足要求,接下来面对的将会是攻城,身死,但满足要求了呢?岂不是跟死没有区别,这个皇帝当了也再抬不起头了。

皇帝拒绝了条件,把希望寄托在吴三桂身上,却不料没能等到吴三桂的救兵,等来的却是宠信太监的卖主求荣,京城兵败,太监献城,皇帝绝望到了极点,没有坚持下去的必要了,该准备的要准备了,先将皇子送走,再亲手送女儿上黄泉路,看着皇后了结性命,他想,好了,不管怎样,皇家子弟不会受到欺辱了。

还有呢?对,自己怎么办?他想了想,带着身边唯一一个太监,走到了自尽的绝路,并留下遗书,用这种绝烈的方式来扞卫所谓的尊严,古来今往,对他的看法褒贬不一,他并不是一个昏庸腐败的皇帝,反而勤于政事,但这个王朝最终还是在他手里走到了尽头,或许是命数如此,他只能承担悲剧色彩,好在是有烈性的悲剧人物,再差也比浑身都是懦弱之骨的人值得加上感慨和惋惜,最后一刻,他或许会在想,总算依了太祖的祖训。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4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