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受压迫与剥削最严重的便是农民阶层。国家兴盛时,他们也还是要辛苦劳作勉强维持自己的生计,而那些王公贵族们却借着压榨来的民脂民膏逍遥快活。 当国家衰败时,资产微薄的农民总是率先破产沦为流民。自秦建立直至清朝覆灭,农民起义军都是这乱世里最先发出反击的队伍,因为他们苦难深重最难以忍受。所以,随着王朝更迭,刘邦、朱元璋以及李自成这样的人物层出不穷地出现。
只是刘邦与朱元璋最终统一天下,李自成却落个兵败身死的结局。李自成的败落里有着无能、贪婪以及时运不济的因素,他没有刘邦以及朱元璋那般的运势以及成大业的胸襟。李自成看似败于时局,其实终究是败给了自己。
一、李自成身边没有能臣武将辅佐
其一、刘邦与朱元璋身边能人辈出
刘邦与朱元璋都可谓是出身草莽,既无惊世之才亦无可依托的家世背景。但他们二位能在乱世之中成就一番伟业,在于两人都有雄心壮志,在别的底层只会一味隐忍与妥协的时候,他们敢站出来为自己的将来拼搏一番。
这种勇气难能可贵,而正是这份敢于拼搏的勇气令他们散发出让人信服的气质,是以能笼络住大批能臣武将为其出力。
刘邦的身边有出生韩国贵族的张良,出身权贵的经历不仅令他拥有惊世的才学,更有深谙帝王之术的能力,所以他能教会刘邦如何成为帝王。同乡的萧何虽然出身不高,但是天赋异禀善于谋划布局,正是有萧何的掌控,刘邦在行军打仗时才不用为补给后勤烦恼。
勇猛而有谋略的韩信更不必说,正是他的积极作战才令刘邦迅速平定天下。一路从最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朱元璋身边亦是能人辈出,徐达与常遇春两位大将可算是朱元璋手上的两位常胜将军,谋臣刘伯温更是被推为半仙的人物,为朱元璋平定天下制定了详细战略。
他的才学与思想也深深影响着朱元璋之后的帝王路。可见能够平定天下大事者,必要拥有能力出众的团队,否则一盘散沙似的乌合之众只能落得惨淡收场的结局。若是不信,且看一代闯王的仓皇谢幕。
其二、反观李自成身边大抵是乌合之众
都说李自成身边能人辈出,其实真有名姓的人物不过尔尔,且才学与品格与刘邦以及朱元璋身侧之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李自成初期有位不错的谋士李岩,他是明朝天启年间的举人,也算有些才学,是他为李自成制定"均田免赋"的口号收拢了民心。
但李岩很不幸地死于牛金星的诬陷与李自成的猜忌里,早早谢幕。之后辅佐李自成的便成了牛金星,此人心胸狭隘构陷自己的举荐人李岩,逼走有才华的宋献策。在大顺初定的时候,只知如何谋权享乐不思进取。
连同李自成身边的武将张献忠亦是如此,得了京城就如同大事已成般,纵情享受起来。从前为了收拢民心许下的承诺全都抛却,作威作福的姿态令百姓们不齿。
看似侠肝义胆的闯王团队不过贪图享乐谋取私利的乌合之众,他们的心里从来都没有百姓与天下。上到豪绅权贵,下到普通百姓,全部都看破他们的丑陋嘴脸,这般结果根本就不可能得民心得天下。
反观当年的刘邦与朱元璋,进城之时约束军队保护百姓,开国之初制定各类措施恢复民生,为了天下安定将所有威胁可能扼杀摇篮中。能成百年帝王者,胸中自有天下,不能成者除了时运更是胸怀不广。
二、失去地主阶层支持的李自成后续乏力
其一、刘邦与朱元璋的胜利有赖于地方豪绅支持
刘邦与朱元璋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不仅因为他们的身边能臣环绕,谋划策略不绝,更在于他们押对了筹码。起初的刘邦与朱元璋都是依靠自己手上微薄的兵力勉强生活的人,此时他们的力量并不强。
刘邦进入关中后,与三秦父老进行"约法三章",史书上对刘邦此举的评价多从仁义宽厚的角度分析,其实刘邦是想借此向当地的地主阶层表明,自己只是要推翻秦朝统治做皇帝,尔等依旧如常生活,自己与身后的队伍都不会破坏他们手上的利益。
自此,刘邦逐渐得势,尤其是与狂傲的项羽对比,刘邦做皇帝更得他们的心思。
朱元璋的举措也类似,为了从众多红巾军中脱颖而出,摆脱元军打压,获得充足粮草补给,他在占领集庆的时候表明自己起兵是为了推翻元朝这个蛮族的暴虐统治,还百姓清明世间,绝对不会破坏原来的生存秩序,确保百姓生活如常。
朱元璋出身穷苦,他如何不知地主阶层对普通百姓的剥削,但他只摆出剑指元朝的姿态。这点识时务的精神自然受到地主阶层的青睐。有了地主阶层的支持,他们二人统一天下的伟业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其二、满人抢先一步与汉族地主阶层达成合作
反观李自成却彻底走向地主阶层的对立面,刚到京城便开始烧杀抢掠,切实开启了打土豪的运动。对付这些地主阶层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起义军的搜刮欲望,同样也真的是为了发泄心中对他们整个阶层的怨恨。
与李自成的意气用事不同,当时的满族人在大明王朝治下受到儒学熏陶,早已学会了拉拢人心一套。
他们当时重点攻克对象之一便是吴三桂,很多人说他冲冠一怒为红颜。其实吴三桂作为地主阶层的代表,看到的不仅是李自成这个起义军首领杀其父夺其妾的私人恩怨,而是看到他们两者之间的不可调和。
李自成容不下他们这些人,然而满清至少摆出了姿态。便是这一念之差,汉人的权势与天下最终落到了满族人手上。
三、为何李自成最终兵败如山倒未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壮举
其一、不具备洞察人心与缜密规划的能力
作为起义军领导者,李自成无论城府与智谋都不及自己的两位起义前辈朱元璋与刘邦。刘邦虽然没有深厚的才学,却有洞察人心,知人善用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拎得清的人。
既有胆识与看法也懂得听从他人意见。朱元璋亦是如此,自己出身草莽,虽未读过许多书却在生活与战场上学会如何生存与观察。反观李自成,在任用人员之上总是偏听偏信,容易受人挑唆。这一点就能看出李自成的领导能力不强,洞察不了人心,注定带领不好团队。
进入京城后,对于手下的不当行为也未做出有效约束,完全是江湖匪盗的做派。诸多历史经验在前,他不会不知晓进城后约束士兵们的重要性,可见这些都是他默许的。
进入北京城,对于李自成来说从来不是缜密计划的结果,完全是误打误撞,得了京城后也没有周详的规划,完全是在打秋风,逼死崇祯的举措更是给其他对手留下话柄。本可以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路线,偏将自己弄成了孤家寡人。
其二、在古代地主阶层的能量巨大
刘邦与朱元璋得地主阶层支持与辅佐便迅速崛起,最终夺得天下,而李自成选择对抗到底最终兵败如山倒。可见古代地主阶层的能力何其巨大。上千年的封建地主制度,不仅令这些地主阶层累积了可观的财富,更拥有了威慑一方的能力。
一个地主的背后有多少依附者需要仰仗他们生活。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地主注定是坐在金字塔尖的人,他们永远是庄家。如果人们想要赢必须要得到这些人的支持,或是成为这些人。
万千的农民除了性命没有可交付的东西,只要能活下去,他们甘愿做任何事情。而地主手上握有的财富与权势可以瞬间收服众多人为其卖命。
刘邦与朱元璋自然是明白道理的,尤其是朱元璋虽然得地主势力夺得天下,掌权后一直想要为百姓做事谋利。然而他始终逃脱不了制度的限制,农民终究是兴亡皆苦。
其三、贪婪与软弱是人性的致命弱点
贪婪与软弱的人性弱点在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触碰到权势后充分展现了出来。未成功之前总是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对于沉醉声色犬马的王公贵族总是嗤之以鼻,觉得自己断不可能那般堕落。
然而当王朝初定,自己攀上高位的时候,面对权势享乐的诱惑与腐化,他们几乎没有挣扎就缴械投降了。他们打着报复与惩罚的旗号欺凌弱小,胡作非为。他们丑恶贪婪的嘴脸或许比他们曾经唾骂憎恶的明朝王公贵族还要丑恶。
人总是会高估自己,低估人性。刘邦与朱元璋自然也不是清明圣人有着常人的七情六欲,但面对事情他们终究知晓轻重缓急,明白成大事需要克制。他们自然不是不贪婪的人,只是心智要坚定许多能够管控住自己。
而李自成作为领导者不仅让自己的将士被欲望吞噬,连同自己也成为欲望的祭品。
刘邦与朱元璋能够成事自是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互相加持。李自成相对二人来言,无论是王者气魄与能力都要差些许,且时运不济遇到了虎视眈眈的满族人围剿,最终在一系列的错误决策下仓皇逃亡,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46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