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参
大补元气,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2、党参
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头晕等症状,以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
3、白术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水湿停滞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4、黄芪
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5、太子参
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 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6、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咳、喘咳、咯血、失音等症。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大汗虚脱者服用不错。
1、山药,冬藏最宜滋补,除了滋补脾胃还应该滋补肾,肾在五行对应的关系中属于水,而中医认为冬季可以对应五行中的水。山药除了归脾肺经外,还可以入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都属于阴经范畴,而山药这味药也走阴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应“秋冬养阴”之则。故立冬吃山药最为适宜。
2、水饺,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立冬的规矩是吃水饺,有“北吃饺子南吃鸭”之说,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所谓“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但这是玩笑的说法,只在民间流行,按规矩,立冬这天应吃“倭瓜”馅的饺子。
3、鸡鸭鱼肉,在南方的很多城市,立冬要吃的是鸡鸭鱼肉,因为天气逐渐的寒冷,人们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而肉类是富含蛋白质的,所以认为吃肉是最好的选择。中医认为,立冬进补适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鸡肉、羊肉、虾等。
4、姜母鸭,姜母鸭这道美食起源于福建泉州,而后传至中国其它地区乃至海外,是福建一道汉族传统的名小吃。它既能气血双补,同时搭配的鸭肉有滋阴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药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适合于秋季和冬季食用。立冬进补吃姜母鸭,有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疏肝润肺的功效。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都说北方人立冬吃饺子,那南方人立冬又吃什么?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立冬在北方则有吃水饺的风俗。在我国北方地区过节通常要吃饺子。有一个说法是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一习俗。
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
南方立冬吃什么食物
羊肉炉
立冬进补的目的,就是要养护人体的阳气,使身体保持温暖,补充身体的阴血。羊肉炉符合了这样的进补原则,所以是立冬进补的好选择。
羊肉炉中,熟地、当归、红枣有补血功效,枹杞子有滋阴作用,党参、黄芪有补气的效果,桂枝能温通经脉,陈皮健脾理气。羊肉温性,有助元阳、补精血的功效。综合起来,羊肉炉可以滋补身体的气血,使全身的血脉畅通。
黄芪是一种很滋补的中药材,可以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哦,比如说可以补气血,还可以有提高免疫力缓解乏力的作用,可以泡水喝,也可以煲汤啊或者是煮粥,是不错的一种中药材,你知道如何食用吗,来看看这些食用方法吧。
1.黄芪川芎粥
川芎6克,黄芪15克,糯米50~100克。川芎、黄芪水煎取汁,与糯米煮成粥,早晚温热服食。可补气安胎,适用于胎动不安。这样的养生粥可以有很好的补气血安胎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免疫力。
2.北芪鲤鱼
北芪30克,鲤鱼500克。将鱼去鳞、鳃和内脏,与北芪同置沙锅内,加清水共煎,调味,鱼熟烂后饮汤食鱼。可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消瘦乏力及营养不良性浮肿等症。黄芪和鲤鱼一起吃,可以有很好的缓解营养不良的作用。
3.黄芪茶
黄芪30~6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长期服用,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4.黄芪煮鸡
生黄芪30克,鸡1只,重约1000~1500克,加酒共煮。用于体虚、产后或病后体弱、肾炎低蛋白血症。每日1剂,食鸡喝汤。
5.黄芪红枣汤
生黄芪、红枣各30克共煮。每日1剂,食枣喝汤,用于气血不足,病后体虚,体弱多病。
6.黄芪芝麻煲大肠
猪大肠1副,黑芝麻10克,黄芪30克。将大肠洗净,与后2味共炖汤,佐餐服。可益气固脱,适用于大便困难而脱肛者。这样的一款食谱可以有缓解食欲不振的作用,还可以缓解便秘。
关于黄芪的食用方法,你知道了吧。可以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可以有补脑的作用,补气血养肝美容健脾胃,经常吃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而且还可以有提高免疫力和补虚的作用,大家可以利用起来。
天气忽冷忽热,但象征冬天开始的「立冬」已经报到!台湾人爱进补,立冬这天当然也要补一下才应景。但是,羊肉炉、姜母鸭、麻油鸡这类的补品比较燥热,加上含有中药材的补品也不是人人适合,吃错了反而不舒服。中医师分享,只要在补汤中多加一种好料,就能轻松吃补、少负担!
药膳进补看体质 特定情况别乱补
对台湾人来说,冬天吃补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补得对不对,却是一门大学问。除了食材是否容易上火,这些补品往往还会添加中药材一起熬煮,像是十全大补汤等。不过,中药进补的原则是根据体质,因人而异,也就是说,并不是每种补品都适合每个人。
中医师叶濡端表示,中医讲「虚则补之」,体虚的人才需要进补,但光是身体虚弱,就又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因此中药的补药又可分成补阴、补阳、补气、补血等。
坊间常见的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四物汤加减等处方,大多是补气、补血为主,而姜母鸭、羊肉炉、烧酒鸡、麻油鸡、当归鸭等,在中医则属于温补类,并不适合急性感染症、发炎症、上火症状的人。那么,该怎么知道自己可不可以进补呢?建议进补之前最好先咨询中医师,或是透过以下方式简单判断:
感冒.嘴破.长湿疹 这些人不能进补!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发烧、咳嗽、痰多、鼻涕黄稠、喉咙痛等。
2.急性发炎感染症: 急性肠胃炎、泌尿道感染、急性骨盆腔发炎等。
3.发炎症状: 嘴破、咽喉肿痛。
4.皮肤病与皮肤过敏发作: 急性荨麻疹、湿疹、脂漏性皮肤炎发作、皮肤严重红痒等。
叶濡端中医师提醒,如果在感冒与急性感染症时进补,会加重体内的发炎反应,不但没办法补到身体,还可能让病灶更严重。
高血压.类风湿.生理期 这些人进补要小心!
另外,叶濡端中医师指出,以下7大族群可以适度享用美味补品,但有一些注意事项必须小心! 下一页马上搞清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ongjiys/2130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立冬养生喝鸡汤-鸡肉进补食谱推荐
下一篇: 立冬最好的八种进补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