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人们易受寒气侵袭,当寒气入体,不仅让你浑身发冷,影响身体血液循环,出现手脚冰凉等症状,还会诱发其他疾病发生。因此,冬季人们要注意清除体内寒气,防病养生。
秘方一:食疗排寒,红糖姜汤
红糖含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2等维生素。用红糖20克生姜15克,将生姜切片,放入水中煮涨后放入红糖。喝上一碗可排出体内寒气,预防感冒等疾病。
秘方二:敲胆经除寒气
不少人为了改善体寒症状,大量进补,由于循环不畅热气停留在上半身,下半身仍然畏寒怕冷。选择敲胆经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症状,站立后收紧肌肉,凹陷处即为胆经位置,双手敲打至有痛感即可。
秘方三:不喝冷饮
冬日寒气易入体,人们不要喝任何冷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随身携带保温杯,保证每天都能喝到热水,这样做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排出体内寒气。
秘方四:运动锻炼
选择一些有氧运动,例如瑜伽,或健身操在家进行。这样的运动同样有利于提高免疫力,排出体内寒气。
秘方五:按摩促血液循环
用手掌按摩上肢外侧,来回擦40次,直至皮肤感觉微热为止。双手食指中指微分开,手指间夹耳根向上来回擦30次,然后双手并合轻擦脸部,注意碰到眼部时要放轻。
中医提醒,冬季天气寒冷,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止寒气入体影响身体健康。另外,人们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在饮食方法,可常吃些温热食物,以补身益气。
冬季吃什么可以养生?
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摄取充足的、与其曝寒和活动程度相适应的热能。营养素的比例,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占15~23%、25~35%、 60~70%为宜。矿物质的摄取量也应较平时需要略高一些。维生素的部分,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需要量。摄取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满足优质蛋白质的需求,适当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达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类得摄取量也需充足。
推荐食谱:
1.白胡椒白贝萝卜汤
材料:白胡椒一茶匙,白贝一斤,白萝卜一个,生姜一块,料酒适量,盐适量,油适量。
做法:
1、白贝养半天,吐尽泥沙后,沥干水待用。
2、用刀稍微拍一下白胡椒,待用。
3、萝卜切片,待用。
4、铁锅烧热油,倒入白贝,姜块,翻炒片刻,攒料酒,加水,放入拍过的白胡椒煮沸,捞起白贝,在汤里加入萝卜片煮十分钟后倒入白贝即可。
5、白贝要先用油爆一下,汤才会更鲜美,但是白贝很容易煮熟,开口后就要先捞起来,等白萝卜煮熟了一起再放在锅里滚一下就可以了。要不然白贝就会很老,无法吃了。
2、胡椒虾仁小云吞
材料:新鲜大虾适量,云吞皮适量,胡椒粉少许,盐少许。
做法:
1、新鲜大虾剥壳取虾仁,用刀背拍烂,与少许胡椒粉,盐搅拌成云吞馅。
2、虾头稍微用油爆香放水煮开,成为上汤。
3、将包好的云吞煮熟放到上汤里即可。
4、少许胡椒粉更能带出虾仁的甜美清新。
冬季养生该怎么做呢?贡方堂专家为您提供五大补阳秘诀:
冬季多晒太阳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心肺主之,背部的诸多穴位经络,尤其是最重要的督脉(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经常晒晒这些穴位能起到强壮心肺、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
但是晒太阳也有讲究,一般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晒太阳最佳,此时空气较好,使人感到温暖柔和,时间20分钟到30分钟为宜。
同时该时间段属午时,心经最旺,午时阳气最亢盛,午时过后则阴气渐盛,在阴阳交换的时候,宜稍作静养,此时保养心经则事半功倍。
多揉这三个穴位
人体自带“阳气窝”,冬日每天揉一揉以下三个穴位,不仅在疾病治疗方面疗效明显,在补充阳气、强身健体方面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涌泉穴:
涌泉穴的位置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放松地坐在床上,然后用手掌来回揉搓脚底,最好能够揉搓到脚底发热,然后再用大拇指的指腹位置点按涌泉穴,有助缓解手脚冰凉情况。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人体“阴脉之海”的任脉,前正中线上,肚脐直下三寸处。古人描绘关元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可见关元穴的重要性。
每天可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然后用双手食指指腹重叠在一起,点按穴位2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经常按摩能起到补益元气、强身固精、祛寒回阳的效果。
三阴交:
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位于小腿内侧。经常用指腹按摩三阴交这个穴位,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
多吃温热补肾的食物
立冬后天气逐渐转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而阳气根源于肾,故寒邪最易中伤肾阳,所以此时要重视养肾、温肾,宜多食温热补肾的食物,以提高人体御寒能力。
肾阳虚者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宜补阳益肾,食羊肉、牛肉、桂圆、红枣等滋补品。
注意重点部位保暖
颈部、背部、腹部、脚部切记要重点保暖。可通过穿高领毛衣、围巾避免头颈部受寒;对于女性,腹部温暖是避免痛经的有效方式之一,借助一些动作按摩护肾,如双手搓腰,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可以温煦肾阳、畅达气血;足部防寒首先要避免露脚踝,脚上穴位较多,一旦受寒邪侵袭,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有条件的话可以常做足浴并进行按摩。
多进行有氧运动
冬季宜养精蓄锐,避免高强度运动,保存阳气,但也不能不动,最佳选择是进行有氧运动。推荐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动作柔和的养生功法,有滋阴助阳、培元补气的功效。
与此同时,随着温度的降低,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包括肌肉、关节,都处在一个代谢较低的水平,肌肉和韧带也都比较僵硬,所以在运动前应该进行一定时间的准备活动。
很多女人在冬天的时候,不管穿多少衣服,盖多厚的被子,手脚总是捂不暖。需要暖水袋,暖宝宝的加持,手脚才能获得短暂的温暖。为什么男生的手脚暖烘烘的,自己全副武装,身体却还是冷冰冰的呢?究其原因,很大部分是因为体质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好好了解一下这种怕冷的体质吧!
大家需要注意,一般手脚冰凉的人,是阳气虚弱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阳虚体质。这种体质的人群会怕冷,四肢不温,脸色比较白。中医讲究未病先防,阳虚体质虽然对身体不会有较大的影响,但也需要注重调理,要从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进行合理。
冬季手脚冰凉,大家可以试一下以下这5 种调理方法。
1、 饮食需要进补
有阳虚体质的人群,在饮食方面需要适当的进补,一般是以温热的食物为主,如羊肉、牛肉、生姜、鹿茸等。温热的食物有助于提升体内的阳气,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有助于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但是进补也是要谨慎的,避免进补过度,导致身体不适。
2、 用热水泡泡脚
泡脚是一件非常 养生 的事情,长期泡脚的人群,脸部气色是比较好的,所以大家不妨多泡泡脚。在冬季的时候,可以适当使用生姜泡脚,能够帮助驱寒,泡脚需要长期坚持,且不宜过长,以身体微微发汗即可。
3、 加强运动
一般手脚不温的人群多气血运行不畅,尤其是一些久坐久站的人群,更容易导致身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再加上四肢的血管较细,更容易导致手脚发凉。建议大家能够养成运动的习惯,加强四肢的运动,能给改善手脚发凉的症状。
4、 注意保暖
很多女生爱美,即使外面温度非常低,也喜欢露脚踝,这是冬季 养生 的大忌。即使身上穿的再厚,脚踝部位裸露的话,也是不保暖的。所以建议大家在冬天的时候格外注意头颈部、腰部、膝盖和脚踝等部位的保暖,袜子需要加厚的,避免穿破洞的裤子。
5 、中医调理
对于一些阳虚体质,气血不足的人群,可以试一下通过中医中药调理,标本同治。中医会根据您的症状辩证,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调理。毕竟导致手脚不温的原因有很多,找准病因是关键。
冬天导致手脚冰凉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我们不能盲目的进补,需要找清楚原因之后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就需要及时的就诊治疗。此外在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调理,做好保暖措施。
1 护发 黑芝麻的蛋白质、亚油酸含量都很高,可以补充头发营养,而且黑芝麻本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这些都对头发健康有好处,而且要长期坚持。
2 护肤 南瓜中的维生素A,能降低患皮肤癌的风险,有对抗自由基“老化”皮肤的作用,保持皮肤光泽,增强皮肤弹性。
南瓜富含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对皮肤疾病如皮肤发炎有良好的治疗和护理作用,还可预防皮肤长斑和皱纹。
3 护腿 含钾元素丰富的香蕉,是食物中排名第一的“美腿高手”。它所含的丰富的钾元素,能帮助伸展腿部肌肉和预防腿抽筋。此外,钾可以排除身体中多余盐分,使本来肿胀的腿变得清瘦一些。
4 护眼 红薯中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增进视力,而且常食红薯对皮肤有好处。
维生素A有“护眼小卫士”之称,如果人体缺乏它,眼睛感受弱光的能力便会下降,对黑暗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减退,严重时容易患上夜盲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ongjiys/1968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冬季吃火锅注意事项
下一篇: 冬季护好四大保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