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中药古今研究:生地黄

荆十三 2024-05-09 16:12:08

干地黄即干生地,一名干地髓,味甘性寒,入心脾肾三经。恶贝母。畏芜荑。得门冬、丹皮、当归良。忌莱菔、葱、蒜、诸血、铜、铁。以怀庆肥大而短、糯体细皮、菊花心者良。炒松能去血中之湿,炒碳能止湿热伤阴之血。脾虚泄泻,胃虚少食,均忌。

干地甘寒主滋阴(入心脾肾三经,与鲜地同。气寒禀水气,故能滋阴。)血虚内热用无禁(经曰:[阴虚生内热],干地凉血生血,滋阴退热,故能治之。)安胎利便除惊悸(甘寒滋阴,故能安胎。性滑去著,故能利便。能交心肾而益肝胆,故治惊悸。)

祛瘀生新亦治淋(地黄色与质相类血,故入人身则耑于生血。血生则阴气得和,生血和血,故能祛瘀生新,而治血淋。)

微信图片_20240509163744.png

地黄是“四大怀药”之一,盛产于黄河北岸的温县、武陟、博爱、孟州、沁阳等地。据《本草纲目》记载,地黄在孟州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周朝开始,“四大怀药”被历代列为皇封贡品;唐宋时期,四大怀药已久负盛名,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明代郑和将怀药带入东南亚、中东、非洲诸国;近代四大怀药被海外人士誉为“华药”。《红楼梦》中亦有宝玉为晴雯改药方加地黄的情节。

地黄亦被称为“地髓”,顾名思义,就是大地的精髓所在。

地黄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本草纲目》记载:鲜地黄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功效;干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熟地(炮制)滋肾水,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中药属性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熟地黄:甘,微温。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鲜地黄:12~30 g。生地黄、熟地黄:9~15 g。

微信图片_20240509163740.png

药理作用

(1)降血糖:地黄的有效部分(R-BP-F)腹腔注射,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实验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

(2)止血:生地、熟地煎剂、生地炭、熟地炭灌胃, 对小鼠均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毛细管法)。

(3)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地黄70%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血酶作用, 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对抗作用。

(4)增强免疫功能:地黄多糖可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其增强作用更为明显,还可促进正常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刺激其造血功能,并对放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恢复作用。地黄低聚糖也能增强小鼠的造血干细胞。地黄多糖b有明显的免疫调节活性,能使Lewis肝癌细胞内P53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从而对地黄多糖的抗肿瘤机理从基因水平上找到了依据。

(5)治疗肝炎:地黄和甘草合用,无论是肌注或口服对传染性肝炎都有一定作用,促进肝功能恢复,尤以ALT下降显著且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6)治疗白喉:以生地黄为主,配合连翘、黄芩、麦冬、玄参的抗白喉合剂,服用后多在4天内退热,假膜消失,咽痛好转。

一、典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珍珠囊》: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

《本经逢原》:干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戴元礼曰,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日渐煎熬,阴虚火旺之症,宜生地黄以滋阴退阳。浙产者,专于凉血润燥,病人元气本亏,因热邪闭结,而舌干焦黑,大小便秘,不胜攻下者,用此于清热药中,通其秘结最佳,以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腻之患也。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甘、苦,寒,无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生者尤良。生地黄,大寒。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 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久服轻身,不老。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甘苦,性寒无毒,入心、肝、脾、肺四经。凉心火之烦热,泻脾土之湿热,止肺经之衄热,除肝木之血热。忌见铁器。生地黄总是凉血之剂,故入四经以清诸热。老人津枯梗结,妇人崩漏,及产后血攻心者,尤为要药。实脾药中用二三分,使脾家永不受邪。

一、典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珍珠囊》: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

《本经逢原》:干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戴元礼曰,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日渐煎熬,阴虚火旺之症,宜生地黄以滋阴退阳。浙产者,专于凉血润燥,病人元气本亏,因热邪闭结,而舌干焦黑,大小便秘,不胜攻下者,用此于清热药中,通其秘结最佳,以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腻之患也。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甘、苦,寒,无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生者尤良。生地黄,大寒。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 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久服轻身,不老。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甘苦,性寒无毒,入心、肝、脾、肺四经。凉心火之烦热,泻脾土之湿热,止肺经之衄热,除肝木之血热。忌见铁器。生地黄总是凉血之剂,故入四经以清诸热。老人津枯梗结,妇人崩漏,及产后血攻心者,尤为要药。实脾药中用二三分,使脾家永不受邪。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寒,味甘,无毒。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疗折跌绝筋。久服轻身不老,生者尤良。

地黄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重浊,阴也。

阴者中之守也,伤中者,守中真阴伤也;地黄甘寒,所以主之。痹者血虚不运,而风寒湿凑之,所以麻木也;地黄味甘益脾,脾血润则运动不滞,气寒益肾,肾气充则开合如式,血和邪解而痹瘳矣。肾主骨,气寒益肾,则水足而骨髓充;脾主肌肉,味甘润脾,则土滋而肌肉丰也。

作汤除寒热积聚者,汤者荡也,或寒或热之积聚,汤能荡之也,盖味甘可以缓急,性滑可以去着也。其除痹者,血和则结者散,阴润则闭者通,皆补脾之功也。其疗折跌绝筋者,筋虽属肝,而养筋者脾血也,味甘益脾,脾血充足,则筋得养而自续也。

久服气寒益肾,肾气充所以身轻,味甘益脾,脾血旺则华面,所以不老,且先后二天交接,元气与谷气俱纳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微信图片_20240509163736.png

味甘、微苦,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凉血滋肝,清风润木,疗厥阴之消渴,调经脉之结代。滋风木而断疏泄,血脱甚良,泽燥金而开约闭,便坚亦效。

《日华子本草》:“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运。

《本草求真》:“生地黄性未蒸焙,据起即用,甘苦大寒,……力专清热泻火,凉血消瘀,故凡吐血、咯血、衄血、蓄血、溺血、崩中带下,审其证果因于热盛者,无不用此调治。……洗净捣汁以饮,或用酒制,以免伤胃;忌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275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