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中药材橘核

荆十三 2024-05-12 16:05:08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种子。一般多从食品加工厂收集,洗净,晒干或炕干。生境分部主产福建、浙江、江西、四川等地。橘核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收集,洗净,晒干。栽培变种主要有大红袍Citrμsreticμlata‘Dahongpao’温州蜜柑Citrμsreticμlata‘Unshiu’、福橘Citrμsreticμlata‘langerina’。

微信图片_20240512160844.png

性状干燥种子呈卵形或卵圆形,一端常成短嘴状突起,长约7~10毫米,短径约5~7毫米。外种皮淡黄白色至淡灰白色,光滑,一侧有种脊棱线,自种脐延至合点,质脆易剥落。内种皮膜质,淡棕色,紧贴于外种皮之内。种仁两片,肥厚,富油质。微有油气,味苦。以色白,饱满、子粒均匀者为佳。

化学成分各种橘核都含脂肪油、蛋白质,其苦味成分为黄柏内酯和闹米林。

炮制橘核:筛去灰屑,拣净杂质,洗净,晒干。盐橘核:取净橘核,用盐水拌匀,稍闷,放入锅内,文火炒至微黄色,并有香气为度,取出晒干,用时捣碎。(每橘核100斤,用盐2~2.5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纲目》:"凡用橘核,须以新瓦焙香,去壳取仁,研碎入药。"性味《纲目》:"苦,平,无毒。"归经入肝、肾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大阴、足大阴经。"

②《纲目》:"入足厥阴。"

③《本草经疏》:"入肾、膀胱。"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治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腰痛,膀胱气痛。

①《日华子本草》:"治腰痛,膀胱气,肾疼。炒去壳,酒服良。"

②《纲目》:"治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

③《本草备要》:"行肝气,消肿散毒。"

④《医林纂要》:"润肾、坚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注意《本经逢原》:’惟实证为宜,虚者禁用。以其味苦,大伤胃中冲和之气也。"

微信图片_20240512160838.png

复方①治四种颓病,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或引脐腹绞痛,甚则肤囊肿胀;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橘核(炒)、海藻(洗)、昆布(洗)、海带(洗)、川楝子(去肉,炒)、桃仁(麸炒)各一两,厚朴(去皮,姜汁炒)、木通、枳实(麸炒)、延胡索(炒、去皮)、桂心(不见火)、木香(不见火)各半两。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盐汤任下。虚寒甚者,加炮川乌一两;坚胀久不消者,加硇砂二钱(醋煮),旋入。(《济生方》橘核丸)

橘核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种子。【性味】苦,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理气,散结,止痛。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肿痛。【用法用量】3~9g。

橘核与方剂

橘核丸《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服法:橘核(炒)海藻(洗)昆布(洗)海带(洗)川楝子(去肉、炒)桃仁(麸炒)各30克 厚朴(去皮、姜汁炒)木通 枳实(麸炒)延胡索(炒,去皮)桂心(不见火)木香(不见火)各15克。上药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酒或盐汤送下。虚寒甚者,加炮川乌30克,坚胀久不消者,加硇砂6克(醋煮、旋入)。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软坚散结。治颓疝。睾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不痛不痒,或引脐腹绞痛,甚则阴囊肿大,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

橘核散《丹溪心法》卷四:

组成服法: 橘核 桃仁 栀子 川乌(细切、炒)吴茱萸; 上药研末。水煎服。

功效与作用: 除湿热,止疼痛。治肝经湿热所致的疝气疼痛。

橘核在传统医学中的角色

在中医的丰富药材库中,橘核(学名:Citrus seeds)历来被视为一种小而有力的元素。古代医学文献《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橘核的多种用途,如调理脾胃、缓解气滞等。具体到胃病,橘核被认为能帮助消化、减轻胀气和胃痛。这不仅是基于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也是中医理论中“理气”思想的体现。

现代科学对橘核的评价

转向现代科学,我们发现对于橘核的研究虽然不多,但已经揭示了其中一些可能的健康益处。橘核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和某些类型的油脂。这些成分显示出抗氧化和抗炎的特性,这在理论上支持了它们在调节消化系统方面的潜在作用。例如,某些黄酮类化合物被发现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科学对橘核的研究还不足以全面证实其传统上的所有用途。科学研究的一个关键点是明确剂量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尽管如此,这些初步发现为橘核的传统用途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并鼓励了对其更深入的研究。

橘核与胃健康:超乎想象的益处

在探索橘核对胃部健康的影响时,我们首先要了解橘核中的主要成分。橘核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精油和抗氧化剂。这些成分在传统医学中被认为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的健康,特别是对于胃部的益处。

1. 橘核的消化促进效果

橘核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可以帮助促进胃液分泌,从而增强消化功能。

这些化合物还可能有助于缓解胃部疼痛,特别是那些由消化不良引起的轻微胃痛。

2. 橘核的抗炎作用

橘核中的抗氧化剂对抗自由基的能力可能有助于减少胃部的炎症反应。

这对于那些患有轻微胃炎或胃部不适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3. 橘核对胃酸的潜在影响

某些研究指出,橘核中的成分可能有助于调节胃酸的分泌,对于胃酸过多或不足的情况都可能有益。

安全高效地利用橘核

尽管橘核可能对胃部健康有益,但正确使用的方式至关重要,以避免任何潜在的副作用。

1. 橘核的正确剂量

建议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橘核,因为过量可能导致副作用,如肠胃不适。

通常,橘核的使用量应该保守,例如将几粒橘核加入茶中。

2. 橘核的合适形式

橘核可以磨成粉末,用作食疗或药膳的一部分。

也可以将橘核晒干,制成药茶,以此形式摄入。

微信图片_20240512160833.png

3. 注意事项

橘核不应该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应该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如适当的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

孕妇和特定健康状况的人应避免使用橘核,或在使用前咨询医生。

通过这些方法,橘核不仅可以作为传统医学中的一个辅助治疗手段,还可能在现代生活中发挥其独特的健康益处。然而,关键在于适量使用和在专业指导下使用。

橘核与胃病:古方与现代疗法的交锋

橘核:传统智慧还是现代迷思?

在探索橘核对于胃病治疗的效果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橘核在传统中医中的角色。传统中医认为,橘核具有调整气机、缓解胃腹胀满的作用。然而,这一传统观点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充分验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橘核含有的某些化学成分,如香豆素类,可能对消化系统有轻微的积极作用,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其能有效治疗胃病。

当代胃病治疗:药物与生活方式的双管齐下

在现代医学中,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被广泛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等症状。这些药物通过降低胃酸分泌,缓解胃部疼痛和不适,其效果已被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此外,调整生活方式,包括规律饮食、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减轻压力,也是胃病综合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橘核与现代治疗法:补充还是替代?

橘核的使用可以被视为对胃病治疗的一种补充,而非替代。尽管橘核可能对某些人有轻微的缓解作用,但其效果不应被夸大,更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特别是对于患有严重胃病的人群,依赖未经验证的传统疗法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乳腺炎:将橘子仁碾成细末,以25%酒精或一般甜酒、白酒(适当稀释)调湿,均匀铺于纱布上,敷于炎症处。干燥后即须更换。严重病例可另用橘子仁1两,加白酒或甜酒1两,水2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每天3次,每次口服20毫升。对已有明显脓肿形成的病例,除使用上述方法外必须切开引流。共治疗49例,均获满意疗效。在15例住院病人中,除5例已有脓肿形成外,其余10例早期患者用药后1~3天炎症即消失。

摘录《中药大辞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275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