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气为血帅,一个人若有气虚、血淤的情况,就要注意可能与肾有关!
肾乃人体的先天之本,养生长寿或是治病调理,都离不开肾的养护。
如果你有以下气虚血淤的情况,就要注意养肾了。
1、肌无力,精神无缘无故感到萎靡;
2、爱出汗,尤其容易出虚汗;
3、经常头晕耳鸣;
4、爱水肿;
5、面色偏暗黄,性情急躁。
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黄芪的功效不少,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以减少血栓形成,一定程度降低血压,长期科学饮用更能增强人体抵抗力。
黄芪与不同的药材搭配,功效更全,一起来学习了解下。
1、黄芪搭配丹参:
助于清除血管壁垃圾,畅通血管,降低血栓的形成。
当代年轻人的压力大,体质不好的朋友经常会出现胸闷、呼吸不畅,喝几次黄芪丹参代茶饮,可以很好地缓解这个症状。
来院的患者朋友我都会随口推荐,有益无害,也便宜。
2、黄芪搭配山药:
山药药性温和,能够很好地降血糖,对糖尿病造成的脾肾衰弱具备好调理作用。
当你出现摔伤碰伤、溃疡的时候,可以用黄芪搭配山药:泡水喝,不仅能快速缓解疼痛,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3、黄芪搭配白术:
感觉气虚乏力的中老年朋友们,连喝两天黄芪白术汤,你会发现整个人非常有活力。
除此之外,这个汤还能能减少皮肤油脂的分泌,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但是黄芪虽好,以下三类人群却要忌口。
月经期间的女性、怀孕的女性、肺结核患者。
俗话说得好,人活一口气!只要这口气够足,百毒不侵,内邪不乱。
来源:男科医生彭培海
……
对心脏作用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对中毒或疲劳衰竭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黄芪对缺糖缺氧条件下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所致的乳酸脱氢酶及细病变有保护作用。在加有黄芪培养的心肌细胞内,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糖原颗粒丰富,而糖原颗粒是细胞的能量来源,因此,黄芪可因加强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而加强其功能。黄芪多糖可对抗垂体后叶索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和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
调节血压作用
黄芪对多种动物均有降压作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灌胃黄芪水煎液可使血压的上升幅度有所控制。黄芪的降压成分为γ-氨基丁酸和黄芪皂苷甲。当动物血压降至休克水平时,黄芪又可使血压稍上升且保持稳定,对血压具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黄芪能明显降低麻醉犬的脑血管、外周血管、冠状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阻力,对这些部位的血管有扩张作用,但对肾血管却具有收缩作用。黄芪降压作用主要为直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结果。
美容作用
黄芪是一种温热中药,有抗衰老的功能,还有美容生肌之功效,黄芪深得女士喜爱,黄芪富含的二十一种氨基酸,都是对肌肤有益的微量元素。
黄芪对过敏、痤疮、红血丝都有疗效,而且获得了轻工部的优质奖,而且是中药成分,副作用小。预防肌肤干涩粗糙,松弛皱褶,黯黑枯黄,使肌肤细腻,柔滑,有光泽,延缓肌肤衰老。 精练加工,配以去离子水等材料,是一种营养性中药护肤霜。
增强免疫能力
黄芪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 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也可以用于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和代谢能力低下;
补气作用
黄芪是补气的,比如说话没劲,走路没劲,脸色比较白等都是脾肺气虚的表现。黄芪能补一身之气,比如上半身气虚可以用黄芪,下半身气虚也可以用黄芪。
对心血管的作用
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黄芪配伍
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
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
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
由于黄芪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
黄芪的副作用
黄芪常见的副作
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转病势。
临床上,一般人经常单独使用黄芪进补或一次性大量进补,那是没病找病或加重疾病的危险行为。使用黄芪进补,一般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边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或是否出现闷、痛的感觉,一旦有则应停用或配药才能用;如果乏力、多汗或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改善而又无上述副作用,可增加用量。
更安全的办法则是先用党参,有效而无副作用后再加用或改用黄芪,使用黄芪时采用逐步加量的办法,以身体能耐受而无副作用为度。最安全的办法是配方使用。
三种肾虚,慎用黄芪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的表现
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需注意用量
黄芪会加重上火的症状,又能止汗,故凡外感初起、无汗、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热毒炽盛者均不宜用。病人在服用黄芪时不可擅自加大剂量,否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所以黄芪泡茶喝也要有个度。
黄芪的食用方法
(一)服用方法
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二)常见的食用方法
黄芪泡水
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当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茶能补中盖气,而且补而不腻,可改善气虚和贫血,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若熊再加上枸杞、党参、茯芩等药材一起冲泡,效果更好。
黄芪枸杞乳鸽
材料:黄芪、枸杞各30克,乳鸽1只,料酒、精盐、味精、姜片、鸡清汤、鸡油各适量。
食用方法:
将乳鸽宰杀,去毛、内脏、斩脚爪、洗净,放入沸水中氽一会,捞出洗净斩块放炖盅内。
黄芪、枸杞分别洗净,放入炖盅内。
将料酒、盐、味精、姜片、鸡清汤同放炖盅内,上笼蒸到肉熟烂,取出笼,拣出姜、黄芪,淋上鸡油即成。
功效:具有补气壮阳、固表止汗、解毒祛风之功用。适于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表虚自汗及痈疽疮溃久不愈合之人食用。
黄芪陈皮粥
材料:黄芪30克,陈皮末3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食用方法:黄芪水煎3次,去渣取汁,同粳米共煮为粥,再加陈皮末稍煮,然后加糖。每日1次,连食5~7天即可。
功效:黄芪擅补气固表,为补脾益气主药,又长于温运阳气,为利水消肿佳品,而陈皮也能理气调中。食用本粥后,可疗产后气虚型恶露(恶露色淡红,质稀,时觉疲倦头晕)。
黄芪猪肝汤
材料:猪肝500克,黄芪60克,精盐少许。
食用方法:
将猪肝洗净,黄芪洗净,切片,用纱布包好。
沙锅置火上,加适量水,放入黄芪包、猪肝,共煮成汤,熟后去黄芪包,将猪肝切片,加精盐少许调味,即可吃肝饮汤。
适用人群:产后妇女。
当归黄芪炖羊肉
材料:当归20克、炙黄芪30克、鲜羊肉250克、食盐、葱、姜、蒜、陈皮各适量。
食用方法:
(1)将当归、黄芪用布包好,鲜羊肉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备用。
(2)将羊肉块及布包好的当归、黄芪一同放入加有1500毫升清水的砂锅中,武火至沸,然后改为文火,并加入葱、姜、蒜、陈皮各适量,煮40~60分钟。
(3)待肉烂后,加入食盐即可。用法:佐餐食用,隔日1次,可连用10次。
黄芪红枣茶
材料:黄芪3—5片,红枣3粒。
食用方法:
(1)红枣用温水泡发洗净后,去核(不去核会有些燥热,如果体质比较寒的也可以不去核)。
(2)黄芪和红枣用清水浸泡20-30分钟(正常煎中药都需要把药材泡20-30分钟,以便于药性的析出)。
(3)点火,煮滚了以后转小火煮20分钟以上(不要用电磁炉,要用明火)。
上一页全文完(共 15050 字) 展开全部内容
1、鲫鱼黄芪汤
材料:鲜鲫鱼200克,黄芪20克,炒枳壳12克,生姜、细葱、味精、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鲫鱼剖除内脏,抠去腮,洗干净;黄芪切片,与枳壳一起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生姜、细葱洗净切碎。将药袋入锅,加水适量,煮约半小时,再下鲫鱼同煮,待鱼熟后,捞去药袋,加入姜、葱、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升举内脏。
2、黄芪银花粥
材料:生黄芪50克、金银花40克、粳米50克。
做法:将配料洗净,将生黄芪、金银花装入已消毒的纱布袋中,放入砂锅内,加入1000ml水,煮沸20分钟,将纱布袋及药渣捞去,放入洗净的粳米,煮烂成粥。
功效:清暑热,解湿毒,夏季感受暑湿之邪,发热,四肢倦怠,恶心厌食者可选用此膳。
3、黄芪乌鸡汤
材料:乌鸡肉250克、当归5克、炙黄芪25克。
做法:乌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服食。
功效:气血双补,固肾调精。适用于月经病气血不足、肾虚者,症见经期不准,经量少而色淡,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等。
注意:黄芪应选用炙黄芪也叫熟黄芪,当归应选择甜当归,使用当归头和当归尾最好。黄芪当归比例为5:1,如果比例错误,炖出来的汤苦涩难喝。
黄芪、人参、枸杞可谓是现代 养生 一代保温杯里最常见的药材了,古籍记载黄芪补虚,人参、枸杞“久服延年”,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此三味药都有抗衰老的作用,因此此三味药成为人们保温杯里的“宠儿”,那这三味药同食,又有哪些功效呢?
黄芪、人参--补气之最强组合 人参和黄芪都是大家熟知的补气药,两药合用,就组成了补气最强组合药对。
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胃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本草》谓之:“夫黄芪乃补气之圣药”。
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胎。为“百草之王”。
黄芪补气兼升阳,其性走而不守,人参补气兼养阴,其性守而不走,两药合用,动静结合,阴阳兼顾,通补无泻,补气之力大增,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若脾虚,则可鼓舞中气。若肺虚,则可补气固表。李东垣创立的“黄芪人参汤”就体现了其良好的效果。
枸杞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肺经。
【功效】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枸杞为滋阴药物,黄芪人参为补气药物。黄芪走表,可补肺气,人参守里可益脾气,枸杞滋阴可填肾精。《内经》所言:“精食气”、“化生精”,便说明了精与气的密切关系,气得精之供养,需要精提供营养物质才可生气,而精的生成又依赖气的化生。因此黄芪、人参、枸杞同食有气精双补的功效,并且补气和益精都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参考用量:黄芪6g,人参6g,枸杞6g。可根据自身气虚或精亏程度适当加减。
文: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硕士研究生李钰昕/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男科主任医师王传航
刚巧,今天笔者也弄来点枸杞,准备泡茶。大家可能好奇,会问:“你怎么也要喝枸杞了”?因为最近笔者晚上写科普时,感觉到眼干,眼涩,视力减弱,并且还足跟痛。于是,决定也喝点枸杞来滋补滋补肝肾。 但我不会搭配黄芪与人参一起喝,为什么呢?
因为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虽说其不是很燥热,但补气力却很强,号称补气强身的要药;而黄芪也味甘,微温,可谓是补气之王;枸杞味甘,也是滋补药。三者都 是甘味,并且都是补虚药。而甘味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再加上人参与黄芪都是补气之品,这样三药合用, 只补气却不行气, 我们想象可能产生的结果如何?
结果可能因气“盛”而壅滞在中焦,并且“多余的气”会把脾胃脏器给熏“睡着了”,从而妨碍到脾胃的正常运化。而一旦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初期会出现口臭,大便黏腻等易被忽视的症状。但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脏腑气血津液失调! 这样一来,就弄巧成拙了不是?
所以,笔者建议,大家有 养生 意识固然好,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 对于一些药性平和,药力较弱的或者药食同源的东西,我们倒可以自行简单地搭配服用。比如:山楂、大枣、桂圆、枸杞等等。 但对于药性较偏的,药力峻猛的中药,一定要在医师与药师指导下合理使用。 就拿大家普遍钟爱的黄芪来说,似乎我们都知道黄芪能补气。动不动有的朋友就弄点黄芪来 “补一补” 身体。但殊不知,黄芪是一味典型的药理药性复杂并且注意事项也多的中药。比如:表实邪盛、气滞湿阻、实积内停、阴虚阳亢、疮痈毒盛等都不宜服用黄芪,只因它能助火敛邪。
话说回来,笔者不建议将黄芪、人参与枸杞三药同食。当然,如果有的朋友非要将这三药合用,那么建议再加一味陈皮。 这样,人参可以尽情地发挥补气之功,黄芪也可尽情地显现补气之力。而陈皮有辛散苦降的特点,黄芪有甘温升补的特点。两者一升一降完美配伍,同时陈皮发挥行气醒脾的功用,这样补气就不至于壅滞了。至此,诸药组合的弊端就避开了,可它们到底有哪些功效呢?
人参与黄芪都能补脾肺之气。如果人参投量大,那么可视其为“君”药,从而在方中发挥主攻作用。 如: 治疗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等以及发挥人参特有的安神益智功效 ;而黄芪为“臣”药,在方中则发挥兼治的作用。 如: 中气下陷,自汗、盗汗,气虚不足所致的疮痈不溃,气虚水肿 等。 枸杞为“佐”药,在方中也起次要作用,除能帮助君臣两药起润肺作用外,还能起些滋补肝肾及明目的作用 。 而陈皮就扮演了调和药性的“使”药角色了。如果黄芪投料量大,那么其就是方中的 “ 老大 ” ,从而整方中发挥主药作用的就是黄芪了。
为了不使大家有凌乱感,我总结一下:
如果人参是君药, 整药的主要功效是治脾肺气虚诸症(具体文中横线处看)与安神益智;并兼起托毒生肌,利水消肿,滋补肝肾的功效。(具体文中横线处看)。
如果黄芪是君药, 整药的主要功效也是治脾肺气虚诸症(具体文中横线处看)以及能升举清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并且兼起安神益智与滋补肝肾等功效。
以上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关注执业中药师“药文汇”,分享客观严谨的医药 健康 常识。
黄芪、人参、枸杞很明显,都是常见的补益类中药材,尤其是黄芪、枸杞搭配气血双补,比如李济仁教授的气血双补方中,就有黄芪和枸杞,另外与西洋参和黄精来搭配,在气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补益。
黄芪,为“补药之长”“第一大补气”中草药,可以补养五脏六腑之气,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脓、生肌消肿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等。
人参,亦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海腴,皱面还丹。味甘,无毒,能补五脏,安神定惊,除邪气,明目益智,久服可轻身长寿(《本草纲目》)。俗话说“大补元气靠人参,五脏安乐定气神”,人参是珍贵药材,中医认为它是长精力,大补元气 的要药,为虚劳内伤第一药。可用于经常腹泻、失眠多梦、惊悸、健忘、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久病气虚,心慌、出虚汗、食欲不振,容易感冒等。既能单用,也能与其他药物配伍。但服用人参有诸多禁忌,比如:如无气虚,无虚弱现象,则不必进服,如果误用或多用,反而导致闭气。另外可在冬季服用,忌夏季;忌饮食。忌用五金炊具,忌吃萝卜等。
枸杞,又枸忌、枸棘、苦杞、甜菜、天精、地辅、地仙、味苦、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本草纲目》)。李时珍认为:枸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还可以治“肾精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比如在补肾明目的“四神丸”中,枸杞就是最重要的一味药物。枸杞性平,适合各类人群服用。
三味药物一起,主要用于五劳七伤、诸虚不足,起到调护气血、补虚疗损,提精、气、神的作用。最后提醒:如果三味药物同时服用,切记对症。
黄芪人参构杞同食,这三味药都具有补益作用的药材!黄芪善补肺气,人参大补元气,枸杞子明目益肾气!三药同用具有大补真元,补气养肾,明目益精,合用很好的配伍!
它们功效对人体促进精气神帮助
这3味中药合用主要作用是针对气虚人群使用。它有补气固本,填充元气,增强免疫力,赔补肾气的作用。是中老年以及身体虚弱体质的代茶饮品。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5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