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要高寿,60~69岁这10年至关重要!闯过这10年,牢记十个一

艾灸师小爱 2023-07-18 16:18:34

60~69 岁,

才是真正的“危险年龄段”!

60~69岁

“危险年龄段”

以色列学者发现,在 60~69 岁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每月平均有两次健康问题。令人惊讶的是, 80~89 岁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每月的健康状况却与 70~79 岁年龄段的人一样稳定。

60~69 岁是一个危险期,这段时期各种器官衰退较快,是各种老年病的多发时段,常易出现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

而进入 80 岁以后,这些疾病就会出现下降趋势,精神和机体的健康有可能恢复到 60~69 岁年龄段那样的水平。

因而,60~69 岁这一年龄阶段被称为“危险年龄段”。老年人想要获高寿,60~69 岁这 10 年的保健是至关重要的。

每天做到“十个一”

平稳度过“危险年龄段”

老年人在 60~69 岁时,不妨每天做到这“十个一”,平稳度过“危险年龄段”。

一壶水水是“最佳最廉的保健饮品”,这丝毫不夸张。专家指出,防治心脏病,3 个时段喝一杯水效果最佳。

第一杯:晨起空腹一杯水

起床后,可空腹喝一杯水,因为睡眠时我们的隐形出汗和尿液分泌,损失了很多水分,起床后即使不感觉口渴,但体内仍会因为水分缺乏而导致血液粘稠。因此,起床后一定要尽快小口慢慢补充水分。

第二杯:睡前一杯水

当人们睡熟时,呼吸,汗腺仍然在排出水份,当体内水份减少过多时,血液粘稠度增高,睡前一杯水,可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容易发生在秋冬凌晨的像心绞痛,心肌梗死这类疾病。

第三杯:运动后一杯水

适量的运动是长寿的基石之一,尤其是老人,更应注意有效合理的运动。但在运动后,应特别注意补充水份。运动时汗液带走电解质,且消耗较多能量,若不注意,运动后极易发生低血糖,严重甚至引起晕厥。因此,运动后,建议老人们小口根据实际情况饮用淡盐水,淡糖水。

一碗粥想少生病,那喝碗粥吧!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在他的著作中称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

《中国日报网》刊登了一篇哈佛大学对 10 万人进行长达 14 年的研究发现,每天喝一碗约 28 克全谷物熬成的杂粮粥,可降低 5% 的死亡率和 9% 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每位志愿者在 1984 年参与研究时身体状况都良好无恙,但是在 2010 年的反馈调查中,超过 2.6 万名志愿者已经离世。

但经常食用诸如麦片粥、糙米、玉米和藜麦等粗粮的志愿者似乎避开了所有疾病,尤其是心脏疾病。

一杯奶牛奶被誉为“白色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它的营养几乎是全方面的,钙、脂肪、蛋白质等均较为丰富。

牛奶以及奶制品每日推荐摄入量是 300 克。就拿普通的 200 毫升的袋装奶来说,每天喝一至两袋也就足够了。

一个鸡蛋鸡蛋可以说是最适合人类食用的“蛋类”,人体对鸡蛋蛋白质的吸收率可高达 98%。

很多人在选择鸡蛋的时候,喜欢选择价格较高的“土鸡蛋”,其实,洋鸡蛋营养更均衡,更适合老年人吃。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年版

根据上表显示,“土鸡蛋”和“洋鸡蛋”营养成分有显著差异的主要是胆固醇的含量,土鸡蛋的胆固醇含量是洋鸡蛋的 2.3 倍,所以吃普通洋鸡蛋似乎是更好的。

一个苹果现代研究认为,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减肥、防癌、防衰老、增强记忆、使皮肤润滑柔嫩等作用。

不同颜色苹果的保健功效各有侧重:

?红苹果入心,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的作用更强;

?青苹果具有养肝解毒的功效,并能对抗抑郁症,因此较适合年轻人食用。

?黄苹果对保护视力有很好的作用。

一个洋葱洋葱营养价值极高,有多种功效,包括帮助降糖、降胆固醇、防癌、保护心脑血管,而且还能杀菌抑菌、防治感冒、补钙健骨。一周至少吃个三四次,保健作用就有了。

一块鱼肉营养学家曾形象地告诫: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

“四条腿”的,主要是指猪、牛、羊肉,这些肉类吃太多不利于减肥和降低血脂;

“两条腿”的,主要是指鸡、鸭、鹅等禽肉,是良好的肉类食品;

“没有腿”的主要是指鱼类和各种蔬菜,鱼肉所含蛋白质容易被消化、吸收,所含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量大,对身体较为有利。

一公里步行温和的健步行走,有神奇的抗衰老功效,成年人只要坚持有规律地行走超过 12 周,就会达到体态端正、腰围变细的效果,而且身体结实,不易疲劳。

此外,步行锻炼还可以治疗头痛、腰痛、肩痛等,并可以促进睡眠。

专家们认为,每天散步 30 分钟可以摆脱“成人病”的危险。每天走一万步的人,患心脑血管病的机率会下降 60%。

一项爱好有一项爱好,不管是养花、养鸟、集邮、钓鱼,还是书画、唱歌、下棋、旅游,都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大自然的广泛联系,无形中使老年人开阔了眼界,更加热爱生活、珍惜人生。

一份好心情老人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身体健康极为重要。就老人常见的慢性病而言,就与老人心态息息相关:

许多冠心病患者,就是由于不良情绪的刺激而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导致突然死亡;

“坏”脾气导致高血压。严重可引发脑卒中、心力衰竭、猝死等;

“气”出来的糖尿病。暴怒、焦虑、悲伤等情绪会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引起机体代谢功能紊乱。

由此可见,拥有一份好心情是多么地重要!

身体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全身心投入生活,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觉得此文有用,就把文章放到朋友圈里,和更多朋友分享吧~

成长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作者 | 卫斯理

知乎上有个问题说:“如果让你重新上一次大学,你会怎么度过?”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是: “好好学习,不浪费时间。”

我们总是在设想如果,但却不知道「现在」马上就成为了「过去」。

与其回忆如果过去怎么样,现在会更好,不如马上改变,当以后你回忆的时候,就会很自豪的对自己说:“还好我过去做了,现在不后悔。”

毕竟成长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人生际遇的分野,根本上来说是从时间的利用上开始的。

01



有想法就要立刻行动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有了好想法,就要马上去做,只有立即付诸行动,才会取得成功。”

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行动,如果没有行动,一个人纵使有再远大的理想,再切实可行的计划都无法实现,行动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保证。

拥有一个好想法,并及时采取行动,不一定能带来非常满意的结果;

但如果拥有一个好想法,但不采取行动,那一定不会有任何结果。

在工作上,我经常听到同事们这么抱怨“如果我当时就这么做就好了”、“我早就想到了,就是没有做”。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有了好的想法,一定要立即付诸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获得优势,只有行动才能让你获得成功。

如果你想学写作,最好从现在开始每天练习写五百字,一年后,你就已经输出将近20万字了。


如果你现在还不开始写,那么再过一年,你还是不会写作。

有想法就要立刻去行动,否则一年、三年后,你除了年龄在增长,想法还是没有成为现实。

02



别觉得自己年纪大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老人去日语学习班报名时,登记人员问:“您是给孩子报名吗?”

“不,给我自己报名。”,老人的回答让登记人员大吃一惊。

老人继续说道:“儿子找了个日本媳妇,他们每次回来,说话叽里咕噜,我听不懂干着急。所以想要学习日语,希望能够跟他们交流。”

登记人员问:“您今年高寿?”

老人:“68”

登记人员:“按您目前的状况的话,最少要学两年,两年后您已经七十了。”

老人笑呵呵地说:“姑娘,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后就是66了么?”

很多事情往往都是如此:我们总以为我们上了年纪,岁数大了,等学完就更大了,却不知道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

摩西奶奶58岁才开始学习画画;最帅爷爷王德顺50岁才开始健身,65岁学骑马,85岁学开飞机。

跟他们比起来,我们年轻了太多太多,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03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大学毕业以后,就彻底告别了学习和成长,似乎只有在学校才是学习的地方,工作上就不需要进行学习了。

而实际上,当今时代信息太多,更新速度极快,如果我们不懂得学习和成长,很容易就会与社会脱钩。

就好比,现在有个跟云宇宙相关的机会,但是你不知道,那可能你就要错失这样的机会了。

稻盛和夫曾说:“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跑得慢可以慢慢追赶,但是一定要确保你一直在赛道上。

这个时代没有一层不变的稳定,不会收留任何一个没用的人,只有不断学习和成长,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机会才会降临于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不会因任何人的消极缓慢而停止。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俗话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你现在的学习和成长,十年后一定会收获属于你的果实。

60岁 70岁 八九十岁分别称为是什么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八九十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拓展资料: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参考资料::年龄称谓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

这是古时候形容年龄的别称,从小到大分别为: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

拓展资料:

耋dié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耄mào

<形>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10年之后文言文

1. 十岁古文怎么说 下面绝对有你想要的答案。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 “总角 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 “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 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 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 《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 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民国通俗演义》 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 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

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陶渊明《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耄 :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

――《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

――《左传·隐公四年》 耋 :年八十曰耊。 字亦作耋。

――《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

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耄耋:七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苏拭 《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2. 史上最短的10篇文言文 1.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 *** ,流血满地,母死。

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芒山有盗临刑 (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一菜一薪 (4)母与之乳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相同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2.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翻译文中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3.衰溺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济,船破,皆游。 2.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4.七录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如是者六七始已 2.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6.曾参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解释下列句子。 1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子对妻子说的话,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7.盲人坠桥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操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三声,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解释下列句子。

1.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2.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8.外科医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

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解释下列句子。

1.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2.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本文写外科医生的可笑,讽刺了什么? 9.苛政猛子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

3. 求10篇课外文言文 1.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驾车的人)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妻观其出,志念(志向)深矣,常有自以为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是,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译: 晏子做齐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抱着大伞盖的柄,扬鞭驱马,意气扬扬,很是自我满足。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

丈夫问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长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的相,名声显赫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见他思虑非常深远,总是态度谦和。

现在你身长八尺,却做了人家仆从和车夫,但是你的意气自感满足了。我因为这才要求离开你。”

后来,丈夫便自觉地控制自己。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2.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译: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糊涂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

3. 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

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

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译: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朱天锡因为(有)神童(的美誉)而得到了(一个)官职,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

小孩无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面,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为了让他们专心读书)。

在这期间童科一度被废除,可是宋朝政治恢复后又逐渐恢复了,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间便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都不是读书的料,苦读直到死去的孩子,比起考中(通过)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4.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译: 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待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5. 邴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颍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

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

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乃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译: 邴原从前很能喝酒,自从出门游学之后,八九年里,酒不沾口,徒步背负着书箱,面对艰苦一直坚持下来,到了陈留向韩子助学习,到颍川 便师从陈仲弓,在汝南则结交了范孟博,在涿郡则亲近卢子干。分别的时候,师长朋友以为他不会饮酒,拿了米肉来为邴原送行。

邴原说道:“我本是会饮酒的,但怕耽误了学习,就戒掉了。今天就要远别了,又是饯行,可以喝上一次。”

于是和大家一起饮酒,喝了一天都没醉。6. 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译: 李广派遣卫尉做将军,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匈奴军队庞大,把李广的军队打败了。活捉了李广。

匈奴单于一直听说李广贤德,有命令说若捉到李光一定要带来。匈奴骑兵捉到李广的时候李广正生病,于是匈奴骑兵就把李广用网装起来,让他卧在网中,并将网栓在两马之间。

行进了十几里之后,李广装死,偷瞄到旁边有个匈奴男子骑。

4. 10篇短的文言文,急 1、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2、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

3、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4、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递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释〕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②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

5、夸父逐日 《山海经》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6、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7、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5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