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春季养生:春捂要科学小心捂出火

健康管理师 2023-07-18 11:20:17

随着气温走高,很多家长纠结于给孩子穿衣服该春捂还是少穿点?专家指出,春捂秋冻有一定道理,不过怎么捂,有不少讲究。

春捂重点捂一头一脚

民间有句俗语:“春捂秋冻,百病难碰。”那么,春捂该怎么捂呢?专家指出,春季衣着宜“下厚上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脚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足部受凉也是感冒的原因之一。人体最先感到冷的是脚,脚远离心脏,又长时间下垂,血流缓

慢,循环不畅,血供不足,且皮下脂肪薄,保温性能差。因此,在乍暖还寒的三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此外,头部的保暖也很重要。据介绍,人体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春季多风,因此儿童不宜过早摘下帽子、围巾。因为整个冬天都在受着帽子和围巾温馨呵护的头颈,已经习惯于这种环境。在乍暖还寒的气温下,突然失去帽子保护,就容易头痛、感冒,尤其在回家后不要光脚穿拖鞋或光脚踩地板上。

春捂过度“惹”出火

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如果捂过了头,反而会使宝宝上火。

春捂一般是指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如有时中午最高气温十几二十度,但夜晚可能只有几度,而中午捂过头反而使人上火、血压升高。

一般来说,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就需要捂,当气温持续保持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人体已能适应就可以不捂了;当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因为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发病高峰与降温幅度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另外,春季人体肝气当令,冬天蓄积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若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诱发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以及头痛晕眩、目赤眼花等症状。尤其是很多孩子本身就有内热,此时还会引发春火,患上热感冒、咳嗽、哮喘等,所以春捂要有度,更要防春火。

增减衣物要恰当

春季万物生发,但春天的气候变化无常,乍暖还寒。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宝宝非常容易感染疾病,稍有风吹草动,就感冒发热、咽痛声哑等,因此爸爸妈妈在春季尤其要注意对宝宝的护理。尤其是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不能立刻脱衣服,应该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让孩子安静下来,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外衣。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 春捂捂哪几个部位

听说在春季到来之后要春捂的,这个春捂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又要捂到什么时候的?春捂的话要捂哪几个部位的?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
春捂在立春之后开始,至少要10天之后结束。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这是因为虽然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冬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春捂捂哪几个部位
1、春捂手腕:守全身血脉

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脏腑。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位置: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

针对病症: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平常没事的时候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时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2、春捂腰眼:肾好一切都会好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按摩腰部肾俞穴可滋阴壮阳,补肾健腰。

位置: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该穴,可温暖肾阳。

方法:除了点按以外,可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

3、春捂小腿:聚阳气 一年少疼痛

很多老人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位置:足临泣穴就在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

阳辅穴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4、春捂肚脐:启动胎息能延寿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春捂是什么意思
“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而人们的肌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掌握春季养生法,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善于养生的医学家们都十分重视“春捂”的养生之道。民间常常流传着“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语。专家认为,“春捂”这种民间的传统习惯有一定道理。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其实从健康科学的角度来说,“捂一捂”是有必要的。如果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或日夜温差大于8℃,先不要着急脱棉衣。

春捂讲究“上薄下厚,重首足”。头部、手部和脚部是人体最易散热的部位,所以也要重点“捂”。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不要着急摘掉帽子、手套,脱掉厚袜子,否则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

目前正值季节交替,气温起伏明显,虽然白天有温暖如春的感觉,但早晚体感依旧有些寒凉。气温可以任性,穿衣不可任性,建议大家采用洋葱式多层穿衣法,便于根据温度和环境随时增减衣物。

春季正确“捂出男人健康



最近去医院门诊看感冒的朋友突然变多了。我们问了医生,发现很多都是因为天气转暖,过早脱下防风外套而感冒的。随着天气的转暖,很多热男都换上了薄衣,却因为温差大而感冒了。古人常提倡春天养生,说“春捂秋冻”,意思是春天多穿衣服,不要过早换太薄的。确实是有道理的。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男性春季正确的“捂”养生吧!


男士“春捂”能有效预防疾病


春天的特点是气温多变,早晚温差大。身体素质较好的人早上感觉忽冷忽热不是那么明显,但对于身体虚弱、容易肾虚的男性来说,却非常容易受到影响。


养生民间有句话,叫“春捂秋冻”。“春捂”是指初春,气温刚刚开始回暖,气温变化较大。所以不要急着脱下厚厚的冬装换上轻薄的春装,还是要注意保暖,这也是很多老一辈人奉行的养生之道。


春捂第一名:小腿


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气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恶心呕吐、眼睛疼痛等。中医认为这些表现多为肝阳不足所致,所以要保护小腿,可热敷齐林穴(第四趾与小趾之间的缝端)、阳阜穴(小腿外侧,足外侧踝关节上方四寸处)。


春天覆盖第二个地方:背部


人的背部与脊柱、背部经络有关,与心肺相连。如果保护不好,很容易使风寒之邪从背部侵入,引发疾病。“其实多穿一件马甲能很好的保护背部。”刘月婵强调,“在保护背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腰腹部的保暖。”从养生的角度来说,腹部尤其是肚脐不能凉。因为这个部位特别容易受寒邪侵袭,一旦着凉,腹痛腹泻是必然的。



专业导师微信:xllx577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1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