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益气补血类
党参 : 15g
当归 : 10g
鲳鱼 : 250g(1条)
姜 : 适量
酒 : 适量
味精 : 适量
党参、当归用水煎2次,每次用水300ml,煎半小时,2次混合,去渣留汁在锅中。然后将鲳鱼剖腹去内脏,放在另一锅中用姜、酒、油煎至两面呈金黄后,再放入砂锅药汁中,继续加热,煮至熟透,加味精,调味。分1~2次趁热服。
1、准备材料:鲳鱼一条、花生油适量、葱适量、姜片适量、醋、酱油少许、盐少许、水适量。
2、将鲳鱼处理干净,洗净后放盘控水待用。
3、准备好葱末、姜片
4、开火放油,油热后放入姜片葱末爆下锅。
5、将鱼放进去,两面都煎下,等表层发白后加水。
6、水要加到刚刚没过鱼表层即可,不要太多,鱼肉很容易熟。在这一步,我把葱末捞出,重新加了葱段。
7、盖上盖子,转小火,慢炖。
8、开锅十分钟左右后开盖加盐,少放一点,后面还会加酱油。
9、加盐后少放一点醋,让鱼肉的营养更好地释放出来。一般鱼肉十五六分钟就会熟,拿一根筷子,插进鱼肉,很容易插进去,说明鱼肉熟透了。准备关火出锅。
鲳鱼,别名有镜鱼、鮀鱼、昌侯龟,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鲳鱼的功效与作用,供大家参考!
鲳鱼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味甘;性平。
鲳鱼分有体型大、肉厚的银鲳,与体型小、肉较薄的暗鲳等,其中以银鲳的营养价值较高。鲳鱼肉细且脂肪多,而白鲳在白肉鱼中是维生素 A 含量较高的,对眼睛的健康有良好的帮助。中医认为鲳鱼具有补气益血、健胃、补充精力、强筋健骨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消化不良、贫血、筋骨酸痛、四肢麻木、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等症状。
《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
《医林纂要》:"甘苦,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舒筋利骨。主消化不良,贫血,筋骨酸痛,四肢麻木。
《本草拾遗》:"肥健,益气力。"
《本经逢原》:"益胃气。"
《随息居饮食谱》:"补胃,益血,充精。"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拾遗》:昌侯鱼,生南海。如卿鱼,身正圆,无硬骨,作炙食之至美。
《岭表录异》:鲍鱼,形似编鱼,而脑上突起,连背而圆身,肉甚厚,肉自如凝脂,止有一脊骨。治之以姜葱,熊之粳米,其骨自软。
【注意】
《本草拾遗》:"腹中子有毒,令人痢下。"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疥动风。"
鲳鱼的外形特征
鲳鱼属于鲈形目,鲳科。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
体型: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体长约20厘米。
头:头较小,侧扁而高。吻短、圆钝,稍突出于下领之前。眼小,侧位。眼间隔呈大的弧形隆起,鼻小,每侧各2个,前鼻孔圆形,后鼻孔呈裂缝状,口小,微斜。
颌:上颌骨达眼前缘的下方。两颌各有1行细齿,排列紧密。
鳃:鳃孔小,鳃耙短弱,排列稀松。
鳞:鳞细小,圆形,极易脱落。侧线鳞110~130,侧线位高,几与背缘并行。
鳍:背鳍Ⅸ~Ⅻ,Ⅰ-42~48,起点略在臀鳍起点前方。臀鳍Ⅵ~Ⅶ,Ⅰ-41~46。背鳍、臀鳍同形,鳍棘均呈截形,鳍条部前端皆隆起呈镰刀状。胸鳍长大,24~27。无腹鳍。尾鳍17,分叉很深。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多数鳞片上有细微的黑色小点。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39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