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春,夏,秋,冬
鳖甲 : 50克
蛤粉 : 50克
熟干地黄 : 75克
鳖甲锉片,蛤粉锉粉,鳖甲蛤粉相和,于药罐内炒香黄色。熟干地黄爆干,上3味捣为细散。
其实很简单的了。你到那个百年堂的网站上看看有很多这方面的介绍的 蛤粉为蛇蜊等贝壳经锻制粉碎后的灰白色粉末。含氧化钙等物质,味威、寒。能清热、利温、化痰软坚,与药物共制可除去药物的腥味,增强疗效。主要用于烫制阿胶。目的是使药材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降低药物的滞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使药物增加清热化痰的功效。方法是将研细过筛后的蛤粉置锅内,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药材,不断翻动,至鼓起、内部疏松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即可。每100g阿胶,用蛤粉30-50g。
鱼鳔
(《纲目》)
【异名】鱁鮧(《齐民要木》),鱁鯷、鱼白、鳔(《本草拾遗》),鱼胶(《三因方》),白鳔(《普济方》),鱼脬、縼胶(《纲目》),鱼肚(《医林纂要》)。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动物形态详"石首鱼"、"鲟鱼"、"鱣鱼"条。
【采集】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药材】干燥的鳔多压制成长圆形的薄片,淡黄色,角质状,略有光泽。黄鱼的鳔较小,鲟鱼及蝗鱼的鳔大,并附有垂带2条。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气微腥,味淡。商品统称为鱼肚。鲟鱼、鳇鱼的鳔称为"黄唇肚"或"黄鲟胶"。有切成线条的称为"线鱼胶"。
产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炮制】鱼鳔:烘软、切段,晾干。蛤粉炒鱼胶:先用蛤粉放锅内炒热,再将切断的鱼胶倒入,文火拌炒至松泡为度,取出筛去蛤粉即成。(每鱼胶10斤,用蛤粉2.5斤)
《本经逢原》:"凡用鳔胶入丸,切作小块,蛤粉炒成珠,方可磨末。炼蜜调剂,须待凉用,又不可捣,捣则粘韧,难为丸矣。"
【性味】甘,平。
①《海药本草》:"无毒。"
②《纲目》:"甘,平,无毒。""鳔胶,甘咸,平,无毒。"
③《本草新编》:"味甘,气温。"
【归经】《本草新编》:"入肾。"
【功用主治】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①《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②《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③《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④《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⑤《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⑥《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熬膏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溶化涂敷。
【宜忌】胃呆痰多者忌服。
【选方】①治肾水不足,阴虚血虚之症:鱼鳔一斤(麸面炒焦,磨去粗末,再炒再磨),沙蒺藜四两,当归四两(酒洗),肉苁蓉四两(去鳞甲,酒洗),莲须、菟丝子四两(酒煮)。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钱。(《拔萃良方》鱼鳔丸)
②治肾虚封藏不固,梦遗滑泄:黄鱼鳔胶一斤(切碎,蛤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沙苑菱藜八两(马乳浸一宿,隔汤蒸一炷香,焙干或晒干),五味子二两。研为细末,炼白蜜中加入陈酒再沸,候蜜将冷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腹时温酒或盐汤送下。(《证治准绳》聚精丸)
③治产后抽搦强直,乃风入子脏,与破伤风同:鳔胶一两。以螺粉炒焦,去粉,为末。分三服,煎蝉蜕汤下。(《经效产宝》)
④治破伤风,口噤,强直:鱼胶烧七分,留性,研细,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酒调下,不饮酒,米汤下。(《三因方》)
⑤治呕血:鳔胶长八寸,广二寸,炙令黄,刮二钱。用甘蔗节三十五个,取自然汁调下。(《经偏方》)
⑥治赤白崩中:鱼璇胶三尺,焙黄研末,同鸡子煎饼,好酒食之。(《纲目》)
⑦治经血逆行:鱼胶(切,炒)、新绵(烧灰)。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多能鄙事》)
⑧治产后血晕:鳔胶烧存性,酒和童子小便调服三、五钱。(《岁时广记》)
⑨治便毒肿痛,已大而软者:鱼鳔胶热汤或醋煎软,乘热研烂贴之。(《仁斋直指方》)
⑩治八般头风:鱼鳔烧存性,为末。临卧以葱酒服三钱。(《纲目》)
⑾治痫症:鳔胶(微焙,杭粉炒黄色)、皂矾(炒黄色)各一两,朱砂三钱。共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二服。(《嵩厓尊生》鳔风散)
⑿治食道癌,胃癌:鱼鳔,用香油炸酥,压碎。每服5克,每日服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名家论述】①《本经逢原》:"鳔胶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为固精要药。丹方又以一味炒研,砂糖调,日服一钱匕,治痔最良,经久痔自枯落。烧灰,治产后风搐,破伤风痉,取其滋荣经脉,而虚风自息也。"
②《本草新编》:"鱼鳔胶稠,入肾补精,恐性腻滞,加入人参,以气行于其中,则精更益生,而无胶结之弊也。"
提醒您:鱼鳔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中药即"传统中医"或"传统中医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中药药性理论即是研究中药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等。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涩味或者淡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的作用。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1. 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2. 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3. 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 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5. 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6. 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7. 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8. 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9. 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10. 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1. 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2. 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 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4. 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5. 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 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7. 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 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19. 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20. 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1. 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2. 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3. 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24. 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25. 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
26. 大黄得芒硝则润下。
27. 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
28. 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
29. 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30. 当归合 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31. 高良姜合 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32. 玄胡合 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33. 吴茱萸合 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34. 肉桂合 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35. 女贞子合 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36. 半夏合 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37. 知母合 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38. 破故纸合 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
39. 木香名 黄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
40. 枳实合 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41. 芡实合 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
42. 黄柏合 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
43. 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44. 生姜合 红枣,能调和营卫〈气血〉。
45. 赤石脂合 禹余粮,能涩大肠。
46. 半夏合 黄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
47. 柴胡和 黄芩,能清肝胆热。
48. 桑叶合 菊花,能清头风热。
49. 柴胡合 白芍,能疏肝和肝。
50. 附子合 肉桂,能温下元。
51. 黄柏合 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52. 桑白皮合 地骨皮,能清泻肺热。
53. 丁香合 柿蒂,能止呃逆。
54. 鳖甲合 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
55. 杏仁合 贝母,能化痰止咳。
56. 山药合 扁豆,能补脾止泻。
57. 木香合 槟榔,能理气止痛。
58. 杜仲合 续断,治腰膝酸痛。
59. 半夏合 陈皮,能化湿痰。
60. 升麻合 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
61. 常山合 草果,能治疟疾。
62. 葱白合 豆豉,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63. 枳实合 竹茹,能和胃止呕。
64. 党参合 花粉,名参花散,治久嗽气喘。
65. 茯神木合 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挛疼痛。
66. 甘草合 绿豆,能解百毒。
67. 黄耆合当归,名补血汤,治贫血及产后无乳。
68. 白芍合 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治拘挛腹痛。
69. 川芎合 土茯苓,治肝郁头痛。
70. 川芎合 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
71. 台乌合 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
72. 香附合 黄连,名香连丹,治火郁胸满痛。
73. 葵子和 砂仁,治乳痈。
74. 杏仁合 小茴香,治疝气冲逆作痛。
75. 槟榔合 南瓜子,治绦虫。
76. 甘草合 桔梗,名桔梗汤,治肺痈咳嗽,痰中有脓。
77. 生姜合 陈皮,治呕吐不止。
78. 生姜合 竹茹,治呃逆不止。
79. 荆芥合 白矾,名三痫丸,治小儿惊风及痫证。
80. 荆芥合 槐花,名槐荆丸,治痔漏。
81. 槐花合 黄芩,治妇人崩漏。
82. 侧柏叶合 白芍,治妇人月经过多。
83. 陈皮合 藿香,名回生散,治霍乱吐泻。
84. 厚朴合 贝母,止咳嗽,开郁消食去胀。
85. 蛤粉合 青黛,名黛蛤散,治痰嗽面肿不寐,并小儿百日咳。
86. 白矾合 硫黄,治白癜风。
87. 白矾合 黄腊,名矾腊丸,治痈疽恶疮。
88. 白矾合 皂角,名稀涎散,治痰涎壅盛,中风气闭。
89. 皂角合 菖蒲,名皂荚散,治鼻寒不得喘息。
90. 百合合 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
91. 乌梅合 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
92. 赤小豆合 当归,治大便下血。
93. 血余炭合 百草霜,治妇女崩漏
94. 仙茅 仙灵脾合成二仙散,补命火,兴阳事,配杜仲、续断等以温肾阳,助排卵
95. 蒲黄 五灵脂 即古方之失笑散,治一切瘀血腹痛
96. 龟甲 鹿角霜 阴阳和合通任督二脉
97. 三七 血竭 散瘀活血,消肿止痛止血,治淤血痛经,子宫内膜异位
98. 阿胶 蒲黄 琥珀 养血止血,活血化瘀,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等
99. 红藤 败酱草 薏苡仁 清热解毒,散结消痈,活血排脓,治疗急慢性盆腔炎属湿热瘀滞
100. 杜仲 续断 菟丝子 杜仲补肝肾,调冲任,续筋坚骨,治疗肝肾不足、冲任不固之胎动、胎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475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冰糖龟肉的功效与作用,冰糖龟肉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