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丹功历来多是师徒密传的,经性命双修,将精、气、神凝练为一,结就玄珠,名曰“内丹”,颇具神秘色彩。
经过修炼,我亦得“丹”。笔者体验到的内丹是一颗饱含能量而密度较大的特殊气珠,大小近似小孩玩的玻璃弹子,其形状、大小、颜色在形成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
气通大、小周天和中脉贯顶后,真气象“一股热流”流注经络之中;经过“四交”(即三阴三阳交、任督交、心肾交、乾坤交)达到经脉之气归于中脉时,才凝聚成有形象的特殊珠状气团。从气通大、小周天起,至结成玄珠,历时半年之久。
真气凝聚成珠状内丹的情景:进入定境,自发深呼吸三次,每呼吸一次腹部膨胀一次,膨胀反应消失后,呼吸顿停,静极之中腹内现一“圆洞”,这就是丹家所说的“丹田”。
内视还可见到头顶百会穴至会阴穴之间连接着一条白色的管道,此即中脉,又叫中黄正脉、管道等、白色的真气从头顶百会管口进入管内,聚于腹中之“洞”,真气不断旋转、发热、发光,渐渐凝聚成一白色的特殊气珠一一内丹。
丹成之后,反应如下:静中忽而生动,腹中微微一震,丹田内吸,牵动五脏六腑,一颗弹子大小的气珠发于下田。过会阴,沿督脉滚动向上,脊骨摇动使身体左摇右摆。气珠到达两眉之间印堂穴,停留片刻,落入性宫,刹时间全身发热,剧烈扭摆,金光炫目,头颅深处发出“嗒嗒”的声响,前额发胀。
气珠自上腭降入口中,“嘶嘶”作响,带来满口津液,其味如冰片,甘中带凉。丹家称此津液为“甘露”、“琼浆玉液”。经过口腔的是一颗珠状的“硬物”,我曾多次试将气珠含于口中,没能成功。
气珠下重楼,如物入喉,有轻微的摩擦感,伴随咽液的“啯啯”声,快如闪电直泻腹中,引起更大的震动、发热,呼吸停顿,身体若失,妙不可言,正是“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若气珠运行腹腔内,常上浮下沉于中、下丹田之间。上冲,则沿中脉旋转直达头顶百会,头骨作响,眼现金光,身体会发出“筝”样乐器的弹拨声。
若气珠流转到手部劳宫穴,从十指相对的手印通过,会化成气流,同时经五指流向另一只手的劳宫穴还原成球,强大的气流常常把双手弹开。
此阶段,我可有点“怕”气珠的运行了。结丹前内气运行给人舒适的感受,而现在气珠对穴位、经络、肌肉、内脏等的刺激,由初期象针轻扎到蜂刺一样痛,或触电那样强烈,甚至产生爆炸感,身体从微动到剧烈扭摆。
内丹周流中内景丰富,在性宫内视反照,历历在目。丹光五彩缤纷、变化多端、常见银白、淡黄、金黄,偶见紫、赤、蓝、青、黑等,光强耀眼。光像之丰富,笔墨难书。偶然能闻到一股浓浓的檀香味,沁人心肺。
我练功除保持松静状态外,从没有用意念去“指挥”内丹的行动,一切顺其自然。初期,气珠连续运转几天(练功才运转,不练不动),静养几天,又运转几天。每次自转少则一、二小时,多则通宵达旦。随着时间的推移,运转天数越来越少,静养时间越来越长,达数月之久。功夫至此,印堂自有月光常明,光灼灼,圆陀陀。
近几年对于内丹争论颇多,我认为不足为奇,由于各人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以致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练功方法等存在差异,即使同一人,每次练功的内景也难以雷同,我的体验与古籍所记载的也大不相同,实在难以执一而论。
但是,内丹在体内的存在却无可置疑,至于小还丹与大还丹的异同,由于我是同时贯通中脉、大小周天的,没有亲身感受,也就没有发言权了。
至于内丹的实质,揭去其神秘外衣,我认为对此历代丹功先师均有精辟论证,不再赘述。功到自然成,丹结妙趣生。大道至简又至难,一切顺其自然才是正道。不妥之处,愿精于此道者指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udao/53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