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守时辰一阳来复
以一阳来复指代冬至。俞琰在他的《周易参同契发挥》中,进行了简练完备的总结,他说:“复,一阳之卦也,律应黄钟。以一日言之,为夜半子。以一月言之,为初一至初三半。以一岁言之,则斗杓建子之月是也。”一阳来复不仅在一年中指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而且在一月中指月初、一日之中指夜半子时。后面两个时间点,也都是阴气满盈,阳气渐生,很符合一阳来复特点的时间。
俞琰这段话,是在解释《周易参同契》“朔旦为复章第四十九”:“朔旦为复,阳气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单看本章,似乎还不足以确定这里指的是一阳来复,那么看一下后面几章,就确凿无疑了。第五十章首句为“临炉施条”,五十一章为“仰以成泰”,五十二章“渐历大壮”,五十三章“夬阴以退”,五十四章“乾健盛明”,分别是复、临、泰、大壮、夬和乾,正好符合阳爻渐长的消息卦序列。如此高度的一致性,必非巧合。
因此在丹道学者看来,冬至、月初(特别是朔旦第一天)和子时,都可以是一阳来复的时间。一阳来复在丹道中为什么如此重要?
首先在外丹领域,此时需要起火。彭晓说:“……故从子初起阳火也……鼎内受微阳之气,始造砂汞之基。” 类似的说法举不胜举,此处只引一句作为证明。而且火候的掌握,也得遵循一阳来复的特征,《金丹大成集》中有一首口诀,记录了由复至乾,再至坤这个过程中,火候的大致变化:“复卦起潜龙,戊己微调未可攻。九二见龙,临卦主神通。从此炉中次第红,泰卦恰相逢。猛火烧乾藉巽风,炼就黄芽并白雪奇功,还返归坤道始穷。”乾卦初九“潜龙勿用”,口诀的第一句正是针对复卦变坤初六为阳爻,成乾卦第一步而说的,这时候虽然起火了,但只合微调,不能发动大火猛攻。经历了临、泰等卦之后,到了乾卦,这时不但要施以猛火,而且要加上风力,口诀中的“巽风”即指乾后姤卦下面的巽,因此功成之后返回坤卦,整个流程结束。
一日之一阳来复为子时,一月之一阳来复为月初,那么月初子时修炼起来,是不是更加事半功倍呢?古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另外特殊月份的月初子时,效果再次加倍,如冬至所在的十一月的朔日子时。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时间也被予以重视,即八月十五的子时。《悟真篇》中明确说:“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来起复,便勘进火莫延迟。”宋代的翁葆光解释说:“八月十五正是金水气旺之时,子时乃一阳来复之时,外、内二丹火功并进。”八月十五金水之气旺盛,子时又是一阳来复的时候,因此不论内丹还是外丹,都适合在这个时候进行修炼。
2、身中自有一阳生
然而随着丹法的进步,对一阳生的解释又有了发展,以至于出现了下面这种阐释学上的有趣现象。
首先源自吕祖纯阳写过的一首《沁园春》丹词:“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帷。”“七返还丹”、“在人”、“炼己”说明这是在讲内丹修炼,而“待时”、“一阳初动”、“中宵”则完全贴合了上文所述的一阳来复理论,因此吕祖实际上认为,内丹修炼需要等待子时一阳来复的时刻。
然而人称毗陵的道光紫贤真人薛式,在《丹髓歌》中解释吕纯阳这首丹词时,认为:“炼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也就是说,人身中自然能够感受到一阳生,因为毕竟内丹的变化都在体内,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因此不必等到冬至行功。然而这一句诗中,只说了冬至,而未提及是否要遵守子时行功的规矩,因此还并未直接违背吕祖丹词的意思,然而他似乎已经开启了后人反对守时的先例。
于是萧廷芝进一步发挥薛式的思想:“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毗陵师曰:‘炼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时中有时之工夫,刻中有刻之工夫。”时时刻刻都有功夫,自然不但冬至、朔日,而且子时行功的规矩也不必遵守。然而“一阳生”的现象仍然存在,没有了具体的时间点作为产生一阳生的必然依据,又怎么定义一阳生呢?
据胡渭说,那就是俞琰所谓的“弹指声中巽门豁开,而心觉恍惚之时”。俞琰这一段论述是一种过于主观的描述,并不见于俞氏著作,只见于胡渭《易图明辨》所引。其中俞氏还犯了一个错误,认为“炼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这句话出自白紫清的《珠玉集》。这不由得令人怀疑它的真实性,笔者通过对比句意,发现俞琰在《周易参同契发挥》中确实有类似的表述。即在解释“发号顺节令,勿失爻动时”这一句原文时,有如下内容“地雷震动巽门开,龙向东潭踊跃来。此身中一阳爻动之时也,此时暖气冲融,心觉恍惚,便堪进火,勿可缓也。”然而此句既然说“巽门”,又说“一阳爻动”,似乎更合由乾至姤的变化,而非由坤至复的变化。除此之外,唯一能证明俞琰承认“身中自有一阳生”的句子,只有《周易参同契发挥》中解释“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时的“知‘炼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而不泥乎年月日时之说矣。”因此可知他的理论并没能比萧廷之更进一步。
总之,虽然在具体感受和状态上有些难以把握,但一阳生在内丹修炼中,必然属于最初的一个阶段。正如陈致虚在《金丹大要》中所说“一身内外尽皆阴,莫把阳精里面寻”,《性命圭指》又说“盖人之一身彻上彻下,凡属有形者,无非阴邪滓浊之物。”人身有形之物都是阴邪的,修炼的目的正是求得阳精,因此不难理解,复卦的一阳来复,在丹道理论中为什么能成为重要象征。
3、一阳生需要怎样寻求?
那么一阳生需要怎样寻求呢?“大道无言非有问,忘形忘象求铅汞。守中一物莫存些,专意身心要守定。呼吸一应便神清,六脉自然朝性命。精神魂魄各归元,至此身心寂不动。一阳生至二阳迁,只待温温行火今。”
根据余洞真所说,身心守定、呼吸相应、魂魄归元,做到这些基础要求之后,也就是真正进入修炼之正道的时候,才会有第一阶段一阳生的成就,随之而来的是二阳迁等等。另外最初以要慢慢温火进行,这一点倒是和上文外丹炼制时的要求相似。
总之,一阳来复这个概念,虽然在内丹领域中多被称作“一阳生”,但其发展过程正如本文所论,源自《周易》复卦之一阳来复,汉代之后时被附会指代天时,从而因《周易参同契》等书的说法而影响了对外丹修炼时机、火候的选择,最终又成为内丹修炼的一种状态术语。它的发展的脉络和思路是连贯而清晰的。
4、早起时的一阳来复
我们早上起床的时候,男同胞们容易出现晨勃的现象,这个在丹道中也可以初步算作身体的一阳来复(需要是无念而举的状态),此时可以先不下床,坐在床上运用吸舐撮闭(更好的是各自修炼的丹道功法中讲述的采药的方式)的方式进行采药.此种情况也可以算作初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udao/52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丹道修行与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