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家园传统文化

大约有2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474项。(搜索耗时:0.0316秒) [XML]

21. 道家经典著作二十部,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 [26%]

...,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1. 老子——德经又名《老子》,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结晶,讲述“道”生万物,万物发展变化的“道理”,以及人类社会应如何适应“自然”。一旦掌握老子的思想,便能轻松通...

栏目:学堂宗旨 作者:大道家园

22. 李西月《德经注释》三十七 [14%]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虽自然无为,然著于无为,又成顽空之学。须于无为植其本,有为端...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23. 《德经》第四十三章感悟 [14%]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存在于最坚硬的东西里,虚无的空间可以存在于看似没有间隙的坚固物体之中。我从中...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24. 吕祖《德经》释义第四十三章 [13%]

第四十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闲。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之希有者哉。此章因上章强梁者。不知无为之益。而申明上章之意也。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25. 李西月《德经注释》三 [13%]

第三章不见可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圣人之治天下也,与其有为...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26. 陈致虚《德经转语》四十八 [13%]

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为之道须落著,无为之道要著落。莫向人前认色声,认色认声已误却。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27. 张其成《德经》第四十三章 [13%]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无形的东西能够穿入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无为”是有益处的...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28. 李西月《德经注释》四十三 [13%]

第四十三章无为之益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者何?鸿濛一气而已。天地未开以前,此气在于空中;天地既辟以后,此气寓于天壤。是气固先...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29. 张其成《德经》第四十八章 [13%]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探求学问,一天比一天增加;探求“道”,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一直达到无为的境界。无所作为却没有什么...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30. 纯阳道人解《德经》六十三、六十四章 [13%]

无为章第六十三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炼虚合道,为其无为,顺应自然,事其无事,味其无味,淡而不厌也。怨,专谓一己之私忿,无关伦纪者也,大小多少,称物平施,意不以怨报即为德,非加厚...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