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探求学问,一天比一天增加;探求“道”,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一直达到无为的境界。无所作为却没有什么做不成功。治理天下永远要采用无所事事的方法,等到有事,就不足以治理天下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与“为道”所采用的方法恰好相反。“为学”是指探求学问,探讨外在的知识经验,这里是指探求仁义礼乐政教之类的学问,是儒家的追求, 采用的方法是一天天地积累,一天天地增加,因为浩如烟海的知识、学问都是积累而成的。而一个人要探求这些知识、学问,也只有一天一天不知疲倦、不断努力地去学习,才能慢慢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为道”却恰恰相反,正如庄子所说: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探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那怎么办?只有“为道”,也就是探求宇宙人生的本质和规律。
怎样求“道”呢? 老子说只有“日损”,就是一天一天地减少。减少什么? 一是减少外在的知识经验,二是减少内在的欲望贪念,因为“道”不是“学”,学问知识是后天积累而成的, 是繁多的, 浩如烟海,而“道”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先天本有的客观存在,是简单的,是纯一的。“道”是事物纯朴还没有分化的状态,因此为道就不能繁多、繁杂。 首先内心要纯净,要虚静,要少私寡欲,除去杂念妄想,就像镜子一样干净。其次不能受已有的外在知识的束缚,要减少后天的经验、世俗的偏见,只有这样,才能照见“道”的真面貌。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减少到什么程度呢? 只有减少到无欲、无知、无名、无为的境界,才能返璞归真, 从而真正求得“道”。“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原因,“无不为”是结果;“无为”是途径和方法,“无不为”是目的和效果。看似什么都没做,结果是什么都做成功了。因为“无为”是不妄为,不按照主观意愿而按照自然规律去为,所以必定无所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无事”也就是“无为”的意思。有人老是问我:“我的心总是静不下来,怎么办?”我说:“心不静是因为有事, 如果无事,就心静了。”他说:“我怎么会无事呢?我有那么多事需要去处理。” 可是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什么叫“事”?事不都是人为的吗?不都是人造出来的吗? 古人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俗语说:“没事找事。”把事看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就轻松、自由了吗?所以“无事”就是不要人为地找事,要符合自然之道,要自然而然地做事。一旦“有事”,就是有自己的欲望和私心, 也就烦恼缠身了,就不配去治理天下。
老子的哲学是 “少” 的哲学、“反”的哲学。当天下都在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纷纷求多的时候, 老子反其道而行之, 提出“少”的主张,“少则得,多则惑”。只有求少、只有日损,才是天地之大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5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其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下一篇: 张其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