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3,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768项。(搜索耗时:0.0179秒) [XML]
原文第七十四章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译文百姓一旦不畏惧死亡,对死置若罔闻,用死来吓唬他们是没用的。他们冒死求生,一定...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辩证思想——反者道之动(中) 中国道家的精神是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中国音乐、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一切写“有形”的都是为了让“无形”能够什么?呈现。所以,中国绘画走的路就跟西方绘画不...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不处,...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四十九章:圣人不要是非(上)【举例】现实中正直的人们,总是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和是非观念,而且往往以此作为自己的自豪。也许有人会说,是非鲜明,难道不对吗?我们都知道,万事万物的本身是没有善恶的,善恶之说...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有物章第二十五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浑成,无偏缺也;寂,虚静;寥,空阔;独立,其尊无对;不改...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本章老子把中华道统最大的特色说出来叫做:道政合一就是主政者,从政者他都按照道来施政。这...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原文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者何?鸿濛一气而已。天地未开以前,此气在于空中;天地既辟以后,此气寓于天壤。是气固先天地而常存,后天...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辩证思想——反者道之动(上) 我们刚才上半场讲了道家学说的《绪论》,基本就这两点:第一点就是道家学说教我们做减法,那句话叫“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做减法,减去人为的因素,所以叫“无为”,而且要减...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夫佳兵者章第三十一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