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秋季养生
秋日养生三拒绝
拒绝秋乏 告别了炎夏,迎来了天清气爽的秋天,人们感到比夏天要舒服得多了。可是,一些人会有困倦疲乏的感觉,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秋乏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为了不因
2024-03-09
秋冬养生:头宜温脚宜暖
秋冬养生:头宜温脚宜暖 实际上,与“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此相似的说法早有记载,例如《备急千金要方》中说:“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冬日冻脑……圣人之常法也。”《脉法》中也说到“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
2024-03-09
秋冬防皮肤瘙痒-多吃粗粮可润燥
研究证实,以细粮、精加工食品和奶制品为主食的人们体内锰含量偏低,患皮肤瘙痒症的比率偏高。食物宜杂不宜偏,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增加锰的摄入。 每到秋冬季节,老年人患皮肤瘙痒症者明显增多,这与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化纤衣服产生的静电等外在因素
2024-03-09
秋冬养生切记知足
自古以来,各种养脚护脚的方法就层出不穷。现在天一冷,各种足浴盆又成了商场里的热销产品。 脚的健康与否代表着人体健康与否,“养树护根,养人护脚”,养好脚,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脚上有与神经中枢紧密相连的无数神经末梢。”陈红亮介绍,如果人体
2024-03-09
秋冬防病六字经
洗:早起,冷水洗脸;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洗脚,每天各一次。 漱:每天早晚各用淡盐水漱口一次,以杀死口腔里的病菌。 跑:每天早晨慢跑10分钟,以微见汗为好。 搓:两手置于胸前,对掌相搓20~30次,以掌心发热为度。 拍:两手臂伸展,两掌交替轮
2024-03-09
秋冬养生-穴道按摩暖腿脚
秋冬养生-穴道按摩暖腿脚 首先是大腿根内侧的气冲穴,在此穴位的下边,可以摸到一根跳动的动脉。在按摩时,先按揉气冲穴,然后按揉跳动的动脉处,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止,此法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很有益处。 心俞
2024-03-09
注意预防秋季皮脂缺乏症
秋季宜防皮脂缺乏症 皮脂缺乏症是由于皮脂分泌过少或缺乏,而引起皮肤干燥的一组症状,表现为局限性或广泛性的皮肤表面干燥,粗糙,缺乏油脂,张紧力消失,常感瘙痒,易皲裂,并附着菲薄鳞屑,有时有疼痛感。秋季在四季中气候偏干燥,皮脂缺乏症患者在秋季
2024-03-09
四季养生法之秋季养生
四季养生法之秋季养生《内经》对秋季的特点是这样描述的:“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是
2024-03-08
秋冬养阴-易学四季养生法
人有万物之灵的尊称,但人也时时刻刻都在受大自然的影响。宇宙荣国阴阳运动,形成司机变化,从而影响万物,也影响着人。所以养生的原则当然要顺应天时气候的变化,四季养生就是顺时养生的精髓。 我们了解了在一天当中怎样养生的方法,那么一年当中我们怎样养
2024-03-08
保养阴气-立秋养生四大规则
立秋节气有什么养生规则?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饮食起居既要防
2024-03-08
立秋养生不宜特补-不妨喝点杂粮粥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非常重视这个节气。立秋昼夜温差大,经过一个炎热夏天的消耗,身体也会有些虚弱,抵抗力难免会下降。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
2024-03-08
刚立秋时最好别大补
立秋虽然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但刚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还是较高,空气的湿度也还很大,人们不但感觉不到秋凉和秋燥,反而到处都是闷热潮湿的感觉。再加上人们在夏季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
2024-03-08
立秋养生祛暑养肺护肝
“立秋养生”要祛暑养肺护肝 8月7日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节气。立秋是秋天的开端,天气逐渐由夏入秋。但虽然立秋将至,此后气温还可能回升,甚至“秋老虎”也会虎视眈眈。如何在立秋时节养生健体呢?中医专家建议,立秋养生一方面要注意在饮食上及时
2024-03-08
立秋后警惕阴暑-五大解暑药常备左右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后天气虽然有所凉爽,但暑气仍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所以仍要小心中暑。 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 “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阳暑
2024-03-08
立秋后小心阴暑来骚扰
虽然已过立秋,但白天仍然很热。其实,通常所说的“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逐渐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以下,因而天气会逐渐干燥,草木渐枯,人也感到干燥。燥是秋的主气,
2024-03-08
立秋后养生多仰仗小动作
捶背法可补养肺气 冬季易患许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等,这往往与秋季肺阴受损有关。因此,秋季最应注意养肺。这里介绍几种简便易行、有助于补养肺气的方法。 1.捶背: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
2024-03-08
秋季养生谨防双脚中暑
人中暑了,会出现头晕、恶心的不适感觉,脚“中暑”的首要症状就是肿胀。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研究室副教授苟波介绍说,气温高时,身体血液流通会随之加速,加上长时间走动,人的双脚不知不觉有些肿胀,平时穿着很合脚的鞋此时会觉得很紧绷。而鞋子紧又会对足
2024-03-08
中医专家教你克服秋燥症
中医专家教你克服秋燥症金秋时节,秋风送爽。但每到秋季,许多人就会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有的人会出现口干舌燥、鼻咽燥涩、皮肤干枯、干咳少痰、烦躁不安等等,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如何克服“秋燥症”,笔者介绍六种办法,读者不妨一试。 1、要早
2024-03-08
金秋时节专家教你防燥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时令不同,季节的主气也不相同。主气不同,四季时令病就各有特点:春多温病,夏多暑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这也是祖先几千年来的经验总结。中医常云:“上工治未病”,就是说,高明的医生在人们尚未发病时就已经进行防病与治病了
2024-03-08
秋季进补先清热去湿
民间有谚语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三伏虎。”在中医看来,进补可使人的体质由弱变强,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适宜的进补,可以使老年人延年益寿,提高生命力。 由于秋冬季节是紧跟着湿热并重的夏天而来的季节,因此,在此时,夏天对人体
2024-03-08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秋季养生热门文章
1
注意,秋季这三种食物不能多吃
2
南瓜百合糖水——秋季滋润皮肤(甜汤的做法)
3
秋季容易感冒,自制茶饮对抗秋燥
4
学会这几个秘诀秋季养胃再也不用愁
5
秋季吃海鲜这些禁忌不可忽视(吃海鲜的八大禁忌 海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6
秋季护肤的两款养生美容汤品(秋季滋润汤水的做法大全)
7
秋季很适合进补,注意多喝汤水
8
秋季的饮食选择,这样吃比较好
9
秋季泡脚有哪些好处(秋天泡脚有什么好处 10大古方泡脚)
10
秋季养生从哪里开始(秋季如何养生?)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