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奇门术数 >> 奇门基础

孔子的宇宙创生论

国学小客堂 2023-06-19 18:30:27

儒家的本职工作是宣讲阴阳,所以孔子在《易传》中明确地提出了阴阳概念。如日:

一阴一阳之谓道。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阴阳之撰,以通神明之德。阴阳之义配日月。(以 上见《系辞传》)

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合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传》)

既然儒家是讲阴阳的,那么阴阳学说至少在儒家鼻祖孔子时代就已形成了,决不是汉代邹行之徒的创造。

孔子在观察天道阴阳变化的时候发现了损益两卦对应四时的特点,他认为益卦有增益之义,对应自然界春至夏这一段时间,表示阳气的增益,以及万物的生长阶段。而损卦有减损之义,对应自然界秋至冬这一段时间,表示阳气的减损,以及万物的衰老阶段(见帛书《要》)。 于是发现了“《易》 与天地准, 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规律。孔子将他发现的阴阳损益之道,即“《易》道”,抽象为哲学概念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故《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人们只要掌握了这一法则,就可以“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孔子进一步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称为太极,日“是故《易》有太极”;将“一阴一阳”称为两仪,曰“是生两仪”;将“四时”称为四象,日“两仪生四象”;将万物称为八卦《要》 篇说“有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物尽称也,故为之以八卦”。此是物以类聚的概括,将万物按八方分为八类.),日“四象生八卦”。连起来读为: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系 辞传》)

我认为,“是故法象莫大乎 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讲天道日月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的一句应放在前面,是讲《易》来源于日月,即《周易参同契》和《说文》引《秘书》所说“日月为易”,并由此概括出太极宇宙创生论,并再进一步得出“生生之谓《易》” 的结论,阐述“天地之大德曰生”的道理。这和我们在前文所讲的“道”的本义来源于太阳运动是一致的。孔子在《易纬》中说:

太易始著太极成,太极成,乾坤行。....乾坤既行,太极大成。

太易变,教民不倦。太初而后有太始,太始而后有太素。有形始于弗形,有法始于弗法。

易名有四义,本日月相街。(以上见 《乾坤凿度.乾凿度》)

乾坤在道,日月相将。(见 《乾坤凿度.坤凿度》)

孔子日:“易者, 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为道德芭薔。易者,以言其德也,通情无门,藏神无内也。光明四通,傲易立节,天地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八卦错序,律历调列,五纬顺轨,四时和,粟孳结。四渎通情,优游信洁,根著浮流,气更相实,虚无感动,清净怊哲,移物致耀,至诚专密,不烦不挠,淡泊不失,此其易也。变易也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和,能消者息,必专者败。君臣不变,不能成朝。纣行酷虐,天地反;文王下吕,九尾见。夫妇不变,不能成家;妲已擅宠,殷以之破;大任顺季,享国七百。此其变易也。不易也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故《易》者,天地之道也,乾坤之德,万物之宝。至哉《易》, 一元以为元纪。

孔子曰:“《易》 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日: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日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周 易乾凿度》)

孔子在这里说“易名有四义,本日月相街”、“ 乾坤在道,日月相将”,就是“日月为易”的意思,就是说《易》 来源于日月运动规律,和《系辞》所说是一致的。

“《易》 始于太极”为“《易》有太极”作了注解,但孔子又说“太易始著太极成”,就是说在“太极”之前还有个“太易”,而且这个“太易者,未见气也”,即是说“有形生于无形”。.所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显然来源于《老子》“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说。这都是孔子继承老子思想的见证。《老子》 的“道”,就是《易传》的“太极”,《老子》

“道”之上有一个“自然”日“道法自然”,《易传》 “太极” 之上有一个“太易”日“太易始著太极成”。然而,孔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并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是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就宇宙发生论来说,《老子》 的说法是:“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的说法是:“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虽然老子的“道”和孔子的“太极”都起源于“无”这个共同原点(郑玄注:“太易, 无也;太极,有也。太易从无人有。”),但在其发展方向和逻辑推理上却分道扬镳,老子用了三进制逻辑推理法而形成了道家学派,孔子用了二进制逻辑推理法而形成了儒家学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menjichu/406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