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邕先生说:‘ 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宇宙形成的理论有两个系统: 一是道家的系统,本于《老子》的‘道生一’说;一是《周易》的系统,即被后来易学家所阐发的太极生两仪说。”也就是说,宇宙有两种演化规律,即万物有两种演化规律,一种是《老子》的道演化规律,另一种是《易传》 的太极演化规律。虽然如此,但在宇宙发生的过程又是相同的。<易纬》 将宇宙发生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太易、太极、太初、太始、太素;《老子》 宇宙发生的五个阶段是:道、一、二、三、万物。事实上只有两个阶段, 一是“无”的浑沦阶段,一是“有”的阶段。“无” 的阶段称为“形而上”的“道”。“有” 的阶段称为“形而下”的“器”。陈鼓应说:“《系辞》以形而上即无形来规定道,形而下即有形来规定器,也与老子一致。老子以道为无形体,即所谓‘大象无形’,而具体事物即器,则有形体,《老子》 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也正是这个意思。”咕人所说的“无”,是指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即所谓“气”。古人所说的“有”,指肉眼看到的东西,故曰“有形”。
孔子在这里讲的“至诚”,正是《中庸》“诚” 思想的来源。
孔子在观察日月运动规律以及阴阳变化周期之中,在分析了乾坤两卦的乾天圆道、坤地方道观念下(《说卦传》有乾为天为圆的明确记载),建立了一种天动地静、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实际上是以地为中心,即以观测地点的人为中心的宇宙直观景象。并由最初单纯的太阳历或太阴历,进一步建立了由日月“阴阳合德”统一起来的阴阳合历。所以卢央先生说:“到了《易传》时代,已经强调了自然现象的周期性,强调历法要符合天象,还要与气候物候相应,从而对设置闰月与节气的相应作了考虑。对天象的观测也不再是天上图景的想象性的描述,而是对全天天象建构了初步但明确的系统,并对天象变化作了过程性的描述,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初步框架。”
孔子天圆地方的宇宙论观点,被其大弟子曾参传承下去,见载于《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中,曾子说:
参尝闻之夫子日:天道日圓,地道日方。方曰幽而圓日明。
明者,吐气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内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内景;吐气者施而含气者化。是以阳施而阴化也。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日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
夫子即孔子,曾子说的明明白白,天圆地方是孔子说的。曾子还接受孔子“天地之大德日生”及“生生之谓易”的观点,即天地阴阳合气生万物的宇宙论思想,并具体描述了自然界万物产生的过程。他说:
阴阳之气各尽其所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雷,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電者,一气之化也。
请看,这些风、雷、雾、雨、露、霜、雪、雹等天气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阴阳之气的相互作用。这在《易纬稽览图》也有类似说法:
太平时阴阳和,风雨咸同,海内不偏,地有险易。故风有迟疾。虽太平之政,犹有不能均同也。唯平均乃不鸣条。
降阳为风,降阳之动不鸣条。
降阴为雨,降阴之雨润而不破块。
阴阳和合为电辉辉也,其光长。
进而阐述,动植物也是天地阴阳合气所化生。他说:
毛虫,毛而后生;羽虫,羽而后生。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介虫,介而后生;鳞虫,鳞而后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惟人为倮匈而后生也,阴阳之精也。毛虫之精者日麟,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日龟,鳞虫之精者日龙,倮虫之精者曰圣人。
把动物分为五类以应五行。既然万物都生于天地阴阳之合气,那么圣人就应该按照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去推演天象、四时阴阳的变化,制定历法、音律,并以律历协调阴阳而治理天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menjichu/405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易传》的宇宙图式——先天宇宙图式
下一篇: 孔子的宇宙创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