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气功的探诊,掌握了各种病灶的不同反应;现在笔者根据多年实践锋验的切身感受来谈谈放发外气治疗疾病的体会,以供读者参考。
用外气治病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各不一样,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一个"照〃字,所以"筋经功〃又把外气治病叫"照功"。要使用好"照功〃,医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医者本身必须具备内气充实,这是根本。医者经过正确的功法,长期地、严格地训练以后,丹田之气越聚越多,达到能聚能散,凭意念调动,运用自如,只有在此基础上,方能发放外气为人治疗疾病。
2、外气必须依靠意念才能提出体外,所以要调动强烈的意念;同时必须对发放外气治疗充满信心,才可能施行。
3、内气的运行,外气的提出,用气治疗疾病,无一不循经络穴位进行。因此练外气治病必须首先熟习人体经络、穴位及子午流注等知识,同时有意地加强内气与外气,丹田与穴位的联系,使经络通畅,建立起意念、经络、穴位三方面的条件反射,才能达到自如运用外气的目的。
4、注意呼吸配合的作用。|外气发放常常以呼吸为动力,同时外气的速度、流量等等,又要依靠呼吸的长短、强弱、多少、快慢来决定。所以习者必须能自如地运用呼吸配合外气发放。
5.医者必须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点穴法、按摩法、理法、拨法、击法、补法、泻法等等各种不同的手法,根据血液在人体内按子午流注的循环运转时间,施以手法,点开病人的八大门后,才能以强烈的意念调动医者自身的内丹之气直达病人的病灶区进行发功治疗。至于发功时间的长短、次数,那就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决定。
近些年来气功这门养身科学发展飞跃,在国内、国际上都形成了高潮,气功功法层出不穷,"气功大师"遍及每一个角落,发功治病之法各具特色。此处着重介绍笔者气功治疗方法"照功〃。"照功〃的手法主要有三种,分叙于下:
1、手照
手照即用手掌之照。医者待神定气足之后,用强烈的意念将丹田所储之真气(内气)调出,由任脉路线配合呼吸上行。穿过双手三阴经,直达掌心的劳宫穴,或指尖十鲜穴,对准点开的门户,将真气直达病人的病灶。手照是气功治病中发放外气的一般常用手法。
2、目照
目照是医者待神定气足之后,将内气以强烈的意念集中于自己的双目,炯炯注视病者的病灶区,从打开的门户,运气注入病体。按病情轻重决定时间长短。
3、意照
意照又称“心照〃。医者在气足神定之后,面对病者,加强意念,调动内气注其病处,闭目存神,将体内之真气从打开门户注入病灶,按病情轻重决定时间长短。
在这三照之中,尤以“心照〃为难,医者没有深厚的功夫是做不到的。其次是目照,医者要做到目不转瞬,也要经过艰苦的锻炼才能达到的。常用的照功中,一般是“手照〃。当然如果功夫深、内气充盈,也不一定用手。如指、掌、肘、膝均可。同时也可以调动内气对准病灶徐徐吹之,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还必须指出,道医以气功治病,对于需较长期治疗之慢性疾病患者,除医者以点穴、按摩及外气治疗之外,还可视病人年龄、体质情况,传授一些适合的气功修炼方法,使患者经过自身练功而增强体力,达到自我治疗之目的。道家功法,首先是自我完善的功法,外气治病,仅是用其余力;而患者如能经过练功,增强自身元气,才是从根本上调动自身积极因素战胜疾病。为使读者较具体了解道医外气治病之法,亦举数例加以分析。
气功治疗举例
〔例一〕琼瑶,台湾著名女作家。1988年5月诊治。因长期从事写作工作,气血运转不佳,气滞血瘀明显,影响气血、津的正常运行。
经检查,颈椎4-6椎体,4-5腰椎体均有骨质增生现象,伴更年期综合症的疾病,加之外出,旅途劳顿,睡眠不好,阴阳不调,病员全身疼痛,精气内消,神志外砾,卧床不起。
医者认为除加强局部治疗外,并对几个经脉交汇的穴位如百会穴、肺俞穴、命门穴、膻中穴、关元穴、涌泉穴,进行点穴施治,调动全身气血的活力,同时给以外气治疗。
治疗方法
治疗时间:上午巳时。
1、开门
医者以点、理、划、分、推的手当打开病者之天门、地门、气门、血门、筋门。
2、用理法、推法、击法、分法,依次作用于百会穴、风池穴、大椎穴、肩井穴、凤眼穴、眷中穴、肾俞穴、命门穴、三里穴、三阴交穴。
3、推阳八卦7次。
4、分颈椎7次。
5、沿着督脉路线从胸椎一节直推腰椎5节,至底椎。
6、医者调动丹田之内气沿任脉而上,通过手三阴经脉直达双手劳宫穴,以强烈的意念将真气发出体外,对准病员的百会穴、大椎穴、夹眷关、命门穴、膻中穴、关元穴,共发功10分钟,病员顿觉全身轻松、舒适,冷、热二气明显交错、迂回,疼痛立止。
说明:本病由于气血亏损,久坐伤阴而骨质增生,故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当然以发功为主配以开门点穴为辅,以达祛邪扶正,提高患者的自身恢复能力,促进健康。
〔例二〕高敏,女,国际跳水健将。25届奥运会前由于过度的训练、比赛,体力消耗过大,加之腰部扭伤,经期紊乱,精气内消。三亚气候炎热,每日头昏,四肢发软,厌食,医者予以发功治疗。
治疗方法
治疗时间:上午巳时。
1、开门。开天门、开血门、开地门、开气门、开水门。
2、发放内气。医者调动内气于双手劳宫穴,左掌对命门右掌对准神厥,距离约40厘米成环抱状,发功10分钟,病员高敏感到凉、热、胀、麻,治后全身舒适轻松,第二天食欲增进,头脑清醒,隔天一次,连续三次,使患者完全康复,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奔赴25届奥运赛场,又为中国夺一枚世界冠军的金牌。
〔例三〕赖亚力,男,78岁,原外交部副部长,因在战争年月戎马劳顿,伤痛复发,加之繁重工作,寒湿邪气浸入,脊髓损伤,有震荡、挫伤、撕裂等不同的病理变化,形成右腿肢体瘫痪、肌肉萎缩,不能行动。中医学认为是由于五脏之血耗灼津液,使皮肉筋骨失其所养,加之跌仆损伤,督脉受损,带脉不运而形成此症。医者以发功治疗为主,结合点穴按摩,药功治疗为辅的辨证施治。
治疗方法
治疗时间:隔日一次,每次为下午申时。
1、理法,理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2、划法,以食指触肌肤划任脉、督脉、带脉、划脚三阴、三阳经。
3、点开天门、地门、水门、气门、筋门、骨门、血门、火门。
4、摩揉右腿血海穴,鬼眼穴,阴、阳陵泉穴、太溪穴、昆仑穴。
5、以强烈的意念调动丹田之气运于双手掌的劳宫穴,对准百会穴,发功5分钟,大椎穴发功5分钟,夹脊穴发功5分钟,命门穴发功5分钟,神厥穴发功10分钟,病者顿觉全身舒适;而医者已疲困不堪。后敷以道医"还魂散〃于大椎穴,经两次治疗后,病者下地扶杖行走,三次治疗后,甩掉拐杖自行,微有颠跛现象。经四次治疗,恢复如常人行走,至今未发,同时嘱病者习练《筋经功之阴阳升降功》,以巩固疗效。
〔例四〕熊倪,男,14岁,国家高跳台运动员,国际运动健将。24届奥运前夕,由于训练紧张,过度疲劳,血不养气,腰部挫伤,行动困难,头昏,恶心呕吐,失眠,并有遗精现象。实属血气亏损,神经组织、血液循环受到严重影响。
医者施以气功治疗。
治疗方法
治疗时间:寅时(3-5点),医者施治于4点。
医者于日4点,当病者正熟睡时,站在床前,对准病者之百会穴、膻中穴、神厥穴,发功治疗,共20分钟,病者醒来后感到全身轻松,精神饱满。经三次治疗,体力康复,投入训练,10日后赴24届奥运赛场,夺得世界男子10米跳台亚军。25届大赛前,该员左踝关节受伤,经治疗二次复康,并又夺得25届奥运会男子跳台季军。
〔例五〕詹世昌,男,50岁,泰国游协主席,曾是游泳、水球运动员,有过关节受损,近年来先是关节疼痛,曰渐加剧,且红肿,疼痛如火烧火燎,难以忍受。继而头发眉毛相继脱落,手足关节变大,手足掌指渐成爪形,不能伸屈,出现硬化,后来疼痛从关节蔓延至皮肤,皮肤变为黑色,每疼痛后,表面起一层硬壳,脱屑如雪下。这种少见之病使患者十分痛楚,感到绝望。曾奔走于欧美及东南亚各国求名医治疗,一年有余,花费数十万元,但疗效不佳,深为失望,靠服激素度日,认为自己得"不治之症〃。
1987年,全国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举行。国家体委领导人介绍笔者为痛苦万分的詹先生诊治。经医者细致诊断,判断詹得的是"类风湿串皮症〃。
医者施以道家气功与药功治疗。
治疗方法
治疗时间:晚上子时。
1、施以划法,顺经络进行。
2、打开天门、地门、筋门、血门、水门、气门。
3、发放内气沿着全身经络移动进行,约20分钟。开出道医"追邪祛疾〃药方,内服中药30付;并配合以道家仙方"五枝汤〃久熬水浸泡全身30-40分钟。经发功多次,药物治疗配合,14天后,关节与皮肤疼痛大减,不再起壳掉屑,并逐渐痊愈。患者绝口称赞:“中国道家医术真是神妙之极。〃
[例六〕穆静德,男,64岁。成都军区干修所军级干部,因曾患脑血栓后遗症引起右偏瘫已两年,于1988年4月7日求治,当时医者正在华西医学院为学生讲课。
14点23分,由两人将病员扶进教室,医者当即现场治疗,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医气功治瘫的实践课。
经医者诊断:病者情志抑郁,精气亏乏,为其发病因素。病者右下肢体伸直性痉挛,膝关节僵直,背屈功能障碍,整肢出现冷、麻、软等现象。
治疗方法
治疗时间:未时。
1、开门:开天门、地门、筋门、血门、气门。
2、发功治疗:
医者对准病者大椎穴、膻中穴、命门穴、环跳穴各发功8分钟左右,要病人丢掉拐杖,不要人搀扶,患者战战兢兢来回走动四次,最后医者要他自己走进轿车,众人惊叹!
该员回家后不久写来一封感谢信,称一次治疗后,即见成效,丢了拐杖,无人搀扶,自己来回走动,还能一人上楼,全家感恩不尽。
〔例七〕李端凡,男,56岁,成都电机厂干部1984年患类风湿关节炎,以后病情逐渐加重,长期多次住院,经中、西医治疗疗效不明显,后又出现压缩性骨折,(X片报告)双下肢放射性疼痛,终曰卧床,友人介绍求治于医者。
医者认为:本病例患病时间长、症状重,故除发功外,还必须配合综合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治疗时间:下午申时。
1、开门:开天门、血门、风门、筋门。.
2、点穴:点藏穴、风池、大椎、夹眷、环跳、白虫、膝眼、膝窝、承山、三里、太溪。
3、分法:从病者颈椎一直分至吕尾。(注:沿各椎体两边均匀地分理。)
4、对准大椎穴、夹眷穴、命门穴、关元穴发功治疗共15分钟。
5、外敷道医"还魂通络散〃并加麝香……等药物,经二次治疗,疼痛减轻。三次治疗,疼痛大减,四次治疗后疼痛消失,五次治疗后起床行走;七次治疗后上班工作。单位及本人家属写来了热情的感谢信。
多年来,笔者治愈之瘫症、杂症、难症等,数以百计,由此可知道家按摩、点穴气功等医术确实有着独特的神奇疗效。
实践证明道家气功在治疗瘫症上有独到之处,医者认为,它可以消除或减弱不良反射抑制过程,包括大脑皮层功能性——精神性的抑制过程,植物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从而提高病人的情绪。改善睡眠和食欲,增强全身抵抗力,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同时气功治疗可以加强运动和感觉神经冲动的传递,即疏通经络,对不完全性的截瘫,还可以促进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可以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起到活跃气血的作用,进而改进肌肉的新陈代谢,恢复麻痹肌肉的能力。对痉挛性瘫痪亦可以缓解痉挛。当然根据不同的病情,还必须教患者习练适应病情的功法练功自疗,才能收到良好治疗效果。
中医学发展到现在,可以说经历了道医、儒医、术医三个阶段。道医,是指医家所依托的哲 学思想以道家道教文化为主;儒医,是指医家所依托的 哲学思想以儒家文化为主;术医,是指医家所依托的哲学思想以西医哲学为主,以西医学为参照。可见,所谓的道医、儒医、术医其实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医家, 一是指医学思想。
以《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为标志,以黄帝、岐伯、扁鹊、淳于意、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为代表。
《黄帝内经》 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 养生 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
黄帝内经颇多“真人”、“至人”等论述。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 真人 。”
《神农本草经》 体现仙道思想的药学著作,其中收入药365味,以合周天365日,药分三品,上品药声称有延年登仙之效。如神农本草经疏提到。“仙人”11处,“仙经”10处,“神仙”39处,“仙方”4处,仙药”5处。
“替仙人道士靡不悉由药道以济群生。”
“仙经谓:药即火,火即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可见,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神农本草经》,都是 以道家思想为基本医学哲学的,所以才以真人、神仙为凡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才把有利于 养生 的方药称为仙方仙药。
历代道教名医辈出,有十道九医之说法。
孙思邈 :道士,著作《千金要方》。《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孙思邈被誉为“药王”“孙真人”。
葛洪 :道士,著作《肘后备急方》屠呦呦的青蒿素来源于此: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陶弘景 :道士,编写《肘后百一方》、《本草经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
董奉 :道士,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源于董奉行医不取钱物,愈后患者种杏林。
傅青主 :道士,著作《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
这个学派的中医学最显著的特征是:以道论医,追求长生久视,成仙证真。道家医学和中医学没有区别只有联系,不是以道家为侧面而是以道家为正面,带着浓郁的抹杀不掉的道家文化色彩, 因此可以说,中医学的第一阶段是道家医学阶段。换言之,中医学的初始阶段就是道家医学,这是不会因为后 来者给中医学冠上什么另外的名称而能改变的事实,是由中医学的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和第一部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的基本内涵打下了 “道”的深深烙印所决定的。
以金元时期河间学派与易水学派学术争鸣为标志。河间学派由刘完素所创立。易水学派由张元素创立。
刘完素 出生于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其代表作《素问玄机原病式》“程道济序略” 中记载:
守真先生者,本河间人也。姓刘,名完素,字守真。夙有聪慧, 自幼耽嗜医书,千经百论,往往过目无所取,皆谓非至道造化之用。因披玩《素问》一经,朝勤夕思,手不释卷一时于静室澄神晏坐,沈然毕虑, 探索 难解之义,神识杳冥,似寤寐间,有二道士自门而入,授先生美酒一小盏,若椽碗许,咽而复有,如此三二十次,咽不能尽。二道人笑日:如厌饮,反吐于盏中。复授道者,倒于小葫中。道者出,恍然一醒,觉面赤酒香,杳无所据,急于内外追之不见,而后因至心灵大有开悟。此说几乎诞妄,默而不言, 以仆为知言,先生故以诫告。与夫史称扁鹊遇长桑君饮药,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亦何异焉。因著医书《内经运气要旨论》、《医方精要宣明论》二部,总一十七万余言,精微浩汗,造化详悉,而又述《习医要用直格》并药方,已板行于世。外又作《素问玄机原病式》,并注二万余言。
从上文可见,刘完素的师父是“二道士”,刘完素的医学是得自道教仙人所授,其教授的方法也神仙化,喝了仙酒“而后因至心灵大有开悟”。因此,刘完素医学为是道医。
而略后于刘完素的张元素是易水学派的创立者,《金史》本传云:
张元素 ,字洁古,易州人,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试经义进士,犯庙讳下第,乃去学医,无所知名。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中,自是洞彻其术。河间刘完素病伤寒八日,头痛脉,呕逆不食,不知所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不顾,元素日:“何见待之卑如此哉!” 既为诊脉,谓之日: “脉病云云”。日: “然”。“初服某药用某味乎?” 日: “然”。元素日: “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则效矣。” 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元素自此显名。
通过这则材料可以看出:其一,张元素是“进士” 学医,是个儒医;其二,道医从开始“面壁不顾” 到后来“大服”儒医。这说明了道医、儒医开始是有冲突的,后来以儒医胜利而结束。
张元素的著述以及有关他的记载并不多,但从他的弟子,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 李东垣 身上,也可以看出比较典型的儒医风范。
李东垣 的从医是由“孝”之触动, 由于母病不治, “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故“力学以志吾过”。可见李东垣志本不在医、也不在道,他出身名门, “且有“不小” 的“昂耸之志”,此“志”最大可能是习儒为官而非学医修道。如东垣二十二三岁曾“进纳得官,监济源税” ,即是力证。
稍后于刘完素、张元素的 张从正 是“攻邪派” 的开山祖师,他提出“医家奥旨,非儒不能明。药裹酒食,非孝不能备也。故日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似乎以儒医自居,但论其医学实践,却与道医学有着血脉联系。其著作《儒门事亲》用道教法术治病的医案里有20余则。如卷五“鱼刺麦芒五十六”:
“夫鱼刺、麦芒、一切竹木签刺咽喉,及须发惹伴在咽嗌中,不能下者,《内经》曰: “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可用《道藏经》一咒法治之。咒日:“吾请老君东流顺,老君奉劝摄摄摄法毒水。吾托大帝尊,不到称吾者,各各现帝身,急急如律令。奉敕摄。” 一气念遍,又以左手屈中指、无名指作三山印,印上坐净水一盏,右手掐印文, 作金创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象地,右手象天,虚挽虚卓,九次为定。左足横,右足竖,作丁字立。如作法时,望日月灯火,取气一口,吹在盏内。此法百无禁忌。用法之时,以正神气是也。如所伤物下,不可便与米汤、米饭吃,恐米粒误入疮口中,溃作脓也。姑以拌面羹养之数日,可也。”
可见,作为医学改革家的张从正,其对医学的改革突出体现在援儒革道上,他是中医学从道医向儒医转化阶段的典型和关键人物之一。
在金元几大名医家之中, 朱丹溪 是最特殊的,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他本是理学中人,年轻时曾师从金华朱学的著名学者许谦,后听命于师嘱,并有感于师之病痛,乃慨然从医,从而期望“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一于医致力焉”。
朱丹溪 是位儒医,但需注意的是:此儒不同于先秦时期孔孟之儒,而是宋明新儒学。宋明新儒学本质上是三教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金元时期,道医阶段逐渐发展为儒医阶段。这一点在金元四大医家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按照著名的金元四大家出生前后,分析其生平及其学术思想可以看出:
刘完素 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出生于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代表作是《素问玄机原病式》,刘完素是个纯正的“道医”。
张从正 出生于金贞元四年,公元1156年,代表作是《儒门事亲》,张从正是比较典型的援儒革道者,一方面他极力让自己“儒医” 化,另一方面却不可避免地以道为根本。从张从正的生平和学术,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学从“道医” 向“儒医” 转化的缩影。
李东垣 出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代表作《脾胃论》,从他的生平和学术思想看,他的“道医”特色比较淡了,几近于“儒医”。但其“突破脏腑五行用药,创立四气调神辨证” 的学术思想却有着只能用“道医” 才能吞吐的内涵,因此是位“根儒向道” 者。
朱丹溪 出生于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代表作《格至余论》,《格至余论》的书名来源于宋理学“格物致知”之意,可见朱丹溪从表面上看是个“儒医”,但考其学术思想“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以及他的 养生 观点等,则处处以道论医。因此,朱丹溪具备融摄儒道的本质。
从金元四大医家与道家道教的关系可以看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纯正道医 刘完素 ——援儒革道 张从正 ——根儒向道 李东垣 ——融摄儒道 朱丹溪 ,从中正可看出中医学从“道医” 向“儒医”转化。
而弃道从儒却是无法自圆其说的,所以朱丹溪运用宋理学三教合一的优势而成为大家之中的大家。
必须说明的是,我们所谓的道医、儒医的阶段之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指在该阶段是以道医为主流,还是以儒医为主流。事实上,在道医阶段,也有儒医,如张仲景;在儒医阶段,也有道医,如孙一奎。但各阶段的个别现象不代表主流思想,就中医学总的发展趋势而言,在金元时期,道医阶段逐渐发展为儒医阶段。
术医阶段,整个中医学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逐渐“西化”,背道求术,弃道崇术是其特点。如现在的中医院校的本科教材,中医院校的必修科目等都少不了西医内容。原中医局局长、“新中国中医事业奠基人” 吕炳奎先生1984年7月在《中医亟待抢救》一文中列出如下事实:
中医学院的中医课成分少,学生无法学成中医,课堂上老师讲一点,一下课就把精力集中学外文和西医课,有的人还吹冷风鼓动学生不要学中医。在实习时,没有好中医带,中医学院里学西医多,学不到中医。中医大学生,学习中医的时间,实际不到两年,又难专心致志,怎么能学成中医?中医学院大批毕业生无人要,分配不下去。主要原因是中医单位少,西医又占了多数,要西医不要中医。西医院里的中医科,宁可把老护士等塞进去抄抄方,变成中医,也不要中医毕业生。
中医单位的西医多于中医,中医院实际上是西医院或叫中西医结合医院,真正的中医院,全国只有几所。
术医阶段的中医论病论证、处方用药几乎都离不开西医西药。这主要是由于西医学的冲击和影响所致。中医学发展到现在,对传统有扬有弃固然难免,关键是扬弃得是否合理?如果说,中医学是以“道医” 为基本的话,我们认为中医学的发展事实上离其基本越来越远。这种背离基本的发展扬弃实在令人不安,而这种发展陷入困境也是必然的。纵观中医学发展史,每一次大发展都是立足于基本,而取得重大理论突破。中医学需要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而不是修修补补,更不是用西医的一套理论方法来论证中医学具备合理性。中西医结合大家 张锡纯 的代表作《衷中参西录》, “衷中参西“,不是“全盘西化”,中医学的现阶段发展主要要在“衷中”下工夫,让西医理论方法在发展中发挥“参” 的作用。
中医学的根本、原理从哪里寻找呢? 应该在道家。
(一)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第一部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其学术思想上升到哲学层次,是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推而演之,道家道教思想是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二) 历史 上的大医,其理论突破性的建树无不是在道家道教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如刘完素的火热论是根据运气学说推演而来,朱丹溪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是根据《太极图说》推演而来,郑火神的学术思想也是源于其对阴阳气化的独特体悟,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三)唯有医学和道家是以生命为本位而展开研究的。道家为追求长生,对生命的亲身体悟和实践是中医学中最宝贵最具价值的部分。如果说中医学有临床实验的话,可以说率先勇犯险难,义无反顾、舍身求“法” 的正是道门中人。
明晰了中医学上述三个发展阶段,我们不难看出中医学与道家医学的关系。
道家医学是中国中医学的一个发展阶段且是最初阶段,道家医学是和儒家医学、术医相对而言的,儒医是援儒革道的结果,术医则是援“西” 入“中” 的结果。
而就其本质而言,道家医学是中医学的根本。明晰了这些,我们也能看出,所谓的道家医学和中医学的区别其实颇多含糊。如果说有区别,只能说,道家医学与儒家医学、术医的区别,而这些区别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道家与儒家,西与中的区别所决定的。
道医学大致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其 核心部分 是仙药、本草、医方、针灸等,大致范围相当于世俗的中医学和中药学。
道医学的 中层部分 是导引、按摩、气法、辟谷、房中、存思、饮食疗养及起居禁忌等,这是靠自我摄养和调谐精、气、神来防病抗病的技术。
道医学的 外层部分 是符水、药签、祝由、祭祀、斋醮等调整 社会 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治疗方法,具有强烈的宗教特征。
道医学是一种 社会 医学,重视调节人的 社会 关系和心理因素,这是它的特征之一。道医学另一特征是带有宗教性和人神交通的巫术倾向。道医学还有一些特征,那就是它重 养生 、重预防,将医药同人的饮食起居结合起来。以上都体现了道医学区别于世俗医学的特色。
广义的道医学包括道家医学与道教医学。狭义的道医学指的是道教医学。道教医学是相对于中医学的两个发展阶段儒家医学、术医而言的,是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药学知识和技术。
气功是否有效?中医领域专家如何看待气功?
大多数人对气功并不陌生,在我们周围有时会听到气功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各种功效。但气功真的有这些功效吗?这就引得大家众说纷纷,可能不同体质,不同性别,或者不同职业的人对气功的见解都是不同的。
但是笔者认为:?长时间的修炼气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帮助大家强身健体的。?那么气功是否真的有效?中医领域专家又是如何看待气功的呢?下面就和笔者一起来看看吧。
?
气功的起源气功是我们国家土生土长的本土健身方法,同时也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诸子百家中儒家、道家都有对气功进行注释和讲解。简单来说,气功和瑜伽差不多,都是属于健身方法的一种,但是气功主要是通过专心呼吸和聚精会神等意会的方式来指导人们养心、养身、养心以达到延年益寿、调养保健的作用。?
?
气功与中医的关系泱泱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给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留下了许多的瑰宝,有的甚至现代人利用科学技术都无法破解我们先祖的智慧。中医药和气功同属于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还都属于医学养生领域,那么两者是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气功主要用于内调来帮助外养,而中医主要借助一些草本药物来调养身体,气功则通过人们内在的潜意识,来养身、养心、养神。甚至可以说气功也是中医药的一味良药。?
中医领域的专家如何看待气功作为我国中医领域的大师,张洪林教授对气功与中医药的关系做出了回答。关于气功,张教授认为,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气功明显带有中国风的特征,是一种中华文化中一种典型的暗示文化,但总的来说,张教授认为气功是有效的,其有效源来之于心理疗法。
?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练习气功了气功对于人们延年益寿有很大的用处,但是为什么现在的人很少练习气功,甚至感觉气功骗人的,而与其类似的瑜伽却被现代人所接受?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推广。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第一,气功的练习需要的是一颗平静的心和清净的环境。
但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为了生存,生活节奏变快,对于气功练习的机会就少,其次,气功的修炼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的是常见的日积月累大多人日常随便练练,没有快速见效也就放弃了练习。
以上仅是笔者个人的观点,欢迎您评论补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gong/577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