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运动健身 >> 气功养生

道家中脉养生术

道医 2023-06-24 19:51:21

道家中脉养生术,源于《黄帝内经》的养生哲学思想,起于道家内丹养生流派,集儒、释、道、医各家养生之精华,以追求生命的根本健康为出发点,是回春术、长寿术,是传统中医养生的组成部分,是中华养生文化的宝贵遗产。

世界著名生物遗传学家牛满江博士,因工作繁忙导致身心状况日衰,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于1979年(67岁)在北京向华山派道长边治中修学中国道家养生长寿术,短时间即恢复健康,享年95岁。他曾说:“我学练这种功法四年,受益匪浅,真诚地希望此术能在世界开花,使全人类受益。”

清代道家北宗龙门派十一代传人闵小艮创立“中黄直透法”(即中脉养生术),简化了修习程序,受到修学者好评。在《中华仙学养生全书》中被誉为“仙家顿法”。书中说:“道家中黄直透法,……即是一窍通时窍窍通,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之意,仙家顿法是也。功夫到虚极静笃时,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至于通三关,运河车种种作用,乃是仙家渐法,一步一步地走去,由小而大,由浅入深,结果是一样的。”该书对创始人评价很高:“闵小艮乃名宦子弟,博览群书,研究性理,悟尽性致命之学,得太上真传,贯彻性命双修之奥。父歿后,弃官栖真于金盖山,力辟旁门,启三教同修方便法派,为北宗仙真。著作颇多,修士奉为金科玉律。”

我与道家养生术的情缘,可以追溯到1960年。1957年,我从中央机关调到汉阳县委会,当时年轻气盛,忘乎所以。由于坚持原则,使主要负责人受到湖北省委通报批评和武汉市委的大会批评。从此即无宁日,打击报复接踵而来。被整得晕头转向,严重失眠。于是在1960年到武汉协和医院住院治疗,恰逢该院组织专班,中西医结合气功、太极拳,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我从中学会了道家“小周天”功法,治好了失眠症。从此与道家养生术结下不解之缘。

1985年我退到二线,成了“闲”人。为了祛病健身,自修“中黄直透法”。此法简明快捷,适合自学,伴随“未老先衰”的我,走向了全面康复的幸福之路,终生受益,形同再造。在自修过程中,我吸收了一些对通中脉有益的方法,并且只求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益智开慧,提高生命质量, 不追求超出自身能力以外的或传说中的奇效,正如道家所云:“只可无心得,不可有心求”,功到自然成。

通过对道家养生术的研究和自修,我认为,古人所修的中脉养生术,对于现代人来说虽然有些玄虚和繁琐,但其中所蕴含的深邃的养生道理却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的,不妨取其简明易行和安全基础的方法,结合现代科学的保健技术,合而用之,必能起到祛病健身之良效。

中脉养生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中脉养生术在修习过程中,把呼吸养生、静坐养生、运动养生和能量养生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祛病健身、益智开慧等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其修习程序简单来说,是以呼吸练习、入静练习为手段,以练气为核心:采气、炼气、养气、行气;行气路线和养生重点是中脉和三个丹田及百会、会阴穴。其原理是:通过呼吸训练使呼吸匀调轻舒,使心神安静,心息合一,“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则真气得以运化,精神得以充养,气脉(尤其是中脉)得以畅通,则身体自然得以强健。

修习中脉养生术,在练习呼吸、入静等诸法时,切勿起追求之心,处处不可勉强、用力、劳累,须自然、轻柔、舒适,对任何感受和境界都不要贪执、理会,要“勿忘勿助”、“来之不拒,去之不留”,一心修习,一切自然,水到渠成,终能有所收益。

应注意的是,现代人由于受时间、精力、环境等的限制,在修习中脉养生术时不可追求通气脉(包括中脉),只能以祛病健身为目的,以自身的轻松、舒适、安逸为尺度,不可盲目追求所谓的高级境界。通过中脉养生术基础功的习练,一样可以使人体经脉畅通,取得良好的养生效果。另外,习练者应有专家指点,或征求医生的意见,重症疾病、精神疾病患者更应谨慎从事。

1、养气是核心

中医注重气、血、阴、阳的变化和调理,气是核心。中医学说,无气不成书。历代养生家和医家都重视气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药王孙思邈说:“善养摄者,须知调气焉。”明朝名医张景岳说:“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又说:“人生之气当以补阳为主,难得而易失者唯阳,既失难复者亦唯阳。”

“气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黄帝内经?灵枢》)。也就是说,气要像流水一样,在全身周流不息,不可有所阻滞。葛洪说:“长生之道在于行气。”通过“行气”使全身气路(经脉)畅通,内气在脉内循环往复,连绵不断,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

中脉养生术亦以气为核心,这个气包括外气和内气(即呼吸之气和先天元气、真气)。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人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命力。而对气的修炼则包括:采气、炼气、养气、行气;并且随着功力的加深逐渐做到“积气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使人身三宝精气神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关于气的学说,与正在兴起的“能量医学”原理不谋而合。“能量医学”所说的能量,就是气。现代科学认为:“气”是能量、动力、生物电。是一切生命活动之源。有科学家称之为“有感情,可以利用意识控制的能源”。通过中脉养生可以达到培养和谐调能量的目的。

2、中脉是枢纽

气的运行则是以人体气脉为通道的,而中脉则是人体诸脉的中枢,“中脉通则百脉通”。中脉有三个最关键的穴位: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在大脑中心部位,称泥丸宫,在脑垂体、下丘脑和松果体之间,是人体调控中心——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之所在。中丹田在两乳之间膻中穴以内,心上肺下,在胸腺和脊骨脊髓之间,是气血循环和免疫调节中心。下丹田在肚脐以内,腹部中心。这个部位有胰腺、肾上腺和精囊腺等重要内分泌腺体;在肝、脾、肠、胃和双肾之间。

中脉是人体能量的大本营。中脉和丹田相当于人体的变电站和蓄电池。科学实验证实:“中脉是人体生物电磁运动的轨迹,是一条具有电荷运动的导体”。中脉起于会阴,经三个丹田到百会。中脉两极的会阴穴是阴脉之会,百会穴是阳脉之会,辐射全身。所以中脉通百脉皆通。中脉两极相当于人体的天线和地线,在一定条件下,人体与天地能量可以交融,摄取天地之正气。黄帝曰:“人与天地相参也。”就包含这个意思。

无独有偶,风行世界的印度瑜伽术亦强调中脉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把修炼重点放在中脉上。瑜伽所说的“眉间轮”就是上丹田,心轮即中丹田,脐轮即下丹田,再加上中脉两极“海底轮”(会阴)和顶轮(百会),形成了中脉五个能量中枢。而瑜伽术也是把调整呼吸和入静作为修习的基础,以促进人体气脉的畅通,从而达到强健身心之目的。可见,瑜伽士和道家修习者对于健身的认识是一致的,先进的健身方法没有国界。

中医养生思想认为,经络气脉畅通,精气充足,人体就会健康,反之则会百病丛生,故其以用药、针灸等为手段,濡养人体精气,调达人体气脉,从而起到祛病健身之目的。中脉养生亦是如此,只不过此法更强调中脉的畅达。

3 .呼吸养生法

呼吸是养生之本,一呼一吸关联着生命质量。老子曰:“人命在呼吸之间。”呼吸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肺是唯一可以自主调节频率、进行功能锻炼的内脏器官。呼吸养生就是要在大脑的调控下,进行有规律的深呼吸锻炼,改善肺功能,祛病健身。可是多数人都没把呼吸当一回事,没有利用好这种得天独厚的功能。一般人均为自然呼吸,由自律神经调节,大部分肺泡不张开,使肺活量逐渐缩小。科学研究发现:许多人由于呼吸方式不良,肺的功能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的三分一,因而造成肺功能减退。由于氧气和能量吸入不足,二氧化碳排除未尽,许多疾病也由此产生。

呼吸的气体交换是在肺泡中完成的。正常人约有肺泡五亿个左右,如能充分发挥这些肺泡的作用,重建肺功能,就可大大提高健康水平。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呼吸质量。

呼吸具有吸氧、摄能、排毒等多种功能。是生命能量的传递工具,是宇宙能量和人体能量交融的桥梁。深呼吸可提高摄能效果,加速排出毒素。

(1)深呼吸可以改善肺功能,扩大肺活量。重建已退化的吸呼功能。使人体各种组织细胞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负离子,焕发生机。很多慢性病与供氧不足有关,通过深呼吸,提高血氧含量,可收到“气到病除”之效。深而有规律的呼吸是长寿的关键。

(2)深呼吸是唯一可使内脏与心理连动的方法。在横隔膜升降和胸腹一张一弛之间,五脏六腑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是人体健康的源动力。

(3)全神贯注于呼吸之间,可以排除杂念,快速入静,实现“后天”向“先天”转化。

我采用了五种深呼吸养生方法:

(1)腹式呼吸,简称正呼吸。意守下丹田,吸气时提肛鼓腹,呼气时小腹瘪下去,使内气在肚脐和命门之间运行。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2)胸腹式呼吸,正呼吸与逆呼吸相结合。吸气时腹部胸部鼓起,随即提肛收腹,使气聚中丹田;呼气时鼓腹,气沉下丹田。下丹田与中丹田同修。

(3)逆腹式呼吸,简称逆呼吸。意守上丹田。这是后天向先天过渡之法。吸气时收腹提肛,胸部鼓起,内气从会阴生发,经下丹田、中丹田至上丹田,抵百会。同时开放百会、印堂、会阴穴,采宇宙之气;呼气时,腹部鼓起,气沉下丹田。内气在中脉循环往复,连绵不断。贯通中脉。三田同修,内气外气兼修。

(4)屏闭呼吸,又称全呼吸。即三吸一呼。也可以四吸五吸,使肺泡全部张开,扩大肺活量,快速改善肺功能。每次吸气后闭气二秒钟,吸到不能再吸时再呼出去。也可作行功修炼。前三步吸,第四步屏息,第五步呼。还可与前三种呼吸法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此法可增强体质,具有防癌作用。闭气切忌用力,重症心、肺病患者不宜。

(5)体呼吸。全身处处通气路,全身穴道和皮肤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这是先天具有的功能。“皮肤的吸气量约占总量的百分之一”,但它“吸入的负离子却占到负离子吸入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一切与呼吸有关》)。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长寿素,可清除自由基,抗衰老。在进行呼吸修炼时,强化体呼吸,将收事半功倍之效。

各种呼吸方法各有所长,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法无定法”,可灵活运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深呼吸养生法在练习时须用意不用力,不可勉强、用力和造作,宜自然形成深呼吸,若有劳乏之感当停止练习,转入平常呼吸。重症疾病、肺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不宜练习深呼吸,可采用自然呼吸。

4.入静养生法

静修是儒释道各家都注重的养生方法。黄帝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在清静虚无状态下,才能获得充足的真气,从而祛病健身。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致虚极,守静笃”为修道根本。儒家主张:“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静能生智。自古以来的养生家,都强调要在静字上做功夫。

静修是思想意识修炼。德国医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有三个层次:常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常意识是后天知识形成的意识,潜意识是大脑的潜在功能,在静态中常意识被抑制,潜意识显现,可以激发灵感。无意识即清静无为,可以开发先天智慧。在中脉养生中,要抑制常意识,启动潜意识,开发无意识。“抑制”是为了“开发”。

中脉养生的关键是入静。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要排除杂念,保持良好心态,逐步进入静态。养生家称为有为法(即带意念)。张伯端曰:“始于有为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为是根基”(《悟真篇》)。也就是说要从有为入手,才能逐渐进入清静无为的境界。通中脉必须以“先天”之气,而后天之气向先天转化的办法就是在“虚寂”二字上做功夫,“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

静修可以使呼吸功能得到升华,可多吸氧、多采能,培养体内能量,进入到先天境界,进而通畅全身气路。

静修的高级境界,是清静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进一步开发潜能,做到“无为即无不为”。从而建立良好的健康保障机制和功能开发机制。

5.运动养生法

中脉养生术是静修之法。但必须动静相兼,动中求静。有氧运动是最合适的运动。

人们在运动中,往往只注重形体,而忽略内脏。然而,只有内脏健康,才是真健康。中脉养生通过深呼吸带动内脏运动,结合脊柱运动,可改善各种生理功能。

脊柱与中脉相联,是人体健康的主宰,是人体信息传递通道。如果脊椎扭曲、变形移位,将压迫神经,使信息传递受阻,从而使相关部位产生病变。脊髓还具有造血和产生免疫细胞的功能。所以,保持脊柱健康非常重要。脊柱运动是以脊柱为轴心带动全身的横向运动,使人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等各系统都得到适当的锻炼。适当的脊柱运动和按摩,可以激发脊椎的自愈能力,使脊椎恢复自然平衡,有利于中脉的畅通。运动方法如下:

(1)俯仰法:上半身向前弯曲,前俯后仰。

(2)左右转脊法:以脊柱为轴心,左右旋转,脚板不动,面部转180°。

(3)全身转抖法:两脚不动,全身边抖边转,向左右各转90°。

(4)颈腰旋转法:此法有“坐转乾坤”、“晃海”之称。双腿自然盘坐,上半身作360°旋转。此法旋转幅度大,是一种以脊椎为轴心的全身运动,对头部、颈部和腰部病变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对内脏也有很好的按摩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以上各法要求配合呼吸缓慢均匀地进行,使脊椎运转灵活。同时寓静于动,使大脑得到休息和调理。

 6.能量养生法

近年来,能量医学正在悄然兴起。能量医学所说的能量,对人体而言就是中医及养生家所说的“气”。

人体犹如一台高度精密的自动化生物仪器,具有自主调节和修复功能,如同计算机和各种物理仪器一样,生命活动也需要能源,这个能源就是“气”,即生物电。能量充足才能正常运转,能量不足就会出现故障,能量衰竭就停止运转,生命也就终止了。

人体大约由60兆个细胞组成。细胞是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缺氧或能量不足,就不能正常运作。细胞则是由更小的阴阳电子结合调和而成。人体是能量的综合体。美国医学家沙飞加博士在他的著作《突破创造力》一书中说,人类本身是各种能量的综合体,包括物理能量、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这与中脉养生术中的精、气、神学说不谋而合。精气神分别控制着这三种能量。能量养生法如下:

(1)充分吸收宇宙能量。

宇宙中富含各种能量物质,为一切生物生长、发育和繁衍提供了必要条件。其中包括人体必须的带电子的空气原子。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要充分利用呼吸功能,合理吸收氧气和负离子等空气能量(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负离子和氧气富集之地采气),与宇宙交流,实现天人合一。老子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故在清静无为的状态下,天地的能量,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人体。

负离子是空气中的重要能源,对人体健康特别重要。不仅可以补充能量,提高细胞活力,还能清除食物在氧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自由基。世界各地长寿村的共同特点就是空气负离子含量高。

(2)理疗和按摩。

对中脉相关穴位、部位进行理疗和按摩,可起到补充人体能量、疏通经脉等保健作用。理疗仪器作用于人体,可产生“共振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脉冲效应”,为人体充电、充磁、补充能量。中脉相关穴位、部位包括:

上丹田:从大椎到玉枕(颈部),从玉枕经百会到印堂(头部)。可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防治头晕头痛(应避开双眼)。

中丹田:膻中和夹脊穴及以上区域,是免疫中枢和气血调控中心。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气血循环(应避开心脏)。

下丹田:神阙和命门周围。可以改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提升免疫力。

会阴前后:可以防治前列腺疾病,改善性功能(高热影响精子生成,要生育者不宜)。

我每天清晨坚持理疗、按摩一小时左右,效果良好。

密宗中脉(七轮)和道家周天(经络),二者有什么区别?

密宗单从修行的技术角度讲,与道家南宗有很大的相似地方。都是从改造身体入手,用道家的话讲,是先命后性。密宗的中脉又分七轮,是中脉与左右脉交汇之处。中脉的位置,在身体从顶至会阴的正中线。从形态上讲,是淡蓝色的中空的管状,非实物,需有一定的修行层次才能看得到。常人是不通的,修行人因层次的不同其粗细不同。也有粗通和真通之分。真通,要见到明点等情况,符合一定要求。七轮,从下往上排依次是:海底轮即密轮(在会阴穴),腹轮即水轮,脐轮即日轮,心轮(火轮),喉轮(风轮),眉轮(月轮、印堂穴),顶轮(梵天轮)。密宗有破瓦密法,就是通过灌顶、诵持密咒等方法,强行打通中脉,达到心识在临终时自由往生的目的。
而道家的周天,也有中脉之说,这属不传之秘,或者一般人达不到这个境界就不传你这个,所谓传法不传诀。一般的小周天,指任督二脉相通,身前后绕一周,大周天,还要加上十二经络全通。通周天,又有很多层次的。一般分气通与丹通,气通,非真通,丹通,则身体变化很大。进一步,则会贯通中脉。形成的仙胎,也即元神,就是通过中脉出窍的。
二者的区别,其实主要是修行的目的和方法上的区别。密宗是先通中脉,则百脉俱通。道家则先通大小周天,后通中脉,这是方法上的区别。根本的区别,在于修行的目的。佛家讲解脱,求往生,道家求飞升、讲长寿(都 是概说)。

敢问中脉开通以后有什么功能

眼睛清澈明亮,眼神坚定有力,目光像能够穿透人体,物体一样。道家所谓" 碧眼方瞳是神仙",指的就是这种修炼者中脉打通后百脉皆通时出现的境像。 2 体内产生所谓的"内华"如同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温暖四肢百骸。正是"苦尽甘来,其乐无穷"。 3 深层潜能被开发,天魂显现,可真正"沟通宇宙资讯,能量与体内气机交融, 从而自然转化自成为自身所需的能量物质,感应元气,元光,母音" 。 4 身安神安,对事物反应异常灵敏,心灵精神进入空明清醒境界, 进入心如明镜,纤尘不染的境界。 5 心灵深处自然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内在吸引力,使心不外弛,神气内敛, 身心自然离相离欲,虚空静定,无为而为,妙用无穷。 6 静坐时,体内产生一种向上的引力(如同有一无形绳索将身体向上牵引),自发的将头顶,身体拉直,调正,自发无为的调整身心境界。 7 腹腔自动向脊背收缩,出现前腔紧贴后背现像,玄关自发产生一种聚散开合的虚灵神性。 8 内在气机绵绵,自运不息,消化吸收功能异常强健,排泄系统异常通畅。放屁极大,小便无一点臊臭味。群阴消尽,通体纯阳。 9 能够舍弃"我执","法执",进入自然无为,灵感境界。终曰心旷神怡, 神清气爽,体内散发着清幽淡雅的芳香。 10 气质超凡脱俗,光彩照人,出现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的"三不思"超然境界。 11 给人治病手到病除,人至病愈。治愈率非常高,能够标本同治, 治愈后不易复发,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便能深深感染他人, 震撼病痛者的心灵,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病痛者不知不觉中,心思豁然开朗,疾病顿消失。 12 出现胎息,止息,气住,脉住的特异呼吸生理现像。 这些就是人们说的中脉开通后的镜像,也告诉你了开通后的功能。只是我没有开通,体验不到。

禅修者入:打坐的神奇作用

其一,静坐能够强健身体,修复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提升五脏六腑的功能。

特别对于慢性疾病和顽固症状,如: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肺病、脑供血不足、偏头疼、身体沉重、四肢寒冷、风湿病、爱出汗、盗汗等,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静坐时思想专注在一物之上,呼吸变得平缓均匀,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的空气总量相对稳定,进入心脏的氧气量也相对稳定,从而利于血压的调节。静坐时,身体能量 的消耗减少,心脏的耗氧量也比平时减少很多,血液循环的力量自然比平时加强了。有力的血液循环可以帮助我们净化血管中堵塞的物质,让很多“长期休眠”的血 管重新恢复生命的活力。

这样的血液循环经过五脏六腑,能帮助脏腑净化积存的“负面能量”,提升脏腑的自愈功能;经过皮下,能帮助皮肤和肌肉净化“负面能量”,改善气色和肌肉的曲 线。所以即便是短期的静坐,人也会感觉到那种从身体深处升起的轻松、舒适的生命能量,就像身体内部被一双温暖的大手按摩过一样。

静坐还能提升下丹田的力量,“下丹田”是生命能量的源头。静坐的过程中,由于血管的净化、身心气的调和,全身的经络得以疏通,使“气的轨道”恢复正常运转,达到固精培元的效果,元气充盈则百邪不入。

其二,静坐可以提升生命的气质,塑造健康、美丽的体态。? ?

坚持静坐可以使一个人内在的气质沉静下来,使人在举手投足之间呈现出优雅、恬静、柔和的美感,这种气质是身体、情感、精神三种能量综合作用于生命的产物。内在的精神越柔,身体被净化的越好,情绪越稳定,外在呈现出来的气质也越美好。

特别提出的是:静坐中的双盘坐姿,可以快速地塑造美好体态。双盘被称为禅坐最稳固的坐姿,不但可以稳定身体内部杂乱的风息,更是可以快速减掉身体的赘肉, 疏通堵塞的经络。练习双盘的人,很容易保持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优美曲线,控制身体上半身与下半身的能量平衡。

其三,静坐能缓解压力,释放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使整个生命感受到平静、喜悦、自在和安心。 ?

?虽然我们经常忽略身体而空谈精神,却也很少去思考。其实,一切精神产物,包括思想、情绪、感受等等,它们都是有生理基础的,那就是我们身体的神经系统。

维摩 禅认为:彻底解决精神的问题,首先要从身体入手。因为所有的压力、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都是先被身体上的神经系统感知后,才被人觉察。而神经系 统遍布全身各个角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病变或堵塞,神经系统接收到的信号也会产生变化,随即给大脑传递不利于生命健康的感受,进而产生不利于生命健康的 思想和行为。

我们不稳定的情绪、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因缘作用”的结果。造成它的因缘不只包括外界的人事物,还包括身体这个内因,身体的神经系统是情绪和思想 产生的生理基础。比如,人在愤怒的时候,给他打一针麻药,麻痹了身体的神经系统,他的愤怒情绪就会立刻消失。

? 静坐就好像是在按摩我们的神经系统,让这个“调皮的孩子”不再影响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在静坐过程中,我们制心一处,位于脑前区域的额叶活动会有所增强,脑 细胞会开始分泌脑内啡、血清素,这些都是帮助人体神经系统放松、平静的重要元素。许多人通过十分钟的静坐,就能感受到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烦躁的心情趋于 平静。长久的静坐练习,能帮助我们培养出稳定的心灵力量。

其四,静坐能够开启内在的智慧,引导人们反省自我,觉知生命的存在,达到解脱。

?静坐时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脑部的运作并没有关闭。静坐练习通常都由集中精神开始,大脑枕叶活动虽然会减弱,但脑前区域的额叶活动却增强了。额叶与人类的智力活动相关联,所以在静坐中人们经常会迸发出灵感,产生新的思路、回忆起遗忘的事情。

长久的静坐会使头脑变得清晰、敏锐。由于静坐方法的不同,产生的开启智慧、反省自我的功效也不同。有的静坐方法从“止”入手,训练心静止在一物之上,这样 的方法能够培养出生命的“定力”。有的静坐方法从“观”入手,训练心的觉察力和敏锐度,这样的方法能够成就“观慧”。还有的静坐方法运用“思维”,如同 《瑜伽经》的许多冥想方法,将人与太阳、天空、自然、空间等通过冥想联接在一起,感受人与整个存在世界的合一。这些方法都能够引导人内省、开启智慧,觉察 到自我生命与存在世界的关系。

了解清楚静坐的功效,会帮助我们升起对静坐的信心。只要我们坚持每日去坐,这些效果自然就会显现。 打通经络的各种现象

打通经脉的方法可分两种:一是引导真气来打通经脉,但必须要有明师在旁指教方可,这对于练功的大众来讲不 现实。二是作不引导。在本篇的修习禅定过程中,作者即选择了不引导法,只要修习者一心一意把意念放在呼吸上,达到“止”的境界。体内气机开始启动而产生 “真气”流动,但修习者切记不要理会这真气的动向,顺其自然,更不可去导引它,否则影响练功的效果。

密宗气脉学以三脉七轮为主,所谓三脉是指左脉,中脉,右脉。但以中脉为主,中脉的位置以男子而言,是由海底——会阴穴。即肛门之前,睾丸之后的地方。一直 上贯头顶,即发际以上四指处。以女子而言,是由海底——子宫底部,一直上贯头顶发际以上四指。这条脉络即是中脉。在中脉的左边,由左睾丸上去,紧挨中脉至 头的顶部,这条脉络即是左脉。在中脉的右边,由右睾丸上去,紧挨中脉至头的顶部,这条脉络即是右脉。这三条脉络合称三脉。?

至于七轮名称是:梵穴轮,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它们并非真有七个轮盘,而是部位的代号,分别分布于头顶发际以上四指{梵轮},头顶中 央部位{顶轮},鼻子以上两眉中间{眉间轮},喉头部位{喉轮},心口部位{心轮},肚脐部位{脐轮},会阴部位{海底轮}。综合以上共称三脉七轮。 道家养生气脉学,总称奇经八脉。先由督脉介绍,督脉是人体后背的尾椎底部开始,沿脊椎而上,经后脑勺部位上去,称为督脉。任脉是由人体内海底开始,经肚脐 处,心口处,喉头处而上,称为任脉。任脉在前,督脉在后。这两脉之中分别都有三关,即道家所讲的前三关与后三关。在任脉的前三关是:下丹田,膻中穴,十二 重楼。在督脉的后三关是:尾闾穴,夹脊穴,玉枕穴。以上称为任督二脉。其他横于腰际的带脉,还有冲脉,再加上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统称奇经八脉。? ?

为何人体是一样,道家与佛家对人体经脉称谓却不同?作者为此在本篇里加以说明,是为方便修习禅定者,能够全面了解人体气脉学。其实在道家的道书中,他们把 人体经脉与气脉的种种变化,统统都用隐语,术语。关于隐语及术语的意思,在古时是秘不外传。比如,道书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就是佛门密宗的左右脉。“前朱雀,后玄武”指的是人体经脉学的任脉与督脉。“大周天”是指气通左右二脉。“河车运转任督二脉”就是小周天。虽说佛家与道家经脉学称谓不同,各有千秋。但站在经脉学的立场来讲,实际是殊途同归。 ?修习禅定与气通督脉

当修习禅定达到了基本上可以把心念拴在呼吸上,其他妄念也基本降服,这时的大脑中非常静,已到初步定境。继而,修习者会觉察到在自个的会阴部开始,有一股 时热,时胀的气流,起于会阴,循后背脊柱向上,经脑颠顶部沿头额而下行至鼻柱,修习者切勿惊恐,这是气通督脉的象征。 另外,在气通督脉的过程中,修习者身体的强弱也会出现不同的征兆,在此,作者把体弱者与体强者出现的征兆,详细说明,使修习者无后顾之忧,循序勤加用功。?

?{一}体弱者的征兆:这是指体弱有病或年岁老,还有病根隐伏体内而未察觉者。当这些修习者练至气行督脉时,则会感觉背部胀疼,甚至有背部痉挛现象,而且后 背一片冰冷。有了上述情形,修习者首先要明确知道:这并非修习禅定出了毛病,这是证明自己生理上有病,或者是潜伏体内疾病的反应,更值得庆幸的是若不经过 修习禅定的测验,还不会提前知道体内有病。另方面,修习者知道自己有病,包括肺病,胃病,肝脏病,心脏病等等内脏疾病。这皆是修习禅定而发出自我治疗疾病 的功效。无论修习者知道或不知道体内疾病的大或小,只要有坚定的信心,不懈的修习禅定,就能够自我治疗,很快病症消失,而渐入佳境。 中国著名的蒋维乔大师,他在没有练气功之前,早已患非常严重的肺病,后来开始修习静功,体内宿疾逐渐消失,以至成为我国著名的气功家。所以说:“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时多向乱中忙”。

{二}身体健康者的征兆:到了这个阶段也会出现背痛或肩部痛,但是背部发热,象有股东西在活动,只是很难往上动的感觉,这即是道家所说“河车”运转到夹脊 穴这一关,是气通督脉的过程与现象。望修习者认清。这也是阳气到达“还阳穴”的现象,此时,一定放松心念,守住呼吸,不要把注意力集中背部,只管专心修习 安般,其他痛楚的现象一概不理,那这股气就会豁然松弛,打通夹脊穴,进入心境开朗,精神充沛超出常人的境界。

气通玉枕穴(后脑) 当修习者的气机打通夹脊穴这一关后,这股气便循督脉线上行至头部的后脑——玉枕穴。从中国传统的医学观念,“头为诸阳之首”。所以作用最大,它与大小脑神 经,间脑,以及脑下垂体等组织密切相关。?

?人体头部有三大要穴:玉枕,前脑,间脑。作者依气脉的顺序来先分析讲明玉枕穴。 等到气机通过了腰部,背部后,便自然而然升到后脑,当这无质无形的气机到达玉枕穴的时候,修习者在坐中就会感觉神志不太清明,昏昏沉沉,似睡非睡的状态。 或者在昏昏迷迷中看见事物与景象,在这阶段,修习者要保持健全的修习禅定的理论。就是保持一知:守住呼吸,不理会这些现象,即会黑暗来临,就有破晓天亮。

?气机到达后脑,可说是修习者在禅定方面向前迈进非常大的一步,但在这阶段,也是很复杂而又麻烦的阶段。值得欣喜的是,气通玉枕这一关,便可打通中枢神经与 大脑神经部分的气脉。而入佳境。麻烦的是,打通了玉枕穴,前脑与间脑在将通而又未通之时,在这阶段,修习者的脑神经受到气机的影响,而会出现幻觉或幻象,有时预测小事也灵验,因此以为已得神通。?

?其实这只是心力的本身,的确具有灵验的感应功能。这些小的感应只不过是修习禅定初始的验证,并不是真正出现特异功 能,此时,对大事情并不会灵验,因为定力还不够的缘故。修习者到此时的境界后,千万不要得少为足,沾沾自喜。在修习禅定过程中,无论出现任何景象与验证,要统统不予理会,否则会被修习中的假象,幻象所蒙蔽而功败垂成,须加倍努力,待气机通过间脑,便会心境豁然开朗。

气通前脑 气通后脑玉枕穴以后,气机移至前脑,此时的现象反应,不如在后脑时复杂,它的反应,便是前额左右两边太阳穴发胀,感觉眉心与鼻根之处,有鼓胀或轻微刺痛的 感受,但原先杂念纷纷的情形,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没有了,较之过去发生在生理与心理的痛楚感受,也相对减少了。至于幻觉,在这个阶段还是有的,未发生之事,也能提前知道,修习者须认清这并非是天眼通,这只是修习禅定的一点小利益而已。 ?

千万不要去执着它。其实这是心念之力与脑波的摩擦而发出暂时的现象。 另一种现象是练功者在练功过程中,指的是正在打坐时,便会闻到檀香气味,以及别的各种香味,这是练功者内脏的正常体香,,换句话说,若是功夫不到这个程 度,是不会闻到的,是为修习禅定的功效。 ?

?气通间脑气机通过了前脑这一关,修习者要放松头部的感受,继续守住呼吸,这股气机就会自然的回转于大脑和小脑之间,称为间脑。继而上冲到头顶中央{泥洹宫},密宗 称为梵穴轮。世俗的练功者以为这已打通督脉,其实,并不尽然,这是初步打开了中枢神经。?

?气通间脑之时,在头的顶部有胀满感觉,就象有物体压在上面,这是间脑没有打通的缘故。修习者对这些现象不要理会,更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头部,只坚守呼吸,浑 身放松而听其自然。继而,修习者就会感到头顶中心,发出一股清凉如水,异常舒适而下沁心脾之感,这股清凉甘甜的津液下降,由舌尖接住而下咽。在七支坐姿 中,要求舌抵上颚,即起到这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时下降的津液至香至甜,香是清香,甜并不是糖之甜味,可说形容不出来。

中国道家所说的:“醍醐灌顶,甘露洒须弥”,“玉液琼浆”。就是指这下降的津液, 修习者须知:这下降的津液,并非是平常口中的唾液。道家认为此下降的津液,是返老还童的长生之酒,虽言过于神秘,但的确它能起到祛病延年的功效。此时,不食而不会感到饥饿或服气能够辟谷。 ?

总之,在修习禅定过程中,气机已通达了腰部{尾闾穴},肩背{夹脊穴},头顶{泥洹宫},眉间{印堂穴},后脑{玉枕穴},以及前脑,间脑。到此时,可以 说已经打通了督脉,修习禅定的路已经迈了一大步,切不要得少为足,再接再厉,等待气机下降,再打通任脉。

?对任脉的认识任脉包括了五脏六腑,它的中心在人体的中宫,在医学上也称中宫,主要器官就是胃脘,即是胃部。按阴阳八卦的理念,它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土府”。所谓 “四象五行皆籍土,九宫八卦不离壬”。就是这理论的依据暂且不谈,但脾胃对人体的健康长寿,至关重要,无论大小疾病发生,第一警告就是胃口不开,食欲发生 问题。这是任何人都体会过的。打通任脉是在打通督脉之后,如果任脉打通,中脉也就通了。 ?

无论佛教,道教,还有别的宗派,有句常言“一脉通而百脉通”。即是指任脉而言。任脉一通,紧接而 来便是轻安现象,也就是能够入定的前奏。之后才能“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人体的巨大能量便会显现出来。所以,无论修习任何功法,都不能心急,况且很多的修气脉,修功夫者。都拿着些皮毛再练,整个修气脉的系统还没搞清楚,甭说开发自身潜能,就健康而言,都会有问题。 道家还有个名词叫“焚修,炼师”。这也表明,作为修行者,想出成就,就必须苦修,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气通任脉,就是中宫气通了,就体会到充实之谓美的感受。孟子所说:“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就是这个阶段,而也是真真实实的境界。

佛家密宗中讲:喉轮至心轮部位打通之人,就可以无妄念。也是这个阶段。 气通任脉及其象征 道家养生修习者气通督脉之后,在努力上进,到达肠胃有气泡滚动,鸣荡的声音,经过这一征兆,就有食欲大增的情形。但也不可贪图口腹之欲而过分吃饱。其次在 “中宫”胃部有了这些现象,可能在同一时期,会有打嗳气等现象。关于嗳气,这是胃气上行,将要气通食道管{十二重楼}的象征,修习者要任其自由,等到十二重楼的气机冲开以后,便头脑清新,胸怀舒畅。

而且由头顶降到唾腺所流出的津液,滑滑自来,充满口腔。在西藏,内蒙一带,修习密宗的弟子,对于修习者有了以上打嗳气的人,会生起恭敬礼拜之心,他们皆以为修气已有相当成就之人。 在这阶段的另一种现象是大便频繁,犹如泻痢的情形,会持续十天左右。

修习者须明知:一个平常人,若有了大便频繁,甚至有泻痢的情形,那必然是胃病或肠炎之 类的疾病,毫无疑议,它给予的感受是痛苦的。但是如果是修习禅定,在气通任脉之时,发生大泻现象,它毫无痛苦的感受,反而内脏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等泻 到后来,会便出一些黑色的黏液,这是多年来影响肠胃健康的积滞物,平常人是无法清理的。

以上的现象过后,就会出现胸口俨然有物堵塞,但吐又吐不出,忽然咳嗽带有浑浊灰暗色的浓痰,这是气通十二重楼的现象。此时,胃气通过十二重楼,喉结部分便 内缩,舌尖自然上翘,继而整个舌头贴紧了上颚封住喉头,这种现象,道家称为上鹊桥而凳天梯。 ?

?修习者继续努力,这股气会自然进入下丹田{气海穴},此时,胸间“膻中穴”部位,就会豁然开朗。甚至能听到心脏部位,有劈啪开裂的声音。佛家所形容的“意 解心开”,则是这个阶段的现象。?

这股进入下丹田的气,才是真正的气归丹田!殊不知,真正气归丹田是人体内气机启动,打通督脉后,进而打通任脉,才为气归丹 田。否则,真有“迷头认影,自落痴狂”之嫌。到此,可以说修习者的静定功夫,已相当深了,但还不能真正入定,须待得轻安后,继而就能入定。 ?轻安的发起 修习者达到了上述的气机反应,持续努力,在短时间内,归于下丹田的气机又开始下移到会阴,性腺部位,继而打通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气机畅通四 肢。作者在此详细的加以说明:气机由海底{会阴}启动下行,循两大腿的大脉管而足下行,一直到达脚心,此时,盘腿而坐的酸麻胀通的感受已完全没有了,体内的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都会发生暖,软,轻,乐的快感,非但不想下座休息,反而喜欢盘腿久坐,贪图其中的快乐而进入轻安舒适的妙境。在此定境中,气机会再 循督脉路线,上冲腰背,畅通左右两肩,从而到达两手的指尖与手心。修习者这时全身柔软舒适,柔若无骨的感觉。继而,平常身体存在的感受也消失了,进入了定 的境界。有如老子所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即此境界。

修习内丹功的学人,经过几多辛勤苦练,到此为止,无论男女老幼,体力强弱,秉赋异同等等关系,各人练功的变化,虽因人而异,但不会离开篇中各节所述的现象。到达此阶段,就是道家所讲“练精化气”的成就,也是能够“入定”的成就。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成就,因为有了这成就,则能顺利达到自身功能的显现。

修习禅定及功能显现 当修习者已得能够入定的定境后,只要开始练功则身心清净,舒适,绝不会有妄念或身上不适,此时,甚至连呼吸也觉察不到了,也用不着再坚守呼吸。修禅定的安 般守意{守呼吸},是修习者在没有达到入定的时候,来排除妄念及体内感受的作用。比如,一个人要过河,就乘船到了河对岸,而用不着把船背在身上走道。守呼 吸即同这只船,起到协助作用。 修习者在定境中,外在的呼吸极其微弱,但小腹里面则出现内呼吸,就是小腹内出现翕和现象。大脑静到极点,生机活泼,体内阳气周流全身,无论体内以前患有任 何疾病,此时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百病不染,即使老年人也定会鹤发童颜,身强力壮,至于延年益寿,已并非高攀。?

?修习者继续住于定中,不用太久时间,体内的巨大能量,就会显现出来。这些能量即是特异功能。比如:天眼洞开,未卜先知。等等。所谓天眼,并非另长一眼,而 是肉眼的本身,起了另一种功能,得眼通之人,与普通人一模一样,但他能看多重世界,任何物体皆挡不住视线。这些令普通人看来,似是神话,其实非也,当一个 人的生命功能,充沛到极点,也就是精,气,神充沛到极点,人的生理,心理就能超越一切物理的障碍。 ?虽说入定能够显发特异功能,但修习者须牢记戒德,否则,悔之晚矣。总之,显现功能是自身能量的放射,修习者要保持已拥有的能量,持续用功,便于日后智慧大开解脱成佛,这才是修习禅定的最终目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gong/579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