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老人

老人的退休生活,心理健康相当重要

夕阳红 2023-04-27 07:03:44

老人的退休生活,心理健康相当重要

不少退了休之后的老年人,都十分注重自己的养生生活。觉得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其实没有错。毕竟只能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其他的业余生活。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了,除了身体的健康,心理上的健康一样很重要。

心理上如果有了不适,情绪不佳,就会很容易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或者老年人得抑郁症也不在少数。得了抑郁症,真的比很多小疾病更加难以治愈。如果不知道自己如何调控,让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就会变得相当糟糕。

适当的社交和友情,能够帮助老人延年益寿。研究人员发现,人们要对付病魔、消除负面情绪以及延年益寿,除了求助于医生、励志书籍和辅助药物治疗外,友情和社交也是关键因素,甚至比伴侣或家人的作用还要大,但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澳大利亚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显示,社交圈子小的年长人士,在该研究期内的死亡率比有许多朋友的受访者高出22%。哈佛大学研究员也曾指出,在人们逐渐老化的过程中,良好社交网络能促进脑部健康。

“小心眼”,有可能是抑郁症的先兆。许多老年抑郁症患者都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其原因在于社会和医生对该病的识别率低。

患者的抑郁情绪多被视为“小心眼”、“想不开”,或者被视为对不良生活事件的“正常”反应。有时老年抑郁症患者合并焦虑情绪,经常心烦、好发脾气,子女唯恐避之不及,结果又使患者的情绪恶化。老年抑郁症患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诉说各种身体不适(例如头痛、头晕、食欲降低、体重下降、胸闷、疲惫无力、尿急尿频等)。因此,要注重这些抑郁症的前兆,及时就医。

独居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和心理健康该如何保障?

            独居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和心理健康保障首先也就是老人的孩子们也是一定要多去看望陪伴老人。因为陪伴的意义这样老人自己在心理上也是会有一个很大的慰藉,因老人其实在很多时候也是需要我们去陪伴,更多也是需要子女多去陪伴,因为他们年纪也是在慢慢变大,所以他们其实更多时候就是需要我们多去陪伴他们,所以,很多时候,子女们也是一定要去引起重视,要去注意起来,不要忽略老人的感受,他们更需要我们的陪伴,所以我们更要去好好爱我们的父母。              

              因为老人其实很多时候他们也害怕成为我们的负担,所以,我们更多时候就是需要多去陪伴他们,尤其也是老人的心理健康我们更要去多去重视起来,因为老人慢慢年纪变大,他们很多时候可能也是会存在腿脚不方便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就是害怕会成为孩子们的负担拖累,这些问题他们可能也就是会害怕,所以很多时候,这个时候就是需要我们作为子女多去开导陪伴他们,让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心理状态。                  

             因为我们也是永远都是他们的依靠,所因为陪伴也是最长情的告白,所以我们也是多去抽出时间多去陪伴我们的父母,让他们也是感受到我们也是很爱他们。

             因此,综上所述, 独居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和心理健康保障首先也就是老人的孩子们也是一定要多去看望陪伴老人。

老年应该如何进行心理健康保健?

老年人的悲哀,莫过于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的哀叹。事实上,社会责任应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担当,“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老年人应该领悟到社会的进步,要有“江山代有人才出”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积极心态,有“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与儿孙作马牛”的乐观精神,来使自己顺应社会的需要,做好离退休、做好安享晚年的心理准备,才能真下做到心理健康,做一个幸福的百岁老人!

相传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老大卖伞,老二晒盐。一逢晴天老二好晒盐,老太太就担心老大的伞卖不出去;一逢雨天老大好卖伞,老太太就担心老二没法晒盐,以致终日满面愁容。

一位大师知晓后劝她:“你何不在晴天想,这是老二晒盐的好日子;一逢下雨,老大卖伞的生意一定做得红火。”

如此一来,老太太真的终日乐得合不拢嘴了。

老年心理健康的动态

心理健康对人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老年人的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差,需要社会、集体、家庭的支持和帮助。情绪愉快、性格开朗、乐观豁达是长寿的重要心理条件;在我国有名的长寿地区广西马瑶族自治县的长寿老人中,60%以上性格开朗乐观、从容温和,急躁易怒的仅占7%,没有性格孤僻忧郁的。

负性情绪、不良性格是老年人致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量事实表明,恶劣的心理状况是诱发各种疾病的重要因素;有人曾对100名白血病人和淋巴病人患病前后的生活经历进行调查,发现患者致病前,大部分都有过愁肠百结的个人经历或悲痛的家庭遭遇;而在医院门诊中,60%的发病原因直接与心理因素有关;有专家认为,心理状态影响健康,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评价。若评价积极正确,可使心理状况趋于平衡,否则可导致心理状况恶化。

一些研究表明,退休前曾做过妥善计划的老年人,退休之后的生活适应较好。退休计划一般包括经济上的收支、生活上的安排和对保健方面的预先策划,以及对老年配偶的生活照顾等。一般的老年人,在退休后六个月,即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但仍有许多老人,不能适应退休生活,离退休综合征表现明显。这种情形常发生于突然失去日常工作及社会职业的老人中,尤其在退休以后又没有伴侣的老人,更难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解释老年人适应成功与否的活动学说认为,个体必须尽力维持中年所有的态度和活动,去发现适当的活动以取代要放弃的兴趣和退休的工作;组织适当的补偿活动;最好能有些居委会工作,社会福利工作等以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再一点,家人团聚,也是他们最感快乐和欣慰的事。

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可能引起消极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换一个角度看,用积极的观念去看问题,就可发现其积极意义,走出心理困境。

老年人不妨把眼睛总是盯住油炸圈饼而不是它的洞孔,把半空的玻璃杯看成是半满,这将于我们的生活十分有利。

老年期的心理保健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了“自我实现的人”,即精神健康的人,曾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相属关系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高层次的需要是以低层次需要的实现为基础的;老年人虽已从生活的正台退到了幕后,从第一线退居为第二线,但他们仍有着各种要求和需要;国外研究老年心理学的人认为,老人有“三恶”:贫困、孤独、不健康。其实,这正是老年人的某些需求未得到满足的反映。

据国内有关调查,60岁以上退休工人中,患有器质性疾病的约占50%,70岁以上则高达65.9%。日本心理学家荒井曾对一般家庭中的老人所需作过调查,他们在回答“你现在最关心什么”时,多数人都回答关心脑出血、癌、高血压等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老年人焦虑烦躁,忧心忡忡,悲观失望,深感不安的一大原因。

老年人的担心还来自一个经济安全因素,英国社会学家史密斯曾调查发现,担心缺乏经济安全的老人占43%,帮助消除顾虑,学会自我调养;此外,家属的照顾也十分重要。

离职退休,儿女另立门户,好友分离,老伴去世,交往的人日渐减少,使老人深感寂寞、孤独而痛苦,这种情况在西方国家尤为严重。老年人的一个心理特点是人越老就越需要爱,老年夫妻相依为伴是老年人良好心情的重要激励因素。

独生女成家立业后应尽可能与父母住在一起,即使是分开居住,子女也应经常去看望或写信问候。家庭关系和睦,心理气氛融洽,共享天伦,则有利健康长寿;相反,家庭不和,家庭人际关系恶劣,致人早衰,对身心健康极其有害。

我国著名老中医岳中美教授曾归纳了老年人的八大怪病,是生理老化的标志,只记远事,不记近事;笑时有泪,哭时无泪,喜欢孙子不喜欢儿子,喜欢软食,不喜硬食;眼昏花,看不见近处,耳朵聋,好打听闲事,遇怪事,不观察就问,撒尿常常溺在鞋上。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老年人虽年近古稀,但人老心宏,壮志未酬,仍想发挥余热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老年人已离开工作岗位,无力实现自己的夙愿,以致自我实现的需要难以满足,从而产生不安、消沉和空虚之感。

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关键是充实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能重新认识生活的意义,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要防止心理老化、空虚和无聊,首先,须让老年人具有好奇心和保持积极性。好奇心是追求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动力,启发好奇心和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组织老人学习。国外有人做过调查,90%的老人都希望学习,所以终生教育观念的提出不无道理,应开办老年大学、老年学院等以满足老人的学习需要,充实老人的生活。

其次,帮助老年人安排一些力所能及、自己擅长而又不很紧张的工作,使精神有所寄托,人生价值得以体现。有科学家指出:“劳动,包括脑力劳动,能锻炼神经系统,而游手好闲则对神经系统有害。”积极、适度的大脑思维活动和体力劳动,还能减缓人的老化和衰退过程。

此外,还要克服各种适应障碍。适应障碍是指人对所处环境不能恰当地适应,例如有的老年人把一句善意玩笑当成对自己的诬蔑和嘲讽而大发雷霆,把旁人的耳语视为商量谋害自己而感恐惧。

郭恩曾对老年人的适应提出8条建议:在自己身体条件许可范围内生活;适应经济收入减低的生活水平;要有医疗的保障;能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把对家庭的爱扩展到朋友们中间;在社会上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维持自我的统合性;能够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后代。此外,我们应了解老年人其他未能满足的需要,在可能条件下予以解决。

美国莱斯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森说:“假如我们能教人们更为积极地思维,就有可能使他们免受心理疾病之苦。”另一位心理学家沙伊雷尔说:“你有成功的能力,但成功并不完全依赖于能力,你对成功的信念影响着你是否会取得成功。”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感觉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而生活就是一种感觉,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感觉它、对待它,它就以什么样的姿态回报你,只要你热情、积极、乐观、进取,你的生活将充满阳光。”

老年人要保持劳逸适度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强调劳逸适度,孔子认为“劳逸过度,疾共杀之”,强调“动静以义”;西晋养生家葛洪认为,“劳逸过度”,均碍养生,因而主张“节宣劳逸”,“不欲甚劳甚逸”。老人适当参加家务劳动,对于身心和延缓衰老均有益处;其次,读书学习也很重要,可增加信息,锻炼大脑,延缓老化,但不可过度,否则危害大脑,加速衰老。

古人云:“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以一日不养。”因为心“不用则滞”,而“不养则瘦”,所以“善治心者,于勤劳之余,当有宽间之候”;此外,逸乐之中也应劳逸适。总之,善劳者,劳中得逸,不善逸者,虽逸亦劳。所以,老人要劳逸结合,劳逸适度,善于劳逸。

运动可以延缓衰老。衰老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人在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多数器官的功能减退,从30岁以后,机体功能每年约下降o.6%~0.7%,在30岁至70岁的40年里,总的功能下降近30%。

不运动是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运动最好从中年开始,长期坚持,成效显著,可达年轻10~20岁的效果。老年人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锻炼,安排好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锻炼计划,循序渐进,过度的运动不可取。

当情绪不好时,千万不要消沉,不要随意中断或放弃,和朋友一起锻炼往往比单独锻炼更易坚持;还应提高运动的趣味性,对锻炼项目的选择不应注意季节时令,运动的均衡性,使四肢、内脏均得到锻炼。

老年人不可像年轻人那样去拼搏,只有适度运动才有益健康,为取得有益的活动效应。老年人应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三次,每次锻炼间隔不要超过两天以上。运动对老年患者还有一种镇静效果,可减轻或消除老人的焦虑和忧郁情绪。

社会与年轻人要关心老人

我们都知道,老人居于社会竞争的劣势,这是人人都应面对的事实。面对这种残酷的事实,不论个人、家庭、团体或整个社会,均应尽量以理性的方式来处理老年人的问题。同时,社会大众也必须确认老年人是一个衰弱的社会群体,社会有责任加以保护,不应功利主义的观点,以为老年人社会价值不高而不予尊重。

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给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宝贵遗产,但这位大文豪的晚年却是不幸的,夫人索妮娅性格暴躁。经常与他吵闹。1910年他82岁时,被迫与妻子离婚,离家出走了。由于心情忧郁,健康渐趋恶化,10天之后,这颗世界文坛巨星就陨落了。

首先,应尊敬和照顾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自己的长辈要以尊重的礼节和细致的照顾来对待,同样也要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的长辈和老年人。其次,政府和社会应建立一些利于老年人的服务和保健机构,如老龄委员会、老龄学会、老年病研究中心、老年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乐园、托老所、敬老院等。此外,还应普及老年精神卫生常识,使老年人能欢度晚年,延年益寿。因为,赡养老人,孝敬老人是我民族传统的义务美德,相信年轻的一代能够将其发扬光大。

一对对卿卿我我浪漫纯真的恋人带着美妙多姿的梦想,带着亲朋好友的祝福与自己甜蜜的期待,步入了婚姻的圣殿,却发现在神圣的婚姻里面没有多少心驰神往的罗曼蒂克情调,接踵而来的是太多的无聊平凡与单调琐碎的家庭生活,是再真实不过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之说,好像也成了千古不变的真理,使大多数的婚后男女常常产生“结婚真没劲,心爱的人变得没有一点情趣”等心理感觉,这就是由恋人成为夫妻的婚姻不适应的主要根源。

恋爱时,情人的约会使人怦然心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心情让人焦灼不安,总在埋怨时光脚步的缓慢;双方为了取悦对方、博得好感,都竭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可爱之处;对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多加注意,献给对方的是最完美的形象;恋人可谓是天然的表演艺术家。

因此,当结婚后,男女双方仍然用恋人的眼光去看待妻子或丈夫,用恋人的心态去感受妻子或丈夫,用恋爱的自由天地去要求繁琐的家庭生活时,对婚姻适应的问题就产生了,于是,家庭里种种矛盾的出现,夫妻间说不清的感情纠纷,所有的婚姻问题都会随之而发生。

但是,结婚毕竟是爱情的升华,是爱情的特殊表现形式,美满和谐的婚姻必将促进爱情的深化和发展,因此,怎样适应爱情到婚姻的这一新阶段的转变便成了对夫妻的首次考验。

老人如何适应退休后的新生活?

1、多出门走走看看
老年人平时呆在家里孤单寂寞,通过旅游可以接触外面的世界,心胸和眼界更加开阔;走出了狭窄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情趣,对身心的健康自然有好处,也可以激发老年人旺盛的精力。老年人外出旅游往往多与家人、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结伴而行,同时,在旅游过程中,又可结识许多新朋友,对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性格颇有好处。
2、退休后学会转换角色
到老年,离休、退休了,不管从前官位多高,钱有多少,都应该忘记自己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在家里当慈祥的长者,多干事,少说话,用爱心温暖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在外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和普通人交朋友,感受温暖,传递幸福。
3、每天坚持适量运动
每天必须坚持体育锻炼一个小时左右,结伴散步,简单易行,效果不错。运动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调整积极的情绪,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医学心理学专家指出: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运动锻炼已经成为一个促进老年人心理适应能力的良好形式。
4、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老年人退休后可以继续学习新知识,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有条件者可参加老年大学,充实自己的生活,延缓大脑的衰老,预防痴呆的发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老人不但自我价值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学习中排解了孤独。通过学习,还可以加强老人与社会的联系,提升老人自身的社会价值感。
5、勇于接触陌生人
老年人移居到陌生的环境,要面对现实,大胆走出家门,主动与人交往,多关心帮助他人,建立新的人脉,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之中。多结交各方面的朋友,特别是忘年交朋友。必须有几个铁哥们儿或铁姐们儿。多欣赏、赞美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会敞开心胸,多和朋友交流,有助于排解心中的苦闷。
6、培养兴趣爱好
读书、写作、书法、绘画、摄影、弹琴、唱歌、舞蹈、拳术、棋艺、养花、种菜、垂钓、手工制作、饲养宠物……每一样都有学不完的知识技能,都能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看到绚丽多彩的世界。你可以任选一两样,投身其中。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做事业来做,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使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
7、相信专业人士
离职退休的中老年人在自我调节困难或不成功,家人面对这样的问题也觉得束手无策。并且老人出现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切忌讳疾忌医,要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清源心理咨询中心有专业的针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咨询师,咨询师更是有多年咨询经验,曾接待大量类似案例,相信会给您提供专业的帮助。
8、结交爱侣
失偶或离异老人,如果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伴侣,重组家庭,让爱情滋润心田,也是排解孤独的好办法。但再婚一定要考虑周全,慎之又慎,避免再次受到伤害。再婚对老年人来说,不仅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互相扶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互相沟通和慰藉,这样在心理上能达到的平衡,精神上也可以放松。它能使人愉快地度过幸福的晚年,享受人生的最后阶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aoren/97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