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一、老人的心理活动有哪些二、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三、让老年人心理变年轻的有趣方法老人的心理活动有哪些1、老人的心理活动类型有愉快积极型
这一类型的老年人性格都比较开朗,心情总是很好,对生活依然充满热爱之情,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2、老人的心理活动类型有直接兴趣型
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3、老人的心理活动类型有关心健康型
这一类老年人非常在意自己是不是健康,很害怕自己岁数大了生很多的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
4、老人的心理活动类型有解脱型
这类老人性格一贯内向,退离休后更是减少社交。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意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
5、老年人心理健康须掌握要点
5.1、重视人际关系和心理交流。老年人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沟通交流,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5.2、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性情豪爽,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尽量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5.3、善于摆脱烦恼,保持清心寡欲。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事不必心绪不安,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务事不要操劳过度,让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1、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一:衰者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
2、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二:精神创伤
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3、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三:环境变化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此外,文化程度、过度疲劳、营养缺乏、经济欠佳、孤独空虚、死亡临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让老年人心理变年轻的有趣方法1、老年人心理变年轻的有趣方法一:增加活力
经常看看优秀少儿节目,能横扫老年人的暮气,增加活力。
2、老年人心理变年轻的有趣方法二:生智开慧
与孙辈共同看少儿节目是很有趣的一项活动。有时,小孙提出的问题,需要自己读书看报,生智开慧才能回答。这样就可促使老人不断学习,使生活更加充实。
3、老年人心理变年轻的有趣方法三:唤起童心
轻松愉快的少儿文艺晚会,生动活泼的动画片,能唤起老人的童心,回忆起儿时纪念性的往事,不仅使自己精神振奋。还可以借此向后辈们进行人生观教育。
4、老年人心理变年轻的有趣方法四:寄托希望
从少儿节目中经常能看到天真活泼、有朝气和想象力的下一代。使老年人感到过去艰苦奋斗,努力开创的事业,如今有了接班人,未来有了寄托,从而充满希望,更加促使自己关心、教育下一代,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
中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点
我们的心理活动都是以自己的神经系统或者是我们的生理活动为一定的基础的,中老年的心理也是一样的。一般来讲,我们到了中年或者是老年的时候,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会下降,在心理上也会有一些变化,及时的了解到中老年的心理活动对于帮助中老年解决心理上的一些困惑和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为大家介绍中老年心理活动的一些特点:
第一,进入中老年之后的第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健忘。这是我们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有些人并不是因为真正的健忘,而是由于本身的自信心不足,感觉到自己的智力在减退,但是实际上智力是没有减退的。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有15%到30%的.中老年病没有出现智力减退的症状。
第二,中老年心理活动的第二个特征是,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以及生理都出现了一些衰老的迹象。这就会使我们感到内心空虚和焦虑,并且,还会有一种杞人忧天的感觉。具体的表现是,中老年的意志会比较消沉,很容易烦恼,并且,喜欢去追忆以前的事情,追忆的同时还伴随有自责感。
第三,中老年人的情绪会变得很丰富,这是由于我们脑组织老化,还有一些脑部疾病出现的影响,会使我们很容易失去自己,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很容易就勃然大怒,并且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是有的时候又会突然变得很开心。
以上就是中老年心理的一些特点。其实这些心理特点有一部分是由于我们生理方面的变化而造成的,但是还有一大部分是由于我们自身没有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所造成的,因此中老年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一切状况。;
?(一)记忆减退 老年人的脑细胞萎缩、减少,对记忆的影响是明显的,尤其是近期记忆减退明显,对新鲜事物不敏感,想象力衰退,给工作、学习、生活造成许多困难。
?(二)思维变慢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概念的形成变慢,思维的过程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情绪低落 老年人的情绪反应不如年轻人猛烈,心境比较平和,很少有激情爆发。亲友的生离死别、丧偶等会让老年人情绪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加之体弱多病、退休生活习惯的骤然改变等都可使其产生自卑、无用、老朽感,从而患上抑郁症,万念俱灰,个别人还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四)性格改变 人到老年,精神活动大多渐趋内
?向,留恋往事,固守旧的习惯,自我封闭,可能会一改以往性格而判若两人。这与大脑皮层额叶先退化有关。
(五)行为改变 由于大脑皮层的衰变,受皮层控制的皮层下部的本能活动占优势,因此部分老年人会出现一些如儿童的行为。
(六)社会需要的改变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所有需要按等级排列起来,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多数的老年人自我实现需要的程度减弱,但对其他四种需要的程度相对增强。也就是说,老年人对高级需要的程度减弱,对低级需要的程度增强。
无力感 老年人的自我意识较强,非常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功能的下降,老年人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衰老,并对衰老感到难以抗拒,无能为力。
?无用感 在退休之前,很多人处于领导地位,担任管理工作,也有很多人正处于事业的顶峰。他们拥有权力,受人尊重,习惯了别人的服从和赞扬。退休之后,所有的这些权力、地位、人际关系等都化为乌有,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随之消失,他们会觉得自己已成为无用之人,产生了失落感。
?无助感 老年人退休后,离开了原先的社交圈,社会活动减少,社交范围变窄,大多数时间呆在家里,就容易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习惯了几十年的生活模式,退休之后完全改变,这时老年人想建立新的生活模式,结交新的朋友,做过去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情,又缺少别人的认可和帮助。这些都会让老年人感到面对现实时无助,改变现实时更无助。
无望感 无力感、无用感和无助感,都容易导致退休后的老年人产生无望感。如果老年人再遭遇衰老、疾病、丧偶等,会加剧老年人的无望感。他们开始对自身价值及自己生命的存在产生怀疑,感觉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5条标准(许淑莲,1987):
(1)性格健全、开朗乐观;
(2)情绪稳定,善于调适;
(3)社会适应良好,能应对应激事件;
(4)有一定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5)认知功能基本正常。
退休老人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1、感知觉尚好。稍有衰者,可通过戴眼镜、助听器等方法弥补,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
2、记忆良好。能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可说明记忆良好。
3、逻辑思维健全。说话不颠三倒四,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4、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做的梦常新奇有趣。
5、情感反映适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对事物能泰然处之。
6、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能经得起悲伤和挫折。
7、态度和蔼可亲。能知足常乐、制怒。
8、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9、保持学习的兴趣。能坚持某一方面不倦地学习。
10、有正当的业余爱好。如养鱼、下棋、种花等喜好。
11、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保持一致。
12、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退休综合征的表现
从群体生活的大天地转向家庭小天地,从忙人变成闲人,容易使人萎靡不振、意志消沉和情绪低下。具体可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往返犹豫不决,整日不知干什么好;有时还会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做错事;性格变化明显,容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什么都不满意;多疑,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会烦躁不安,猜疑其有意刺激自己。平素颇有修养的当事者,有时候也会一反常态而不能客观地评价外界事物,常有偏见。
1、无力感
许多老人不愿离开工作岗位,认为自己还有工作能力,但是社会要新陈代谢,必须让位给年轻一代,离退休对于老年人实际上是一种牺牲。面对“岁月不饶人”的现实,老年人常感无奈和无力。
2、失落感
在离退休前,一些人事业有成,受人尊敬,掌声、喝彩、赞扬不断,一旦退休,一切化为乌有,退休成了“失败”,由有用转为无用,如此反差,老年人心理上便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
3、无助感
离退休后,老年人离开了原有的社会圈子,社交范围狭窄了,朋友变少了,孤独感油然而生,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往往使老年人感到不安、无助和无所适从。
4、无望感
无力感、无用感和无助感都容易导致离退休后的老人产生无望感,对于未来感到失望甚至绝望。加上身体的逐渐老化,疾病的不断增多,有的老年人简直觉得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油干灯尽了。
并非每一个离退休的老人都会出现以上情形,离退休综合症形成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它与每个人的`个性特点、生活形态和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老人健身运动
1、控制好时间
虽说能运动最好,不管什么时间。但对老人心肺功能弱、血管弹性下降的老年人,注意选择舞蹈时间、地点很有必要。
老人跳舞不宜太早但可以贪黑。早上7点前,连太阳都没有升起黑蒙蒙,空气质量差,浊气未散,不主张这么早锻炼。可以等天放亮,空气稍好才开始晨炼。选择晚上跳舞也不错,空气质量也比没出太阳前好很多。此外,一支舞蹈一跳1~2个小时不太好,当心过于长时间运动加重心脏负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建议老年朋友选择半小时以内的舞蹈,或者每十几分钟休息一下,喝点水,消除疲劳。
2、控制好环境
运动的地点最好选择鸟语花香、绿意浓浓的安静地点,这样,人能更多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和负离子。灰霾天气多,雨水又多,如果遇上这种天公不做美的时节,别上户外运动,免得灰霾吸入肺中。在自家活动活动就好。
3、控制好饮食
早起锻炼的老人别空着肚子,血糖过低容易头晕。早晨起床空腹就得水排毒。再喝点牛奶吃点面包填填肚子,然后再运动。等运动完了之后再正式吃早点。锻炼之前,之中,之后都要多喝水,尤其是盛夏流汗多,天气又湿热,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会造成血液粘稠而使疾病复发。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aoren/883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年人心情烦躁怎么治疗
下一篇: 老人再婚子女怎么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