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老人

老人性格大变是什么引起的(老人易发脾气是什么原因)

生活小常识 2023-07-14 01:27:33

文章目录一、老人性格大变是什么引起的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什么三、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老人性格大变是什么引起的1、心胸比较狭窄导致老人性格大变

这类老人凡事喜欢斤斤计较,别人稍微触犯了他,如无意中踩了他的脚,或不慎把脏水弄到他身上,他就不肯原谅,要大发脾气,甚至大骂一通。有的则对别人过于苛求,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发火。

2、虚荣心过强导致老人性格大变

有些老年人常常以“长者”、“老者”、“过来人”自居,在生活中处处要设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一旦有谁冒犯了他,伤了他的面子,就会大动肝火,发起脾气来。

3、性格变异导致老人性格大变

老年人经常性地发脾气,实际上是心理衰老、性格变异的反映。这些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社交能力逐渐减弱,自我封闭性增强,遇事固执过敏,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

4、疾病征兆导致老人性格大变

有些老人脾气暴躁,可能与身患某种疾病有关。如肝病患者,虚火亢盛,心情烦躁,平时容易发脾气。

5、神经质水平越来越高导致老人性格大变

年轻人的神经质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则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质水平越来越高;年轻人的宜人性和责任感水平会逐渐增长,而外向性在人格发展中表现得较为稳定,同时开放性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而老年人这4个人格特质的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6、认知能力下降导致老人性格大变

身体衰老以及认知能力下降,老年人必须承认他们不能像以前那样让一切尽在掌握,因此他们的控制感不如年轻人;在情感强度上,情绪控制能力下降和感情管理技能提升这两个相反的作用互相抵消,使得老年人的情感强度稳定不变。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什么1、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

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

2、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

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3、趋向保守,固执己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的过去。稍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拒听逆耳良言。

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1、心明豁达,知足常乐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长寿老人往往都能做到胸怀开朗,处事热情,善解人意,他们与世无争,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满足。

2、面对现实,走出误区

作为老年人本身,应端正心态,接受现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对生活抱一种现实的积极态度,自己关心自己,宽慰自己,设法保持心理平衡。老年人应积极而适量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法、音乐、戏剧、绘画、养花、集邮等)。人老了,空闲时间多了,老年人可借此多学一些东西,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以陶冶情操,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做到与众同乐,喜当“顽童”。

3、结交知音经常谈心

老年人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泄郁闷,互相安慰,交流怀古,有助于心情舒畅,对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老人易发脾气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经常性地发脾气,实际上是心理衰老、性格变异的反映。这些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社交能力逐渐减弱,自我封闭性增强,遇事固执过敏,急躁易怒,情绪波
动大。有时候也是疾病征兆,有些老人脾气暴躁,可能与身患某种疾病有关。如肝病患者,虚火亢盛,心情烦躁,平时容易发脾气。意见建议: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通过
自身的心理调节和自制力是可以改变和防止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过去爱发脾气的同志,后来都学会了正确的自我控制。建议常爱发脾气的老年朋友,平时多参加一
些集体社交活动,多找那些心胸开朗、脾气好的邻居、朋友聊天,经常与他们作伴。同时,也可请家人子女随时随地督促,这样,爱发脾气的毛病是可以改掉的。如
果属于病症反应的脾气急躁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为什么人老了会性情大变?

老年人的人格发展轨迹神经质上升,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下降是一种对自身身体状况恶化和认知能力下降的补偿策略,反映了一种老年生活中的自适应机制。

人格(personality)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换言之,人格不同于性格只有将那些描述了人们在思想、情感、追求、行为上差异的性格综合起来,才能称之为人格。

有关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人格发展问题已经有了充分的研究,然而目前为止,还鲜有研究涉及老年人的人格发展问题。最近,来自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和耶拿大学的研究者专门研究了老年人的人格发展模式和根源。他们的研究扩展了以往有关人格发展的两点认识:老年人的人格发展模式和年轻人完全相反;基因在老年人人格发展中重获重要作用。研究论文发表在期刊《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上。

大五人格模型(the Big Five)是人格领域中影响力最为广泛的理论之一。所谓大五人格,即将一个人的人格划分为5种不同的人格特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每一种人格特质又是一个具有正、负方向的维度,这样不同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在这5个维度上的不同取值而被标定出来。

除这五个特质外,研究者还增加了两个额外特质:控制感(perceived control)和情感强度(affect intensity)。所谓控制感是人们自认为能够掌控所经历事件的体验,而情感强度则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反应程度。这样,研究者就可以用上述7个人格特质,描述老年人的人格。

为探讨老年人的人格发展模式和根源,研究者进行了一项跨度为五年的双生子追踪研究。该研究共选用了410名年龄跨度为64-85岁的被试,其中有134对同卵双生子和63对异卵双生子。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的相似程度,研究者可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研究者用不同量表测量了所有被试的7种人格特质,并利用布莱德本情感平衡量表测量了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在5年后,也就是实验的第二阶段,研究者又对被试的这两项指标进行了重新测量。由于死亡或其他原因,只有324名被试参加了第二阶段实验。在整个实验中都需要记录所有双生子的共同经历、非共同经历以及他们的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身高、民族、血型等)。

之后,研究者对两个阶段的数据和双生子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的人格发展轨迹恰恰和年轻人相反,这主要表现在:

年轻人的神经质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则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质水平越来越高;

年轻人的宜人性和责任感水平会逐渐增长,而外向性在人格发展中表现得较为稳定,同时开放性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而老年人这4个人格特质的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由于身体衰老以及认知能力下降,老年人必须承认他们不能像以前那样让一切尽在掌握,因此他们的控制感不如年轻人;

在情感强度上,情绪控制能力下降和感情管理技能提升这两个相反的作用互相抵消,使得老年人的情感强度稳定不变。

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感的变化和大五人格特质的变化存在联系。具体而言,老年人控制感下降与神经质增加、责任感减少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当老年人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认知机能下降后,他们就会在生活中变得谨慎起来,以躲避危险并保持健康,这就使他们变得比较神经质;同时,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会变得挑剔,不再像原来那么外向和易相处;而在文化生活和智力活动上,老年人不再像年轻时那么积极主动,开放性水平会降低;他们也不再按部就班,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件事,这就降低了他们的责任感。总之,老年人的人格发展轨迹神经质上升,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下降是一种对自身身体状况恶化和认知能力下降的补偿策略,反映了一种老年生活中的自适应机制。

不过,老年人在人格发展上不仅有上面提到的一般特征,也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为不同老人在某一特质上的发展程度或发展速率不同。研究者发现,未共同经历过的环境能够解释个体差异中53%的变异。未共同经历过的环境代表了个人生活中独特的环境和事件,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会面对更多的压力事件,因此累积的环境因素才在老年人性格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造成人格发展个体差异的另一个因素就是遗传,它能解释43%的变异。不过,遗传仅在外向性和责任感这两个特质的个体差异上表现出显著的影响,而对开放性、宜人性和控制感的影响则与环境因素相当。之前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的人格变化主要受遗传影响,但其作用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被削弱。然而这次研究却发现,当人们步入老年时,遗传在人格发展中的地位又再次变得重要了,这可能是因为基因不同,身体衰老和认知能力下降的过程也不同。拥有?好?基因的老人,他们机能丧失的速率和程度都会较小,而身体和认知机能的下降又会显著影响人格发展。因此,遗传上的个体差异就反映为了人格发展上的个体差异,这可能就是遗传因素在老年人人格发展中重获重要地位的原因。

在最后,研究者还讨论了老年人这种独特的人格发展模式,是否会对他们晚年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从模型预测来说,较高的神经质,以及较低的外向性、责任感和控制感会降低幸福水平。不过,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并没有发现老年人的幸福水平存在波动,而是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可能是因为被试的年龄还不够老,而更老的人才会面临一个幸福感显著下降的过程,尤其是那些即将面临死亡的人,可能会经历较大的幸福感下降过程。我们可以预期,通过分析幸福感和不同人格特质的关系,在未来我们有可能发展出一套人格控制策略,以提高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水平,而这项研究无疑为此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

老人脾气越来越暴躁易怒是什么原因

一般来说,老人脾气暴躁除了和自身本来的脾气有关,可能还与一些疾病有关。如果老人脾气暴躁是突然发生的,需要家人予以高度重视,判断是否为脑部一些疾病引起的。临床发现,老年痴呆因为记忆力下降通常会导致老人脾气暴躁易怒。此外,老年抑郁症也会引起脾气暴躁易怒。

脾气暴躁易怒的原因可能是:1.可能是身患器官性疾病而导致。2.患有抑郁症或者是精神疾病而导致。应到医院做一下全面的身体检查,或者是精神方面的检查来进行确诊,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出现脾气暴躁的时候可以通过深呼吸的方式来进行缓解。

为什么老年人的脾气总是越来越大?

导致老人易怒的原因

1、甲亢:甲亢患者会有代谢增加及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的表现。患者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均可能亢进,出现心慌,心率增快等症状,对外界的反映会过分紧张,也就容易出现暴躁的情绪。服用甲亢平等药物,可有效控制甲亢症状。

2、他汀类药物影响:有些正在服用他汀类降血脂的患者在停药之后出现易怒现象,其原因是该药在降低胆固醇水平的同时也会降低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导致怒火难以控制。血清素是体内产生的一种神经传递素,是神经细胞用来互相传递信息的一种混合物质。血清素低会对人的胃口、内驱力(食欲、睡眠、性)以及情绪产生负面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他汀用药量。

3、抑郁症、老年痴呆症: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也是导致情绪暴躁、易怒的直接原因。例如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

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具体可表现为显着而持久的抑郁悲观。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伴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浑身燥热、潮红多汗等症状。

4、血糖不稳:血糖不稳,喜怒无常。血糖升高会引起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影响B族维生素的吸收甚至导致人体内B族维生素的缺乏。当老人缺乏B族维生素时,就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出现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的现象。因此,脾气突然变坏,要及时检测血糖水平。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血糖不高,有些老人也会因缺乏B族维生素影响情绪。比如吃的食物过于精细,或者经常喝酒,都会干扰维生素B1的吸收。

5、缺铁:老人缺铁,萎靡不振。有些老人长期吃素食,或者胃肠消化不好,都会导致缺铁。缺铁的老人会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困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急躁易怒、性欲低下等。这些身体的不适很容易影响老年人的精神状况,让一个脾气平和的老年人变得急躁易怒起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aoren/883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