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一、心理老化的预防方法 二、心理老化如何自测三、心理老化的原因心理老化的预防方法1、什么是心理老化
人的外表体型,躯体功能随着老年期年龄增长,可以变得衰退苍老,这是自然规律,人类难以逆转。但是心理不能老化,要始终感到青春常在,充满活力和自信。让老年人永远焕发青春是一句切中时弊的至理名言。人的躯体衰老无法自控和改变,但人的心理老化是可以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结果。心理老化感使人加速生理衰退,意志消沉,百病丛生,生活缺乏乐趣,变得渺小自卑,无所作为,严重损害老年人健康长寿。这是老年人自我心理保健的大忌。
2、心理老化的表现
2.1、生活规律,劳逸适度
一个人的生活越有规律,大脑的活动也越有规律,进而保证心理活动的健康发展。中年要避免酗酒、吸烟等不良恶习和嗜好。
2.2、竞争意识退化
对事业没有创新思路,常感到空虚乏味,尤其是脑力劳动者,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2.3、自卑心理
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长吁短叹。面对时代和生活,往往感到自己已落伍了。
2.4、反应异常
一方面,有时候特别的敏感,总觉得家人与周围的人在与自己过不去,疑虑丛生;另一方面,有时又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视而不见,反应冷淡。
2.5、固执己见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以自己为中心,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6、思维迟钝
面临突发事件时,往往束手无策,慌张无措,抓耳挠腮,急不可耐,不知怎么办才好。
2.7、性情急躁
生活中越来越容易感情用事,言行中理智成分越来越少,容易曲解他人的好意,有时听不进别人意见,不冷静,一触即发。
3、心理老化的预防方法
3.1、提高认识,懂得心理老化的危险性,要培养乐观开朗,胸怀宽阔和"不服老"的思想。
3.2、树立积极人生态度。每个人都要有一种理想追求和生活目标,并为此奋斗终生,永不停步,这样才不会感到生活贫乏苍白,枯萎乏味。
3.3、勤奋好学,积极用脑,广阅博览,可以延迟大脑衰老。
3.4、善于把自己的情绪调节至最佳状态,培养良好情绪。
3.5、永远对人生和大自然充满好奇心,是防止心理老化的良好方法。好奇心就是接受新鲜事物,求知进取的积极生活态度。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3.6、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多种兴趣,专注和钻研并从兴趣爱好中寻求乐趣和活动。
3.7、经常动手,活动身体,不要懒于做事,创造条件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广结朋友,接触社会。
3.8、最后要懂得生命哲理:“人的生命总有尽头,但人的智慧和才能会永世长存”。
心理老化如何自测测定心理老化的十五个问题列表如下:
1、是否近来变得很健忘?
2、是否遇到急事便束手无策?
3、是否总把心思集中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事情上。
4、是否总喜欢谈起往事?
5、是否总是爱发牢骚?
6、是否对发生在眼前的事漠不关心?
7、是否对亲人产生疏离感,甚至想独自生活?
8、是否对接受新事物感到非常困难?
9、是否对与自己有关的事过于敏感?
10、是否变得不愿与人交往?
11、是否觉得自己已跟不上时代?
12、是否常常感情冲动?
13、是否常会莫名其妙地伤感?
14、是否觉得生活枯燥无味,没有意义?
15、是否渐渐喜好收集不实用的东西?
如果你的答案有七条以上是肯定的,那么你的心理就有老化的可能。
心理老化的原因有些人身体健康尚可,亦无重大疾病和体衰苍老征象,但是他们自感老态龙钟,体弱气微,精力不支,思维迟钝,老眼昏花,暮气沉沉,自认为成为社会上的"废物"和家庭的累赘。
遇到困难和生活上不遂心的事,就感到无法克服,无能为力,思想负担沉重,沉缅于失败和挫折的情境。生活缺乏兴趣,对人对事淡漠,近乎麻木,空虚无聊。
人际关系疏远,离群索居,自感自己已经风烛残年。这类人常常是与世无争,消极对待人生和世界,处事优柔寡断,自甘沉沦,无所事事,丧失社会责任感。
每人约有140亿个脑细胞,并有辅助细胞9千万个,在16~20岁之间达到最大值,25~30岁开始慢慢死亡,每天约死亡10万个,40岁以后每天死亡20万个。可见,如不加以预防,人脑的老化过程就会大大提前;如果预防得当,则可收到延缓衰老的效果。其预防措施有:1.多读书,多看报,多听广播,培养广泛的兴趣可以保持脑子的灵活性。中年人学外语、练书法等,对自己的脑健康极其有益。
2.多做思考游戏。年轻时或中年后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人,60岁以后仍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甚至思维能力还有所提高。相反,生活呆板、思想懒惰的人,年龄大了就变得迟钝、糊涂。因此,建议中年人多做些思考问题的游戏,如下棋、猜谜、电子游戏等。
3.积极预防动脉硬化和治疗糖尿病。这两种病对中年人的危害比较严重,尤其对脑的刺激较大,影响脑功能的正常发挥。
4.积极防治抑郁症。忧郁、怅惘、多愁善感等都是消极心理,要分析自己的主观要求是否过高;有困难时,应想办法解决,不要憋在心里,要尽快改变自己的不良心境。
5.保证充足的睡眠。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这个司令部的指挥下,通过遍布全身的神经进行的。脑细胞在消耗大量能量之后,就会出现疲劳,经过睡眠才能解除疲劳,重新积累能量,有利于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睡眠充足,人才有精神。
6.保持乐观。人在遇到挫折、打击或天灾人祸时,悲伤、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学会忍耐,学会坚强,善于将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变为最积极状态。
7.经常活动手指。两手各有分工,活动右手,对左脑有益,活动左手,对右脑有益。因此,一个人应使两手都有事干,左右开弓,对脑子的健康更有益。
8.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看见什么新奇的东西都想问个为什么,爱刨根问底的人,都是爱动脑筋的人。好奇心和想像力恰恰使人的脑子变得更活更灵,可延缓衰老过程。
9.保持童心。多接触孩子或少年儿童,会使自己也变得年轻。
10.重视营养。为防止脑动脉硬化,中年人应多摄取营养均衡的食物,如维生素E等,可促使脑提高其活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小麦、玉米、花生米、芝麻等。另外,还需要补充卵磷脂来维持脑细胞活性,预防胆固醇沉积等,蛋黄和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中年人应常食之。还要多喝牛奶,多吃胡萝卜,这两种物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质等。
所谓人老心不老,面对衰老,要有正确的心态,下面我带来了正确面对衰老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中老年人应该如何面对衰老 1、克服不良生活习惯
不吸烟,不嗜酒,按时作息,规律生活。烟、酒是多种疾病的高风险因素,长期抽烟、嗜酒的人患肺癌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人。及时戒掉吸烟嗜酒的不良习惯,能减少发病可能性,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的晚年。
2、平时不可乱吃药或者擅自停药
多数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每天要服用多种针对不同疾病的药物。但老年人吃药要格外慎重,遵医嘱服用,不能凭自己经验感觉或他人介绍就买药来吃,更不要因为最近自我感觉比较好,就擅自停服某一种药物,这两种错误的做法都会对老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坏处。
3、调整自己的心态
乐观情绪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其生理功能从盛到衰,这是一种自然过程。真正的衰老是心理上的衰老。而只要有乐观 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可以预防心理衰老。同时,在逐渐步入老年的时候,老年人不得不面对自身角色的转变,大多从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变成被动消费者, 甚至随时都离不开别人的照顾。
在面对这种转变时,有的老年人会表现出焦虑、抱怨、反感,而这样的情绪往往会成为脑血管病发作的诱因。因此,老人与子女、晚 辈、同事、邻居等要和睦相处,遇事不计较、不固执、不生气、能容忍。
4、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老年人自己应该主动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发挥余热,或参加社区活动,经常与街坊老友聊天,可以使生活充实,精神愉快,情绪放松,还能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见闻,使身心处于协调状态。
5、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有益于提高肌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运动可以改善身体机能,调整紊乱的内分泌功能、降低对机体各种疼痛和不适的敏感性,改善不良情绪,改变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过低评价,减轻对身体和疾病的担忧。
此外,长期规律的运动能刺激大脑,有助于改善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改善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大脑的衰老,有效地延缓大脑认知功能(主要指注 意力、记忆力和行动计划能力等)的减退。因此,老年人应该长期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量力而行,保持身体机能处于良好状态。
6、注意饮食营养均衡
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对于各种营养的吸收能力逐渐降低,加之老年人喜吃较软的东西,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老年人的饮食倾向于高能量、高脂肪、低纤维素、 低维生素,所以老年人应适当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持营养均衡,同时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老年人也需要多补充钙质。总之,老年人的食物应以新鲜清淡为 主,辅以适量的肉蛋鱼类,尽量做到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
7、注意防止人身意外事故
老年人由于肌肉骨骼系统的退行性改变,多行动不便,所以不提倡老年人做运动强度太大的活动,室外活动时,也要尽量远离车多人多等拥挤嘈杂的地方。
8、注意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人上了岁数,身体各项机能大不如前,因此要定时检查身体,及早发现疾病,掌握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也能准确了解已有疾病的病情变化情况,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子女多关心老人
子女应尽自己赡养、孝顺老人的责任,身在外地时更要多加关心,从而让老人享受到儿孙绕膝、晚辈嘘寒问暖的天伦之乐,而不至产生被冷落、被遗弃的感觉。
2、支持丧偶老人再婚
子女对老人再好,有些感情却是子女无法替代的,老人的某些感情需要,是当子女的也满足不了的。因此,对于丧偶老人,子女应该热心当“红娘”,成全他们的。
3、培养个人兴趣
从看书、习字、画画、练琴、打拳、击剑、种花、饲养动物等活动中获得乐趣。这些均有助于自己从孤独的小圈子里解脱出来。即使从事这些活动时可能只有一个人,但是,一旦全身心地投入,孤独感也就悄然消失了。
4、每天坚持适量运动
每天必须坚持体育锻炼一个小时左右,结伴散步,简单易行,效果不错。运动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调整积极的情绪,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医学心理学专家指出,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运动锻炼已经成为一个促进老年人心理适应能力的良好形式。
5、家人常与老人谈心
老人整日在家,活动范围小,又年老、体弱多病,加上对子女的牵挂和对往日好友的思念,内心常常不平静。精神上的这些苦恼、烦闷、忧虑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诉说。小辈如能抽时间常和老人谈心聊家常,能使老人的心理满足,同时也利于家庭气氛的和睦。婚姻,不应充当不光彩的干涉者。
6、探寻家门内外无数消闲自娱之道
老年人是得天独厚的“悠闲族”,有人称退休是“第二人生”之始,没有子女相随,卸了抚育重担,正可自寻乐趣。鱼虫花鸟、走亲访友、优哉游哉(旅游),身心怡然。甚至有点癖好也无妨,幽默闲适大师林语堂称:“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可见有了这种消闲自娱、仰赖健全、乐观的心态,就会感觉到越活越有味。
7、认知疗法
老年朋友首先要看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业,哺育自己的后代,应该是子女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长大了都不愿离家,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现。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而感到高兴。
8、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老年人退休后可以继续学习新知识,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有条件者可参加老年大学,充实自己的生活,延缓大脑的衰老,预防痴呆的发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老人不但自我价值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学习中排解了孤独。通过学习,还可以加强老人与社会的联系,提升老人自身的社会价值感。
9、生活疗法
摆脱孤独的最佳方法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这里有两层意思。子女离巢并不等于断绝彼此的关系。子女离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间后,老人还应该继续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给他们适当的帮助。或者,条件许可时,老人也可以在子女家轮流居住,以免独守空房。这就是一种生活情境的创造。
10、行为疗法
当自己感到孤独时,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向自己布置不同难度的交往任务。开始时,交往任务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渐加强交往的难度。在与各种人的交往过程中,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与习惯,努力与人和睦相处。
如果自命清高,遇到困难不肯求助于人,或者对别人的困难不屑一顾,结果必然加剧自己的孤独感。所以,一方面要善于帮助他人,从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求助于人,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
11、学会自我欣赏
很多退休老人会有一种自己老了干不动了,被社会淘汰了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不对的。老人要学会自己欣赏自己。我们老了,不是无能,也不是废物。我们年轻时已经为家庭和社会做了应有的贡献。
老了即使不再老有所为,只要活着就是对家庭和社会的奉献。不必自卑,不必沮丧,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充满自信地愉快生活,笑对人生。不要过于节俭,该享受的要享受,要精心地打扮修饰自己,穿光鲜时尚的衣服,举止优雅地参加到各种社会活动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aoren/882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恐惧症对老人的危害
下一篇: 老人过度怀旧的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