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一、怎样了解老年人的心思二、老人的心理该怎么呵护呢三、退休老人该怎样安排晚年生活怎样了解老年人的心思1、怎样了解老年人的心思
首先,日常生活兴趣方面。可以在聊天时,很随意地问老人几个问题。包括,“什么事您做起来觉得最有意思,是看电视、还是打球”、“您想学点什么新玩意吗?比如上网、摄影”、“您最不喜欢做哪些事,或者不愿看到年轻人做哪些事”……简单的几个问题,就可以了解老人是喜欢安静还是热闹,是恋旧还是喜欢新鲜事。其次,生活环境方面。可以问问老人“您喜欢住大房子还是小房间”、“房子里想装些什么电器”、“您想在屋里放点什么,装饰品还是花草”……这样,就能为老人安排一个符合他们心意的居所了。最后,人际交往方面。可以问一下老人,“您愿意跟孩子们一起住吗”、“您每天都会跟老伙伴一起锻炼吗”、“旁边人多了您会觉得吵吗”。通过这样的提问,便能了解老人是想多交些朋友,还是喜欢独处。
2、老年人是怎么患抑郁症的
2.1、被不适掩盖
典型的抑郁症,都有较深的持续性情绪低落和消极悲伤。而老年人的抑郁却不是十分典型,看不出心境的恶劣,也没有想自杀的念头。许多老年人也都关注和强调他们只是感到疲乏、消瘦、睡眠差等不适而否认自己已患有抑郁症。
2.2、被丧偶忽略
在有压力的社会生活事件中丧偶对人的心理创伤最大。丧偶后,家庭结构、亲情关系、经济情况、起居环境都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和处境是一个心身的考验,度过这个适应性生活阶段又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必须懂得在这期间存在着患抑郁症的危险性。
3、老年人患上抑郁症的危害有什么
老年人抑郁症老年抑郁症与青年人患抑郁症有很大不同,因此老年抑郁症不易被发现,一旦被发现的时候,症状已经非常严重,甚至很多老人已经有了轻生等想法。可见,老年抑郁症危害的严重性。
老人的心理该怎么呵护呢1、兴趣爱好
丰富业余生活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如练书法、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可舒展心情,又能珍惜时光,生活更有意义。
2、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学习不单纯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不感到寂寞。
3.情绪
保持乐观情绪老年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尽量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学会摆脱烦恼生活既丰富多彩,同时也充满坎坷和烦恼,人生本来如此。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保持一份好心情。
4、关心
家庭和社会关心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和必要条件,生病时需要照顾,不但给予物质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给予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
5、人际交流
加强人际交流老年人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退休老人该怎样安排晚年生活1、思想认识
在思想上,退休的老人应该避免,“退休就是人生完结的终点”这种意识,其实退休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它是我们人生重新开始的一个转折,更不能有这下“我就没用了”的思想,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思想是乐观向上,积极投入新的生活,让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有意思。
2、生活安排
在晚年生活上要注重身体的修养,生活质量的提高,心态要放平稳,不在为琐事烦恼忧郁,要活的大气充实,在日常生活中,以前因为工作学习,没有时间去发展去完成的事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逐一完成,让人生无遗憾。
3、养生规律
在养生方面,老年人是应当注意调养的,每日要按时早睡早起,加强一些身体锻炼,平时在生活饮食上还要多加注意,日常的生冷应是禁忌,不可发怒急躁,每日应按时按量合理的安排一些养生时间,这样才能让我们老年的肌体保持活力,继续人生美好的前景。
70岁老人心理特点
1、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 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2、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 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3、趋向保守,固执己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的过去。稍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拒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但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经过认真研究、讨论,他们也会放弃己见,服从真理。
4、统觉发达,判断准确 大部分老年人都统觉发达,他们能够运用一生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指导后来的实践,经过周密考虑,更深刻地认识当前事物,准确判断,避免失误,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喜安静、惧孤独,不耐寂寞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多数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故不喜嘈杂、喧闹的环境,愿意在安静、清闲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些老年人当离开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时,往往若有所失,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在家庭中,不少老年人既愿意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又对持续喧闹的环境,感到心烦意乱。
6、希望健康长寿 能够看到自己从事过的事业蓬勃发展,看到社会的进步与儿孙们的茁壮成长诗老年人的共同心愿。因此他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旦生了病则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尽可能达到延年益寿,能够看到自己愿望的实现。
主要心理需求
1、健康需求
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1]
2、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
3、安静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哄哄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4、和睦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5、支配需求
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6、求偶需求
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7、尊敬需求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为疾病埋下祸根。
8、工作需求
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9.学习需求
活到老,学到老。老人更应通过丰富的学习老年业余生活,发挥自身余热。
老年人的 心理适应
1、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
2、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
3、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
4、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辛福生活的要素
5、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
6、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2]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aoren/870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人的心理健康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