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老人

老人厌世该怎么办,为什么老人会厌世

夕阳红 2023-07-03 01:58:09

一、如何解决老人厌世呢

1.培养多种兴趣。老年人一般时间比较充裕,如果没有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做,就会产生孤独感。因此,家属应该帮助老年人培养一些个人兴趣爱好,如种花、喂鱼、养鸟、下棋、绘画、集邮等等,在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中消除孤独心理。

2.与晚辈交朋友。老年人如果只有同龄朋友,往往会在好友的相继去世中体会到自身&ldquo 来日苦短&rdquo ,从而产生悲观情绪。因此,应该鼓励老年人多与晚辈交朋友,一方面可以摆脱孤独心理,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年轻人蓬勃向上的情绪中受到积极的影响,找回青春,恢复信心。

3.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退休后不能完全脱离社会,应该多寻找一些合适的机会,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继续发挥个人余热。在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延缓衰老进程,摆脱孤独心理,保持身心健康。

4.尊重体贴爱护。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贴爱护老人是晚辈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年人奋斗一生,为社会、为晚辈辛苦了一辈子,老了以后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回报。尤其作为晚辈,更应该孝敬、体谅老年人,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多给老人以照顾和关心。

二、引起老人厌世的原因

一,外在原因:

最为普遍的是受子女或其他亲属的抛弃虐待,使生活失去依托,对前途失去信心,心理感到极度的压抑、空虚、孤独、失望和悲观;此外,家庭纠纷,经济拮据,老年丧偶,夫妻离异等等,都可能使老人感到晚年生活的无趣无望,产生严重的丧失感和绝望感。

老人厌世该怎么办,找到根源最关键

二,内在原因:

最多情况是体弱多病,病魔缠身,久治无效,对生活失去信心和乐趣;还有些老人性格孤僻偏执,不善社交,觉得生活孤单寂寞,苦涩乏味,产生厌倦感。

老人厌世现象在我们社会中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切和重视。要克服和消除老年人的厌世心理,既需要老年人自身的努力,同时也更需要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关怀和帮助。社会各界尤其是老年人的家庭应为老人创造一个安全、康乐、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使每一个老人都沐浴在和煦温暖社会大家庭的阳光之中。作为老年人的子女和亲属要孝敬和尊重、体谅老人,不仅要在物质上,更重要的还要在精神上多给老人以照顾和关心。任何虐待、歧视甚至抛弃老人的做法都是不道德的、违法的行为,都要受到社会的谴责。作为小辈和晚辈,最可贵的莫过于对老人的体谅、关怀和扶助了。如果老年人的子女和家属都以这种态度对待他们,使老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快慰和幸福,他们怎么会厌世轻生呢?

三、好心情对老人有多重要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有变老的一天。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老年人朋友的一些问题,平时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也要多多关心老人。同时老人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身体健康极为重要。就老人常见的慢性病而言,就与老人心态息息相关。

高度焦虑诱发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其典型的表现为胸闷、气急、疲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许多医学研究发现,高度焦虑的人出现心绞痛发病率为低焦虑者的2倍。而许多冠心病患者,就是由于不良情绪的刺激而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导致突然死亡。所以在平时的生活里面,老人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不要过于焦虑。

“坏”脾气导致高血压

不良情绪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又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更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当老年人受到严重精神创伤,出现愤怒、焦虑、仇恨等激动情绪时,很可能诱发血压突然升高,严重可引发脑卒中、心力衰竭、猝死等。老人要注意自己的坏脾气,能改就尽量去改掉。

“气”出来的糖尿病

医学资料显示,因心理因素而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占总体人数的60%以上,如产生暴怒、焦虑、悲伤等情绪,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引起机体代谢功能紊乱。此外,高血糖促使其胰腺分泌胰岛素,使得疲乏的胰腺进一步受伤,使糖尿病者病情加重。

四、化解情绪短路你需要三个方法

要克服“情绪短路”和“心理斜坡”的不良反应,就要重视自己的心理保健。正如古语所说:“心病还须心药医”。首先要自觉地消除思想上的偏差,人生不可能总是高潮,更不可能事事如意,谁也要在平凡日子中生活,少不了要碰到麻烦事。关键是懂得放松自己,以平常心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在不顺心时不致陷入烦恼的泥坑而不能自拔。只有善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为自己营造出良好的生理状态,从而赢得“健康人生”。

其次,应该勇敢面对新生活,主动体验生活中的不同乐趣,既能在激荡人心的活动中体验激情的热烈奔放,又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既能在群体活动中感受快乐,又能在独自生活时创造充实。只有这样,才能在碰到不顺心的事或发生较大转换时,避免产生心理上的反差而诱发情绪短路或心理斜坡。

其三,适当地“糊涂”是医治情绪病的良方。对人对事,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大可“糊涂”待之。“糊涂”者指不事事计较谁是谁非,不去时时考虑个人得失,不去每每分析谁占了我的便宜,不去常常思量,自己有没有吃亏。尤其是老年人,由于有“长者尊严关”、“老年面子关”和不自觉而产生的“老子总是正确关”等等。“海纳百川”的气量,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但是,必须具有大气量,才可能轻松地生活。宽容,该是老年人心理基础最重要的一条。

?老人迟暮心理变化知多少

老年人身体衰老、体弱多病、社会适应能力逐渐下降;离、退休后赋闲养老,易滋长老朽感和末日感的悲观心态;子女婚嫁后另立门户,老人会产生孤独、寂寞以及对子女的牵挂心理。下面是几种老年人常见的心理。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的一种焦集的心理体验。焦虑并非都是病理性的,只有在去除诱因后焦虑仍持续存在,或总是毫无原因地出现焦虑情绪,而且焦虑的程度严重或持续的时间过长时,才成为一种病态心理。

1、焦虑的临床表现

严重的焦虑表现为惊恐发作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惊恐发作时有剧烈的心跳和呼吸急促症状。患有广泛性焦虑的老年人表现为愁眉苦脸、坐卧不安、搓手顿足、惶惶不可终日。此外,还可能有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及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

2、焦虑症的对策

心理治疗 耐心倾听、安慰、解释、支持等治疗可暂时稳定和缓解症状;行为疗法(如松弛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可提高患者对焦虑症状的自控能力;认知心理治疗可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具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物能较快解除焦虑症状。不过在选择药物的种类和调整药物的剂量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年老体弱和内脏功能减退的特点。

二、抑郁

老年人易患抑郁症,其症状有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缺乏愉 *** 、自我评价低、睡眠差,甚至有消极厌世的言行。老年人抑郁病情严重时思维和动作都会受到抑制,出现类似老年性痴呆症“真抑郁、假痴呆”的情况。

1、为何人到老年易抑郁

家庭结构改变 以前全家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如今子女成家分居,老人孤独寂寞,若再丧偶,老年人经受不住打击,容易抑郁成疾。

触景生情 见到与自己年龄相近的亲朋好友、远亲近邻相继离世,会联想到自己在世之日已不多,容易积郁成疾,罹患抑郁症。

角色改变 以前是年富力强、养儿育女、现在反过来要子女来照顾,甚至成为子女的负担。若子妇对老年人缺乏关心,超级大国年人很容易郁郁寡欢。

其他因素 如疾病缠身、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经济拮据、家庭矛盾多等。

2、抑郁症的对策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老年夫妇应互相关心、注意与小辈之间的关系、不要过多干涉子女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公益活动、多与社会接触、多与年轻人接触,从他们身上汲取青春活力。

早诊断、早治疗 不仅要诊治躯体方面的不适,同时还要重视情绪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为什么会产生厌世的感觉?

如果一个人产生厌世的心里,一般都是因为情绪低落,对生活缺乏信心才导致的,像这种情况一定要调整情绪,让自己高兴快乐。可以适当地进行户外活动,跑步,打球,让运动驱散低落的情绪。如果自我调整有困难,就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协助你提升心理能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aoren/626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