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老人

老人服用三类药物需谨慎-用药注意4要点

健康管理师 2024-03-09 14:01:39

老人服用三类药物需谨慎-用药注意4要点

人到老年身体逐渐变差,经常吃药成为老年人习以为常的事情,老年人的机体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生理功能渐趋衰退,药物代谢有其特殊性;此外,老年人对疾病、诊疗的认知往往有所偏差。接下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有温度的医嘱

老年人求医时,常有多种慢性疾病共存的情况。就诊时往往有多重主诉,甚至不能准确地述说病情。医生在接诊这类患者时,必须仔细询问,必要时还需向其家属了解,以详尽掌握患者的病史及用药情况。

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中包含抗生素、抗高血压药、强心苷类、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药、抗凝药、消化系统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精神障碍药等,尤其应当向患者阐明用药配伍。

其次,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等情况也比较多见。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药物代谢减慢。医生需要积极提醒他们注意保护肝肾和胃肠道功能,建议患者优先选择成分适合特殊人群的药物,如需进行相关检查,则细致解释每项检查的过程与目的。

由于听力、理解力、记忆力等方面的问题,与老年患者交流比较困难,需要临床医生耐心倾听;与患者对话尽量放慢语速,表述清晰;并鼓励患者充分提问。从而帮助老年患者正确理解医生传达的信息。

根据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专家提醒,在服用以下药物时应特别注意:

降压药

有些中老年人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便大量服用降压药物,甚至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求达到快速降压的目的。其实这种做法很危险,因为人体血压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已长期习惯于在高血压下维持脑部血液灌流的中老年人,如果在很短时间内通过大量服药使血压骤然下降,将会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脑部供血不足,血流缓慢,血液易于凝聚,很容易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解热镇痛药

人在感冒发热时,常用此类药物,特别是高热病人往往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热。这些药均是通过使人大量出汗、大量散热而使体温下降。尤其是伴有呕吐、腹泻的中老年人,发汗后致使机体严重缺水,造成血液浓缩,黏滞性增加,促使血栓形成。

利尿药

速尿、双氢克尿塞等利尿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水肿,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若中老年人使用剂量过大,尿液排出增多,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血液浓缩,可导致脑血管栓塞。其他如镇静催眠药,服用不当也可引起血压下降,形成脑血栓;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长期服用滋补强体药如人参等,有发生脑血管破裂,造成脑溢血的可能。

老人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

  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减弱,脏器功能和组织结构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和紊乱,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影响许多药品选用、剂量大小、和用药的频率,给老年病治疗带来很多困难。老人用药原则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老人用药原则资料,欢迎阅读!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用药原则

  1.受益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2.五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比如应用p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使用a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可以减少用药数目。另外,要重视非药物疗法,这仍然是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加强腹肌锻炼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无需用药。

  3.小剂量原则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4.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举例来说,抗心绞痛药物的有效时间应能覆盖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时段。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用长效钙拮抗剂。而劳力型心绞痛多在上午6时到1 2时发作,应在晚上用长效硝酸盐、p阻滞剂及钙拮抗剂。

  5.暂停用药原则

  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老人用药要注意事项

  首先,注意不能盲目用药。

  一些老年人并不完全相信医生,容易偏听偏信,自行用药,但这样的用药习惯危害极大。特别是逢年过节时,不少人把保健品当成?礼品?送人,当成?补品?长期服用。实际上,含有药物成份的保健品与其它任何药物一样都有两面性,既有保健作用;如果使用不当,也有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因此,老年朋友在服用药物或保健品前,要对自己的病症有所了解。如常感到头痛、腰酸背痛等,经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可选用一些解热镇痛类药物,但一旦有器质性病变,则切忌盲目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要及时就医。

  其次,在用药剂量上,要注意适当减量。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生理功能处于逐渐减退的状态。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能力、生物转化和排泄能力等各项指标较年轻时都有一定的下降。所以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普通成年人更强,用药应当适当减量。一般剂量控制在普通成年人的四分之三。

  再次,老年人要注意别陷入?恋药?误区。

  不少老年人被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困扰,认为自己身体不行了,往往产生吃药比较保险、多吃药对自己有好处的想法。殊不知?是药三分毒?,尤其是老年人肝肾代谢能力减退,药物容易在体内积蓄,对身体造成药源性危害。因此不要把药物当作?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法宝,要知道盲目?恋药?只会有害无益。

  最后,老年人联合用药需留心多注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aoren/2017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