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络穴位

人体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及44个穴位位置图

学穴位 2023-05-29 18:45:14

人体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及44个穴位位置图

足少阳胆经活跃时间:子时(23点~1点)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才能顺利代谢,起床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常在此时不入睡的人,眼眶发黑,易得结石。

经络循行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颔厌穴),上行至耳后(风池穴),沿着颈部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至肩上交出手少阳经的后面,向下进入缺盆部;耳边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到目外眦后方;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向下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穴);缺盆部直行的脉下行腋侧,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肋,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4指外侧端(足窍阴);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着第1、2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大敦穴,属肝经),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联系脏腑:属胆,络肝,与心有联系。

足少阳胆经头部穴位分布最多最密集,头部的穴位循行图看起来像一个背着大壳的蜗牛。

足少阳胆经经穴歌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

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

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日月京门乡,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

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

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足少阳胆经所属穴计有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44穴。

本经脉主治症候

胆和肝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肝主谋略,胆主决断”。现代人思虑过度而行动不足,压制肝胆,造成身体不健康。对胆经常加以敲击可改善食欲,提高消化功能,增加人的行动力。除了主治肝胆病以外,本经上的穴位对侧头、目、耳、咽喉、胸胁上的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本经脉关键穴位

风池除了能治疗头面部的一切疾患外,还是一常用的祛风要穴,内外风皆治;
肩井治乳痈、难产;
带脉善治赤白带下及腰胁痛;
环跳治腰胯腿痛及下肢痿痹;
风市为祛风湿的要穴,善治瘾疹瘙痒及下肢痿痹;
悬钟除治疗下肢痿痹外还可以治疗项强、胸胁胀痛;
侠溪可以治头痛、耳鸣、耳聋等。

经络图解
足少阳胆经44个高清穴位图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01、瞳子髎穴

精确取穴:在面部,目外眦旁,眶外侧缘处。
主治疾病:目赤肿痛、目翳、青盲、白内障、迎风流泪。

02、听会穴

精确取穴:在面部,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疾病:1 耳鸣、耳聋、聤耳。2 牙痛、面痛、头痛。

03、上关穴

精确取穴:在耳前,下关直上,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疾病:1 耳鸣、耳聋、聤耳。2 偏头痛、牙痛、面痛、瘛瘲。

04、颔厌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鬓发上,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主治疾病:1 偏头痛、目痛。2 牙痛、耳鸣。3 眩晕、癫痫。

05、悬颅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鬓发上,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疾病:偏头痛、目赤肿痛、牙痛、面肿。

06、悬厘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鬓发上,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主治疾病:偏头痛、目赤肿痛、牙痛、面痛、耳鸣。

07、曲鬓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主治疾病:1 偏头痛、颔颊肿。2 目赤肿痛、牙关紧闭、暴喑。

08、率谷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穴直上方。
主治疾病:1 眩晕、呕吐、耳鸣、目痛。2 小儿急、慢惊风。

09、天冲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穴后0.5寸处。
主治疾病:1 头痛、耳鸣、耳聋、齿龈肿痛。2 惊恐、癫痫。

10、浮白穴

精确取穴: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的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上1/3交点处。
主治疾病:1 头痛、耳鸣、耳聋。2 瘿气。3 肩臂不举。

11、头窍阴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的中1/3与下1/3交点处。
主治疾病:1 头项痛、耳鸣、耳聋、口苦。2 颈项强痛、四肢转筋。

12、完骨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1 头痛、失眠、癫狂。2 口歪、颊肿、牙痛。

13、本神穴

精确取穴:前发际上0.5寸,神庭穴旁开3寸,在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2/3与外1/3交点处。
主治疾病:1 头痛、目眩。2 胸胁痛、颈项强痛。3 癫痫、中风。

14、阳白穴

精确取穴:在前额部,双目直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疾病:1 头痛、眩晕。2 视物模糊、目痛、眼睑下垂、面瘫。

15、头临泣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疾病:1 头痛、目眩、白翳、耳聋。2 小儿惊风、癫痫。

16、目窗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疾病:1 头痛、眩晕、面肿、上齿龋肿。2 视物模糊、鼻塞。

17、正营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牙痛。

18、承灵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疾病:1 头痛、眩晕。2 目痛、鼻塞、鼻衄。

19、脑空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穴。
主治疾病:1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颈项强痛。2 癫狂痫、惊悸、热病。

20、风池穴

精确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
主治疾病:1 目赤肿痛、鼻塞、鼻衄、耳鸣、咽喉肿痛。2 头痛、眩晕。3 癫痫、中风。

21、肩井穴

精确取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疾病:1 上肢不遂、瘰疬、中风。2 头痛、眩晕。3 乳腺炎、乳汁不下、乳痈、难产。

22、渊腋穴

精确取穴:在侧胸部,举臂,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主治疾病:1 胸满、胁痛。2 腋下肿、上肢痹痛、臂痛不举。

23、辄筋穴

精确取穴:在侧胸部,渊腋穴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主治疾病:1 腋肿、胸满、胁痛、肩臂痛。2 气喘。3 呕吐、吞酸。

24、日月穴

精确取穴:在上腹部,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疾病:1 胃脘痛、胁肋胀痛。2 黄疸、呕吐、吞酸、呃逆。

25、京门穴

精确取穴: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疾病:1 胁痛、腰痛、脊强脊痛。2 腹胀、呕吐、肠鸣、泄泻。3 水肿、小便不利。

26、带脉穴

精确取穴:在侧腰部,章门下1.8寸,第11肋骨游离端的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主治疾病:1 胁痛、腹痛、腰痛。2 赤白带下、月经不调、阴挺、疝气。

27、五枢穴

精确取穴:在侧腹部,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主治疾病:1 带下、月经不调、阴挺、疝气。2 腹痛、便秘。

28、维道穴

精确取穴:在侧腹部,髂前上棘的前方,五枢穴下0.5寸。
主治疾病:1 小腹痛、水肿。2 月经不调、阴挺、疝气。

29、居髎穴

精确取穴:在髋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疾病:1 腰痛、下肢痿痹、足痿。2 疝气。

30、环跳穴

精确取穴:在臀外侧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疾病:腰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挫闪腰疼、膝踝肿痛。

31、风市穴

精确取穴: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疾病:1 下肢痿痹、腰腿痛、中风、半身不遂。2 脚气、全身瘙痒、瘾疹。

32、中渎穴

精确取穴:在大腿外侧,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肱二头肌之间。
主治疾病:1 下肢痿痹、半身不遂。2 脚气。

33、膝阳关穴

精确取穴:在膝外侧,阳陵泉穴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1 小腿麻木、膝腘肿痛挛急、半身不遂。2 脚气。

34、阳陵泉穴

精确取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1 黄疸、口苦、呕吐。2 胁肋痛、肩痛、下肢痿痹、腰膑肿痛、小儿惊风。

35、阳交穴

精确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主治疾病:1 面肿、瘛瘲、胸胁胀满疼痛。2 下肢痿痹、膝股痛。3惊狂、癫疾。

36、外丘穴

精确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主治疾病:1胸胁痛、颈项强痛。2 下肢痿痹。3 癫狂。

37、光明穴

精确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疾病:1 目视不明、目痛、夜盲。2 下肢痿痹、膝痛。3 乳房胀痛、乳汁少。

38、阳辅穴

精确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主治疾病:1 下肢痿痹、脚气、恶寒发热。2 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腋下肿痛。

39、悬钟穴

精确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疾病:1 下肢痿痹、脚气、瘾疹。2 胸胁胀痛、腋下肿痛。3颈项强痛、偏头痛、咽喉肿痛。

40、丘墟穴

精确取穴:在足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疾病:1 胸胁胀痛、颈项痛。2 下肢痿痹、疟疾、脚气。

41、足临泣穴

精确取穴:在足背外侧,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疾病:1 目赤肿痛、目眩、目涩、偏头痛。2 乳痈、疟疾。

42、地五会穴

精确取穴:在足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第4、第5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腱内侧缘。
主治疾病:1 足跗肿痛、腰痛、乳痈。2 头痛、耳鸣。

43、侠溪穴

精确取穴:在第4、第5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疾病:1 乳痈。2 头痛、耳鸣、耳聋、眩晕。

44、足窍阴穴

精确取穴:在足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疾病:1 胁肋痛、足跗肿痛。2 耳鸣。3 头痛、失眠。

十二经络动态走向图

十二经络走向动态图

第一层、锻炼四肢百骸,筋骨柔韧。

第二层、锻炼内脏机理,代谢能力。

第三层、经络与气,经络吾意为精神与肉体之间媒介与关联。

第四层、养精神志意,精满,神凝,志意一而不杂。

第五层、养心,即人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到此已是智者,圣人之境界。

第六层、修德,容量,公平,无私,神人之境界。

第七步、归道,无为、无知、无欲、至人境界。

第一经: 手太阴肺经(3:00-5:00寅时)

第二经: 手阳明大肠经(5:00-7:00卯时)

第三经: 足阳明胃经(7:00-9:00辰时)

第四经: 足太阴脾经(9:00-11:00巳时)

第五经: 手少阴心经(11:00-13:00午时)

第六经: 手太阳小肠经(13:00-15:00未时)

第七经:  足太阳膀胱经(15:00-17:00申时)

第八经: 足少阴肾经(17:00-19:00酉时)

第九经: 手厥阴心包经(19:00-21:00戌时)

第十经:手少阳三焦经(21:00-23:00亥时)

第十一经:足少阳胆经(23:00-1:00子时)

第十二经:足厥阴肝经(1:00-3:00丑时)

足少阴肾经

经 络 组 成

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经,原意是指纵行的丝,又有"径"的含义,指大而深的直行主干;络,则有"网"的含义,譬如网络,指小而浅的横行支脉;脉,则主要是指是血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概括来说,经络就是全身运行气和血的大小通路,大的主干为经脉,小的分支为络脉,总称为经络.

1.经脉的主体部分

经脉在体内纵向循行,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名称,是运行气血营卫的主要干道,因而是经络系统的主体。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向外联络肢体,内行连属脏腑,将人体联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奇经八脉则对全身经脉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十二经脉各有专属的穴位,而奇经八脉中除任脉、督脉外,无专属的穴位。

络脉是由经脉分出行于浅层的支脉,由经脉别行分出的较大络脉主要有十五络,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侧三部的重要支脉,起沟通表里和渗灌气血的作用。络脉再别出的细小分支称孙络,其浮现于皮肤表层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称浮络、血络,它们纵横交错,愈分愈多,愈分愈小,最后弥散网络全身。

    十二正经从四肢肘膝部别行正经深入体腔的支脉称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它们的作用主要是沟通脏腑,加强表里二经之间的联系,也是经络的主体部分。

2.经络的连属部分

经络的连属部分包括内属和外连两大部分。

经络内属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每一条经脉各连属了一个脏腑。连属于脏的经脉为阴经,连属于腑的经脉为阳经。

经络的外连部分包括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外周连属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的屈伸活动,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十二皮部则是十二经脉之气在体表的分布。皮部位于人体最外层,具有保护机体、抵抗病邪入侵、反应相应脏腑经络病变的作用。

附:经络系统阴阳五行对合表

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那么,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十二时辰养生法。

胆经子时(23:00-1:00)

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有些人等闲切除患者的胆,是不负责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脑筋清楚,精神和面红润。反之,子时前不睡者,精神和面清白出格是胆汁缺乏新陈代谢的气而变浓结晶,形成结石,犹如海水变浓晒成盐。此中一部分人还会是以而“胆怯”。胆经这时要上床困觉,利于骨髓造血。

肝经丑时(1:00-3:00)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撑持,废旧的血液裁减,新颖的血液孕育发生,这类代谢都是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摄生学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若丑时未入睡的话,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脸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焦躁,易生肝病。肝经最旺的丑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肺经寅时(3:00-5:00)

“肺朝百脉”,肝于丑时推陈出新,将新颖血液提供给肺,经由肺送往全身。因此,人在早晨脸色红润,精神抖擞。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肺经呼吸运作最佳的时候,而此时脉搏最弱。

大肠经卯时(5:00-7:00)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颖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步入兴奋状况,完成对食品中水分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这时起床,大肠蠕动旺盛,适合排泻。

胃经辰时(7:00-9:00)

在7:00过后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表现为嘴唇干,重则豁嘴或生疮。胃经胃最活跃,此时一定吃早餐,每一天这时敲胃经最佳,开始工作人体的发电系统。

脾经巳时(9:00-11:00)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效好,表现为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心经午时(11:00-13:00)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表”。心气鞭策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中午能小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益,可以使乃至晚上精神抖擞。心经此时保养表情舒服,适当休息或午睡。

小肠经未时(13:00-15:00)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至脾。未时是小肠最活跃的时候,故午餐应在下午1时前吃。

膀胱经申时(15:00-17:00)

膀胱储藏水液和津液,轮回水液并将骈枝部分排出体外。津液在体内轮回,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咳而夜尿证。膀胱经膀胱最活跃的时候,适当多喝水。

肾经酉时(17:00-19:00)

“肾藏于生殖之精,肾为天赋和五脏六腑之精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泄火排毒,肾在酉时步入储藏精华的阶段。肾经适合休息。

心包经戌时(19:00-21:00)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是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心包经戌时行旺,可断根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无缺状况。心包经旺时宜随便走走,这时心脑颅神经器官系统最活跃,心脏欠好的人最好这时候敲心包经,成效最佳。

三焦经亥时(21:00-23:00)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备主持诸气,疏通水路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深度睡眠,百脉可休息生息,对身板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独特之处,即亥时困觉,故此时段内睡觉最佳,易于第二日起床后精神倍好。

一、经络学说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经络系统由经脉系统、络脉系统及其连属部分组成。见下表:

经络系统组成简表

二、十二经脉(看教材上图理解记忆)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并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条经脉分别归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故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

一般来说,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而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而属腑。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于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则从足趾走向腹腔和胸腔,交于手三阴经。从而形成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路径。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是四肢部位:阴经分布在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内侧分三阴,外侧分三阳,其前后顺序是太阴、阳明在前线;少阴、太阳在后线;厥阴、少阳在中线。头面部位:则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后头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躯干部位: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足阳明经行于前(即胸腹面)、足太阳经行于后背、足少阳经行于身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则均行于腹面。循行于腹面的经脉,其排列顺序,自内向外为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相关推荐

“白血病”一半都是孩子?医生:3种零食是“凶手”,请远离!

阅读 14867

背后长了很多“小米粒”, 里面出来一个硬硬的,真相惊呆了!

阅读 4466

我的真实修道经历(二)

阅读 5241

他出生惊现祥瑞,活了1072岁,经历7个朝代,死後7天竟说出遗言:来世做中国人!

阅读 4743

这一次,让你真的看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到底讲的是啥?

阅读 3607

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其分布、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循行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臂内侧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指(经穴名)而上行于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脉,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胸腹部.“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是对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的高度概括.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交接:即阻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手厥阴心包经由掌中至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足阳明胃经从跗(即足背部)上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走足心与足少阴肾经相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跗上分出,至大趾与足厥阴肝经相交接.
  阳经与阳经交接:即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如手足阳明经都通于鼻,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
  阴经与阴经交接:即阴经在胸腹相交接.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等.
  走向与交接规律之间亦有密切联系,两者结合起来,则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径路,这就是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总之,十二经的循行,凡属六脏(五脏加心包)的经脉称为“阴经”,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上肢内侧者为手三阴经,由胸走手;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由足走腹(胸).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及头面、躯干.上肢外侧者为手三阳经,由手走头;卞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由头走足:阳经行于外侧,阴经行于内侧.

巧记十二经络穴位数

请先记住人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也就是 二十 ( 20 )的概念。

任脉的穴位很好记,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任脉有24个穴;

督脉的穴位更好记,你联想一下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故督脉有28个穴;

这样的话: 任脉有 :24个穴;

督脉有 :28个穴。

现在我们来看看手上的六条经脉:

手三阴经为: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太阴肺经。其中两个和心有关的经脉的穴位数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一个数,也是古时的至尊数 ,就是9。 另一个是 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数为20-9=11。

这样的话: 手少阴心经有: 9个穴;

手厥阴心包经有:9个穴;

手太阴肺经有 :11个穴。

手三阳经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其中大肠经有20个穴位;小肠是大肠的弟弟,少一个,就是19个;三焦经既然有一个“三”字,就是23个穴位。

这样的话: 手阳明大肠经有: 20个穴;

手太阳小肠经有: 19个穴;

手少阳三焦经有 :23个穴。

再来看看足上的六条经脉:

足三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你只要记住4567就行了。也就是说胃经 有45个穴位; 膀胱经有67个穴位(最多的);本来胆应是大的,但由于是少阳经(这里强调说是少阳经,另一方面是为以后的文章埋下伏笔),有一个少,故是这三条经里最少的一个,比胃经少一个,为44个穴位。

这样的话: 足阳明胃经有: 45个穴;

足太阳膀胱经有:67个穴;

足少阳胆经经有:44个穴。

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你只要记住三组数:37;27;27。即:第一组里,3X7=21;第二组的27不动;第三组里,2X7=14。

这样的话: 足太阴脾经有 :21个穴;

足少阴肾经有 :27个穴;

足厥阴肝经有 :14个穴。

《经络腧穴学》的一些趣味记法

联想法:1.古代的一场战斗,公孙(即爷孙)俩均参加作战,孙子冲锋(即公孙通冲脉)在前,爷爷压阵督后(即后溪通督脉),结果败仗,爷孙无颜见列任(列缺通任脉)祖宗,伤心哭泣(足临泣),只能稍稍用腰带(带脉)擦掉眼泪(即足临泣通带脉)。由此就可以记住八脉交会穴的4个了。

2.“曲径通幽”在中间加个“都”,变成“曲径都通幽”,“曲”联想到“商曲”,“径”联想到石子,即“石关”,“都”联想到“阴都”,“通”联想到“腹通谷”,“幽”联想到“幽门”,由此就可以记住肾经在腹部的5个腧穴。

谐音法:3.“心心相印,长长久久”联想到心经和心包经都有9个腧穴;“审尔妻,督尔爸”想到肾径27穴,督脉28穴;“任你死”想到任脉24穴或者任字左边2划右边4划得知任脉24穴。

4.手三阳经在腕背横纹上的3个腧穴(桡到尺):阳溪,阳池,阳谷,想到“鸡吃谷”就可以记住了。

造句法:5.身柱穴在T3棘突下凹陷中,造句“三生(身)有幸”;心俞穴在T5棘突下旁开1.5寸,“五心烦热”;肝俞在T9棘突下旁开1.5寸,“酒(9)干(肝)倘卖无”;期门穴在第六肋间隙,日月穴在第七肋间隙,可造句“星期六的明天是第七天”。

 

十二经原穴歌

穴有十二原,都在四肢中。 

胆原丘墟穴,肝原号太冲,

小肠原腕骨,脾经太白容, 

心原神门过,胃经冲阳通, 

膀胱原京骨,肺经太渊逢, 

大肠原合谷,肾原太溪从, 

三焦阳池伴,心包大陵同。 

歌诀语释: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原穴,临床应用较广。胆经原穴是丘墟;肝经原穴是太冲;小肠经原穴是腕骨;脾经原穴是太白;心经原穴是神门;胃经原穴是冲阳;膀胱经原穴是京骨;肺经原穴是太渊;大肠经原穴是合谷;肾经原穴是太溪;三焦经原穴是阳池;心包经原穴是大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7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