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臂臑[nào] ( 头冲、颈冲 )
臂臑:臂,指穴所在的部位。臑,动物的前肢,为灵巧、好动之意。此指穴内气血物质为阳气。臂臑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本穴位处臂部,穴内气血由大肠经各穴中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阳气充盛而使臂能活动自如,故名臂臑。
头冲、颈冲:头、颈,指穴内物质运行的部位和方向。冲,指穴内物质的运行状态。头冲、颈冲名意指本穴的阳气上冲头、颈各部。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本穴物质为大肠经各穴中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阳气强盛,其运行为从天部层次直上头颈,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阳气以冲行之状上行头颈天部。
作用功能:臂臑穴,清热明目,通经通络。
取穴
臂臑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
功能主治
功用:清热明目,通经通络。
主治病症:肩臂疼痛、颈项强急、瘿气、瘰疬、肩关节周围炎、急性结膜炎等。
养生保健
艾灸方法:艾条灸5-20分钟,艾炷灸3-5壮。
按摩方法:食指中指共同作圈状按压此养生穴位,感到酸痛的力度即可。
《内经》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又云:『大肠为白肠。』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四十穴)。
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曲池,与井荥俞原经合也。
起于食指内侧端的商阳穴,沿上肢桡侧面前经过肩、颈到面部鼻孔两边的迎香穴为止,和足阳明胃经相合。
主治:口干、牙痛、鼻病、咽喉痛、腹痛、肩前痛、食指痛。
阳经的五腧穴属性金(井)水(荣)木(俞)火(经)土(合)。
《内经》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又云白肠”。大肠经在卯时的时候,气血流注到这。所以早晨起来顺时针揉丹田的时候可帮助排便。
1、商阳穴 手阳明大肠脉所出为井金。
商阳穴是大肠经的井穴。大肠经是金,跟那个井穴的属性相同,都是金。肺跟大肠是表里,一个是阴金,一个是阳金。
呼吸的时候,中医认为吸气是肾脏在管,吐气是肺脏在管。
吸气时横膈膜下降,气的力量透达到下面。所以正常人吸气的时候,横膈会下降,一下降,会挤压肝脏,肝脏一压到,肝脏的血就出来。 肝和大肠中间有个血管,肝脏的血从这进入大肠,大肠受到这个血会产生力量,所以会蠕动,把大便排出来,在二十四小时不断进行。所以呼吸不断的在压肝脏,两个金在克木。所以木要长的好要看肺跟大肠的互动。
大肠是白肠。小肠把食物吸收以后,食物跟水就进入大肠,因为小肠是火,会把大肠里面的水气化,水气升腾,上输于肺,肺有水气形成津液就不会口渴。
商阳少商都是井穴。少商、商阳、大椎放血,几乎所有的烧都可以去掉。扁桃腺也可以治,但主症是在退烧方面。
2、二间与三间穴
二间 手阳明大肠脉所溜为荥水
二间荣穴,荣穴是属水,因为大肠经是阳金,所以二间是大肠经的子穴,治大肠经实症。
手不能抬
抬手有三个动作,第一个是手没办法前抬,就是大肠经。第二是手不能梳头了,是三焦经。第三是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手上面有三条阳经,手三阳控制三个动作。西医说五十肩 ,就在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上面治疗,而虚实要看病多久,在该经的子穴、母穴上下针即可。
三间手阳明大肠脉所注为俞木
很有名的三间透劳宫,三间穴下到劳宫穴主治风湿关节炎的肿痛。当手不能握拳,针下去,二十分钟,起针,就可以握了,隔天一次效果会更好。三间也可以透到合谷。
3、合谷穴
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过为原。虚实皆拔之。
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疟,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白翳,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儿单乳鹅。
按:合谷,妇人妊娠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
主治:牙痛、扁桃腺炎、鼻炎、衄血、咽喉痛、结膜炎、角膜白翳、耳鸣、口眼歪斜、指痉挛、感冒、神经衰弱、会阴痛、肛门痛。
针法:可透后溪
手握,虎口最高点就是合谷。合谷是非常大的穴道。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合谷穴就是阳经的原穴,原穴没有井荣俞经合属性。
原络治疗法
取当病经的原穴。这个“原”就是病经,“络”就是指表经或里经的络穴。
虚实症之诊治
举个例来说,大肠经的实症,那有的时候,刚好痛一个星期,到底是实症还是虚症。我把虚实在细分一下。
实症呢,就是痛,差不多一周之内。超过一周以上,病人会实带虚,就是痛多酸少。再久一点变虚中带实,酸多痛少。如果说纯虚症,就不痛,只有酸。实症很简单,用子穴去泻它。实中带虚就先泻后补,因为痛比较多,后面补它。虚中带实,先去补,再去泻。纯虚症,用补的手法。
有酸有痛时,第一种治疗法:痛多酸少时,先泻后补,先下子穴后母穴。第二种,扎病经原穴。 大肠经又痛又酸,对面的原穴下针,再扎肺经的络穴列缺。
“虚实皆拔之”。虚症或实症都可以治疗。
灸合谷治脸上青春痘,效果最好。灸了以后脸会很干,不会再出油,油性皮肤气很旺,灸合谷。女人美白,灸合谷,皮肤会变很好。有一个奇穴,叫牙痛合谷。
牙痛治疗
大肠的脉是走到上面的牙齿,所以上牙痛 在大肠经治,下合谷穴。右边上牙痛。扎左边,因为左病右治。左边牙齿痛,下右边。正好门牙痛,两边都下。牙龈肿胀很大,龈交放血,刺破放血出来。这是牙痛的止痛穴。扎牙痛合谷,不要太靠近骨边,会伤到骨膜,顺着骨边下去很痛。
合谷穴妇人怀孕时不可以下。
如果是肩抬不起来,痛在阳明经上,针扎到合谷穴引到气后,把它提起来,提到皮肤表层,再逆着大肠经的经下针,这是泻。如果痛没了,还有酸,就再提起来到皮肤表层,再顺着大肠经下针,酸就去掉了。
如果合谷脉动,中医在接生小孩的时候,摸产妇的脉,中医是看孕妇肚子在阵痛,如果合谷有脉在跳,一路跳到食指这边,表示要生了。如果只有阵痛而脉没有浮跳起来,就是假性的阵痛。马上可以知道是不是要生了,因为合谷是气脉之所在。
在小儿科,有风关、气关、命关。
看小孩病的时候,把小孩子的手拿起来一看,食指有一个黑的青筋,在风关,病浅,在表,好治。到了气关,病就比较重。到了命关,小孩子就走人。
面口合谷收,意思是面部的病,都可以在合谷下针。下面针的时候,会先下合谷,因为有麻醉作用。有时在面部透针的时候,因为会比较痛,所以先下合谷,这样可以少痛一些。
4、阳溪穴 手阳明大肠脉所行为经火
手握起来,两筋的凹洞,叫阳溪。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属火。
5、四关穴
我们身上有四个关很重要。合谷是两个关,太冲是两个关。当不知道疼痛在哪的时候就下四关。
合谷还可以做诊断用,因合谷是气穴,所以合谷穴越大越高,气愈足。久病的患者,合谷肉都没了,凹进去了。中风的人一堆都是这样子,肉都没了,所以合谷很重要,可以看到气的兴衰。
偏历
偏历穴是手阳明的络穴,与肺经的络穴列缺相通。这也是反关脉的地方,大肠经络穴。由于有络穴存在,所以阴阳是互相平衡的。
温溜穴,偏历上两寸是温溜穴。
温溜穴是大肠经的郄穴。大肠经的炎症,都可以用它。
曲池
曲池 (鬼臣)
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以手拱胸取之。手阳明大肠脉所入为合土。
主绕踝风,手臂红肿,肘中痛,偏风,半身不遂,恶风邪气,泣出喜忘,风瘾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烦满,臂膊疼痛,筋缓捉物不得,挽弓不开,屈伸难,风痹,肘细无力,伤寒余热不尽,皮肤干燥,瘛瘲癫疾,举体痛痒如虫啮,皮脱作疮,皮肤痂疥,妇人经脉不通。
主治:扁桃腺炎、偏瘫、臂痛、半身不遂、高血压、贫血、皮肤病、颈淋巴结肿、甲状腺肿大、颈颤、舞蹈病、发作性睡眠症
针法:可透内侧少海穴
曲池是人身上的大穴。曲池一定是拱手取,在纹头与肘骨中间,直针进去。曲池就是大肠经的合穴属土。是大肠经的母穴。所以大肠经的虚症在这补之。
捻转针手法
捻转不要记用心想的,气血的流向是从手指末端往身体方向流动。针下去,感到酸就是气到了。气到了开始做补泻,顺着经络流动方向转动很快的过去,很慢回来,这是补法。
解针卡住做法,在上下一寸各下一针,就可以出来。
补是采阳数,泻是采阴数,常用补五下,泻六下。 捻转法一般用在不方便使用迎随的地方。 迎随法要用在可以迎随的地方,像二间迎随很痛,那曲池穴迎随也很痛,那就用插提法、捻转法。
曲池是上半身,肚脐以上的消炎穴。大肠与肺表里,上半身的皮肤痒最好的治疗是合谷和曲池同时下针。
手三里
曲池穴往下两寸,叫三里。手三里另外一个名称叫扭伤穴。有人腰扭伤 ,扭伤穴针下去,左右捻捻,叫病人慢慢活动,扭伤就开了。比如说,落枕 或脖子突然不能动。
落枕时:有一种方法。早上起床,发现歪头一边不能动,马上躺回床上去,躺过来(掉头睡),让头自然下垂(在床沿外),手自然下垂,躺平,三分钟、四分钟,慢慢呼吸,让身体慢慢扭回来,让头慢慢扭回来,当场就好。
所有受伤,撞车、打球受伤,高处跌下来等,真正受伤的是事后,不是事前,受伤是因起来太快而受伤。一旦受伤时,要保持那个姿势不要动,让身体去适应那个姿势,再慢慢站起来,就不会受伤。本来没有这个pose,也没有预备这个pose,所以会受伤。所以要保持不动,三分钟后慢慢起来,受伤就去掉了。受伤是因为气血还没有习惯,所以说受伤是事后。
肘髎
肘髎,打网球受伤,可以放血,用火罐吸一点血。
五里穴。肘髎穴往上三寸,就是五里穴。这个穴道呢,禁针,因为有大动脉在,所以知道就好了,很少用。
臂臑
臂臑从手肘上七寸,肩髃穴下两寸,臂臑是手阳明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是几个经络会到的地方,主瘰疬 、臂痛不得举。
中风八大穴
肩髃,这是中风的大穴。
膊骨头肩端上,两骨罅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有空。手阳明、阳蹻之会。《铜人》灸七壮,至二七壮,以瘥为度;若灸偏风,灸七七壮,不宜多,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灸不畏细;刺即泄肩臂热气。
主中风手足不随,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能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唐鲁州刺史库狄嵚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中风有八大穴:百会,风府、肩髃穴,曲池穴,合谷透到后溪。 中风手筋挛起来的时候,掰它都很硬。针一下去,自然就张开来了。
肩膀的问题,肩髃穴非常好。所谓近取跟远取,就是病在这边,就在这下针。有一针很有名,叫肩髃透极泉,治疗狐臭 的方法。病人的身体跟肩膀成九十度,手自然下垂,就这个角度,这样肩髃可以透到极泉,专治狐臭,没有补泻,左转右转。
巨骨穴
天鼎、扶突穴
人脖子上有一条大筋,大筋的外侧,是大肠经,内侧是胃经,大肠经跟胃经隔着一条大筋。要知道穴道的位置跟经络的走向,不见得一定要下针,但诊断用的到。。
禾髎,鼻孔下方是禾髎穴。左边是从右边过来的。
鼻旁开五分,是迎香穴。迎香穴是大肠经最后一个穴道。禾髎穴可治鼻子的问题,如鼻窦炎、鼻子不通。迎香,就是治鼻不闻香臭,就是迎着香嘛!针下去,香味就闻得到。
禾髎要下很浅,下约五分,迎香穴下针手法,针扎进去后,不要扎太深,透过皮层后然后倒下来,把肉拉起来,一路往这边透。将针倒下来刺,透到这个地方,旁边就差不多是山根。不要扎太深而扎到眼骨。这个穴位叫内迎香。 外迎香透内迎香,两个鼻孔不通,两边都透,一下就通了,鼻窦炎时效果非常好。在透迎香时,对侧合谷先下一针。一个鼻孔不通,同侧透一边就好了,要先扎对侧的合谷穴。
手阳明大肠经有二十本经穴,从食指尖开始: 商阳(井穴),二间(荥穴),三间(腧穴),合谷(原穴),阳溪(经穴),偏历(络穴),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还有五交会穴:大椎(督脉),水沟(督脉),地仓(足阳明),秉风(手太阳)
就这么多。
文/扬蹄
2019年4月3日 星期三 晴
前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以中医的观点来看,它也是讲阴阳的,“ 阳化气,阴成形。 ”何解呢?阳气是运动的,阴气是静止的;阳气是温暖的,阴气是寒冷的;阳气是乐观的,阴气是悲观的;阳气是明亮向上的,阴气是晦暗下沉的…
举个栗子~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手太阴肺经主治咳嗽,不少人咳着咳着,会咳出黄色的痰。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诊断就是阳气不足,阴气聚积成痰。对治方法则是按揉经脉,促进血液循环,提升阳气。
同理,像人体出现的炎症、胆结石、肺结核等多出来的东西,都是因为阴性聚集而产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阴性就是不好的。就像我们的手机使用,在提供十分便利的同时也占据了我们太多时间。阴与阳,也是可以相互调节、转换的。 阴阳不仅是一种对立,还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其所谓对立的两个面其实是一个整体。 对于我们人体而言,让该进来的进来,让该出去的出去,维持一个平衡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在开始本节课的分享前,先回顾上节课内容:
上周所学的手太阴肺经上的六个穴位会用了么?情况怎么样呢?
以下是班上同学的分享,您也有这样的困惑么?
A: 列缺到底缺在哪里呀? 感觉自己手腕那边的缺口还蛮多的呢~
善则老师答:不必特别纠结穴位的准确性,因为我们的穴位(除指甲附近外)都有硬币般大小。 自己按着会有酸痛感,有感觉,有效果就可以了 。人和人之间的穴位精准度也是不一样的,按自己和按别人的感觉也不一样,要 重复多按,如果要量化的话,得50次以后才会慢慢准确 。
A补充道:在学完后,会 拿别人练手,结果给别人按肿了。以为自己按错了,就不敢再按了 。
善则老师答:按肿了没关系,这说明经络没有通。那别人被你按完后是否症状有缓解?有改善呢?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需要 一边学习、一边求证经穴按导的准确性 ,而不应该是单方面认为自己按错了就不敢再按了。
B问:这穴位按导 什么时候都能按么 ?有没有规定要在经络当行的时辰,或是饭后、睡前这种特定时间来按效果会比较好?
善则老师答:什么时候都可以按, 当下就是最好的时候 。就像我们喝水,不是因为渴了才喝水,而是随时都需要补水。当你因渴了才喝水则说明身体已经在缺水的状态了。所以对经穴按导这件事,不必等也不用纠结。
与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太阴肺经对应的便是我们本节课所学的阳明大肠经。
何谓手阳明大肠经?顾名思义,这条经络位于手上,左右皆有。
如何辨别阴阳?将手前平举,掌心相对,内侧为阴,外侧为阳。
进一步提问,大肠经在哪?我们双臂内外侧各有三条经络,外侧最上面一条经络为大肠经,属于阳性经络(运行时间是凌晨5-7点),对应的日常作息习惯是晨起排毒。
在手阳明大肠经上,有19个穴位。因为操作和学习的方便性,在善则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着重学习了商阳、合谷、阳溪、曲池、臂臑、迎香这6个穴位。
1. 商阳穴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耳聋;热病、昏迷中风;手指麻木…
2. 合谷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
主治:头疼、目赤肿痛、齿痛、耳聋、痄腮、腹痛、便秘;闭经、滞产;风疹、镇痛…
3. 阳溪穴
定位:手拇指向上翘,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头疼、咽喉肿痛、齿痛;手腕痛、戒烟穴、预防脑中风…
4. 曲池穴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ke)连线中点
主治:热病、头疼、眩晕、癫狂;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烧不退,引曲池水灭”…
5. 臂臑(nao)穴
定位:自然垂臂时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
主治:肩臂痛,瘰(luo)疬(li);目疾(麦粒肿)…
6. 迎香穴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鼽(qiu)䶊(nv)、面痒;胆道蛔虫症…
在学习的时候,有同学分享:
A:我孙女经常会流鼻血,以前我都是给她抓一些药物来泡水喝,现在学习了可以帮她按迎香穴,以改善她流鼻血的情况;(善则师兄补充,针对流鼻血的情况,孔最穴也可以按导)
B:这些穴位按着按着会酸、会发热、会痛,痛得又有点儿晕。
就我个人学习心得而言,这6个穴位主治是头疼、齿疼和发烧的~其他疑难杂症,我没有接触过也不太懂。可以作为储备穴位,以备不时之需。
曲池穴可用于高烧不退,流鼻血可以找迎香穴…
课程回顾:
第一节课内容: “您也可以当中医” | 手太阴肺经
《穴位》篇,纯属个人心得体会
本着学习一点,分享一点的心态,呈现出的是个人对经穴按导的理解
中医穴位按导博大精深
文章分享以“课程内容+班级心得+个人想法”呈现,更加贴近生活
一路学习,一路成长
本人认识尚浅,敬请谅解包容
如有理解不当,欢迎探讨指正
感恩
参考文献:《您也可以当中医》P5-8页
参考资料:2019.04.03 14期同学们的分享
参与人数:25人
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
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
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
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
抬不上的取肩髃穴
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
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
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
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 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阳蹻之会。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名解】 “髃”,骨间凹陷的意思。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
【主治病症】 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
中医病症: 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西医病症: 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
背及肩臂肿痛: 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 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 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 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 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保健 养生 : 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 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
【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 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天宗穴位位置图】
【图解天宗穴位的位置】
天宗穴的位置: 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穴位解剖: 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天宗穴,出处《针灸甲乙经》、《灵枢·经脉》, 属: 手太阳小肠经。 作用: 散风、舒筋、止痛。
天宗穴: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穴位含义: 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生发阳气。
【按摩天宗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治疗肩膀酸痛、五十肩、气喘、乳痈、肩部疾病等;
2、缓解肩关节周围肌肉劳累、促进气血运行,丰胸美乳、对于预防乳腺增生效果很好。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胛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穴位配伍: 配肩外俞穴治肩胛痛;配膻中穴、足三里穴治乳痈。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1、《针灸甲乙经》:"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天宗穴的手法: 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刮痧也是可以的。
疗法原则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刺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穿过肩胛传导至手指。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肩髎穴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穴位于肩部,肩关节的后方,当胳膊向外展开时在肩部前后各有一个“小窝”,后面那个位置就相当于肩髎的位置。
在肩峰的后下方,三角肌中,深部有小圆肌、大圆
肌和背阔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
主治疾病
①臂痛,肩重不能举。
②胁肋疼痛。
肩髎穴隶属手少阳三焦经。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有祛风湿,同经络的功效。肩髎穴还可以治疗肩周炎。
推拿手法:
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3,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4,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5,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6,悬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上面6个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肩髎-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 在肩部,肩髃后方,肩峰后下方,当臂外展时,于肩髃穴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 在肩峰的后下缘,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举。
[操作] 直刺0.5~1.5寸。
[配伍] 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操作方法:
向肩关节直刺1-1.5寸。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等。配曲池、肩髃主治肩臂痛;配外关、章门主治肋间神经痛。
静脉所过,主治所及,荥输治外径,合治内腑,肩前部位疼痛取鱼际穴,肩前部是肺经的循行线路。鱼际穴是太阴肺经荥穴。
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外侧是大肠经的循行线路,三间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经的输穴,
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肩后侧是手太阳经小肠经的循行线路,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
还有: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肩外后侧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路。中渚是少阳经的输穴。
中渚穴(zhōng zhǔ xué), 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下为第4骨间背侧肌;有手背静脉网、掌背动脉分布;布有尺神经皮支和尺神经肌支。
主治: 头痛、目赤、耳鸣、耳鸣、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肩、背、肘、臂疼痛麻木,手指不能屈伸;热病。
操作方法: 直刺0.3~0.5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6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手阳明大肠经:肩髃穴
下一篇: 手阳明大肠经:手五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