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1、会宗:会,会合也。宗,祖宗也,为老、为尊、为长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会宗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在天之天部会合。本穴物质为三焦经的天部阳气会合而成,所处为天之天部,如宗气之所汇,故名会宗。
2、三焦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水湿稀少,有名而无实,外传的实质物质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三焦经郄穴。
为啥把会宗穴称为宗气的会集呢?先来看看什么是宗气?
宗气积于胸中,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互结合而成。宗气的生成直接关系到一身之气的盛衰。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灵枢·五味》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简单的说,所谓有宗气,就是肺气+脾胃之气=宗气。
和外关、支沟穴一样,会宗也是位于尺桡骨的骨缝当中,深藏不露,因而气血容易在此会集,气主指肺气,而血主指脾胃之精微生化而成之物,充满了气血之地,当然就是人体的动力之源(阳气、,故有宗气会集之说。
穴位含义:三焦经的阳气在天之天部会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吸湿冷降后循经传于三阳络穴。
附注:三焦经郄穴。
取穴
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取穴方法:
伸臂俯掌,于腕上3寸,支沟穴尺侧,当尺骨的桡侧缘取穴。即:抬臂,在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前臂尺骨的桡侧缘,用力按压有酸胀感。
快速取穴:
抬臂,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量4横指(即3寸)处,在前臂尺骨的桡侧缘,支沟尺侧,用力按压有酸胀感。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吸湿降浊。
主治疾病: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
穴位配伍:
会宗配听会、耳门,治耳聋;会宗配大包,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会宗配外关,治耳聋。会宗配百会、大椎、巨阙,治小儿癫痫。会宗配曲池、手五里、秉风,治肘臂痛。会宗配臂臑、曲池,治上肢痹痛。会宗配听会、翳风,治耳鸣,耳聋。会宗配大椎、百会,治小儿癫痫。临床运用:现常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臂痛、癫痫。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按摩法:
会宗穴能治疗耳鸣耳聋。
有好几个都有治疗耳鸣耳聋的功效,比如小肠经上的听宫、三焦经上的中渚、外关,它们的共性都是在阳经上,且都深藏在骨缝当中,也就是说,听力的好坏依赖于人体的阳气是否充足。如果说听宫就在耳边,属于末端的话,那么中渚、外关和会宗则是在前端。
目受血而视,耳受血而聪。虽然造成耳鸣耳聋的原因很多,比如有药物引起的,有年老衰退的,但经络堵了,同样也可造成,刺激会宗穴解决的主要是因为经络堵塞引起的耳鸣耳聋。
三焦经就相当于人体的气血大管道,如果这条管道堵住了,那么各个组织器官就无法得到充足的气血供应,而耳朵、眼睛,都位于肢体的末端,加之本身的管道本身就细,所以,经络堵了,气血稍微不足,就会在这些肢体末端上反映出来,耳鸣耳聋就是这么产生的。
自古医家对它十分重视。会宗穴,认为有宗脉汇于耳之意,古人暗示我们治耳鸣要想到会宗穴。《备急千金要方》就说此穴主治“耳浑浑淳淳聋,无所闻”。
按摩手法: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轻轻按揉会宗穴,以感觉局部酸胀为佳。每次3-5分钟。
和于大夫从零学中医——针灸篇(第七篇:郄穴)
本系列文章《和于大夫从零学中医》追求在非中医专业读者、普罗大众学习本系列内容后,能明白中医基本原理,掌握相应的核心操作,可以使用与此相关的中医、中药、针灸等知识对日常生活常见的 健康 问题进行安全、合理、有效的处理,突出中医真实而有效的预防保健,乃至的治疗作用。
郄穴,“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十二经各有一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也各有一个郄穴,一共16个郄穴。除足阳明胃经的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临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病。
郄穴在临床当中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虚实的征象。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中都治崩漏。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足少阳胆经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等。
1、足太阴脾经之郄穴--地机穴,位于人体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2、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3、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穴,在屈肘时,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穴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4、足阳明胃经郄穴--粱丘穴,取该穴时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
5、手少阴心经郄穴--阴郄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6、手太阳小肠经郄穴--养老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7、膀胱经郄穴--金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8、足少阴肾经郄穴--水泉穴,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前上部凹陷处。
9、手厥阴心包经郄穴--郗门穴,位于腕横纹上五寸。
10、三焦经郄穴--会宗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穴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11、胆经郄穴--外丘穴,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12、足厥阴肝经郄穴--中都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13、阴跷脉郗穴--交信穴,位于人体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14、阳维脉郗穴--阳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15、阴维脉郗穴--筑宾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太溪穴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16、阳跷脉郗穴--跗阳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该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吸热化湿之功效。主治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等症。
手太阴肺经孔最穴,手厥阴心包经郄门穴,
手少阴心经阴郄穴,手阳明大肠经温溜穴,
足太阴脾经地机穴,足厥阴肝经中都穴,
足少阴肾经水泉穴,足阳明胃经梁丘穴,
足少阳胆经外丘穴,足太阳膀胱经金门穴,
手少阳三焦经会宗穴,手太阳小肠经养老穴,
阴维脉筑宾穴,阳维脉阳交穴,
阴跷脉交信穴,阳跷脉跗阳穴。
郄穴在临床中,其实是简便易学又实用的救身之道。比如,有人突然出现 休克 的紧急情况时,找医生或打电话叫救护车都要耽误一些时间,即使医生来了或者救护车赶到,病人往往也就撒手西去了。如果懂得这些简单而实用的一穴救命的方法,用指尖掐按病人鼻唇之间的 人中穴 ,就可使患者苏醒,再送往医院作进一步治疗不迟,此即民间所谓的 [掐人中] 。真正的急救,是在医生和救护车还没有到来前的当场施救,以赢得宝贵的时间。再比如 心脏病突然发作 ,可马上取心包经上的 郄门穴 ,只要对这个穴位进行强烈刺激(强有力的按压),往往能一穴见效,迅速缓解病情而起死回生。西医的急救方法在家庭是做不到的,而通过中医的简单取穴进行急救,只要穴位选的准,按压方法得当,则是最快速、最有效的。
当出现 急性胃疼 时应立即想到 梁丘穴, 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该穴,持续2-5分钟,往往可以立即止疼;
孔最穴 ,这可是治疗 内脏出血 的郗穴,使用时可用母指腹尖适度用力按压该穴;
当有 尿血症 时,要马上想到 水泉穴 ; 女子崩漏、膝关节炎、疝气 就找 中都穴 ;
急性腰痛 时可随手取来 养老穴 ; 胆囊疼痛 了就快按 外丘穴 ;
凡遇 心动过速、心绞痛等心胸疾患 那就是 郄门穴 的事了,按压的时间同前;
外丘和阳交穴 可以治疗 急性头疼 ;
当出现 头疼、咽喉肿痛、肠鸣腹疼 的时候就选 温溜穴 ;
那么 心疼、吐血、鼻出血 怎么办?可以选择 阴郗穴 ,平时经常按压此穴还可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
地机穴 ,可治疗腹胀、腹疼,泄泻,这个穴位按压时间要长些,3到5分钟;
筑宾穴 ,可治疗恶心呕吐;
交信穴 ,可治疗月经不调、痢疾、肠炎;
承浆穴 ,可治疗休克昏迷、口眼歪斜、齿龈肿疼。
至于 梁丘穴 配 中脘穴 治疗急性胃炎;
孔最穴 配 膻中穴 治疗气逆吐血等。
郄穴歌
郄有孔隙意,本是气血聚。
病症相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当。
胃经是梁丘,脾应取地机。
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
膀胱金门寻,肾向水泉觅。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列。
胆经在外丘,肝经中都立。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会,阴维筑宾为。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五行5表里经脉6手少阳三焦经属络的脏腑7手少阳三焦经联络的器官8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径 8.1《黄帝内经灵枢·经脉》8.2《脉书·十一脉》8.3《中医大辞典》8.4《中国针灸学词典》8.5《中医药学名词(2004)》 9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9.1本经腧穴9.2特定穴 9.2.1原穴9.2.2络穴9.2.3郄穴9.2.4五输穴9.2.5交会穴9.2.6八脉交会穴 9.3本9.4标 10手少阳三焦经经脉病 10.1《黄帝内经灵枢·经脉》10.2《脉书·十一脉》10.3《中医大辞典》10.4《中国针灸学词典》 11手少阳三焦经经穴主治病证 11.1主治对比 12经文互参13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手少阳三焦经 1拼音 shǒu shào yáng sān jiāo jīng
2英文参考 triplewarmer channel of hand shaoyang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haoyang Sanjiao Channel of Han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haoyang Sanjiao Meridian of Han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手少阳三焦经为十二经脉之一[1][2]。代号SJ[2]。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为表里[1]。五行属(相)火[1]。《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上直,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尺骨、桡骨之间,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属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并与督脉相会于大椎,上行到项,沿耳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至目眶下[3]。其另一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外眦,经气于瞳子髎穴与足少阳胆经相接[3]。
三焦经一侧有23穴。其中有13个穴分布在上肢背面,10个穴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原穴为阳池穴,络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内关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1]。
手少阳三焦经发病,主要表现为头面五官疾病、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及其他疾病。如:小腹硬满、气胀,小便不利或遗尿,水肿,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目赤痛,颊痛,经脉所过处疼痛、麻木、厥冷。本经腧穴主治热病、头面五官病证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病证。例如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颊肿、水肿、小便不利、遗尿以及肩臂外侧疼痛等证。少阳是阳气初生的经络,所以它能治疗发热病,它的性质介于太阳阳明之间,与心包经相表里。
4五行 火[1]
5表里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为表里[1]。
6手少阳三焦经属络的脏腑 属三焦,络心包[4]
7手少阳三焦经联络的器官 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中,至目锐眦[4]
8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径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三焦合入于委阳。
[本经穴] 关冲(井),液门(荥),中渚(输),阳池(原),外关(络),支沟(经),会宗(郄),三阳络,四渎,天井(合),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
[交会穴] 瞳子髎,上关,颔厌,悬厘,肩井(足少阳);秉风,颧髎,听宫(手太阳),大椎(督)。
【语译】
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沿着手背(中渚、阳池),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向上通过肘尖(天井),沿上臂外侧(清冷渊、消泺),向上通过肩部(臑会、肩髎),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髎,会秉风、肩井、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颈旁,联系耳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直上出耳上方(角孙;会颔厌、悬厘、上关),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颧髎)。
耳后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髎、耳门;会听会),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会瞳子髎),接足少阳胆经。
此外,三焦下合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穴。
(2)足阳明胃经部分:从手少阳三焦经之肩后天髎穴交出足少阳胆经后,入足阳明胃经之缺盆穴,散布入任脉之膻中穴(气会穴),再散络心包,下膈内而循行之,此皆属三焦经。(1)手少阳三焦经部分:起自小指、次指外侧端处关冲穴,从关冲上第四、五指之间液门穴、中渚穴,循手腕表上行至阳池穴,出臂外两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等穴,上贯肘入清冷渊穴,从清冷渊循臂臑外,上肩循消泺、豸臑会、肩髎、天髎穴,从天髎穴交出足少阳胆经。
(3)手少阳三焦经部分:其支者,从任脉膻中穴上,偏外斜出足阳明胃经之缺盆穴,上颈项本经之天牖穴。从天牖循系耳后翳风穴,瘈脉穴、颅息穴,从颅息直上耳角之角孙穴,经丝竹空穴绕耳以屈下至眼眶骨旁之和髎穴及耳门穴。
(4)足少阳胆经部分:其本支之别支者,从耳后出走耳前,过足少阳胆经客主人穴(上关穴)之前,交面脸颊至目锐眦之外,以交于足少阳胆经。
循行路线:起于无名指之端
循手表上
贯肘
入缺盆
布膻中络心包络
下膈属三焦
其支出耳上角
手少阳三焦经经别循行路径图
[阴阳本] 耳脉: 起于手背,出臂外两骨之间,上骨下廉,出肘中,入耳中。
9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总图
本经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开始,向上出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外侧尺、桡两骨之间,向上通贯肘尖部的天井,沿上臂外侧上肩部,走至足少阳胆经之后,前行进入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两乳之间的部位),联络心包,通过横膈,绕属于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膻中分出,上出缺盆,经项旁,连系耳后,上行出于耳尖上方的角孙,再弯曲向下,经面颊到目下;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行耳前,经过颧弓上缘,交面颊,当外眼角丝竹空后交于足少阳胆经[1]。
手少阳三焦经(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本经自无名指尺侧端(关冲)起始,上出于四、五两指之间,沿手背行至腕部(阳池),向上行经尺、桡两骨之间,通过肘尖部,沿着上臂后边,到肩部,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从足少阳胆经后面,前行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在膻中(两乳之间),脉气散布联络心包,向下贯穿膈肌,统属于上、中、下三焦[2]。它的分支,从膻中部位分出,向上浅出于锁骨上窝,经颈至耳后,上行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到达面颊,直至眼眶下部[2]。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耳后(翳风)进入耳中[2]。出行至耳前,经过客主人前边,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丝竹空、瞳子髎)[2]。脉气由此与足少阳胆经相接[2]。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眼角痛,汗出,颊痛,耳后、肩、臑、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图33)[2]。
图33(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起自手无名指(第四指)外侧末端指甲旁之关冲穴(井穴),经第四、五指缝间之液门穴(疗穴),再上行一寸第四、五掌骨间之中渚穴(输穴),经手腕前表陷中之阳池穴(原穴),再沿腕后尺、桡骨间之外关(疗穴),腕背上尺、桡骨间三寸支沟穴(经穴),上行经会宗、三阳络、四渎等穴,行至肘尖(尺骨鹰嘴)后方凹陷中之天井穴(合穴),肘上骨罅中,井上一寸清冷渊穴,再上为消泺穴,再上为三角肌下方之臑会穴,行肘中即手臂外侧上行,至肩峰后下方臑上陷之肩髎穴(疗穴),再上肩胛骨上角处之天髎穴,行至下颔角后方,耳下一寸之天牖穴,经颈动脉后方耳后尖角陷之翳风穴(疗穴),上头颅耳后方之瘈脉穴,绕耳后上至颅息穴,至耳尖上方发际之角孙穴,并环行至耳前,开口时呈凹陷处之耳门穴(疗穴),从耳廓根上缘平行至颞浅动脉旁之和髎穴,前平行至眉尾之丝竹空穴(疗穴)。
手少阳三焦经经筋图
9.2.2络穴 外关
9.2.3郄穴 会宗
9.2.4五输穴 井穴(金):关冲
荥穴(水):液门
输穴(木):中渚
经穴(火):支沟
合穴(土):天井
9.2.5交会穴 交会穴表(●所属经 √交会经)
经名
穴名
手少阳三焦经
足阳明胃经
手太阳小肠经
任脉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阳维脉
中脘
√
√
√
●
秉风
√
●
√
√
颧髎
√
●
听宫
√
●
√
瞳子髎
√
√
●
上关
√
√
●
颔厌
√
√
●
悬厘
√
√
●
肩井
√
●
√
天髎
●
√
翳风
●
√
角孙
●
√
√
耳和髎
●
√
√
9.2.6八脉交会穴 外关(通阳维脉)
腧穴:中渚[5]
腧穴:丝竹空[5]
10手少阳三焦经经脉病 患手少阳三焦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头部、耳、喉、胸胁、发热病,有下列病候:耳鸣、听觉减退、咽喉肿痛闭塞、头痛、自盗汗、眼外角痛、颊痛、耳后痛、肩臑痛、肘臂外缘痛、无名指不能运转。
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眼角痛,汗出,颊痛,耳后、肩、臑、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语译】
本经异常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耳聋,耳鸣,咽颊肿,喉咙痛。
本经穴主治“气”方面所发生病症:自汗出,眼睛外眦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弯、前臂外侧均可发生病痛,小指侧的次指(无名指)不好使用。
[阴阳本]是动则病:耳聋,浑浑朜朜,嗌肿。
是耳脉主治其所产病:目外眦痛,颊痛,耳聋,为三病。
11手少阳三焦经经穴主治病证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主治侧头、耳、胸胁、咽喉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6]。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主治热病、头面五官病证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病证。例如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颊肿、水肿、小便不利、遗尿以及肩臂外侧疼痛等证。少阳是阳气初生的经络,所以它能治疗发热病,它的性质介于太阳阳明之间,与心包经相表里。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分部主治提要表[7]
穴名
部位
主治
关冲*
指端
头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热病
液门
指间
头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疟疾
中渚*
手背
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热病
阳池*
腕
腕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疟疾、消渴
外关*
前臂
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肋痛、热病、上肢痹痛
支沟*
前臂
暴喑、胁肋痛、便秘、热病
会宗
前臂
耳聋、癫痫
三阳络
前臂
耳聋、暴喑、上肢痹痛
四渎
前臂
耳聋、齿痛、暴喑、上肢痹痛
天井*
肘
偏头痛、瘰疬、癫痫
手肘部: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
清冷渊
上臂
上肢痹痛、目黄
清泺
上臂
颈项强急
臑会
上臂
上肢痹痛
肩髎*
肩
肩臂挛痛不遂
天髎
肩
肩背痛、颈项强急
肩臂部:局部疾患为主
天牖
颈
头痛、耳聋、瘰疬、项强
翳风*
耳
耳鸣、耳聋、口眼歪斜、颊肿
瘈脉
耳
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风
颅息
耳
头痛、耳鸣、耳聋
角孙
耳
颊肿、齿痛、目翳
耳门*
耳前
耳聋、耳鸣、齿痛
耳和髎
耳前
头痛、耳鸣、牙关紧闭
丝竹空*
眉梢
头痛,目疾
颈、侧头部:侧头、耳、目疾患
本表据《针灸甲乙经》而列。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经腧穴主治以“耳聋”症最为多见,其次则是肩、肘、臂等处的外经病症。
本经穴主治耳聋,可以上溯“阴阳十一脉”的关于“耳脉”的命名。表明此脉与耳具有主治上的联系,其主治即以“目外眦痛、颊痛、耳聋”三病为主。
“颊痛”在腧穴主治中只有“颔痛”,这是指颞侧的头面痛,证属少阳头痛,不能只看成下颔痛,颔厌穴所在是“颔”的上界。
“目外(锐)眦痛”在腧穴主治中只称“目痛”,未加细分。“嗌肿”作为“嗌外肿”,其范围也有所扩大。经脉病证与腧穴主治两者是相符合的。
12经文互参 《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按:此篇分析精、气、津、液、血、脉。)
《黄帝内经灵枢·胀论》: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按:此篇论五脏六腑胀证。)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痉。治主病者。(按:此篇分手足六经厥或厥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6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手少阳三焦经:支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