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络穴位

手少阳三焦经:消泺穴

学穴位 2023-05-29 18:29:49

手少阳三焦经:消泺穴

穴位解析释义

消泺穴(臑窌穴,臑交穴,臑俞穴):

1、消泺。消,溶解、消耗也。泺,水名,湖泊之意。消泺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清冷渊穴传来的滞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消解并化雨降地,降地之雨在地之表部形成湖泊,故名消泺。

2、臑窌。臑,动物的前肢,前为阳、后为阴,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窌,地窖也。臑窌名意指穴内的天部之气在此化为地部经水。理同消泺名解。

3、臑交。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交,交会也。臑交名意指穴外臂部的天部阳气交会于本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其性寒湿,其变化为冷降,穴内气血对穴外天部的阳气有收引作用,臂部外散的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故名臑交。臑俞名意与臑交同,俞指穴外阳气向本穴输入。

消泺穴在肱三头肌的肌腱窝里。这个窝槽,就像一个蓄水池,它可吸纳清冷渊穴传来的气血,也可吸收周边的气血。同时,因为周边被肌腱包围,所以随着肌腱的不断收缩,气血又被消耗掉,正如穴义所言:“水湿云气消解并化雨降地,降地之雨在地之表部形成湖泊”故名。

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散热冷降,外散之热上行臑会穴,冷降之雨归于地部,地部经水则循三焦经下行。

取穴

消泺穴位于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处。

先取肩髎(外展上臂,肩膀后下方凹陷处即是肩髎穴),其与肘尖连线上,肘尖上7横指处即是消泺穴。

侧坐位,在臂外侧,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5寸,按压有酸胀感。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主治疾病: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癫疾等。

穴位配伍:

消泺配肩髎、肩髃、臑会、清冷渊,治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消泺配四渎、合谷,治头痛、牙痛。消泺配窍阴,治项痛。消泺配肩髑、曲池,治肩臂痛。消泺配大椎、肩井,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肩臂痛。消泺配天柱、风池,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消泺配四神聪、大椎,有安神醒脑活络的作用,主治癫疾。临床运用:现常用于治疗头痛、齿痛、项强、上肢麻痹、臂痛、癫疾。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拔罐疗法:拔火罐对于刺激消泺穴功效尤为显著,一般留罐10-15分钟即可起罐,有效治疗气郁。

刮痧疗法:手握刮痧板,蘸上刮痧油后,以穴位为中心沿着经络的方向由上到下单向重复地刮。注意,在刮痧的过程中手腕及臂部放松,用力要持续均匀,以个人能忍受为度。刮出片状或不规则斑点状紫红色痧点。

按摩法:

清冷渊穴能消痰解郁!

中医认为,体内粘稠的部分为痰,而稀薄的部分为湿,无论是痰还是湿,都是体内废物的一种代谢产物,是人体一种自保的表现。如果这些痰湿不被代谢出来,就会长期堆积在经络当中,轻则堵塞经络,重则危及脏腑的功能,所以必然要把这些东西代谢掉。

消痰大穴,有足阳明胃经上的丰隆穴,其位置也是在肌腱槽里,这点和消泺穴极为相似,有图为证:

由此看来,这两个穴都是深藏在肌腱窝里,虽然都是消痰大穴,但所在经络不同,丰隆更倾向于过食丰甘厚味引起的急性痰湿,而消泺更偏重于代谢障碍引起的慢性痰湿。

由于痰湿闭塞经络,会导致气郁。中医认为,所谓的气郁,即气机郁而不畅,主要由于情志不调,或痰、湿积聚,致气机不通,脏腑或经络功能障碍。故气郁之治,当以理气、舒气为主。理气法多用于肝、胃两经,尤以肝郁多见。因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失调达,则气机郁结或横逆。胃气则易为痰湿阻滞而呈现胸腹胀满病证。而消泺治疗气郁,则是体液代谢障碍导致的,所以,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胳膊浑圆而看不出肌肉线条来,同时又有气郁的症状,那就要好好疏通你的三焦经了,而消泺穴是个重点

按摩手法:

点按:大拇指指腹按住消泺穴,然后力量逐渐加大,保持5-6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点按3-5分钟。

按揉:大拇指指腹按压消泺穴,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量进行旋转按揉,每次按揉3-5分钟,每天坚持规律按揉。

我为什么食欲太过旺盛

消泺穴! 消泺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之上,而胃属于中焦,少阳又为相火--------说不定就是此穴主管人体的“釜底之火”。用小保健锤敲击该穴位,饥饿感立即消失。 另外如果食欲过分强烈消泺穴作用不很明显的话,那么可以泻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如针灸液门和侠溪穴。总而言之,总可以快速无害的让过分旺盛的食欲消失的。 多数人的胃口太好,敲左消泺穴就能解除了。遇到情况特殊的,敲这几天后还效果欠佳的,那么,很容易---还有更多更好的穴位的---比如,在百会穴贴山竹的皮等等.

身体409个常见穴位,一个穴位一种病,5分钟轻松学会穴位按摩

手三阴经 为: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其中两个和心有关的经脉的穴位数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一个数,也是古时的至尊数,就是 9 。另一个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数为:20-9=11。这样的话:手厥阴心包经有:9个穴。手少阴心经有:9个穴。手太阴肺经有:11个穴。

手三阳经 为: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其中大肠经有20个穴位;小肠是大肠的弟弟,少一个,就是19个。三焦经既然有一个"三"字,就是23个穴位。这样的话:手太阳小肠经有:19个穴。手阳明大肠经有:20个穴。手少阳三焦经有:23个穴。

足上的六条经脉

足三阳经为: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你只要记住4567就行了。也就是说膀胱经 有67个穴位(最多的),胃经 有45个穴位;;本来胆应是大的,但由于是少阳经,有一个少,故是这三条经里最少的一个,比胃经少一个,为44个穴位。

这样的话:足阳明胃经有:45个穴。足太阳膀胱经有:67个穴。足少阳胆经经有:44个穴。

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你只要记住三组数:37、27、27。即:第一组里,3X7=21;第二组的27不动;第三组里,2X7=14。这样的话:足太阴脾经有:21个穴;足少阴肾经有:27个穴;足厥阴肝经有:14个穴。

头维穴:治疗目痛、眼跳、头痛

翳风穴: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

颊车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

颧髎穴: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上关穴: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

下关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

大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

四白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

巨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

水沟穴:治疗昏迷、中暑、休克

兑端穴: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

神庭穴:治疗头痛、鼻病

承浆穴: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

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天突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

璇玑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

神藏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阳白穴: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

丝竹空穴: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治疗眼部诸疾患

上星穴:治疗头痛、目痛、鼻痛

攒竹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

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

华盖穴:治疗咳喘、胸满

禾髎穴: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

梁门穴: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

中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气喘

下脘穴:治疗胃肠疾患

水分穴: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

神阙穴: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

气海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

膻中穴:治疗气短、哮喘、噎嗝

鸠尾穴: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

上脘穴:治疗胃肠疾患

瞳子髎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

承泣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

关元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

中极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

曲骨穴: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

云门穴:治疗咳嗽、喘息、胸闷

期门穴: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

不容穴: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

章门穴: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

太乙穴:治疗胃肠疾患

天枢穴: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

大横穴: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

横骨穴: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

人迎穴: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

缺盆穴:治疗咳喘、胸满、项强

水突穴: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

外陵穴:治疗脐周痛

带脉穴: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

水道穴: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

府舍穴:治疗腹痛

气舍穴: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

气户穴:治疗咳喘、胸肋胀痛

中府穴:治疗咳嗽、喘息、胸痛

灵墟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神封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气冲穴: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

冲门穴:治疗腹胀痛、尿闭

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治疗哮喘

秉风穴:治疗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臑俞穴:治疗肩臂酸痛

膈俞穴: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魂门穴: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脾俞穴: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肩井穴: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关元俞穴: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膀胱俞穴: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秩边穴: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白环俞穴: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会阳穴: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商阳穴:治疗手痛麻、脑充血

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合谷穴: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

阳溪穴: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

阳池穴: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

曲池穴: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

肩髃穴: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

曲垣穴: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

肩髎穴: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

肩贞穴: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

臂臑穴: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

消泺穴:治疗颈痛、麻痹、头痛

清冷渊穴:治疗肩痛、头痛

天井穴:治疗喘息

中魁穴:治疗手指不伸

支沟穴: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

四渎穴:治疗齿痛、肘臂痛

京门穴: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三焦俞穴: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气海俞穴:治疗腰痛、痔疮

肩中俞穴: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肩外俞穴: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手三里穴:治疗齿痛、半身不遂

少泽穴: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

液门穴: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

前谷穴:治疗吐血、耳鸣、手痛

后溪穴:治疗肘臂痛麻、耳聋

中渚穴: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

腕骨穴:治疗腕痛、麻痹、指肿

内关穴: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

大陵穴:治疗心脏病、热病

神门穴: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

劳宫穴:治疗中风、齿痛

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阳谷穴: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

养老穴:治疗肩臂痛麻、弱视

外关穴: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支正穴: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

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小海穴: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

青灵穴:治疗肘关节伤痛

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曲泽穴:治疗肘痛、热病

少海穴: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

间使穴: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

列缺穴:治疗头痛

鱼际穴:治疗齿痛、头痛

少府穴:治疗心脏病

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伏兔穴: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阴市穴: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

梁丘穴:治疗膝部麻痹

犊鼻穴: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

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上巨虚穴: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

条口穴: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

丰隆穴:治疗下肢痉挛、痛麻

下巨虚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

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

膝阳关穴: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

地机穴: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

阳陵泉穴: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

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

陷谷穴:治疗胸胀痛、盗汗

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筋

箕门穴:治疗腿痛、生殖器病

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

血海穴: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

阴谷穴:治疗膝痛、阳痿、带下

风市穴:治疗下肢麻木

阴陵泉穴:治疗糖尿病、腰病

中渎穴: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

漏谷穴: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三阴交穴: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

三阳交穴:治疗小腿痛、颈椎痛

阳辅穴:治疗腰腿痛

悬钟穴: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

复溜穴: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

太溪穴:治疗四肢麻痹

照海穴:治疗下肢病、肾病

公孙穴:治疗一切气病

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

承扶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殷门穴: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委中穴:治疗腰背痛

筑宾穴:治疗腿痛

承山穴:治疗内外伤痛

飞扬穴: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

跗阳穴: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

昆仑穴:治疗头痛、眩晕、腰痛

申脉穴: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

浮郄穴: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

委阳穴: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

合阳穴:治疗脊髓病、抽筋

承筋穴:治疗一切筋痛

金门穴:治疗癫痫、筋病

京骨穴:治疗脚痛

仆参穴:治疗足跟骨痛

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

丘墟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

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中封穴: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

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

足临泣穴:治疗全身麻痛、眩晕

陷谷穴: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

太冲穴:治疗腰痛、调经

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腹

行间穴:治疗便秘、腹痛、腰痛

侠溪穴: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

厉兑穴: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1、美容穴——天容

2、腰椎盘突出穴——筋缩

3、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

4、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

5、咳喘穴——中府

6、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

7、补气穴——经渠、气海

8、夜间 咳嗽穴——鱼际

9、明目穴——中渚

10、感冒、白内障穴——肩髃

11、白发穴——浮白

12、乳腺炎穴——天池

13、晕车穴——关冲

14、胆囊炎穴——日月、肝俞

15、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

16、疲劳穴——液门

17、腰酸穴——风市

18、高血 脂穴——环跳

19、慢性肝炎穴——三阴交

20、化痰穴——丰隆

21、消化不良穴——率谷穴

22、 抽筋、扭筋穴— —阳陵泉

23、鼻出血穴——内庭

24、荨麻疹穴——太冲、风池

25、口腔溃疡穴——间行

26、痛经穴——蠡沟、带脉

27、腰背痛穴——委中

28、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

29、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

30、肌肉萎缩穴——大都

31、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

32、痛风穴——复溜、筑宾

33、老花眼穴——光明

34、性功能穴——会阴、地神

35、冠心病穴——云门

36、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

37、落枕、偏头痛穴——外关

38、肾结石穴——筑宾

39、甲亢穴——天柱

40、电脑病穴——天窗

41、精神病穴——涌泉

42、中风穴——百会

43、口眼歪穴——颊车

44、水肿穴——承浆

45、静脉曲张穴——太渊

46、老人痴呆穴——老人穴

47、耳炎穴——前谷

48、黄褐斑穴——天容

49、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

50、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

51、中暑穴——十宣、人中

三焦经上可以拔罐吗

1 三焦经上可以拔罐吗三焦经上可以拔罐,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

有个成语叫“五脏六腑”,所谓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六腑就是说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这里的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我们将横隔以上的内脏称之为上焦,横隔以下到肚脐的脏器官称之为中焦,肚脐以下的脏器官称为下焦。

2 三焦经不通怎么办在中医的分类法里,三焦经是专门管内分泌失调的,而脸上长斑、脸色差、皮肤黯淡、长痘痘等现象都是内分泌失调的结果。一个人之所以内分泌失调,就是因为气血供应不畅,体内有瘀血排不出去。

3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有哪些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天井穴、清冷渊穴、消泺穴、臑会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风穴、瘈脉穴、颅息穴、角孙穴、耳门穴、耳和髎穴、丝竹空穴。

4 三焦经的准确位置图循经路线: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穴),沿着手背(中渚穴、阳池穴),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穴、桡骨穴)之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向上通过肘尖(天井穴),沿上臂外侧(清冷渊穴、消泺穴),向上通过肩部(臑会穴、肩髎穴),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髎穴;会秉风穴、肩井穴、大椎穴),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穴),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天牖穴、翳风穴、颅息穴),直上出耳上方(角孙穴;会颔厌穴、悬厘穴、上关穴),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颧髎穴)。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髎穴、耳门穴;会听会穴),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穴;会瞳子髎穴)接足少阳胆经。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中医穴位小妙招:着急上火就揉清泠渊穴

手少阳三焦经/清泠渊

一、取穴步骤

【第一步】腋后横纹到肘横纹共9寸,分为9等份。

【第二步】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取上7/9与下2/9交点处,即肘尖上2寸,为清泠渊;

【第三步】取上4/9与下5/9交点处,即肘尖上5寸,为消泺穴。

二、重要结构

肘尖上2寸。

三、主治

清泠渊(着急上火就揉它)头痛,目痛,胁痛,肩臂痛。

四、定位

在臂后区,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2寸。

五、按摩

用中指指腹揉清泠渊1~3分钟,可缓解着急上火、嗓子痛、牙痛、眼睛痛等症。

六、艾灸

隔物灸仪艾灸

时间:20-30分钟;温度:38-48 ;

艾条悬灸

时间:5-15分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6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