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阳三焦经:天髎穴
穴位解析释义
1、天髎:天,指穴内物质所在为天部;髎,孔隙也。天髎名意指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为肩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散热而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天髎。
2、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因其位处肩胛,穴内气血所在的层次为天部,但其气血的变化为收引冷降,气血冷降后天部层次就为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则随之汇入本穴,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穴位含义: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维脉传入的阳气及冷降后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阳气由穴外汇入穴内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
取穴
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天髎穴 人体穴位图 手少阳三焦经取穴方法:
于肩井与曲垣两穴连线的中点取穴。布有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分支和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
快速取穴:
坐位或俯卧位,在肩胛区,肩胛骨上角,先取曲垣穴,曲垣穴再直上量.1横指(即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收引天部湿浊。
主治疾病: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等。
颈椎病
主穴:颈夹脊、天柱、风池、阿是穴、曲池、外关
配穴:外邪内侵者,配风府、合谷、列缺;气滞血瘀者,配内关、膈俞;肝肾不足者,配肝俞、肾俞、气海。
方义:天柱可疏通太阳经气,配以局部颈夹脊、风池、阿是穴,使局部经气调畅,气血通利;远取风池、外关,以疏导阳明、少阳经气,诸穴合用共奏通经止痛之功。
穴位配伍:
天髎配曲池,治肩重痛不举。天髎配风池、大椎、外关,治寒热。天髎配肩髎、曲池,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治肩臂痛。天髎配风池,颈百劳,有祛风通络的作用,治颈项强痛。天髎配内关、膻中,有宽胸利气的作用,治胸中烦满。临床运用:现常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肩周炎等。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按摩法:
天髎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位于人体肩胛部,肩井穴与曲垣穴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天髎穴的气血,来自于它的上一个穴肩髎。肩髎刚好位于肱骨与肩胛骨的连接处,因肩关节需要经常的活动,因此,三角肌及周边的肌腱反复的运动挤压,气血一部分汇入了肩髎这个孔洞里,而另一部分向上被推挤到了天髎处,而这个位置,刚好是肩胛骨和锁骨形成的一个大漏斗(髎,孔洞),如果从俯视图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正如穴义所言:“本穴物质为肩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散热而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肩髎穴又是手少阳阳维之会,阳维联络各阳经以归于督脉,阴维联络各阴经以归于任脉,当阳维脉经气出现异常,阴阳失去协调时就成病象。《难经·二十九难》:“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阳维为病,苦寒热。”因阳维分布头肩各部,故主寒热等表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来,肩颈受了寒了,比如吹空调,则会导致寒凝,刺激天髎穴,既通三焦,又通阳维,一举两得。
其实三焦经肩臂部位的几个穴位,它们均有治疗肩臂疼痛的功效,而天髎穴也不例外,只不过其所外的位置更靠近脖颈,故此它对治疗肩颈痛效果不错。这类的肩颈痛,除了因外感寒湿引起的,也包括像落枕这种因睡眠时脖子处于一种扭曲的状态引起的疼痛,还包括长期伏案用电脑引起的肌腱劳损。
按摩手法:以手指指腹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可以用手搭住肩膀,再用拇指作一个按压操作,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1~3分钟。
天听简介
目录1拼音2经穴别名·天听 2.1天牖穴的别名2.2出处2.3穴名解2.4所属部位2.5天牖穴的定位2.6天牖穴的取法2.7天牖穴穴位解剖 2.7.1层次解剖2.7.2穴区神经、血管 2.8天牖穴的功效与作用2.9天牖穴主治病证2.10刺灸法 2.10.1刺法2.10.2灸法 2.11天牖穴的配伍2.12文献摘要2.13研究进展 2.13.1对脑血管的影响3经外奇穴名·天听 3.1定位3.2主治病证3.3刺灸法 4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天听 1拼音 tiān tīng
2经穴别名·天听 天听为经穴别名,即天牖[1]。见《针灸穴名解》。
穴位 天牖 汉语拼音 Tianyou 罗马拼音 Tienyu 美国英译名 Celestial Window 各
国
代
号 中国 TE16 日本 16 法
国 莫兰特氏 TR16 富耶氏 TR16 德国 3E16 英国 T16 美国 TB16
天牖为经穴名(Tiānyǒu TE16)[2]。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2]。天即天空,喻上为天,牖即窗户,此穴在颈部上方,功善开窍,犹如门窗,故名天牖[2]。天牖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如头痛,头晕,面肿,视神经萎缩,目痛,鼻塞,鼻衄,耳鸣,耳聋,喉痹,项强,落枕,瘰疬,目昏,目眩,暴聋,头风,不闻香臭,肩背,臂及臑疼痛,项强不能回顾,多梦,疟疾,头痛头晕,目痛面肿,暴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等。
2.1天牖穴的别名
天听[1]。
2.2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
2.3穴名解
天即天空,喻上为天,牖即窗户,此穴在颈部上方,功善开窍,犹如门窗,故名天牖[2]。
上部为天。牖指户,墙上通风采光的洞口,窗开旁曰牖,所以助明也。与天窗穴意同,有头窍之意。此穴在颈,其位高,有天之象,位居颈旁,如宫室之旁窗,故喻名天牖,能开通耳目壅塞之气。张志聪注:“牖,窗也,头面之穴窍,如楼阁大牖,所以通气者也。”[1]
2.4所属部位
颈部[3]
2.5天牖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天牖穴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4]。
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2]。
天牖穴位于颈部外侧,颞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或于天容穴与天柱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5]。
另说“完骨下,发际上一寸”(《备急千金要方》);“风池上一寸”(《千金翼方》);“风池下一寸,微外些”(《针灸集成》) 。
天髎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天牖穴在颈部的位置
天牖穴在颈部的位置
天牖穴在颈部的位置(肌肉)
天牖穴在颈部的位置(骨骼)
2.6天牖穴的取法
正坐或俯卧位,与下颌角平齐,胸锁乳突肌后缘处取穴。
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2]。
正坐或俯卧位,当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平下颌角,天容与天柱之间取穴[6]。
2.7天牖穴穴位解剖
天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头夹肌、头半棘肌。有耳后动脉及枕小神经。皮肤由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双重分布。皮肤厚而致密。皮下筋膜由脂肪组织和致密的结缔组织形成。其结缔组织的纤维形成纤维刺,连于皮肤病与深筋(项筋膜)。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致密的项筋膜,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针由深层的头夹肌,在颈深动、静脉升支的后方,入头半棘肌。头夹肌和头半棘肌均由颈神经后支支配。
2.7.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2]。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头夹肌[7]。
2.7.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颈外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和枕动脉分布[7]。
布有枕小神经和耳后动脉[5]。
2.8天牖穴的功效与作用
天牖穴具有清头明目,通经活络的功效。
天牖穴有清三焦郁热,祛经络湿邪作用[2]。
以文义揆之,天牖穴所治者,当为头面耳目颈项诸症也。有止痛利节、清头明目聪耳之功,主治头风耳聋,目中痛不明诸疾。[1]
2.9天牖穴主治病证
天牖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如头痛,头晕,面肿,视神经萎缩,目痛,鼻塞,鼻衄,耳鸣,耳聋,喉痹,项强,落枕,瘰疬,目昏,目眩,暴聋,头风,不闻香臭,肩背,臂及臑疼痛,项强不能回顾,多梦,疟疾,头痛头晕,目痛面肿,暴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等。
天牖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如头痛、头晕、面肿、视神经萎缩、目痛、鼻塞、鼻衄、耳鸣、耳聋、喉痹、项强、落枕、瘰疬等[2]。
天牖穴主治头痛、头晕、目痛、耳聋、瘰疬、项强[7]。
天牖穴主治目痛,目昏,目眩,暴聋,耳鸣,头痛,头晕,头风,面肿,鼻衄,不闻香臭,喉痹;肩背,臂及臑疼痛,项强不能回顾;瘰疬;多梦;疟疾[6]。
天牖穴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瘰疬等[5]。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头晕,目痛面肿,暴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
其他疾病: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
2.10刺灸法
2.10.1刺法 直刺0.5~1寸[6][7][5][2],局部有酸胀感[6]。
2.10.2灸法 可灸[2][6]。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2.11天牖穴的配伍
天牖穴配人中、迎香、合谷治面肿[2]。
天牖穴配听宫、液门治耳聋[2]。
天牖穴配廉泉、合谷、翳风治喉痹[2][6]。
天牖配风池、太冲,治头痛[6]。
天牖配听宫、中渚,治耳聋[6]。
天牖配颈百劳、后溪,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肌痉挛。
天牖配睛明、太冲,有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目痛。
天牖配听会、四渎,有通络开窍的作用,主治暴聋。
2.12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
《针灸甲乙经》:肩背痛,寒热,瘰疬绕颈,有大气暴聋,气蒙瞀,头目不明,头颔痛,泪出,鼻衄不得息,不知香臭,风眩,喉痹,天牖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天牖主目不明,耳不聪。主乳肿,缺盆中肿。
《备急千金要方》:天牖、曲渎,主暴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
《针灸大成》:主暴聋气,目不明,耳不聪,夜梦颠倒,面青黄无颜色,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目中痛。
《类经图翼》:天牖穴不宜补,亦不宜灸,灸取令人面肿。
2.13研究进展
2.13.1对脑血管的影响 用动物做颅顶窗法,在解剖镜下观察电针 *** 对脑血管的舒缩作用,电针 *** “水沟”、“天突”、“天牖”、“足三里”等时,弱 *** 可使脑动脉血管充血(血管扩张20%~50%),强电流 *** 反而使血管发生剧烈收缩(直径减小30%~50%),切断交感神经后不再引起反应[8]。
电针动物“天牖”穴组,可兴奋呼吸,提高血压,扩张脑血管,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2]。
3经外奇穴名·天听 天听为经外奇穴名[9]。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
3.1定位
经外奇穴天听位于颈后部,枕骨下际项部肌肉隆起外缘的凹陷,与乳突下凹陷连线之中点直下0.5寸处。左右计2穴。[9]
3.2主治病证
经外奇穴天听主治耳聋[9]。
3.3刺灸法
三焦经是一侧还是两侧?
三焦经发布左右两侧,各23个穴位,共46个。分别为: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天井穴、清冷渊穴、消泺穴、臑会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风穴、瘈脉穴、颅息穴、角孙穴、耳门穴、耳和髎穴、丝竹空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三焦经上可以拔罐吗
5 三焦经具体穴位
1、关冲穴
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配伍: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刺灸法:浅刺0.1寸,或有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附注:三焦经井穴。
2、液门穴
定位: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配伍:配鱼际治喉痛。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附注:三焦经荥穴。
3、中渚穴
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解剖:有第四骨间肌;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及第四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配伍:配角孙治耳鸣耳聋;配太白治大便难;配支沟、内庭治嗌痛。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附注:三焦经输穴。
4、阳池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解剖:皮下有手背静脉网,第四掌背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配伍: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附注:三焦经原穴。
5、外关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配伍: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附注: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6、支沟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痠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配伍:配天枢治大便秘结;配双侧支沟治急性腰扭伤、胁痛。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附注:三焦经经穴。
7、会宗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解剖:尺骨桡侧缘,在小指固有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主治: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配伍:配听会、耳门治疗耳聋;配大包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附注:三焦经郄穴。
8、三阳络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解剖:在指总伸肌与拇长展肌起端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配伍:配曲池、合谷、肩井治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9、四渎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解剖:在指总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主治:暴喑,暴聋,齿痛,呼吸气短,咽阻如梗,前臂痛。配伍:配三阳络、消泺、肩髎、天髎、肩外俞治肩臂痛;配三阳络、阳溪治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0、天井穴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解剖:在肱骨下端后面鹰嘴窝中,有肱三头肌腱;肘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主治: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耳聋,瘰疬,瘿气,癫痫。配伍:配率谷治偏头痛;配天突治瘿气;配臂治瘰疬、瘾疹;配巨阙、心俞治精神恍惚。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1、清冷渊穴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解剖:在肱三头肌下部;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主治:头痛,目黄,肩臂痛不能举。配伍:配肩髎、天髎、臑俞、养老、合谷治上肢痿、痹、瘫、痛。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2、消泺穴
定位: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处。解剖:在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癫疾。配伍:配肩髎、肩髃、臑会、清冷渊治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3、臑会穴
定位: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解剖:在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主治:肩臂痛,瘿气,瘰疬,目疾,肩胛肿痛。配伍:配肩俞、肩贞治肩周炎;配肘髎、外关治肘臂挛痛。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4、肩髎穴
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解剖:在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布有腋神经的肌支。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配伍: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5、天髎穴
定位: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解剖:有斜方肌、冈上肌;有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主治: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配伍:配秉风、天宗、清冷渊、臑会治颈肩综合征、上肢不遂。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16、天牖穴
定位: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解剖: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枕动脉的肌支,耳后动、静脉及颈后浅静脉;布有枕小神经本干,深层为副神经,颈神经。主治: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配伍:配外关、率谷、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7、翳风穴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解剖: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为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配伍: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勿直接灸。
18、瘛脉穴
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解剖:在耳后肌上;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耳后支。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痫,呕吐,泄痢。配伍:配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百会治耳硬化症,提高听力。刺灸法: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19、颅息穴
定位: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主治: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配伍:配太冲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配天冲、脑空、风池、太阳治偏头痛、头风病。刺灸法:平刺0.2-0.5寸;可灸。
20、角孙穴
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解剖: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分支。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配伍:率谷透角孙配足临泣治眩晕。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1、耳门穴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解剖: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唇吻强。配伍:配丝竹空治牙痛;配兑端治上齿龋。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22、耳和髎穴
定位: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解剖: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布有耳颞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颔肿,鼻准肿痛,口渴配伍:配养老、完骨治耳聋。刺灸法:斜刺0.3-0.5;可灸。附注:手、足少阳,手太阳的交会穴。
23、丝竹空穴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解剖:有眼轮匝肌;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配伍:配丝竹空止牙痛。刺灸法:平刺0.5-1寸。不宜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6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手少阳三焦经:天牖[yǒu]穴
下一篇:
手少阳三焦经:肩髎穴(手少阳三焦经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