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中俞穴意义: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此外输。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胸腔内部外输体表。
取穴方法:前倾坐位或俯伏位,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督脉)旁开2寸处取穴。
自我取穴:双手手心向颜面,沿脖颈处,伸向背部,小指挨着颈项,则中指指腹所在之处即是肩中俞穴。
肩中俞穴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
人体穴位配伍:
肩中俞穴配肺俞、内关,足三里,治支气管炎。肩中俞配大杼、附分、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治肺结核。肩中俞配大椎、后溪,委中,治肩背痛。肩中俞配大椎、肩井、支沟,治肩背疼痛。肩中俞配肩髎,外关,治肩背疼痛,肩周炎。临床运用:现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肩关节周围炎、落枕等。
刮痧法:用面刮法刮拭肩中俞穴,每日一次,可以改善颈项强痛、解表宣肺。
按摩法:
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按揉肩中俞穴,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3—5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
《黄帝内经》: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黄帝内经》:小肠为赤肠。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在13点到15点对身体的营养进行调整,以营养滋润脾胃,把废物送到排泄器官。此时多喝水有利于小肠排毒降火。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穴)直上,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沿着前臂后缘直上,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肩上督脉大椎,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道,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穴);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颧髎穴),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手太阳小肠经是从手小指外侧端开始,向上沿着手臂外侧,经过后背肩膀,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交。它的分支向上顺着侧颈,到面颊、耳朵,到眼睛内眼角的睛明穴处与膀胱经相连,即从上肢流向头面部;另外一支进入锁骨,经过胸腔,最后到达心脏。此经脉在肩背处的穴位较集中,细细斟酌,就像给人体安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有: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共19穴。
有的人总是爱胸闷、胃堵,还有些人脾气很急,老是心烦气躁,动则要与人嚷嚷。这时就一定要按摩三焦经和小肠经。
有的人不从事案头的工作,肢体也总是在运动之中,那么他们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又怎么考察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我们知道在我们胳膊肘的略下方有一根"麻筋",小的时候打闹玩耍经常会碰到它,总会过电般一麻到手。这条"麻筋"就是小肠经的线路。你现在用拳头打一下这"麻筋",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去。如果一麻到底,证明你的心脏供血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只痛不麻,那你的心脏已经存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了。另外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测试法,只要行个军礼,看看上臂靠近腋下的肌肉会不会很松弛,松弛就是此处气血供应不足了。这里正是小肠经,而小肠经是靠心经供应气血的。
养生之道: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
小肠经在13-15点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一、受盛之官:小肠
小肠在肚脐少腹处,“水谷于是分焉”。
属火,阳火,阳火来自阴火,来自心脏。心脏移热给小肠。小肠热气化大肠水分到肺,变成口中唾液,气化膀胱膨胀,从膀胱壁小孔排出干净水到肝脏,帮助清理肝脏,故水生木。气化水也可进入三焦系统(脏腑之间的油网,被认为是膀胱的上口),气化又使残留废水即尿液,在膨胀压力下排出体外。
故小肠冷,膀胱冷,水汽无法进入三焦系统,小便无力。
二、穴位
1.少泽穴
位置:小指指甲旁边后面。
小肠经的 井穴, 井穴一般是放血用的。
2.前谷穴
位置:握拳时指与掌交接的横纹头处。
是小肠经的 荣穴 ,穴性是水。
治症:妇人奶水不够可以用,可以用在实症,即下午一到三点所发的病,或这个时段精神不好。(痛,实症一般用俞穴后溪。)
下针时手握拳,尽量下在骨和肉中间,贴着骨会痛。
3.后溪穴(大穴)
位置:握拳时手掌横纹头处。
是小肠经俞穴,属木,木生火,故是 小肠经母穴 。虚症治此。小肠经的虚症,肩膀痛在小肠经,针后溪。(小肠经初痛,用它的子穴,久痛用子穴。)
也可代替前谷,治疗小肠经时症。
主督脉 ,身上的督脉后溪在管。如整个脊椎骨痛,是督脉,针后溪即可。
4.腕骨穴
位置:小天星骨与第五响骨中间。
是 小肠经的原穴 ,原穴无所谓实症、虚症,都可以治。(阳经有原穴)
5.阳谷穴
位置:在关节与筋之间。(描述模糊)
是小肠经的经穴,属火,故是 小肠经本穴 。
用于本穴治疗。
6.养老穴
位置:略。手伸开立起来才有养老穴。
治症:治眼睛很有名,眼睛不好,如视物不明,白内障、近视都可以。下针很浅,半寸即可下到。
是 小肠经的郄穴 。
7.支正穴
位置:手腕后五寸,从阳谷穴上五寸即是。
小肠经的络穴 ,虚实都可以治。(原穴也不分虚实)“实则节弛肘废,泻之。”“虚则生疣”。
8.小海穴
位置:手肘弯起来两边的两个骨头连线,做一个正三角形,三角形顶点即是。若压到,筋就麻了。
小肠经的合穴,也是 小肠经子穴。
治疗小肠经的实证,如身上生疣。
下针用一寸针,很浅。
9.肩贞穴
位置:臑腧穴下三寸处。
10.臑腧穴
位置:见图,是骨缝处。
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跷脉的会穴。
帮助辩证,肩膀痛到后面,一般就是痛到此穴。痛三天,下针小海穴,三个月,下针后溪。
少用,可帮助辩证经络。
11.天宗穴
位置:两个肩胛骨(摸上去有两个三角形)的正中间。
天宗穴很少用,但要知道,肩胛骨旁边的痛,都属于小肠经。
12.曲垣穴
位置:从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即是此穴。
13.秉风穴
位置:从曲垣穴旁开两寸,即是此穴。
曲垣穴和秉风穴都很少用 ,帮助诊断,确定病在哪一条经。
14.肩外俞穴
位置:陶道外开四寸处,左右各一。
肩膀酸痛的近取穴,项强的近取穴。
斜刺,从三寸的地方斜刺透到四寸。
15.肩中俞穴
位置:从大椎外开二寸处,左右各一。
治症同肩外俞穴一样 ,都是肩膀酸痛、项强的近取穴。针法亦同。
16.天窗穴
位置:人迎穴横开三寸。
可以治喉咙的问题。
17.天容穴
位置:在耳朵的正下方。
治症:甲状腺肿,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通通可以治。
18.颧髎穴
位置:瞳子髎(太阳穴)下三寸。
偶尔会用到治上牙痛。
19.听宫穴
位置:先闭口,再张口,出现一个骨缝,骨缝分为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治症:耳朵化脓、发炎、耳鸣、通通可以下针此穴。(耳门、听宫、听会可以交替使用。)
针进去,直接下一寸那么深,左右捻捻,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以,无所谓补泻。
耳朵流脓,黄色的,腥臭的,是 实证, 用泻的手法。
耳朵流脓、化脓常用喷剂 麝香矾石散。 保持耳朵干燥,发炎就不会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6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手太阳小肠经:天窗穴
下一篇: 手太阳小肠经:肩外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