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周,遍布、环绕之意。荣,通“营”,这里是一个通假字,指营养,草类开花或谷类结穗的茂盛状态。
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水湿大量蒸发化为天部之气。本穴虽属脾经穴位,但脾经气血因胸乡穴的流散而无物传至本穴。
本穴物质的来源是本穴上部区域散流至此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因受心室外传之热的作用,地部水湿大量气化上行天部,气化之气如遍地开花之状,脾土也还其原本的燥热之性,故名。
周营、周管名意与周荣同,营为营寨,管为管辖区域,皆指穴内的气化之气遍及穴周的整个区域。
周荣穴意义:脾土水湿在此大量蒸发气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地部脾土中气化后上行天部。
周荣穴 人体穴位图快速取穴:仰卧位,在胸部,从前正中线旁开2个4横指,再向上2肋间(第2肋间隙)。
主治疾病:咳嗽,气逆,胸胁胀满。
人体穴位配伍:
周荣穴配膻中穴,治胸肋胀痛、胸膜炎;周荣穴配大包穴,治肋间神经痛。周荣穴配肺俞穴、膏肓穴、膻中穴、尺泽穴,治咳逆哮喘。周荣穴配库房穴、中府穴、尺泽穴,治咳逆上气穴、呼吸多唾穴、浊沫脓血。周荣穴配华盖穴、紫宫穴、中庭穴、神藏穴、灵墟穴、胃俞穴,治胸肋胀满。周荣穴配行间穴、乳根穴、曲池穴、膻中穴,治肋间神经痛。周荣穴配大肠俞穴,治食不下。临床运用:现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肋间神经痛等。
按摩法:
用大拇指按揉周荣穴3~5分钟,每天坚持,能够治疗胸胁胀痛。
周荣穴,输送周身营养物质的穴位。
何为周荣穴呢?
此穴属脾经,脾主肌肉,又兼统血散精之职。足太阴之气,在胸部连及肝胆心包各经,又与心胃肺肾各经挨近,援引诸经,助脾统血,渐成细流,由此散布滋养全身,因而名之。
周荣穴可以治疗什么病症呢?
周荣有宽胸理脾之功。其所治症,为胸胁满、不得俛仰、咳嗽、食不下等症之因于滞郁者,俾使得以舒扩而行驶周遍。
周荣穴内部有肺,因此,治疗肺部病症,咳嗽,支气管炎等。
按摩手法:
1、中间三指并拢,以指腹揉按周荣穴1~3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可缓解咳嗽或者胸胁胀满。长期坚持对呼吸系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2、用大拇指按揉周荣穴3~5分钟,每天坚持,能够治疗胸胁胀痛。
本经共有21个穴位。11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内侧面,10个穴位分布在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本经腧穴可治疗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例如胃脘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及下肢内侧肿痛、厥冷等。
隐白 Yinbai(SP 1)
【标准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在(踇)指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踇)趾纤维鞘、(踇)长伸肌腱内侧束。皮肤为(踇)趾背侧与其跖侧骨皮肤移行处,其神经分布为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内侧支。在趾背筋膜的深面有第1跖骨动脉内侧支,经(踇)长伸肌腱的深面,该动脉至(踇)趾的内侧缘。 (踇)长伸肌腱由腓深神经支配。若斜刺,针行于末节趾骨与 (踇)趾纤维鞘终止部之间,该处神经、血管分布丰富,均来自足底内侧神经及血管。
【特异性】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木。
【功用】调经统血,健脾回阳。
【主治病症】
为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病,临床上治血崩较好。
1.妇产科系统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痉挛;
2.五官科系统疾病:牙龈出血,鼻出血;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惊风,癔病,昏厥;
4.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胃肠炎;
5.其它:尿血。
【刺灸法】
刺法:1.浅刺0.1~0.2寸,局部胀痛;
2.或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常用于神昏、胸闷咳喘。
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20分钟,用于止血。
大都 Dadu(SP 2)
【标准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踇)趾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跖侧筋膜、趾纤维鞘、(踇)长屈肌腱。皮肤由腓浅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内侧支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趾跖侧筋膜形成的趾纤维鞘的环部,进入该鞘内,并可刺及鞘内的,由胫神经支配的(踇)长屈肌腱,或从肌腱的上方或下方经过。第1跖骨背动脉由足背动脉发出,在第1、2跖骨小头处分为二支, 其中一支分布到�趾背面的内侧缘。
【特异性】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火。
【功用】泄热止痛,健脾和中。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痉挛,腹胀腹痛,急慢性肠炎;
2.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小儿抽搐,足趾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孕妇及产后百日内禁灸。
太白 Taibai(SP 3)
【标准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纤维鞘、(踇)展肌腱、(踇)短屈肌。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内侧支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进入趾跖侧筋膜及其形成的趾纤维鞘的十字部,再进(踇)展肌(腱)和(踇)短屈肌(腱),该二肌为足底内侧神经支配。
【特异性】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脾之原穴。
【功用】健脾和胃,清热化湿。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肠炎,痔疮;
2.运动系统疾病:腰痛,下肢麻痹或疼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公孙 Gongsun(SP 4)
【标准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距太白1寸。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踇)展肌(腱)、(踇)短屈肌。皮肤由腓浅神经的分支,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内侧支和隐神经双重分布。皮下筋膜内有血管网及少量的脂肪。趾跖侧筋膜在足底部形成跖腱膜,前方止于跖趾关节囊和屈肌腱鞘。针经上述结构,进入(踇)展肌和(踇)短屈肌,该二肌由足底内侧神经支配。
【特异性】足太阴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功用】健脾胃,调冲任。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肠痉挛;
2.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
3.其它:心肌炎,胸膜炎,癫痫,足跟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深刺可透涌泉,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足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商丘 Shangqiu(SP 5)
【标准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内踝前下方凹陷处。当舟骨结节与内踝高点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屈肌支持带。皮肤由股神经的皮支,隐神经分布。皮下筋膜较疏松,除皮神经外,还有足静脉网及大隐静脉属支的起始部。足背筋膜深面有内踝(动脉)网。该网位于内踝的表面,由内踝前后动脉、跗内侧动脉、跟内侧支及足底内侧动脉的分支组成。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背筋膜后,在胫骨前肌(腱)的内后方,小腿十字韧带的内侧上、下支之间深进到距骨内侧面骨膜。
【特异性】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
【功用】健脾化湿,通调肠胃。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消化不良,便秘,痔疮,黄疸;
2.运动系统疾病:腓肠肌痉挛,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脚气;
3.其它:小儿惊厥,百日咳,水肿。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2.或平刺1.0~1.5寸透解溪穴,针感可扩散至踝关节。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三阴交 Sanyinjiao(SP 6)
【标准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在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腱)、(踇)长屈肌(腱)。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隐神经和起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的大隐静脉,神经和静脉并行。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以后,在小腿三头肌(腱)的前方,进入趾长屈肌(腱)和(踇)长屈肌(腱)。在趾长屈肌(腱)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经过。以上诸肌腱由胫神经支配。
【特异性】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交会穴。
【功用】健脾胃,益肝肾,调经带。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脾肿大,腹水浮肿,肝炎,胆囊炎;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尿路感染,尿潴留,尿失禁,乳糜尿;
3.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带下,更年期综合症,阴道炎,盆腔炎,前阴瘙痒,胎位异常,子宫下垂,难产;
4.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
5.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6.其它: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糖尿病。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有麻电感向足底放散或酸胀感扩至膝关节和股内侧;
2.理气止痛可用龙虎交战法;
3.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4.孕妇禁针。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或药物天灸。
强身保健,采用疤痕灸,每年1次,或累计灸百余壮亦可,温灸至皮肤温热舒适稍风红晕1隔日一次,每日20次。
漏谷Lougu(SP 7)
【标准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在内踝高点上6寸,胫骨后缘,当阴陵泉和三阴交的连线上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头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组织增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伴行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在小腿三头肌(腱)前方进入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在趾长屈肌的后方有径后动、静脉和胫神经并行经过,营养并支配以上诸肌。
【功用】健脾和胃,利尿除湿。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肠胃炎,肠鸣音亢进,消化不良;
2.运动系统疾病: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
3.其它:尿路感染,精神病。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腿外侧。 深刺时须防刺伤胫后动、静脉。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地机 Diji(SP 8)
【标准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在阴陵泉直下3寸,当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皮肤由隐神经分布。(参看漏谷穴)
【特异性】足太阴经之郄穴。
【功用】健脾渗湿,调经止带。
【主治病症】
1.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痛,遗精,精液缺乏;
3.其它:胃痉挛,乳腺炎,下肢痿痹。
本穴出现压痛提示有胰腺疾患,与胰俞、中脘、水分互参可诊断急性胰腺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腿部。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阴陵泉 Yinlingquan(SP 9)
【标准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取法】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约胫骨粗隆下缘平齐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腱)、半膜肌及半腱肌(腱)、肌。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隐神经之外,还有与神经伴行的大隐静脉。该静脉正行于该穴的皮下,针刺应注意避开。针穿小腿深筋膜,经胫骨粗隆内侧的缝匠肌、半膜肌及半腱肌等各肌附着处的肌腱,向后经胫骨内侧缘进入膕肌。以上诸肌由股神经、坐骨神经等支配。膝下内动脉,发自膕动脉,向内下方,经胫侧副韧带和胫骨内侧髁之间,参加膝关节网,并发支营养胫骨及附近肌腱。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
【功用】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萎;
2.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
3.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
4.其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
【刺灸法】
刺法:1.直刺1.0~2.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扩散;
2.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血海 Xuehai(SP 10)
【标准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取法】正坐屈膝位,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内侧肌突起中点处取穴;或正坐屈膝,医生面对病人,用手掌按在病人膝盖骨上,掌心对准膝盖骨顶端,拇指向内侧,当拇指尖所到之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四头肌内侧肌(股内侧肌)。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脂肪较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行经。大腿前面阔筋膜内脂肪较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行经。大腿前面阔筋膜内纤维组织较外侧薄弱。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阔筋膜,进入股神经支配的股内侧肌。膝上内动脉起于动脉,在股骨内上髁上方紧贴骨内面深进,经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腱与股骨骨面之间至膝关节前面,参加膝关节网。
【功用】调经统血,健脾化湿。
【主治病症】
1.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
2.皮肤病: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
3.其它:睾丸炎,贫血,下肢溃疡,膝关节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可向髌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箕门 Jimen(SP 11)
【标准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取法】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当缝匠肌内侧缘,距血海上6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大收肌。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的脂肪增厚,内有股前皮神经、隐神经与其伴行的大隐静脉,及该静脉与深静脉的交通支。大腿筋膜内侧与前面较外侧薄弱。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阔筋膜,在缝匠肌内侧入大收肌。前肌的中下部形成内收肌管的前壁,后肌和股内侧肌形成该管内外侧壁,管内有股动、静脉及隐神经通过。大收肌由闭孔神经与坐骨神经的分支支配。
【功用】健脾渗湿,通利下焦。
【主治病症】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遗尿,遗精,阳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结炎,阴囊湿疹。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向上可放射到大腿内侧,向下可放射到踝。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冲门 Chongmen(SP 12)
【标准定位】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取法】仰卧位,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3.5寸处取穴。约当腹股沟外端上缘,股动脉外侧。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起始部。皮肤由髂腹下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分为脂肪层和膜性层。前者以脂肪组织为主,其厚薄亦因人而异;后者以纤维组织为主,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一横指附 着在阔筋膜。两层之间有腹壁浅动静脉、肋间动静脉(下位)及皮神经经过。上述由浅入深之腹壁肌由第6至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前支支配。穴位的内上方深部, 腹肌的深面, 有从髂外动脉发出的腹壁下动脉,并有静脉伴行。腹股沟下方,有股三角,其内有股动、静脉和股神经。
【特异性】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交会交。
【功用】健脾化湿,理气解痉。
【主治病症】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睾丸炎,精索神经痛;
2.妇产科系统疾病:子痫,子宫内膜炎,乳腺炎,乳少;
3.其它:胃肠痉挛。
【刺灸法】
刺法:避开动脉,直刺0.5~0.7寸,腹股沟酸胀,可扩散至外阴部。
灸法:间接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府舍 Fushe(SP 13)
【标准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仰卧位,在冲门上0.7寸,任脉旁开4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分布。皮下组织内有旋髂浅动、静脉。在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有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由上外方向内下方走行。腹腔内,穴位对应器官有盲肠与阑尾(右侧),乙状结肠(左侧)。所以,不可由腹膜下筋膜再穿腹膜壁层深进。
【特异性】足太阴、少阴、阳明、阴维、厥阴之会。
【功用】健脾理气,散结止痛。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肠炎,阑尾炎,脾肿大,便秘;
2.其它:腹股沟淋巴结炎,附件炎,睾丸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外阴部。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腹结 Fujie(SP 14)
【标准定位】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仰卧位,在府舍上3寸,距任脉4寸,当府舍与大横的连线上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10、11、12肋间神经外侧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分为脂性层和膜性层,脂性层内的脂肪组织已变薄。针经上列结构后,若再深进,可穿腹膜壁层,经腹膜壁、脏层之间的腹膜腔,达穴位相对应器官有升结肠(右侧),两者的前面还有大网膜 ,因该血管分布非常丰富,则易刺伤血管而引起出血,如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更应注意。
【功用】健脾温中,宣通降逆。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蛔虫症,肠炎,腹膜炎,痢疾;
2.其它:支气管炎,阳萎,脚气。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2寸,局部酸麻重胀。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大横 Daheng(SP 15)
【标准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取法】仰卧位,在脐中(神阙)旁开4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9、10、11肋间经神的前皮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渐薄,内有腹壁浅动、静脉及胸神经前支和外侧支。腹肌由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前支支配。(参看腹结穴)
【特异性】足太阴、阴维之交会穴。
【功用】温中散寒,调理肠胃。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肠炎,习惯性便秘,久痢,肠麻痹,肠寄生虫;
2.其它:四肢痉挛,流行性感冒。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
2.平刺2.0~2.5寸透神阙治肠寄生虫症,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同侧腹部;
3.治疗腹痛时,可用盘旋法。
灸法: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腹哀 Fuai(SP 16)
【标准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仰卧位,在脐中上3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8、9、10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皮下组织内有胸腹壁浅静脉及皮神经经过。深筋膜的下面有胸外侧动、静脉经过。腹腔内穴位相对应的器官有胆囊底、肝(右侧,一般成人肝下缘不超过肋弓)、胃(左侧)。针若经上列结构后,穿经其深面的腹膜腔,可达左右侧在腹腔内相对器官,可造成内出血(尤其对有出血倾向的人),或胃内容或胆汁随针路溢出,形成腹膜炎,所以该穴不可深刺,更不能提插。
【特异性】足太阴,阴维之交会穴。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调肠。
【主治病症】
消化系统疾病:绕脐痛,消化不良,痢疾,胃溃疡,胃痉挛,胃酸过多或减少,消化不良,便秘,肠出血。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食窦 Shidou(SP 17)
【标准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取法】仰卧位,在中庭(任脉)旁开6寸,第五肋间隙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第五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4、5、6肋间神经的外侧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内有皮神经及胸腹壁浅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经胸大肌表面的深筋膜和其下缘,入前锯肌,再深进肋间内、外肌及其间的肋间血管和神经。前二肌由胸前神经和胸长神经支配,后二肌由肋间神经支配。在胸内筋膜的深面,正对第5肋间隙是胸膜腔及肺,因此,不宜深刺与提插。
【功用】宣肺平喘,健脾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2.其它:肝炎,腹水,尿潴留,右食窦治肝区痛效好。
【刺灸法】
刺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切勿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天溪 Tianxi(SP 18)
【标准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取法】仰卧位,在食窦上一肋,任脉旁开6寸,平第四肋间隙中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第四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3、4、5肋间神经的外侧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内除皮神经外,还有胸腹壁浅静脉。在胸大肌和前锯肌之间有胸外侧动、静脉及胸长神经。第四肋间结构包括肋间内、外肌及其之间的肋间动脉、静脉和肋间神经。在肋角处,肋间动脉进入上二肌之间,并分为上、下支。上支行于肋间静脉和肋间神经之间,三者上为静脉,中为动脉,下为神经并行于肋沟内,下支则行于下位肋骨的上缘。肋间隙的深面为胸内筋膜,与胸膜腔和肺相对应,因此行针不宜太深。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通乳。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
2.其它:乳汁分泌不足,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切勿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胸乡 Xiongxiang(SP 19)
【标准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取法】仰卧位,在天溪上一肋,任脉旁开6寸,第三肋间隙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第三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2、3、4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皮下筋膜内脂肪组织稍厚,有胸腹壁浅静脉经过,该静脉注入腋静脉。(参看天溪穴)
【功用】宣肺止咳,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
2.其它: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周荣 Zhourong(SP 20)
【标准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取法】仰卧位,在胸乡上一肋,任脉旁开6寸,第二肋间隙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第二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1、2、3肋间神经的外侧支和锁骨上神经的分支分布。皮下筋膜较厚,富有脂肪组织。(参看天溪)
【功用】宣肺平喘,理气化痰。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
2.其它:食道狭窄,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大包 Dabao(SP 21)
【标准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取法】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第六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薄,活动性较大,由第5、6、7肋间神经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内有胸腹壁浅静脉,该静脉注入腋静脉或胸外侧静脉。在胸深筋膜的深面,胸长神经与胸外侧动、静脉并行。第6肋间结构包括肋间外、内肌及其间血管和神经。肋间动脉发自胸主动脉,在肋角处分为上支和下支。上支在肋间静脉和肋间神经之间,三者行于肋沟内。所以,行针时,在肋角的前内侧胸壁,应在相邻肋骨之间,在肋角的内侧行针,应经肋骨上缘,这样可避开肋间动脉及其分支。该穴位深部相对应的器官有胸膜腔、肺、膈、肝(右侧)、胃(左侧),故不可深刺。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哮喘,胸膜炎;
2.其它:心内膜炎,肋间神经痛,全身疼痛,无力。
【刺灸法】
刺法:1.斜法或向后平刺0.5~0.8寸;
2.治颈部扭伤可向上斜刺,局部酸胀。
3.严禁深刺,以防刺伤肺脏。
灸法:艾炷灸3壮,艾条灸10~20分钟。
提起十二脏腑的官职口诀,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有没有记住经络的口诀??另外,还有人想问十二经脉记忆口诀是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中医脏器十二官分别是?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有没有记住经络的口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十二脏腑的官职口诀:有没有记住经络的口诀?? 有1经络+穴位口径五脏六腑对应的官职。
任脉中行走腹胸,正当两;曲骨耻骨上缘取,中极脐下四寸容;脐下三寸关元穴,脐下两寸石门封;气海脐下一寸半,脐下一寸阴交逢;中间即神阙,脐上一寸水分洪;脐上两寸是下脘,脐上三寸建里通;脐上四寸定中脘,脐上五寸上脘同;巨阙上六寸,尾剑下一寸雄;中庭平对五肋间,两乳之中膻中连;玉堂紫宫华盖穴,每隔一肋向上冲;璇玑天突下一寸,天突胸骨上窝弓;廉泉颌下结喉上,承浆下唇沟正中。五脏六腑官职原文。
(文库搜索“经络口诀”,有完整的)
2十二经脉穴位歌
手太阴肺经穴歌五脏各为什么之本。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人体十二脏腑对应官名。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足太阴脾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手少歌中医五脏口诀大全。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五脏六腑顺口溜。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足太阳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会阳须下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yixi膈关门当,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足少阴肾经穴歌五脏六腑的名字。
足少阴肾二十七,然乖徽海出,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步廊神封出灵墟,神彧中俞府毕。五脏六腑怕什么顺口溜。
手厥阴心包经穴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五脏六腑记忆口诀。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液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用官位形容五脏六腑。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面诊十二句口诀。
足厥阴肝经穴歌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任脉穴歌
任脉中行二十四,潜伏二,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督脉穴歌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3井荥输原经合歌12生肖代表的。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4交会穴歌诀:14经络每条经络的作用。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十二地支配脏腑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5十五络脉歌五脏六腑相表里一览表。
手太阴列缺,少阴通里穴;
厥阴为内关,太阳支正别。
手阳明偏历,少阳外关觅;十二脏腑官名以及理解。
足太阳飞扬,阳明强。
少阳络光明,太阴公孙将;
少阴络大钟,厥阴蠡沟同。身体各部位的五行属性。
督脉络长强,任脉尾详;肝主目 肾主耳 肺主鼻 心主。
脾大络大包,十五络记牢。五脏的子母关系图。
6十二经募穴歌
募亦十二穴,脏腑经气结。
大肠募天枢,肺则中府列,
小肠募关元,募巨阙,
肾募是京门,募中极,五脏六腑十二宫。
肝经募期门,胆募是日月,
胃募为中脘,脾募章门协,
包络募膻中,三焦石门切。如何理解肾者胃之关。
从阴而引阳,功效称卓绝。
6八会穴歌
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膈俞;中医最基础必背歌诀。
筋会陵泉髓绝骨,脉聚太渊骨大杼。中医七情五脏口诀。
其实还有不同人写的其它版本,措辞略有不同。不过核心内容都一样啦。
不过我个人建议,歌诀容易上手,但是结合临床实践、在应用中记忆,才是最牢固、最实用的。内经十二官。
以上就是与有没有记住经络的口诀??相关内容,是关于有没有记住经络的口诀??的分享。看完十二脏腑的官职口诀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5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足太阴脾经:胸乡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