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丘穴别名鹤顶穴、跨骨穴。
1、梁丘。梁,屋之横梁也。丘,土堆也。梁丘名意指本穴的功用为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
本穴物质为阴市穴下传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位处肌肉隆起处,对流来的地部经水有围堵作用,经水的传行只能是满溢越梁而过,故名梁丘。鹤顶、跨骨名意与梁丘同,鹤顶名意指气血物质通行的道路是从上部而行,跨骨名意则指从上部跨越而行的水。
2、足阳明郄穴。本穴言为胃经郄穴,它是从本穴的功用上而言的。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本穴的特征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如胃经的水库一般,针刺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郄穴。
附注:足阳明经郄穴。
梁丘穴,横亘经水通道上之梁。梁,屋之横梁也。丘,土堆也。
梁丘,名意指本穴的功用为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本穴物质为阴市穴下传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位处肌肉隆起处,对流来的地部经水有围堵作用,经水的传行只能是满溢越梁而过,故名梁丘。大家先来看一下梁丘穴的具体位置。
梁丘穴 阴市穴 犊鼻穴 人体穴位图阴市穴的位置,刚好是一个“窝”,也正因为是一个“窝”,所以这个地方才能汇聚阴水,形成了阴水之市,故名阴市。当胃经的经水流到阴市穴这个“窝”以后,再往下走,就比较困难,它需要翻越一个小坡、小丘陵,这个小坡小丘,就像横亘在胃经经水流经路上的一道门梁,故名梁丘。
梁丘穴,属足阳明胃经。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梁指堰堤,丘即土丘,此将髀骨喻为堰堤,膝上隆起肌肉比作土丘,穴在这堰堤上边的小丘之中,故名梁丘。
穴在膝髌骨外上缘上二寸,股直肌和外侧肌之间,穴前骨直如梁,穴后肉隆如丘,故名梁丘。
梁,有屋梁、车梁之义。丘,丘陵,陵起为丘。本穴在膝上筋肉隙中,阴市下1寸许,两筋间,屈膝取之。骨亘如梁,筋犹小丘,穴在髌上,因名“梁丘”。
足阳明郄穴。本穴言为胃经郄穴,它是从本穴的功用上而言的。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本穴的特征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如胃经的水库一般,针刺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郄穴。
梁丘穴意义: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犊鼻穴。
梁丘穴 人体穴位图取穴方法:梁丘穴位于屈膝时,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
快速取穴:坐位,下肢用力蹬直,髌骨外上缘上方凹陷正中处即是。
功能作用:约束并屯积胃经经水。
注意:梁门与梁丘功用相似,何以郄穴不在梁门而在梁丘?此是因为梁门所处为肉之小会,为溪,而梁丘所在为肉之大会,为谷,梁丘所约束的阴市内经水较梁门所约束的承满穴经水大得多之故,所以梁丘为胃经之郄穴,且善治本经急性病。
主治疾病: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尿血,胃痉挛、腹泻、浮肿等。
穴位配伍:
梁丘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治急性胃痛。梁丘配犊鼻、阳陵泉、膝阳关、阴陵泉,治膝关节痛。梁丘配中脘、内关、公孙,治胃溃疡。梁丘配天枢、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治膝风肿痛。梁丘配髋骨、阳陵泉、三阴交,治鹤膝风。梁丘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市,治风痹。梁丘配曲泉、阳关,治痉挛,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梁丘配曲泉、膝阳关,舒筋活络,治筋挛,膝关节不得屈伸。梁丘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治急性胃痛。梁丘配犊鼻、阳陵泉、膝阳关、阴陵泉,舒筋活络,治膝关节痛。临床运用:急性胃痛、胃炎、腹泄、乳腺炎、乳头痛、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下肢倦怠或疼痛。
艾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梁丘穴是足阳明胃经之郄穴,是本经气血深聚的部位,有疏肝和胃、通经活络作用,善治急性胃痛。
足阳明经筋结于膝,膝关节为下肢运动之枢纽,故本穴可治膝痛和下肢不遂。
乳痈多由胃经积热,郁于乳房所致,阳明经脉经过乳房,郄穴又为经脉气血深聚之部位,故本穴有通经止痛之功,并能降胃火、散结滞,而善治乳痈。
梁丘近于膝关节,故治膝关节痛,使之屈伸。
梁丘与足三里都是治疗胃病的常用穴,梁丘穴擅长治疗胃酸过多,足三里长于治疗胃酸缺乏。
“阴经郄穴多治血,阳经郄穴多治痛”,所以临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病。
特别要指出的是,几乎所有的郄穴,都是在肘膝关节之下,而胃经的梁丘穴例外,究其原因,梁丘穴之前是一个“窝”,阴水之市(阴市),故而是经气汇聚之处,如胃经的水库一般,刺激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胃经的郄穴,这也符合郄穴的命名规则。
梁丘穴如同位于胃经经脉中部的一个拦河水坝,它通过开放或升高拦河水坝来调节胃经上、下二部经脉中的经水量,以此达到改变胃经不同部位的气血比例从而实现调治疾病的。
按摩手法:
当出现急性胃痛(胃痉挛)、胃脘胀满等相关症状时,可用大拇指使劲地在穴位上施加压力,尽可能用力,施加压力的时候最好能感受到疼痛。每次压20秒,停下来休息5秒,再继续施压。这样重复几次,疼痛就会消失,效果非常神奇。也可以用拳头猛敲穴位几分钟,两边的穴位都敲,一般痛感会很快消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3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足太阳膀胱经:脾俞穴
下一篇: 足阳明胃经:阴市穴(十二经脉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