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络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飞扬穴

学穴位 2023-05-29 17:45:34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飞扬穴

穴位解析释义

飞扬穴别名厥阳穴、厥阴穴、厥扬穴。

1、飞扬。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也。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穴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蒸升,故名。

飞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飞扬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飞即飞翔,扬通阳,为阴之对,外为阳,此穴在小腿外侧,本经络脉从此处飞离而络入足少阴经,故名飞扬。

穴为足太阳经之络,谓有飞而走足少阴经;又喻足太阳经脉由承山穴沿腓肠肌外侧头內缘而斜行至本穴,大有飞扬之势,故以为名。

飞,《说文》:“飞,鸟翥也,象形,凡飞之属皆从飞。”并有迅速之义。扬,有飞举之义。《说文》:“扬,飞举也。”飞和扬都有腾起之意,飞又有意外之意。飞扬,是飞举扬起,斜行别出,脱离正轨之意。为步行不稳、经脉别出及魂梦颠倒之象。足太阳膀胱经之气,自委阳而下,所过委中穴位,深如渊涧,合阳、承筋如由巅至麓,承山则山下之夹谷也。委中、承山俱为阴象,迨至本穴则由承山横过腿外侧,亦由阴分转阳分也,突然跃起,状若腾飞,犹出潜飞跃之势,故名“飞扬”。飞扬为足太阳之络穴,脉行至此脱离正轨,斜络足少阴,沟通司人身矫捷的阴跷与阳跷,功可祛风健腰,助膝行走。杨上善曰:“此太阳络,别走少阴经,迅疾如飞,故曰飞阳也。”

飞扬穴,飞腾上扬

飞扬。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也。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穴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蒸升,故名。

飞扬穴很特别,它的气血物质是逆膀胱经而动的,即通过小腿肚肌肉的一次次收缩挤压,帮助气血回流(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蒸升,故名飞扬。

肌肉的每次运动,当然会产生热量,所谓的“吸热上行”指的就是这个)。换言之,膀胱经起于头部的睛明,终于脚部的至阴,是一条自上而下贯穿身体的大经脉,而飞扬却是自下而上反向走的,这就好比飞奔的车辆扬起的尘土一般,故名。

2、厥阳。厥,厥通掘,乃翘起、掘起之意。阳,阳气也。厥阳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掘起上扬。理同飞扬名解。厥阴、厥扬名意与厥阳近同,阴表示本穴上扬的气血物质为膀胱经的寒湿水气而非为真正的阳热之气。

3、膀胱经络穴。本穴气血为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它不光膀胱经上行,同时亦向外扩散于与膀胱经相表里的少阴肾经,故为膀胱经络穴

附注:足太阳经络穴。

穴位含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向上飞扬。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温。
运行规律:大部分循膀胱经上行,小部分别入足少阴肾经。

取穴

取穴方法:飞扬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联络表里。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疮。

穴位配伍:

飞扬配风池、上星、阳谷、合谷,治风热头痛、目眩。飞扬配百会、后溪,醒脑开窍,主治癫狂,痫证。飞扬配太溪,为原络配穴法,清利头目,滋阴养血,治头痛,目眩,鼻衄。飞扬配风池、印堂、迎香、合谷,治风热鼻衄、鼻塞。飞扬配百会、水沟、后溪、合谷,治热扰心神之癫狂。飞扬配风池、上星、头维、合谷,治头痛目眩。飞扬配大椎、外关、列缺、合谷,治外感发热。飞扬配大椎、风池、合谷,治头痛、头晕。飞扬配风府、人中,治脑血管疾病后遗症。飞扬配足通谷、太冲,治癫痫。飞扬配太阳、眉冲,治头痛。飞扬配迎香、眉冲,治鼻塞。飞扬配委中,治腿痛。飞扬配白环俞、长强、胞肓、承山,治湿热下注之痔疾。飞扬配肾俞、命门、大肠俞、委中,治经脉痹阻之腰背痛。飞扬配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承山、太溪,治经气不利之腿痛、下肢麻痹、腿软无力等。飞扬配环跳、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治腰腿痛、下肢痿痹。飞扬配承山、足三里,治痔疮。临床运用: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脚气、痔疾、眩晕、癫痫、腰腿痛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飞扬穴5~20分钟,可改善风寒感冒、下肢挛痛。
刮痧疗法: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飞扬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风寒感冒、小腿疼痛等。

飞扬穴,清热安神,舒筋活络

飞扬穴系膀胱经络穴,别走肾经,有舒筋活络之功、宁心安魂之效,其所治症,除腿之疾患外,又治目疾、气逆,以及神不守舍,主治癫狂恍惚,魂魄扬飞。《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飞扬之脉,令人腰痛…”

飞扬穴,治疗腰腿痛之要穴

为何飞扬穴的气血物质会逆着向上走?而它上一个穴承山,还是承受了来自人体上部的如山的气血,而到了飞扬穴,气血却逆向而动,这是为何呢?这要从它的位置说起。大家看一下上面这个图就会发现,飞扬穴位于承山穴的下后方,也就是腿外侧。

对于一个直立的人而言,受重力的影响,气血从心脏泵出后一路向下,疏布到了肢体的末端,但这气血如果不能回流,势必心脏就会缺血,而所有的血都会集中到了脚上,脚就会不断的肿大。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原因就是通过我们脚和小腿肌肉的不断收缩,就会挤压气血回流,而这个回流是通过静脉瓣膜完成的。它是一个单向阀门,只能从下往上,而不能从上往下,以此用接力的方式,帮助气血最终回流到心脏,从而完成一个循环。

承山穴,刚好位于小腿肚的根部。当我们坐在椅子上把腿伸直做勾脚动作时,就会发现,小腿肚会一收一缩的运动,就尤如这滚滚的车轮扬起的尘土一般“飞腾上扬”,而正是这个动作帮助了气血回流。但当气血按着垂直的线路回流时,会遇到凸起的小腿肚的阻碍,而如果绕过这个凸起从两边走是不是会更容易呢?那到底是从内侧回流更容易,还是从外侧回流更容易呢?相比腿内侧的多脂肪,脂肪少的外侧当然就更容易了。

腰腿痛一个主要问题是气血堵在那下不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腰才会越来越粗,这就说明代谢出现了障碍。而之所以气血下不去,当然与回流不畅有关。所以,要完成一个闭环,就要疏通经络,而飞扬穴的特质就决定了它是帮助气血回流的,由此加速了整体的气血循环。当经络畅通后,阻碍气血运行的障碍得以解除,腰腿痛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飞扬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腰腿疼痛。

特效按摩:用食指、中指指腹揉按飞扬穴1~3分钟,可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等疾病。

针灸推拿之经络指导:十五络脉的循行分布和病症

十五络脉是从十四经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分出来的斜行的支脉,再加上脾之大络,共成为十五络脉。凡由阴经分出的督脉联络与其互为表里的阳经,凡由阳经分出的络脉则联络与其互为表里的阴经,从而能够起到调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气血之偏盛偏衰。
  十五络脉的分布有一定的部位,其中十二经脉的别络都是从四肢肘膝以下分出,表里两经的别络相互联络。任脉之络分布于腹部;督脉之络分布于背部;脾之大络分布于身之侧部。

  (1)手太阴肺经的络脉从腕上一寸半列缺穴处分出,联络手阳明大肠经。另一支与肺经并行,进入手掌散布于鱼际处。

  病症:本经发病,实征为手部腕侧锐骨和掌中发热,虚征为哈欠频作,小便失禁或频数,可取列缺穴治疗。

  (2)手少阴心经的络脉从腕上一寸之通里穴处分出,联络手太阳小肠经,另一支沿着本经上行,进入胸内心中,再上行联系舌根,归属于目系。

  病症:本经病变,实征为胸中支满,虚征为不能言语,可取通里穴治疗胸膈撑满,气虚不能说话。

  (3)手厥阴心包经的络脉从腕上两寸内关穴处分出,联络于手少阳三焦经。另一支沿心包经上行入胸,联系心包和心系。

  病症:本经病变,实症为心脏疾患,虚征为头项强,可取内关穴治疗。

  (4)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从腕上三寸的偏历穴处分出,联络手太阴肺经。一支沿着前臂和臂上行至肩,沿颈部上至面颊,偏络于齿;另一支进入耳内,与宗脉会合。

  病症:本经病变,实症为龋齿、耳聋,虚征为牙齿寒冷酸楚、内闭阻隔,可取偏历穴治疗。

  (5)手太阳小肠经的络脉从腕上五寸之支正穴处分出,联络手少阴心经,另一支沿着本经上行肘部至肩,络肩。

  病症:本经病变,实征为骨节弛缓,肘关节部不能活动,虚征为皮肤上生赘疣,小的像手指上的痂疥,可取支正穴治疗。

  (6)手少阳三焦经的络脉从腕上两寸的外关穴处分出,沿着前臂和臂上行,进入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会合。

  病症:本经病变,实征为肘部拘挛,虚征为肘部弛缓不收,可取外关穴治疗。

  (7)足阳明胃经的络脉从小腿前外侧面外踝八寸丰隆穴处分出,与足太阴脾经联络。另一支沿小腿、大腿前外侧上行,经腹、胸、项至头,与诸阳经之气会合,又下行络于咽喉。

  病症:咽喉肿痛,突然失音不能说话。病变,实征为肘部拘挛,虚征为肘部弛缓不收,小腿肚肌肉萎缩,可取丰隆穴治疗。

  (8)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从小腿后外侧上七寸飞扬穴处分出,联络少阴肾经。

  病症:病变,实征为鼻塞流涕,头痛,背部疼痛,虚征为鼻中流涕,出血,可取飞扬穴治疗。

  (9)足少阳胆经的络脉

  从小腿后外侧之外踝上五寸光明穴处分出,向下至足背,联络足厥阴肝经。

  病症:本经病变,实征为足胫知觉下降、肢体发冷,虚征为足软无力不能行走,坐而不能起立,可取此穴治疗。

  (10)足太阴脾经的络脉从足内侧缘跖趾关节后一寸之公孙穴处分出,联络足阳明胃经,另一分支上行入腹,联络肠胃。

  病症:其气上逆则为霍乱,实征为肠中剧痛,虚征为鼓胀之疾,可取公孙穴治疗。

  (11)足少阴肾经的络脉从内踝后下方之大钟穴处分出,联络足太阳膀胱经,另一支并于足少阴肾经经脉至于心包下面,向外贯于腰脊部位。

  病症:其气上逆则为霍乱,实征为肠中剧痛,虚征为小便困难,可取大钟穴治疗。

  (12)足厥阴肝经的络脉从小腿内侧之内踝上五寸蠡沟穴处分出,联络足少阳胆经,另一分支沿小腿、大腿上行至阴部睾丸等外生殖器。

  病症:实征为阴茎挺长,睾丸肿大、疝气、子宫脱垂,虚征为阴部瘙痒、暴痒,可取此穴治疗。

  (13)任脉的别络从胸骨剑突上之尾翳(鸠尾穴)分出,下行分散于腹部。

  病症:实征为阴茎挺长,虚征为阴部暴痒,可取尾翳穴治疗。

  (14)督脉的络脉从会阴部之长强穴处分出,挟脊柱两傍之肌肉上行至项部,再上行分散于头上,继而下行于肩胛内侧,联络足太阳膀胱经,进入脊柱傍之肌肉内。

  病症:本经病变,实征为脊柱强直难以仰俯,脊背疼痛,虚征为头重难支身体,眩晕、上体摇摆不定,此是挟脊之脉有病,可取长强穴治疗。

  (15)脾之大络从侧胸部渊腋下三寸之大包穴处分出,分布于胸胁。

  病症:周身疼痛,各关节弛缓无力,可取渊腋穴治疗。

附分的位置在哪里 附分是什么意思

1 附分的位置在哪里附分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2 附分是什么意思附分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之交会穴。是脏腑外输脊背的气血物质,在此构成膀胱经经脉的附属分支。

附:随带、附带也;分:分开、分出也。

附分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物质在此形成一条经脉的附属分支。

3 附分的功效与作用1.缓解治疗颈项强痛、肘臂麻木、肩背拘紧、肋间神经痛、感冒、肺炎等。

2.功效:舒筋活络,疏风散邪。

4 附分的配伍功效1.配大椎穴、风池穴、后溪穴治疗颈项强痛;

2.配大椎穴、肩髃穴治疗肩背拘急疼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1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