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络穴位

中医穴位归纳:5个灵穴

学穴位 2023-05-29 17:26:27

中医穴位归纳:5个灵穴

温馨提示:以“灵”命名的穴位,4条经脉的5个穴位,分布最多的是在心经上,手臂和手腕部;肾经的灵墟和督脉的灵台,分别位于前后心的位置;而承灵穴则位于头部。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无论是在手臂的心经上,还是在前后心,还是头部,都与心血相关。

心经:青灵、灵道(手臂)肾经:灵墟(胸)胆经:承灵(头)督脉:灵台(后心)灵台穴灵台穴,别名肺底,属督脉。灵即神灵,台即亭台,此穴在神道和心俞两穴下,故喻为心的神灵之亭台,故名灵台。

灵台,为古时君主宣德布政之地,喻心。穴在第六椎节下间,内应心,故名灵台。

灵指心。成玄英疏:“灵府者,精神之宅也,所谓心也。”本穴在第6椎下间,内应于心,喻该穴为心灵至尊之地,即中医说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本穴内应神志。《庄子·桑庚楚篇》注文:“灵台者,心也。”凡属有关神志之病,可以取此。俾以加强感通之力,而调性灵之能,故喻本穴为灵台。

灵台。灵,神灵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台,停住之所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化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至阳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阳气在穴内为停住之状,故名。

灵台穴,清热化湿、止咳定喘

灵台穴有止咳平喘、清热解毒作用。

灵台穴有清热化痰之功,主治咳嗽,气喘,疔疮,背痛项强,以及心神疾患。

《针灸大成》云:“禁针,可以多灸。”治气喘不得卧者,火到便愈,盖以兴奋其阳也。但虚人或多寒湿及精神不振者,宜之。

作用功效:清肺泻火,解表散寒,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疔疮、痈疽、急性胃炎、哮喘、支气管炎、疟疾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关节按揉灵台穴,并做环状运动,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3–5分钟。

督脉穴位:灵台穴/7405.html青灵穴青灵穴,属手少阴心经。青指生发之象,灵指神灵,心为君主之官,通窍藏灵,此穴为脉气生发之处,故名青灵。

青,犹少也,喻青春之生气也。灵,神明之谓也。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穴为手少阴心经腧穴,神灵所居之处,故名。

青,通清,指神仙。灵,有神灵之义。少阴君火之气,出于极泉,犹易经之震卦一阳居下。震出东方日出之地,东为春阳之起,万物借以发生,春色青青,《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谓:“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喻此穴处有生神之义,故名青灵。

灵指效验,青主痛症。因是穴主治肩臂不举,疼痛不能带衣,以及头痛胁痛。《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治肩臂不举,不能带衣。”灸此有止痛之效,因名青灵。

青灵。青,肝之色也,灵,灵巧也。本穴物质为极泉穴下传血液的气化之气,在本穴的运行过程中,它因散热而缩合为水湿云气并以云气的方式向下传输,表现出风木的灵巧特征,故名青灵。

青灵,理气止痛,宽胸宁心

青灵有清头目、疏经络作用。

《大戴礼·曾子篇》天圆章云:“阳之精曰神,阴之精曰灵。”神是无为之表现,灵是有为之行动。心为君主之官,通窍而藏灵,是阴之精也,故名之以“灵”;青灵穴主治为目黄、头痛、胁痛、肩臂不举、不能带衣,均属虚弱之证。针之助使神气振发,而促青阳兴起也。青阳者,东方青气之灵也,犹云朝气也。

作用功效:运化心血、理气止痛,宽胸宁心。

主治病症:头痛振寒、目黄、腋下肿痛、肩臂不举等。

按摩手法:

1.正坐,抬起右臂和肩平,肘弯屈,小臂向上,左手五指并拢,把小指放置在手臂内侧肘横纹处,拇指按压所在之处有酸痛感:

2.除拇指以外,其余四指放于臂下,轻托手臂,用拇指的指腹轻轻揉按青灵穴,每次1至3分钟。

特效按摩:用手掌拍打或用拇指指腹按揉青灵穴,每次1~3分钟,可预防肋痛、肩臂疼痛以及心绞痛等循环系统疾病。

手少阴心经经穴:青灵穴/4340.html承灵穴承灵穴,属足少阳胆经。承灵是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承即下受上,灵即神灵,脑主神灵,故脑上顶骨又称天灵骨,此穴在其外下方,故名承灵。

正营穴 承灵穴 人体穴位图承,有承受之义,继也,迎也,又佐也。灵,有神灵、天神之义。穴当元神所居之头顶,本经经气承目窗,正营而来,与通天、百会相临,凡此诸穴俱关神识,因名承灵。脑为神灵之室,头顶骨古称天灵盖。穴在其下旁,乃承受脑神之处也。

承灵。承,承受也。灵,神灵也,天部之气也。该穴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胆经。
本穴物质为正营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并吸湿冷降,头之天部的寒湿之气亦随之汇入穴内,本穴如有承受天部寒湿水气的作用,故名。

承灵穴,通利官窍,散风清热

承灵穴有泻胆清热、宣通鼻窍的作用。

承灵穴系胆经与阳维脉之会穴,有清热散风作用。主治头痛,眩晕,鼻衄,鼻渊。

作用功效:祛风,通窍。

主治病症:眩晕,目痛,鼻渊;脑风头痛,恶见风寒,鼻塞;耳鸣,项强等。

按摩手法: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承灵穴,有刺痛的感觉,先中指左上右下,后右上左下,每次3–5分钟。

特效按摩:经常用中指指腹按压承灵穴,每次1~3分钟,对面部痉挛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足少阳胆经经穴:承灵穴/6335.html灵墟穴灵墟穴,属足少阴肾经。灵即神灵,墟即土堆,心主神灵,神灵指心,此穴内应心脏,外当肌肉隆起处,其形犹如土堆,故名灵墟。

灵墟穴 人体穴位图灵,指神灵墟,指墟址。穴在心旁,因心藏神,灵与神同义,穴为神员之墟址,故名。

灵,神之精明为灵。灵,星名,火星也,一名龙星,亦君火之义也。墟,大丘也,高起的土堆。虚又是中空与孔隙之象。又有居义。阳精为神,阴精为灵。心在脏属阴,在位属阳,故神与灵皆心之象也。穴与心神所居的玉堂穴平行,故名之为“灵”;居胸膺突起处,因名为“灵墟”。《道藏》所谓:“心即神灵之丘也,神藏其中”者也。与青灵可以互参,亦与神封、神藏义近。

灵,神灵也,与鬼相对,所指为天部之气。墟,土丘或故城遗址,指穴内物质空虚荒无。
本穴物质为神封穴传来的极少水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蒸升于上,穴内气血如同废墟一般,故名。

灵墟穴,疏肝宽胸,肃降肺气

灵墟穴有开胸降逆、清热消肿的作用。

灵墟穴所治症,略同于神封,使神有所归,而不外散也。

作用功效:止咳平喘,宽胸顺气,降逆止呕。

主治病症:支气管炎、鼻塞、嗅觉减退、肋间神经痛、胸膜炎、乳腺炎、呕吐、食欲不振、腹直肌痉挛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按灵墟穴,这时会感到按压处有明显的酸痛感,逐渐用力深按,保持2-3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重复3~5分钟。还可采用按揉的方式,以灵墟穴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转按揉,每次按揉3-5分钟,以皮肤表面发热发胀为宜。

足少阴肾经经穴:灵墟穴/5699.html灵道穴灵道穴,属手少阴心经。灵道是手少阴心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灵即神灵,道指通道,心主神灵,此穴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沟,犹如通向神灵之道,故名灵道。

灵,神灵之谓。道,指通道。穴为手少阴之经穴,脉气出入之道,故名灵道。

灵,有神灵之义。道,指通行之道路,又顺也,远也,万事之通行也。心藏神,神化而为灵,此穴在神门穴上1寸5分,为手少阴脉通行经过之道路,乃人身阴阳交会之大道。道为万物之所由,灵为一身之主宰,神灵有道,则形有所禀,气有所归矣。

灵道。灵,与鬼怪相对,神灵也,指穴内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道,道路。该穴名意指心经经水在此气化。本穴物质为少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处为气化散热,气化之气循心经气血通道而上行,故名灵道。

灵道,安神宁心、舒筋活络

灵道穴是心经的经穴,心主血脉,主神志,故可调血止痛、养心安神治疗心神病。

手少阴心经出腋下,行于肘臂,经筋结于胸胁,灵道可通经活络治疗经脉病。

灵道穴秉少阴之气,由少海直道而来,有行气和血、宁心醒神之功。主治心痛、干呕、悲恐、瘛疭、肘挛、暴瘖以及诸般郁滞之症,刺之俾使其灵通顺适也,是治疗心病和癔病的主穴。《备急千金要方》:“心痛悲恐,相引瘛疭。”

应用灵道穴按摩治疗心绞痛,效果颇佳。

作用功效:生发心气。宁心安神,清热利窍,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心内膜炎、癔病、精神分裂症、急性舌骨肌麻痹或萎缩、神经性呕吐、肘关节炎、尺神经麻痹或疼痛。

心绞痛:按摩灵道穴于压痛明显处,用拇指腹轻揉穴位1分钟,再重压按摩两分钟,最后以轻揉l分半钟结束。每日按摩1次,15次为一疗程。一般进行四个疗程后结束治疗。

特效按摩:癫痫发作时抽搐的患者,平常多揉灵道穴,可以防治抽搐。

手少阴心经经穴:灵道穴/4344.html

最全的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1、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2、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穴”、“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又称作“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3、《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

扩展资料:

头颈部的穴位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2、神庭穴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穴位

老中医:这10个穴位可治病(详细图解),很实用,记得收藏+分享

穴位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

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因此,我们平时可以适当掌握一些穴位按摩,当身体出现不适时,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今天就向大家分享十穴位的位置以及按摩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1、角孙穴

角孙,经穴名。出《灵枢·寒热病》。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布有耳颞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

主治:耳部红肿,目赤肿痛,目翳,颊肿,齿痛等。

2、劳宫穴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

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3、风池穴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

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

4、太阳穴

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额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此处是颅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5、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巅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主治: 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6、中冲穴

中冲,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手心主。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小儿夜啼。

7、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

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呕吐,心痛,癫狂,痫症,口舌生疮,口臭,鹅掌风等。

8、攒竹穴

攒竹穴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际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9、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曲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

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

10、风市穴

风市穴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位于下肢的大腿外侧部。

常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等病,为治疗风邪的要穴。

以上这10个穴位,大家不妨常按摩,对身体有好处,收藏加分享,让更多的人收益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69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