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中医学人体部位名称,泛指肋弓以下之腹上部;俞,气血转输之处。穴在背部,能治胃脘部痛症,故名。该穴又有许多别名胰俞、胃管下俞、胃管下俞三穴、胃下俞、脺俞、八俞。
胃脘下俞穴位于背部,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俯卧或坐位。取一线过双肩胛骨下角水平绕背一周,此线与前正中线交点处再往下推一个椎体(即第8胸椎),从该椎体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功能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疾病:消渴、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胸胁疼痛、咳嗽等。
穴位配伍:
胃脘下俞配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治疗消渴病。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胃炎、胰腺炎等。
艾灸疗法:用艾条回旋灸胃脘下俞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缓解治疗消渴、咳嗽、咽干、呕吐等。
刮痧疗法:用面刮法刮拭胃脘下俞穴2~3分钟,一天一次,可治疗胰腺炎、糖尿病等。
拔罐疗法:用气罐留罐10~15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疗胸胁痛、胸膜炎等。
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指腹推按胃脘下俞穴2~3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治疗消渴、胃痛等。
原穴,经气汇聚的位置,长在手三阴,手三阳的手腕附近,足三阴,足三阳在踝关节附近。
一、肺经(从中府到太渊)
原穴:太渊(脉之会)会是汇聚的意思,八大会穴除了调本经,还可以随症取穴,调肺部问题,脉搏心率出现问题同样找太渊。
无论原穴寒热虚实,都可以找原穴。
中府穴:府是房子,肺住在这里。久咳找中府,可以拔罐。和后背对应的天宗同时拔罐,可治疗久咳。
二、大肠经(从商阳到迎香)
原穴:合谷,止痛万能穴,唯一不能的是孕妇禁用,孕妇三大穴位禁用:合谷、肩井、三阴交。
面口合谷收,左病右治。
曲池:泻热大穴,美容大穴。泻刮曲池再艾灸,面部长痘的人,刮肺经和大肠经,艾灸脾胃,祛湿化痰。痰都向上走,一般长在面部后背,所以要刮上肢,艾灸下肢。
迎香:迎接香味的地方,鼻部出现的问题都可以找迎香。
慢性鼻炎:印堂、上迎香、迎香。
眼鼻灸可以先灸印堂,再将上迎香和迎香一起灸。
慢性鼻炎,有的人灸好了,后来又发作了,还有大量流清鼻涕,这说明有湿寒,中脘,足三里、冲阳,合谷、太白再灸,效果很好。
三、胃经(从承泣到厉兑)
原穴:冲阳,冲向阳光,得胃气者得生。
内庭:减肥大穴,泻热大穴。减能吃能喝的实胖的人、胃火上炎的人,治上牙痛。
丰隆:减肥穴,减虚胖的人,特别是脾胃虚的人,白白胖胖,肌肉松弛走不动路,什么不吃也胖。脾虚运化能力弱,喝水都胖。
条口:上病下治的穴位,治肩周炎,条口也叫肩凝穴。
梁丘+足三里:治急性胃痛,遇到任何重大疾病都会用足三里,调动气血,增强体质非常快。
归来:不孕闭经用归来。
水道:水液的通道,去眼袋效果好。肝腹水病人可以用水道,水分,中脘,太冲,可以减轻腹腔压力,病人感觉舒服。
四、脾经(从隐白到大包)
原穴:太白
隐白:止血,出血和脾有关,崩漏说明脾不统血,对肠道出血,长期溶血便,灸了以后出现大量溶血便,慢性结肠炎慢慢止血效果好。艾灸的过程中,推动气血的运行,把肠道垃圾排出去,继续灸,补气血,肠道内溃烂的地方愈合了。
大都:补钙穴,用脚灸仪歪着灸。
地机:地下有生机,不孕不育,降糖穴,经常揉地机然后再灸,能刮痧就刮,不能刮就点按揉,然后才能灸进去。
阴陵泉:祛湿大穴,下肢浮肿可见效
今天开始一定重点关注下肢,脾经和胃经也主要在下肢,三高病人都是下肢堵。
五、心经(从极泉到少冲)
原穴:神门。心主神志,神门就是神出入的地方。失眠,心血管出现问题都可找它。
极泉:腋窝的中点,这个穴位点到时会从腋下一直麻到小指。极泉可直接把血液打到心脏的一个穴位,当我们出现胸闷气短,心慌胸痛时,赶快找极泉。
六、小肠经(从少泽到听宫)
原穴:腕骨
养老穴:随身灸多灸养老穴,和眼鼻灸结合起来,可以明目,调肝肾,延缓衰老。
天宗穴:和中府一起调理久咳。天宗可调理肩周炎,还可调理乳腺增生的疼痛。包块不痛不痒,要赶快去医院检查。乳腺癌的区别就是包块不痛。
女性要查找肝气郁结的原因,遇到乳腺就是增生,遇到子宫就是肌瘤。
七、膀胱经(从睛明到至阴)
原穴:京骨
两排:内膀胱经和外膀胱经,背部有背俞穴,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内膀胱经(督脉旁开1.5寸),调五脏六腑的疾病,可以用背俞穴。
大杼:骨之会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骨头缝隙里。
肺俞:肺热时不用肺俞,用肾俞,涌泉,太渊。发热要先艾饼泡脚,刮大椎肺俞,灸太渊、肾俞。肾水足时,肺热有了水源可去燥。
膈俞:血之会,气血不足,血瘀,血液问题都可以找膈俞,加上血海穴对气滞血瘀调理很好。情志不畅的人再加合谷、太冲可调理。
八髎+三阴交:调理男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很好。
第八胸椎棘突下是经外奇穴——胃脘下俞,调理糖尿病。
委中:可用刮痧神器拍打出痧,高血压病人有腰部疾病,灸腰阳关、肾俞、腰眼,腰疼的特别厉害,用抽气管在委中拔罐。腰背委中求。用罐打开关节的穴位,艾灸就能解决深层的问题,所有关节都是排毒的关口,每个关节、先拍痧再拔罐,然后再灸效果更好,特别是腰疼的厉害,灸腰上面,用罐拔委中把寒湿向下引。
八、肾经(从涌泉到俞府)
原穴:太溪
涌泉:双向调节,对失眠和嗜睡都有效。老年人嗜睡不醒的人,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干燥长皱纹,说明气血不足,血液中70%是水,常灸涌泉穴。
揉腹对痛经有效,痛经先揉腹再艾灸,效果更好。
九、心包经
原穴:大陵
为心脏遮挡风雨,对心血管疾病有效
劳宫: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五心烦热,出汗失眠都要用劳宫穴。
内关:腕横纹上2寸,双向调节,对高血压和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双向调节,胃疼、呕吐、晕车,急救穴,对心绞痛,胸闷气短都可用内关,重症心肌梗死时间比较长,并伴有大汗淋漓的要赶快到医院去。和心绞痛不一样,心绞痛来去都快。出现大汗淋漓一定要先拨打120,再揉内关,向腋下推,让病人大声咳嗽,减缓心肌坏死的速度,等待120来救助。
十、三焦经
原穴:阳池(阳气特别足),三焦是最大的腑,阳气最足,手脚不热可用阳池艾灸。
支沟:调理便秘,三焦主津液,肠道没有津液,大便就无法排出,支沟是给肠道输送津液的。便秘分实秘和虚秘。实秘用支沟,虚秘用气海,长期慢性病如老人、孕妇等气血不足的人一般为虚秘。
虚秘医院用泻药不行,越泻气越虚,我们用揉腹再艾灸。
十一、胆经
原穴:丘墟
悬钟:癫痫,帕金森
光明:用眼鼻灸之前,先要用眼部按摩仪点按揉,然后再灸效果更好,灸完再加光明穴。
阳陵泉:筋之会,肩关节和膝关节都要用阳陵泉,为筋之腑
风市穴:祛风去寒的穴,与风有关的问题都用风市穴。
带脉:带脉出现问题免疫力会下降,带状疱疹病毒侵蚀了带脉,现在带状疱疹会长在全身。带脉这里会出现游泳圈,皮松弛,不是因为胖,说明脾虚形成的肌肉松弛,脾主肌肉,说明身体机能下降。
带状疱疹是身体在警告我们免疫力下降,首先要调理脾胃,后患会引起神经痛,我们用气罐把毒水吸干,敷上云南白药,用360对着局部艾灸,不停的灸,可以止痛,加合谷,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带状疱疹的毒都在水中,湿疹也是,把水湿拔罐去掉。案例带状疱疹用朱老师方式15天治好,其他病人在医院吊了35天的水还没好,然后帮这个人也治好了。
肩井穴:抗疲劳穴,用眼鼻灸灸1-2小时,如果胆经通畅,灸上面,下面也会热。
风池:治疗头痛的要穴,月子病后遗症,风池上的包块都能灸没了,要重灸风池。
十二、肝经
原穴:太冲
章门:脏之会,五脏精气汇聚的地方。
期门:疏肝理气的穴位,胸腹部胀满,从中间向两边刮,刮完后再灸期门,胸腹部胀满的感觉立马舒畅。
十三、任脉
任脉和督脉是身体上最大的河流,打个比方就像是长江,黄河。
膻中:气之汇,多刮刮,再灸。与气有关的问题,乳腺增生、脾胃肝胆问题,心肺问题都可找它。
中脘:腑之汇,胃的募穴。中脘可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但是长期慢性病,特别中焦有问题的人,因为下肢不通,有可能一灸出现浊气向上走的情况,会出现胸闷气短,呕吐,恶心,头痛,失眠等现象。灸解溪、内关可改善气逆、浊气向上的情形,达到理气,浊气下行的目的,从四肢末梢排出去。
中极:与三阴交、八髎,这3个穴位一定要放在一起,记住记牢。调理男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十四、督脉
百会:双向调节,百会是天,为阳,涌泉是地,为阴。百会作用凝心安神,醒脑开窍,对嗜睡不醒也有作用,扶阳举陷,中气下陷都可以找百会。
大椎:双向调节,既驱寒又泻热,容易长富贵包,其实是毒包,垃圾堆积在这里,用刮痧从包中心位置放射性刮,再重灸。发烧灸大椎,排毒效果好,出汗就可以退烧。
身柱:小儿身体免疫力,身高,调脾胃:身柱,中脘,冲阳。
至阳:调脾胃调肝胆,调心血管疾病,出现心绞痛,点按至阳。
筋缩:与筋有关的都可以找筋缩,脊柱侧弯可能也会和筋有关,要想恢复侧弯,治骨先治肉。出现背部莫名疼痛,可以用筋缩穴。股骨头坏死,强制性脊柱炎都和筋有关,筋得不到气血的濡养,一定要把血液供养上来,问题才能解决。
命门:生命的大门,增强免疫力,调理体质。
腰阳关:腰部疾病都要找腰阳关。
1.神聪
[取法]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取之(图8-107)。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症;偏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图8-107
2.印堂
[取法]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当两眉头连线中点取之(图8-108)。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呕吐;产妇血晕、子痫;急慢惊风;颜面疗疮;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图8-108
3.太阳
[取法]正坐或侧伏,当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外开1寸的凹陷中取之(图8-109)。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口眼歪斜、牙痛、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禁灸。
4.鱼腰
[取法]正坐或仰卧位,两目平视,当眉毛中间与瞳孔直对处取之(图8-108)。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眶上神经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禁灸。
5.球后
[取法]嘱病人正坐仰靠,轻轻闭目,目平视,于眶下缘外1/4折点处取之(图8-108)。
[主治]目疾,如视神经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近视、早期白内障。
[刺灸法]轻压眼球向上,向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灸。
6.牵正
[取法]正坐或侧伏,在耳垂前方0.5~1寸,与耳垂中点相平处取之(图8-109)。
[主治]口眼歪斜、口疮、口臭、下牙痛。
[刺灸法]向前斜刺0.5~0.8寸,可灸。
7.翳明
[取法]正坐,头略前倾,在风池与翳风连线中点取之(图8-109)。
[主治]目疾,如近视、远视、雀目、青盲、早期白内障;以及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精神病。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8.耳尖
[取法]正坐或侧伏,折耳向前,在耳廓上端所指处取之(图8-110)。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喉痹;麦粒肿。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图8-110
9.颈臂
[取法]仰卧去枕,头转向对侧,在锁骨内1/3与外2/3交点处直上1寸,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取之(图8-111)。
[主治]肩、臂、手指麻木或疼痛以及上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3~0.5寸,不可深刺,免伤肺尖。
图8-111
10.血压点
[取法]俯伏,在后正中线上,当第六、七颈椎棘突间旁开2寸取之(图8-112)。
[主治]高血压或低血压。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1.腰眼
[取法]俯伏,在后正中线上,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5~4寸处的凹陷中取之(图8-112)。
[主治]尿频、消渴;腰痛、虚痨羸瘦、妇科疾患。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图8-112
12.脐中四边
[取法]仰卧,与神阕穴上下左右各开1寸处取之(图8-113)。
[主治]胃脘疼痛、腹中雷鸣、泄泻、消化不良;小儿惊痫;疝痛;水肿。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3.利尿穴
[取法]仰卧,在前正中线上,于神阙与尺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取之(图8-113)。
[主治]癃闭、淋沥、血尿;腹痛、泄泻、痢疾;子宫脱垂、胃下垂。
[刺灸法]直刺0.5~1寸,或用手指按压,可灸。
图8-113
14.十宣
[取法]仰掌,十指微屈,于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处取之(图8-114)。
[主治]昏迷、晕厥、中暑、热病;小儿惊厥;咽喉肿痛;指端麻木。
[刺灸法]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图8-114
15.夹脊
[取法]又名华佗夹脊,在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各旁开0.5寸,共34个腧穴(图8-112)。
[主治]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及上肢疾病;下胸部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穴位治疗腰腹部以及下肢疾病。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16.八邪
[取法]微握拳,与手背第一至五指间的缝纹端取之(图8-115)。
[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头项强痛、咽痛、齿痛、目痛;烦热;毒蛇咬伤。
[刺灸法]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图8-115
17.八风
[取法]正坐或仰卧,于足背各趾间的缝纹端处取之(图8-116)。
[主治]足跗肿痛、脚弱无力;头痛、牙痛;疟疾;毒蛇咬伤;足趾青紫;月经不调。
[刺灸法]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图8-116
18.鹤顶
[取法]屈膝,于髌骨上缘中点上方的凹陷处取之(图8-117)。
[主治]膝关节痠痛、腿足无力、鹤膝风、脚气。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图8-117
19.胆囊
[取法]正坐或侧卧,在阳陵泉穴直下1寸左右,压痛点明显处取之(图8-117)。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胁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20.阑尾
[取法]正坐或仰卧屈膝,在足三里与上巨虚之间的压痛点明显处取之(图8-117)。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胃脘疼痛、消化不良;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经外奇穴名·下极俞 4.1拼音4.2代号4.3下极俞的别名4.4出处4.5下极俞穴的定位4.6下极俞取穴方法4.7下极俞穴穴位解剖4.8下极俞穴的功效与作用4.9下极俞穴主治病证4.10下极俞穴的配伍4.11刺灸法 4.11.1刺法4.11.2灸法 4.12特效 *** 4.13文献摘要 5下极之俞·下极俞6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下极俞 1拼音 xià jí shù
2英文参考 EXB5 [中国针灸学词典]
Qìhǎishū BL2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概述 下极俞:1.经外奇穴名;2.指下极之俞。
4经外奇穴名·下极俞 下极俞为经外奇穴名(EXB5)[1],又名十五椎。出《千金翼方》。《针灸经外奇 *** 谱》名下极之俞、《中医药学名词(2004)》名下志室。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三腰椎棘突下[1][2]。有强腰健肾的作用。主治腹痛,腰痛,泄泻,膀胱炎,肠炎,下肢酸痛,小便不利,遗尿,膀胱寒,腹泻等。
下极之俞(《针灸经外奇 *** 谱》)
下志室(《中医药学名词(2004)》)
在腰区,第3腰椎棘突下[4]。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三腰椎棘突下[1][2]。
经外奇穴——下极俞的位置
经外奇穴——下极俞的位置
俯卧位,在第3腰椎棘突下或命门下一个棘突处取穴[4]。
快速取穴: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脊柱交点向上推1个椎体,下缘凹陷处即是下极俞穴[5]。
下极俞主治腹痛、腰痛、泄泻;以及膀胱炎、肠炎等[1][2]。
下极俞穴主治 腰痛,下肢酸痛;小便不利,遗尿,膀胱寒;腹泻,腹中痛[4]。
下极俞配肾俞、中极、气海、三阴交,治遗尿[4]。
下极俞配中脘、天枢、足三里,治腹泻[4]。
4.11.2灸法 可灸[4]。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千金翼方》:第十五椎下名下极俞。主腹中疾,腰痛、膀胱寒,澼饮注下,随年壮灸之。
5下极之俞·下极俞
《内经》曰:『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又曰:『胃为黄肠。』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原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
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厉兑经穴终(左右九十穴)。
取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三里,与井荥俞原经合也。
起于眼下的承泣穴,下环口再到额角附近的头维穴,经过头、胸、腹至大腿的前面到足的第二趾外侧的厉兑穴为止,和足太阴脾经相表里、相结合。
主治:腹胀、腹痛、下肢痛、血液病、虚寒等。
《内经》里面说:“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为黄肠。
脾胃是黄色,所以胃又叫黄肠;大肠属金色白称之为白肠,小肠属火色红则为红肠。
甜味的东西都可入脾胃,像麦芽糖,蔗糖是甜的,是天然的糖,会入脾胃。现在市面上的糖是人工糖,身体排不掉,多吃反而增加身体的负担。
胃的本身是黄色的,叫黄土。所有的食物,吃进去以后,像大地的泥土,吸收营养的东西就会肥沃。
胃经,是多血多气的。早上七点到九点,是胃经在管。所以在早上五点到七点大肠经旺的时候排大便,接下去正好胃经旺,而这是就是早餐的开始。
头维穴
大肠经循行完了以后交接给胃经,气血就进入头维,阳明胃经的第一个大穴。 正好在发际转角的地方,有一个凹洞,这个穴道,跟本神在同一条线。 头维,额角入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从神庭旁上开四寸半。头维穴是足阳明跟足少阳之会。
下关穴
张开就有个洞,闭起来就没有了。当下巴脱臼了,扎下关。主要治症包括,中耳炎 ,牙科。 可治牙科、下巴脱臼 、耳流脓 。下脸针的时候,先下合谷,再针下关。
颊车(鬼床、曲牙)
主治: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痛、牙痛、腮腺炎。
针法:本穴直对口角,下针亦向口角(地仓)沿皮刺一至一寸半。
下巴咬牙时,肌肉会起来。肌肉会跳动的地方就是颊车穴。颊车穴可治疗中风 、口歪眼斜。用地仓透颊车。地仓透颊车,面部中风用的,病人口歪眼斜。治口张不开,口噤不语、失音,面部中风、口歪眼斜,都可以。
鳝鱼血治面瘫,把新鲜的鳝鱼血一涂上去,血一干,拉的力量很强,就把脸拉回来,歪左边,就涂右边。
承泣
承泣是足阳明、阳蹻、任脉会穴,禁针。这穴道用来诊断。这眼珠子,下眼袋拉开一看,如果眼翳从下往上升,就知道是足阳明胃经的问题,所以用在辨证很有帮助。
四白
斗鸡眼是因为婴儿时期,父母不懂,在睡觉的时候,开着灯,小baby脖子很软没有力气,但眼珠子会找光,对这世界很好奇。然后眼睛就对着光,看久了眼睛就偏一边。
巨髎是手阳明、足阳明、阳蹻脉的会穴。巨髎是在颧骨下方,这里有动脉,可以下针,但不要太深。
有人拔牙完很痛,在这下针,止痛效果会很好。用最多的是治牙痛 ,还有这边局部的肌肉麻痹。
地仓
地仓是手阳明、足阳明、阳蹻脉的会穴。地仓在嘴角旁边,脸上有天仓跟地仓,眉毛边,叫天仓。 有人天仓凹下去,完全没有天仓,也有人完全没有地仓。天仓没有的话,一种是没有祖业,或身体很差的时候,天仓也是会凹下来的。没有地仓表示是小偷或身体的胃气不够。
胃经在脸上走,所以脸都是胃经,所以很多年轻男女有青春痘,青春痘都在胃经上面。胃很热,又吃很凶,吃了半天,痘痘就会比较多,又再通宵熬夜,痘子就长出来,都在胃经上面。
大迎,地仓颊车中间是大迎。大迎再下来是人迎,这些穴道你知道就好了,很少用,人迎有人迎脉,这条大筋最上方就是人迎、中间就是水突,再下来就是气舍。
这几个穴道在用的时候,水突比较常用,治疗瘰疬 ,治甲状腺肿大 ,下针的时候把大筋捉住,不要碰到血管,顺着指甲进去,扎五分进去,在治甲状腺肿很好用。这人迎很少下针,但用来摸脉,人迎脉有的话,胃气就有,病人就不会死。脉有三部九候,三部即人迎脉,寸口脉,趺阳脉。
缺盆穴
缺盆穴在琵琶骨、锁骨正中间。这穴道不会下针。
由缺盆穴再下来是气户,气户跟缺盆隔了一个骨头,跳一个骨头下来就是气户,再来就是库房。与任脉相距四寸的距离,到了乳根后面是两寸。
乳中,从乳中一路往上看,到缺盆的地方是足阳明经过的地方。“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庭乳根”。这几个穴道,都每隔一个肋骨一个穴。 近取穴一定是乳房的问题,下针的时候不是直下,要斜剌。
膺窗,屋翳、乳根,是治乳房硬块 的地方。
乳房是足阳明胃经所经过,乳头的地方是肝经经过。
初次喂母乳,奶水很胀,但奶水出不来。先用葱白把乳头涂一下,葱白辛辣发散,然后把葱反过来,用葱背后的毛一扎一下,奶水就出来了,效果很好。
再来是乳根,一般来说,膺窗,乳中、乳根,乳中不下针,膺窗、乳根都可以下。如果说下针在膺窗跟乳根,可以帮女人丰胸,到时还有丰隆穴,也可以丰胸。
乳癌之针灸治疗
乳癌 ,这是现代的医学理念。过去用岩,硬的意思,硬的像岩石一样。中医的观念,奶水就是月经。
从两点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女在生完小孩哺乳期间,有人花了十个月、一年,在喂母乳的期间,几乎没有月经。偶尔有,还是有人有,因为奶水比较多,所以同时会有母乳,又同时有月经。大多数的人是的没有月经的。可是在喂乳的时间,虽没月经但照样很多人在怀孕。所以说,为什么妇女没有月经,却还会怀孕?因为卵就是卵,月经就是月经,这是两件事情。
中医认为奶水就是月经,而这个是心脏在管。心脏是神明所在,是意志、心情之所主。如果说妇女们每天心平气和,开心、不动怒,那月经来时胸部会胀,胀满以后等月经来了,奶水就会顺着足阳明胃经、冲脉入子宫卵巢。一路月经开始排,排的时候,胸部慢慢会消,排完了,胸部的胀满也没有了,这是第一个证据。刚才讲的,没月经照样会怀孕,这个证明中医是对的。第二个证明是妇女结扎后就不会怀孕,但结扎的妇女月经还是有月经。
奶水就是月经,所有的癌症都是因过多的营养没有去消导,癌在西医定义不是病毒、细菌,而是细胞的增生。细胞为什么会增生,因为吃太多。
喂母乳的时候,奶水没有排出来,淤积在管腺、乳腺里面,这些乳水我们要想办法把它排出来。有几种方式,第一种吸出来,小孩子吸出来,但有些小孩子力量不够,但你也不能用拔火罐,因为力量控制不住。用人为的去吸,不管是先生或太太自己去。在喂完小孩后,决定不喂了,有两个星期的时间,乳头会胀满得很厉害,会发炎,不能碰,因为很痛。给西医看就是打退乳针,西医不知奶水就是月经,也不知道心脏在管这些问题。西医研发了退奶针,无形的去替代了心脏工作,也就伤了心脏。打了退奶针也就等于是身体告诉心脏,“去睡觉,我来帮你做”一样。
也就好像糖尿病,当血糖很高时,西医给你吃降血糖的药或打胰岛素,这样的动作等于叫胰脏去睡觉,你的事我来做。那这一辈子,你就要依赖胰岛素或降血糖的药物。到有一天,还是控制不住时,胰岛素没有用了,降血糖的药也没有用了,而你血糖还是很高,那你怎么办,这是一条不归路!
所以,身体一定要自己做,不能找代用品。初期是乳房有硬块,是因为奶水堵在里面,没有排出来而己,只要把它吸出来就好了。但奶水吸不出来怎么办,用按摩的方式,放松深呼吸,慢慢推。每天慢慢推,就软掉了。还有如果很硬怎么处理,千万不要去做切片。过去有个针叫刀针,与九针里面的刀针很类似。
刀针跟切片是一样的,会把管腺,淋巴伤到,会产生很多结缔组织及淤块。我们已经知道它是淤了,若再切片,过程中间又会有很多瘀血,造成更多的伤害在里面。所以说,做了半天,一点用也没有。如果有用,就没那么多妇女死在乳癌上面。
产生硬块后,直接放生姜上去,用艾绒去烧。用灸的方式非常好,下针也非常好,下针要按经络来走,叫循经取穴。如硬块在胃经上面,就在胃经的子穴、母穴或郄穴,依照虚实来下针。
现在的女人,听到乳癌就变色。因心脏在管奶水。你是情志有忧,抗生素又吃很多,心脏受到伤害。所以我们人需要维他命C。但要以吃食物来获得,而不是吃维他命的药片。所以,营养片虽吃了很多,但都是在伤害心脏。等你摸到硬块时,更慌,更紧张,又更伤心脏,又更排不出来,造成恶性循环。
西医找女性荷尔蒙等代用品。因为西医不晓得这也是心脏在管。一般心脏自己会调整,把奶水排到大肠去。但西医一介入,又吃女性荷尔蒙。一吃女性荷尔蒙后,很灵哦!情绪变很好,潮热都没了,让你觉得这药真好!其实你错了,女性荷尔蒙又取代了心脏的工作。但这是心脏的工作啊! 现在研究出来,吃荷尔蒙会造成心脏损伤、心脏瓣膜闭锁不全。
我们有很多经络都经过乳房,按这些经络来取舍,在有硬块的地方去灸,在最初期,100%会好,连药都不需要。然后要告诉妇女,要保持心情愉快,让自己开心,很多事不要去想它。
膺窗跟乳根用在美容,可让胸部大一点。
不容
从巨阙外开两寸是不容。不容就是食物不容纳!吃东西很胀,不能容纳,就在不容上治疗,这是所谓的近取穴。不分虚实寒热,只有在手脚上面,才有子母补泻。
比如说有一个人说心口很痛,喝水就吐。心口痛 ,就是心脏巨阙,喝水会吐 就是不容!所以,中医针灸穴道有它的名称和意义。
承满就是上脘旁开,承满的意思是你吃一点就饱了,胃口不开,吃不多,一下就饱了,这是近取穴。
关门穴,顾名思义,就是不想吃东西,吃东西就想吐,跟不容一样,知道就好了。以任脉的穴位为准,这些穴道为辅,比如胃痛扎中脘,如果扎完还有痛,可以在旁开两寸的穴道再扎。
隔盐灸神阙,灸完后,肠鸣腹泻 还有就可以配合天枢穴。太乙和滑肉门都可以用在长高 ,下针,灸都可以。小孩想长高,可以帮他灸。
增高三个穴道:身柱、太乙、滑肉门。灸完胃口大开,再灸身柱,小孩子就会长得人高马大。
天枢穴
主治:妇女病(如月经不调、白带多、痛经),肠疾病(如肠鸣、腹胀腹泻、痢疾、消化不良及尿路感染)
天枢这个穴道,正在神阙外开两寸。是大肠的募穴。
大肠的募穴还有一个意思,当病人便秘时,要确定便秘是堵在大肠、小肠或十二指肠里面,还是在胃里面。就看大肠的募穴天枢,手放肚脐旁,一按天枢,病人大叫惨叫一声,这是燥矢,就是病人有干的宿便。
这种燥矢若不出来,会让人发精神病,横膈膜在心肺的下面,小肠属火,食物跟水的残渣在大肠,小肠火在下面烧,水会因此气化上来,气化上来以后,有大肠的燥气,很脏的气在里面,这横膈膜会把浊气隔掉,让气不会往上走。只让清气上升。当燥矢太强时,横膈膜挡不住了,人就会发狂奔走。神经病患者,十个病人九个便秘。
宿便有两种,一种是寒,一种是热。寒的定义是大肠没有蠕动了,没有蠕动了就累积很多,但病人不会感到难过。一种是热,肠子有蠕动,但大便排不出来,肚子会痛,小朋友半夜肚子痛,就是热。有东西在里面,不管寒热,就叫实。
便秘时肚子痛就叫热实。还有一种是寒,叫寒实,寒就是没有动。热实的病人,小便是黄褐色的,寒实是清白的。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中脘脐上四寸(胃的募穴),脐下三寸是关元(小肠的募)。脐左右两寸是天枢(大肠的募),这四个穴道治一切消化道疾病。
外陵穴至气冲穴
阴交穴外开两寸叫外陵,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一路下来二寸全是阳明经。
石门穴外开两寸,是大巨,关元穴外开两寸是水道,这都是近取穴,肠鸣 、腹泻 都可以治。
腹水治疗:神阙上一寸叫水分,水分和水道常合并在使用。可通利水消肿,用于腹部的水肿比较好,有一种灸法叫“悬针灸”,就是专门治疗腹水。下肢水肿是“下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
中极外开两寸,叫归来。看这两个字,睾丸不见啦,睾丸上缩到腹部,下针归来就好了。因为男人的睾丸缩到里面去了。还有一种症很特殊,睾丸会一直转,西医会把睾丸拿掉,不然一转,血管会转在一起,血液会坏死。以后介绍到肝经会更多,肝经直接络到阴器的地方。
从曲骨外开二寸是气冲,孕妇禁针。
气冲这个穴道平时可以用灸的。这些穴道,中极、气冲、关元都围绕在妇人子宫、卵巢这边,所以可以助孕。
髀关穴至梁丘穴
找伏兔,这个穴道过去跪着时,肌肉隆起就像兔子一样,所以叫伏兔穴。但跪着找穴道,从膝盖头往上六寸,叫伏兔穴。贺普仁用它治疗下肢麻木。
从伏兔穴再往上六寸,就是髀关穴,伏兔有时用到,髀关几乎没有用到,这些穴道多半是治抽筋、脚没有力。 伏兔穴管的像脚膝冷 。
阴市、梁丘与犊鼻穴。从膝盖头上二寸,往外开一寸,这个穴道,叫阴市,这个穴道叫梁丘。在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这个直角骨头上一寸,有个奇穴叫解穴。
倪师医案:
阴市是近取穴,平常是治膝盖冰冷 ,好像有水在里面一样,近取穴。古代可能就有夜市,为什么呢?我有一个病人脚痛,脾经、胃经痛,下完针就不痛了!但回去后,晚上又痛,这就奇怪了?老是发在晚上,问它做什么工作,回说“夜市里卖东西!”。好吧!就下阴市,下一针,马上就好,也从此就好了。因为晚上在交易嘛!很好玩的!
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在炎症时用来消炎用的。举例:有人膝盖受伤,偏偏伤在膝盖头,膝盖头每天在那弯来弯去,最不好收口。我们曾经有个护士,膝盖摔破了,但膝盖也没办法不动,变得通通是脓。西医就把盖子拿掉,把脓清出来,但再长一次又化脓。药都还没用,梁丘一下去,病人就觉得好痒,二十分钟针起来,整个膝盖伤口就结在一起,效果很好。梁丘是消炎穴,而青春痘老是生在足阳明胃经上面,这都是下梁丘很好的时候。针梁丘穴,摸两个肌肉中间,针下去。无所谓补泻,主要是消炎,像红肿都可以用。
解穴有几种功能,第一种,下完针以后,比如说下太渊、经渠时,不小心扎到动脉,胀起来了。这个时候,肿在这边,下对面的解穴,解穴就是当下针后的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来,一下解穴,病人会感到有个东西跑,就那么快,压力马上就去掉了。
过去武功高强的点穴,点穴后解不掉,解穴一点就解掉了。有两个,一个在脚上的梁丘,一个在手上是少府穴。
犊鼻,这个犊鼻穴在那里,膝盖的盖子跟胫骨中间有个韧带,中间这个叫做犊鼻。下针如果下得很深,会伤到膝盖的油囊。旁边有两个凹洞,称膝眼,膝眼属经外奇穴。
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 )
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伤痛的时候,有五穴四针。第一个穴在膝盖的头叫鹤顶,再加上两个膝眼。在双膝眼上下针时,要注意针下去的角度,要呈八字形。从上面看是直角,从前面看是八字。扎膝盖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因为有油囊在里面,如果是捻针的话,一旦把油带出来,膝盖会受伤。再来是阳陵泉和阴陵泉,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五穴但用四支针,可治所有膝盖的问题,效果都很好。
足三里穴:胃经合穴
膝下三寸,胻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两筋肉分间,举足取之。极重按之,则跗上动脉止矣。足阳明胃脉所入为合土。
主胃中寒,心腹胀满,肠鸣,脏气虚惫,真气不足,腹痛食不下,大便不通,心闷不已,卒心痛,腹有逆气上攻,腰痛不得俯仰,小肠气,水气蛊毒,鬼击,痃癖,四肢满,膝胻酸痛,目不明,产妇血晕。
秦承祖云:『诸病皆治。』
华佗云:『主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胸中瘀血,乳痈。』
《千金翼》云:『主腹中寒胀满,肠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腹痛,胸腹中瘀血,小肠胀皮肿,阴气不足,小腹坚,伤寒热不已,热病汗不出,喜呕口苦,壮热,身反折,口噤鼓颔,肿痛不可回顾。口噼,乳肿,喉痹不能言,胃气不足,久泄利,食不化,胁下支满,不能久立,膝痿寒热,中消谷苦饥,腹热身烦狂言,乳痈,喜噫,恶闻食臭,狂歌妄笑,恐怒大骂,霍乱,遗尿失气,阳厥,凄凄恶寒,头眩,小便不利,喜哕,脚气。』
《外台秘要》云:『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冲目。』
东垣曰:『饮食失节及劳役形质,阴火乘于坤土之中,致谷气、荣气、清气、胃气、元气不得上升,滋于六腑之阳气,是五阳之气,先绝于外。外者天也,下流入于坤土阴火之中;皆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当于三里穴中,推而扬之,以伸元气。』又曰:『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又曰:『气逆霍乱者取三里,气下乃止,不下复治。』又曰:『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噎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以补之。』又曰:『六淫客邪及上热下寒,筋骨皮肉血脉之病;错取于胃之合(三里穴),大危。』又曰:『有人年少气弱,常于三里、气海灸之,节次约五七十壮,至年老热厥头痛,虽大寒犹喜风寒,痛愈恶暖处及烟火,皆灸之过也。』
主治:消化不良、胃痉挛、视力减退、高血压、失眠、腹痛腹泻、便秘、呕吐、头痛、胀气、胸胁痛、口腔溃疡、腰痛瘫痪、贫血、下肢前侧痛、泌尿生殖系统。
最准确的定位手法:手指头顺着这个胫骨,从下往上推过来,推到高骨挡手处,外开一个指头,就叫足三里。
足三里是非常常用的大穴,所有胃病都可以治(但吐血除外)。有个穴道叫冲阳脉,找到足三里,按住足三里,冲阳脉就没了,这代表你找到穴道了。
中医的观念是男人年过三十,多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阳经的合穴,五俞穴是金水木火土。胃经本来就是土经,胃经的本穴就是足三里,属性相同。
引火下行:脚不能走远,脚没有力扎足三里。灸和针都可以用,宜多灸。另外它可以把燥热的气导下来,比如灸中脘、关元,灸得太过了。再灸足三里,它会把热往下导。后面还会介绍到灸膏肓穴。灸的时候,感觉很燥热,就灸足三里,把火气往下导。
这个足三里是胃经本身的合穴,也是属土为本穴,虚症、实症都可以在这治疗。如果乳癌硬块正好在乳中的下方,足三里就很好用。
在治疗病人有血压上升的时候。中医说是阳亢,脸充血,西医说是血压很高,可在足三里下五分,斜刺到足三里穴,阳明热就慢慢泻下来了。
常常灸足三里,可让人健康长寿。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临床上有很多看法。在治病的时候,不管是肝癌、肺癌,或感冒。处方下去,病人如果胃口恢复,就代表救回来了。胃口没有回复,所谓胃口没有恢复就是,病人不感到饿,不会想要吃,代表胃气还没有回来,就是没有胃气。如果胃气回来,代表病人就救回来了。
奇穴—阑尾穴
在足三里下一寸,阑尾穴。
所有的穴道,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也帮助知道病好了没有!现在这个病人来了,如果有盲肠炎患者,在这个穴道上一般可以按压到疼痛 。
上巨虚、条口与下巨虚
足三里下三寸,叫上巨虚。再下三寸,叫下巨虚。下巨虚上一寸叫条口穴。
上巨虚穴顾名思义,对乳房的硬块很好,把上面巨大的东西虚掉了。
下巨虚,肚脐以下硬块 ,比如女人子宫卵巢有肿瘤,可以在下巨虚治疗。当我们发现实症,实就是有东西。虚就是没有东西。遇到实症是用泻的手法,泻时逆向行针,补泻做完再往前扎一点,就是泻。
条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诊治)
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一个杯子灌满水,另一个杯子灌半杯的水。现在各丢一块方糖下去,糖是一样的剂量,那么少水的那个杯子的水会比较甜。这就是糖尿病粗浅机理。
现代医学检验,只看到血,没看到还有水,所以没有验水报告。可是身体上有百分之七十是水。糖尿病患者一般表现为“三多一少”,说明身体是处于缺水的状态,而如果单单用胰岛素治疗,让血糖下降,这不是只在那半杯水做文章而已,最重要的是要把缺失的那半杯水补起来。凭空让东西变不见,那是魔术。以物质不灭定律来说,当用胰岛素把糖消失,糖不会凭空不见,而是糖会沉积在下面。日积月累以后,血糖慢慢会积在脚底下,脚就慢慢硬化。只要脚破一点伤口就不能收口,这就是糖尿病足。
所以在治糖尿病时第一个要务是把水补足,中药里有很多生津的药。第二个要务就是把陈旧的糖导引回身上。所以,在糖尿病初期的时候,中医开始治疗时,会有一段时间血糖变得比较高,这是正常的!因为这是老糖从脚底回到血中,本来糖就不会积在脚底,吃了西医降血糖的药,打了胰岛素才会沉淀下去的。这时,我们把下面积的糖去掉,同时把水补满。
条口透承山:承山在膀胱经,两个大肌肉中间。条口穴一针,可以透到承山穴。专治五十肩,比如说病人肩抬不起来,从对侧条口穴下去,拿三寸针,一路透到承山穴,透针时叫病人抬手。
下巨虚。下巨虚治女子乳房硬块,腹部硬块都可以。那以上巨虚治肚脐以上最好。肚脐以下找下巨虚。这硬块局限在足阳明胃经上面。
丰隆穴与导痰针灸法
主治:痰多、下肢神经痉挛麻痹、眩晕、头痛、哮喘、胸腹痛。
顾名思义,可以此穴可以丰胸。针灸美容时要做疗程隔天扎针。
丰隆穴最有名是用在去痰。丰隆穴是很有名的导痰穴,导痰的方式很特殊。针扎到丰隆穴以后,左右转捻针,病人感到酸时就是气到了。气到了后,针慢慢起针,但针不要出来,只要提到皮层。再把它倒过来,斜针45度,往身体的上方下针。然后再捻针,病人感到酸麻后,再慢慢把针提出来,又到皮层,再往下45度下去,下去以后,针就留在那边20分钟。就是导痰术。
古时说丰隆穴治“见鬼好笑”,什么叫见鬼好笑,意思是没有什么事自己在傻笑。这种其实是痰湿蒙蔽心神。
解溪穴与冲阳穴
解溪是胃经的母穴,属性是火,母穴的意义是虚症治此。
所谓的虚症,像头痛在胃经,已痛好几年了,就扎对侧的解溪。顺着这经络下针,虚症在这治疗。
冲阳,摸到动脉,动脉下就是冲阳,大约在解溪穴下二寸,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有冲阳脉代表胃气还在。
《素问》说,冲阳是禁针,因为过去针很粗,像火柴棒那么粗。冲阳穴里面有个动脉,一下针就会扎到动脉。但现在针很细,摸到冲阳脉时,先把脉拨开来,针就下去了。这是下针的手法。因为它是原穴,原穴补泻都可以做,实症、虚症通通可以治。
陷谷、内庭与厉兑穴
陷谷, 从内庭上二寸是陷谷。是足阳明胃经的俞穴所在,俞穴治“时间病”,就是按照时辰发病,胃经气血流注的时间是上午七点到九点。假设有个病人每天早上七点开始到九点就不痛了,这样不用管他在那个经络,只要是按时间发的病,都可以下这个胃经的俞穴。
每天早上脸肿。起床脸肿最主要的原因是晚上喝水太多,水气排不掉。胃经走在脸上面,所以会在脸肿 ,在陷谷穴下针。
内庭,是胃经的荣穴主水。厉兑穴是井穴,属金。厉兑是子穴,但子穴正好是井穴时。
有个法则,叫做“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的时候,如遇到井穴是子穴,就改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就补用合穴。
牙痛治疗:下牙痛下阳明经,上牙痛扎大肠经。所以牙痛合谷出现的时候,一定是上牙。采对侧治疗,门牙痛两边一起下。若里面化脓发炎就下梁丘。下牙痛扎内庭,全部都痛,内庭合谷两个都扎。近取穴扎颊车、下关等。
厉兑是胃经的井穴, “井主心下满”,心下是指心脏的下方,像心口的闷痛,因为胃经经过胸口这样下来。病人有心口痛,胃经的下方直接络到肝经,中间经过肾经。我们治疗心脏动脉血管阻塞 ,最常用的穴道就是厉兑,这针一下去,病人会感到好像有扫把在洗刷心脏,这是非常好用的穴道。
尸厥放血
《针灸大成》所有井穴都在治尸厥,尸厥就是昏迷 。一开始介绍到十宣放血,所有的井穴本来就是用在急救上面。可是急救时,少商、商阳等等的井穴直接把手一抓。指头尖一次放完。因为指头放速度比较快,十宣放血的理论就是井穴在旁边之故。
心下满时会胀满闷到,血一放出来,胀满马上就没了,病人就会醒过来。井穴本身就是它的子穴、经穴。所以厉兑治心脏病效果很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69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经外奇穴:外劳宫穴
下一篇: 经外奇穴:腰痛点穴